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丹
(遼寧省本溪市中心醫(yī)院口腔科,遼寧 本溪 117000)
抗菌肽輔助牙周基礎治療成人牙周炎的療效評價
劉曉丹
(遼寧省本溪市中心醫(yī)院口腔科,遼寧 本溪 117000)
目的探討抗菌肽輔助牙周基礎治療成人牙周炎的療效。方法選取本院2013年12月至2016年6月成人牙周炎患者186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93例實施牙周基礎治療,觀察組患者93例實施抗菌肽輔助牙周基礎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后菌斑指數(shù)、牙齦出血指數(shù)、牙槽骨吸收、牙周袋深度、附著喪失較治療前降低(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菌斑指數(shù)、牙齦出血指數(shù)、牙槽骨吸收、牙周袋深度、附著喪失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優(yōu)良率高于對照組(P<0.05)。
抗菌肽;牙周炎;療效評價
牙周炎是臨床常見的一種口腔疾病,高發(fā)于成年人,其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周病活動性,需要根據(jù)患者牙周炎分型進行對癥治療。目前,常規(guī)治療方法為機械治療,包括齦下刮治、根面平整等。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抗菌肽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和不易耐藥性,可用于牙周炎的臨床治療。此次研究對93例成人牙周炎患者實施了抗菌肽輔助牙周基礎治療,效果顯著,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院2013年12月至2016年6月成人牙周炎患者186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93例,男47例,女46例,年齡為26~71歲,平均年齡為(50.3±7.9)歲,病程為1~11個月,平均病程為(4.2±1.3)個月;觀察組患者93例,男49例,女44例,年齡為25~70歲,平均年齡為(50.1±8.2)歲,病程為1~10個月,平均病程為(4.1±1.4)個月,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實施牙周基礎治療,內(nèi)容包括齦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操作如下:根據(jù)患者牙周炎的嚴重程度和范圍進行觀察,給予局部麻醉后,手用齦下刮治器配合潔牙機對右上象限實施齦下刮治,刮除菌斑和牙石,并刮除軟化的牙骨質(zhì)層,實施根面平整,完成后,對牙周袋進行清洗,將機械操作中殘留的病原菌、肉芽組織、牙石碎片進行清理。觀察組患者實施抗菌肽(北京銳瑟科技有限公司)輔助牙周基礎治療,其中牙周基礎治療同對照組,將抗菌肽緩緩注入牙周袋底部,在注射過程中,要邊注射邊后退,調(diào)整到最佳位置后注射藥物。
1.3 評定標準。菌斑指數(shù)[1]:①0分。無菌斑。②1分。牙頸部可見點狀散在菌斑。③2分。牙頸部可見點狀菌斑,但寬度不超過1 mm。④3分。菌斑覆蓋牙面不超過1/3。⑤4分。菌斑覆蓋牙面1/3~2/3。⑥5分。菌斑覆蓋牙面超過2/3。牙齦出血指數(shù)[2]:①0分。正常牙齦。②1分。牙齦略有水腫,探針探之不出血。③2分。牙齦探診處呈點狀出血。④3分。牙齦探診后出血,出血溢出齦緣。⑤4分。牙齦有自發(fā)性出血傾向或潰瘍形成。臨床療效[3]:①顯效:牙周袋炎癥明顯好轉(zhuǎn),周圍牙齦顏色復常,牙齦出血消失。②有效:牙周袋炎癥有所好轉(zhuǎn),牙齦疼痛減輕且顏色改善,牙齦出血減少。③無效:牙周袋炎癥無明顯改善,牙齦疼痛且存在出血現(xiàn)象。④治療總有效=顯效+有效。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檢測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資料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和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檢測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菌斑指數(shù)、牙齦出血指數(shù)、牙槽骨吸收、牙周袋深度、附著喪失較治療前降低(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菌斑指數(shù)、牙齦出血指數(shù)、牙槽骨吸收、牙周袋深度、附著喪失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患者治療優(yōu)良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后菌斑指數(shù)、牙齦出血指數(shù)、牙槽骨吸收、牙周袋深度、附著喪失較治療前降低。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菌斑指數(shù)、牙齦出血指數(shù)、牙槽骨吸收、牙周袋深度、附著喪失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治療優(yōu)良率高于對照組。說明抗菌肽輔助牙周基礎治療成人牙周炎的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使用。分析如下:抗菌肽原指昆蟲體內(nèi)經(jīng)誘導而產(chǎn)生的一類具有抗菌活性的堿性多肽物質(zhì),相對分子質(zhì)量在2000~7000,由20~60個氨基酸殘基組成。這類活性多肽多數(shù)具有強堿性、熱穩(wěn)定性以及廣譜抗菌等特點。目前,抗菌肽在口腔科中的應用較常見,在抑制和殺死微生物抗菌活性的同時,還可以表現(xiàn)對細菌生物被膜的形成過程有一定作用,對機體免疫系統(tǒng)有一定調(diào)節(jié)作用。尤其是炎性反應,抗菌肽可以對炎性因子的釋放實施調(diào)控,進而控制炎性反應,因而認為,抗菌肽可用于臨床治療牙周炎。但此次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樣本量較少,需要進一步擴大樣本量再進行探討。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維吾爾藥分冊[M].烏魯木齊:新疆科技衛(wèi)生出版社,1999: 123.
[2] 曹采方.牙周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85-87.
[3] 劉欣.米諾環(huán)素輔助治療慢性牙周炎療效及不良反應分析[J].四川醫(yī)學,2016,37(8):519-521.
R781.4+<2 文獻標識碼:B class="emphasis_bold">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7)08-0121-022 文獻標識碼:B
1671-8194(2017)08-0121-02
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7)08-0121-02
結論抗菌肽輔助牙周基礎治療成人牙周炎的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