馬喜良
[摘要]文言文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也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學好文言文既是傳承民族文化的需要,更是學好語文的需要。當前學生對學習文言文缺乏興趣、成績差,更談不上具有獨立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根據(jù)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尋求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方法,培養(yǎng)學生閱讀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興趣;語感;積累
筆者所在的學校位于城鄉(xiāng)結合部,生源大多來自農村,家庭文化環(huán)境較差,家長文化水平很低,導致一部分學生學習習慣差,課本上的識記、閱讀、背誦等文言文教學任務都很難完成,學生的文言文閱讀水平自然低下。提高學生文言文閱讀水平,傳承民族傳統(tǒng)文化,改變文言文教學的現(xiàn)狀,需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多種方法,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激發(fā)興趣,寓教于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并在求知、探索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無不重視興趣在智力開發(fā)中的作用。要提高文言文教學效果,必須注重從激發(fā)興趣入手。教師要多方面、多渠道、多角度,想盡一切辦法來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這是提高文言文課堂效率的最有效的辦法。
1.精心設計課堂導語
著名教師于漪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上,激發(fā)起他們的思維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彼裕诮虒W時應根據(jù)文章的不同特點設計各具特色的精彩導語,在教學一開始就進入角色,緊緊抓住學生的思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才能收到預期的課堂教學效果。文言文教學尤其應當重視課堂導入。
以《出師表》為例,有關三國的故事、人物是家喻戶曉的,讓學生講講他們知道的三國故事,談談對人物形象的看法,促使這些經驗自然介入教學過程。學生在把握歷史背景及諸葛亮的人物故事后,對《出師表》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理解也會簡單快捷得多,在學習背誦《出師表》時會感到親切許多。又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一鼓作氣”等,課前可詢問學生是否知道這些成語的本意、引申意及出處,增強學習《醉翁亭記》及《曹劌論戰(zhàn)》的興趣。引導學生掌握文中的成語,如溫故知新、愚公移山、氣象萬千、水落石出、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三顧茅廬等,正是這些有生命力的詞語能有效地吸引學生求知的熱情。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如世外桃源——《桃花源記》、溫故知新——《(論語)十則》、刮目相看——《孫權勸學》、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記》、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因為學生對這些詞語和故事有所耳聞,因此會對它們的出處和相關文章比較感興趣。
2.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文章不同,其內容各異,文學特點各異,教師必須因“文”施教,采用靈活教法。只有不斷變換教法,才能給學生以新鮮感,才不會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如教學《扁鵲見蔡桓公》時,就可以先在黑板上寫上“病人膏肓”“諱疾忌醫(yī)”“防微杜漸”三個成語,接著,讓學生查字典,明含義,組織學生討論:誰“病人膏肓”?為什么“病入膏肓”?怎樣防止這種情況出現(xiàn)?三個成語串連整篇課文的情節(jié),必能極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此外,文言文、現(xiàn)代文一脈相承,許多語詞、語用、語義是相通相連的,學生學習生活中存在大量耳熟能詳?shù)某烧Z、名句,學生積累的知識經驗、已有的學習方法本身就是文言文學習的重要基礎。這些與學生生活、學習息息相關的經驗因素一旦得到尊重并被充分調動,文言文與學生的距離感就會大大縮短。因而,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就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前盡可能使學生找到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增強學習文言文的信心和興趣。另外,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也要敢于大膽創(chuàng)新,在教學“新”“活”方面多下功夫,采取一些靈活多樣的教法,生動形象地吸引學生,把學生的興趣全部挖掘出來。
二、注重誦讀,訓練學生語感
于漪老師曾說:“要反復誦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讀出感情,讀出氣勢,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毙抡n標也將誦讀放在突出的地位,誦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意思,品味文字的優(yōu)美,體會文章的感情,領悟文章的奧妙;還可以積累詞匯,逐步掌握文言文用詞造句的一些特點和規(guī)律,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對文言文的語感,從而提高他們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1.誦讀的要求
誦讀是閱讀文言文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功,熟讀能誦,才能增強語感,理解文章內容。教師要肯花費時間和精力,加強誦讀的方法指導。誦讀應有明確的要求:第一步,讀準字音,讀清字音;第二步,粗知大意,掌握思路;第三步,讀出語氣、語勢;第四步,體味情感,感悟情境。誦讀方式靈活多變,范讀自讀相結合,齊讀和個讀相結合,講前讀和講后讀相結合,朗讀和背誦相結合。把誦讀落到實處,就能事半功倍,更快地提高學生對文言文語言的感悟能力和欣賞水平,從而提高文言文的教學效果。
2.加強預習,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自主、合作學習
語文新課標要求學生“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文言文教學不同于現(xiàn)代文教學,學生必須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才能分析、感悟和欣賞課文,這勢必需要更多的課時量才能完成。文言文教學往往把一課時完成的內容上成兩課時,課堂教學效果不佳。當前課文的注釋比較詳細,學生結合注釋或通過合作學習就能了解文章的大意,教師應充分利用注釋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文言字詞類可以通過學生自學完成。教師在課堂上只需要對難理解的、重點的字詞句仔細講解分析,學生能理解的只需要稍作點撥即可。這樣,教師就有足夠的時間針對文本進行深入探討,既能讓學生領略到古代文化的魅力,感受到學習文言文的樂趣,也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自學習慣。
3.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文言文閱讀能力
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不要“滿堂灌”,教師一個人在那里講,學生聽得稀里糊涂,要把課堂還原給學生。文言文教學應倡導自讀——質疑——討論的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課文,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最后解決問題。教師應深刻領會新課標精神,認識到學習文言文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傳承古代文明,為創(chuàng)造新的文明打下基礎。初中語文教材選入的文言文篇目都是古代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文質兼美。文言文教學應該重視文學欣賞,讓學生想象文中之景,感受景中之情,感悟情中之道,接受審美教育。只有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真正調動起來,文言文教學課堂才有生機和活力,學生才能享受文言文作品的精美,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和欣賞水平。
4.重視積累,拓展遷移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睂W習文言文沒有足夠的詞匯量,一切都是空中樓閣。教師要指導學生對常用的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文言句式和翻譯方法進行歸納總結,并能加以運用。學生是否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不是看他能否閱讀已學過的文言文,而主要看他能否運用已學過的文言文知識,形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jù)課文教學的要求,幫助學生明確知識積累點和能力訓練點,然后將知識和能力所得適當向課外遷移延伸。主要從文言文知識和思想方面遷移,讓學生在知識的實際運用中提高閱讀能力。向與課文難度相當?shù)恼n外文言文延伸,與課文內容、主題相近或相反的、或描寫同一人物的課外文言文都可作為遷移訓練的材料。另外,文言文詞義也可以與現(xiàn)代漢語的語素義結合起來,進行多義詞和古今異義詞訓練,從而更好地理解詞義。
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水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教師要善于探討、總結、改進,鼓勵學生去體會學習文言文的妙處,去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親近文本,誦讀感悟,學以致用,學生才能在文言文學習上收獲成功的喜悅。
參考文獻:
[1]于漪.于漪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旈毓.中學語文學習心理及學習方法[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1999.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