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小春
摘 要: 廣告教學離不開理論教學,但單純的理論教學比較抽象,實踐機會少,學生參與的積極及參與性不高,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從而影響學習效果。將廣告專業(yè)競賽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優(yōu)異的賽事成績,對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開啟今后的職業(yè)生涯都有難以估量的積極意義。以賽促學,在比賽中提升學生的專業(yè)能力,是改革廣告教學模式、增強廣告教學效果的好方法。
關鍵詞: 以賽促學 學院獎 教學改革
廣告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隨著經濟環(huán)境、媒體技術的迅速進步,廣告生態(tài)日新月異,發(fā)生深刻的變化,這就給廣告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傳統(tǒng)學科的一本教材也許用上十幾年都沒有問題,但廣告教材幾年工夫就面臨更新淘汰。筆者長期從事中外廣告史、廣告文案與寫作等課程的一線教學工作,雖然在不斷更新教材,更新教案,但還是深感教學內容的變化跟不上形勢的變化。一方面,教學脫離實際,導致學生厭學,上課沒有積極性。另一方面,由于學生自身能力的限制,以及學習紀律的嚴格要求,注定學生無法直接參加廣告實踐活動。這就產生一個矛盾,學生渴望更多的實踐機會,但學校能夠提供的機會不多。
在這種情況下,參加各類廣告比賽成為破解難題的一把金鑰匙。丁俊杰教授說:“雖然不提倡過早實習,但鍛煉實踐的機會還是很多的。如可以多參加一些社會上的廣告創(chuàng)意比賽。一不小心獲獎了,這是一個廣告人未來立足的本錢與資本;失敗了,正常,同樣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與資本。在參與中鍛煉,在鍛煉中提高。”①
本學期,筆者嘗試進行教學改革,把參加專業(yè)競賽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減輕學生的記誦負擔,而提高對參賽創(chuàng)作的要求。全班同學總動員,大家群策群力,通過共同努力,最終摘取第14屆學院獎春季賽全場大獎的桂冠,同時獲得金獎三項、銀獎兩項、銅獎五項的好成績。其他優(yōu)秀獎入圍獎更是不可勝計,對學生學習廣告的信心產生極大的提振作用,有力地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一、動員與組織
本學期筆者擔任了2014級廣告班《廣告管理》、2015級廣告班《中外廣告史》的教學工作,這兩門課程都是基礎理論課程,在廣告專業(yè)的教學體系中所占據的地位毋庸置疑。但作為理論課程,要記要背的內容比較多,動手實踐的內容比較少。跟平面設計、電腦圖文、攝影攝像等動手要求比較高的課程相比,課堂學習比較沉悶,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參與的積極性不高。這是一個老大難問題,僅僅靠說服教育實際上達不到太好的效果。為此,筆者在最初的教學設計上,就規(guī)劃出教學重點,把非重點的部分放到課后,安排學生自學,騰挪出更多的課堂教學時間,用來指導學生參加包括學院獎、大廣賽、金犢獎和華鑫獎等專業(yè)賽事活動。
有了課時上的安排,還要有充分的動員與組織,前述這些賽事活動有的是傳統(tǒng)賽事,有的是第一次進入蘇大的新賽事。以行的一貫做法是,有了比賽的消息,老師自己或者委托學習委員發(fā)一個通知,告訴一聲即可。然后會成立三五個興趣小組,選擇一些課題進行研究,最后上交的作品數量不多。雖然每年有一些優(yōu)秀作品獲得不錯的獎項,但整體成績的厚度不夠,產生的影響不大,對其他學生的觸動不大。
因此,2016年的動員工作不限于發(fā)一個通知。首先在課堂教學中對這些賽事活動進行介紹,介紹這些賽事活動的專業(yè)度和影響力,也介紹我們學院在以往比賽中獲得的好成績,以此激發(fā)學生對這些賽事活動的濃厚興趣,同時讓大家增強信心,提高參賽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接下來把進一步了解各項賽事活動作為課后作業(yè)布置下去,要求學生課后瀏覽大賽的官方主頁,在網上下載和觀摩以往各屆的獲獎作品。最后要求學生自由組合,形成相當固定的創(chuàng)意小組,報學習委員記錄備查。這樣做的目的是增強參賽活動的組織性,過去只通知,不動員,不組織。學生的重視程度不夠,感覺這個比賽跟自己沒有關系,主觀上懈怠,或者自信心不足,擔心自己的能力達不到,有畏難情緒,參加比賽的意愿不強?,F在通過動員和組織,把參加比賽作為課堂活動的組成部分,加強紀律約束,在展示以往的成績的同時也增強學生的信心,使學生參加比賽的主動性更強了,積極性更高了,對最后的好成績起到了有力的支撐作用。
在這一過程中當然也遇到一些阻力。某些學生感覺改革的步伐太快,課后布置的任務太多,不能主動學習,還是希望老師提供完整的教案,自己完成識記和背誦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某些學生直接來找老師說出自己的想法,個別激進的同學甚至向上級領導反映,告“狀”。但是最后通過多方交流和解釋,學生基本適應教學新模式,學期末基本都能按照要求完成各項參賽任務。最終比賽成績的取得,加深學生對教學改革新模式的理解和認可。
二、學習和模仿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讓一二年級的廣告新生一開始就參加專業(yè)競賽確實是有一定的難度的。通過教學實踐,我們發(fā)現模仿是一種很好的學習途徑。“廣告創(chuàng)意是模仿和創(chuàng)新交互式上升的過程,模仿是途徑,創(chuàng)新是目的。只有在模仿與創(chuàng)新中盤旋前進,才能防止和克服創(chuàng)意瓶頸”②。
早在新生入學的第一學期,我們學院的教研室主任胡明宇老師就組織廣告專業(yè)的新生開展廣告模仿視頻大賽,在模仿中玩出新花樣,對學生盡快熟悉和適應廣告專業(yè)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新學期開始,筆者同樣把模仿作為學習和創(chuàng)新的起點。通過課堂教學、課后作業(yè)和獲獎同學交流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盡快熟悉和了解大賽的創(chuàng)作要求。
在課堂教學中,遴選往屆優(yōu)秀的獲獎作品通過大屏幕展示,跟大家一起討論研究,總結其中突出的創(chuàng)意點和創(chuàng)作技巧??紤]課時非常寶貴,放在課上講解的作品不多,要求學生課后觀摩更多的獲獎作品,并且寫出自己的心得體會,最后邀請往年獲獎的學生攜帶自己的作品,現場現身說法,向學生介紹自己的經驗。
通過第一階段的學習,要求學生拿出第一期的作品。對學生的要求一開始并不追求創(chuàng)新,如果沒有自己的想法,哪怕模仿也是可以接受的。這樣就降低了學生進入創(chuàng)作之路的門檻,消除了參加比賽的心理障礙。再對學生交上來的第一期作品進行甄別,挑選出有一定前途的作品在課堂上進行公開的展示和表揚,鼓舞士氣,激勵人心。對一些普遍存在的問題挑出來進行集中講解。在這個基礎上再要求學生進行第二期創(chuàng)作。這樣經過幾輪反復,學生作品的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只有量的積累,才有質的提高。優(yōu)秀的作品一定是建立在大量的、反復不斷的嘗試和挑戰(zhàn)上的,這是筆者經常用來鼓勵學生的話語。
三、創(chuàng)作和指導
通過前面幾輪的模仿和嘗試,學生的創(chuàng)作水平開始產生分化,一部分優(yōu)秀的作品開始嶄露頭角。對這些有新意的作品,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后期的修改工作。
學院獎微電影金獎作品《大辣椒——隔壁的呻吟》,抓住食用泡面時產生的特有的吸溜聲作為創(chuàng)意點,首先利用其他學生對聲音產生誤會制造懸疑,然后通過呈現吃面的畫面來解開懸疑,最后達到對大辣椒泡面好吃到爆的效果。從日常生活中取得靈感,把故事的趣味和產品的美味結合起來,既吸引觀眾喜歡獵奇的眼球,又達到品牌方強調產品的要求。
這個作品完成以后,我們在不同的班級進行了播放。經過測試,絕大多數學生都給了這個作品極高的評價,這就給了創(chuàng)意小組學生很大的信心。對作品初稿拍攝的背景比較凌亂也提出修改的意見。經過后期的修改和完善,作品最終達到較好的效果,在比賽中捧回大獎,實至名歸。
學院獎微電影銀獎作品《毓婷——愛無距離》。毓婷是一款避孕藥產品,對年輕的學子們來說是一種很大的挑戰(zhàn)。筆者鼓勵學生以專業(yè)的精神對待每一個選題,不是按照自己的個人喜惡選擇題目,而是按照廣告主和消費者的要求選擇和思考問題。通過對毓婷的功能分析,發(fā)現毓婷的作用是解決意外懷孕,而對意外懷孕的擔心是愛情的小障礙、小距離,從這里出發(fā)就提出了作品的訴求——“有毓婷,無距離,放心愛”。在表現形式上,考慮到用真人表演容易落入俗套,創(chuàng)意小組的學生最后決定采取手指畫的方式,表現清新而有力量。
此外,還有學院獎全場大獎《京潤珍珠——變臉篇》,通過對證件照和川劇變臉等常見的生活元素的運用,強調京潤珍珠產品美白的功效。這些作品都是經過前期的認真討論、后期的反復修改的,通過精心的構思和不斷的打磨,最終取得優(yōu)秀的成績。
在學期開始時,某些學生對于在低年級階段就參加大賽表示懷疑,認為筆者的做法有拔苗助長的嫌疑,擔心在參賽過程中白花力氣,取不到很好的效果。從最后的獲獎成績看,鐵的事實打消了大家的顧慮,不僅獲獎的學生為收獲到的豐碩成果感到開心,還有更多沒有獲獎的學生也從中找到了差距,確立了方向,增強了信心,表示在今后的比賽中將會更努力,爭取更好的成績。所以,通過參加各類專業(yè)競賽促進廣告教學,增強教學效果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注釋:
①丁俊杰.我國廣告教育存在的幾個問題[J].大市場:廣告導報,2002(8):52-54.
②岳麗.論廣告創(chuàng)意中的模仿與創(chuàng)新——廣告學專業(yè)教學中的一點思考[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35):126.
參考文獻:
[1]陳祥林.廣告專業(yè)技能大賽分析與研究[J].現代裝飾(理論),2016(6).
[2]趙小塘,蘇芊芊.論“以賽促教”教學模式對廣告學專業(yè)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的實踐價值[J].現代企業(yè)教育,2014(16).
[3]許俊義.專業(yè)精神:廣告學本科生培養(yǎng)的關鍵一環(huán)[J].湘潮,2014(3).
[4]常宏.廣告專業(yè)教學中的“發(fā)現與溝通”——廣告專業(yè)教學經驗心得與體會[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