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寒冰
摘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是我國在校大學生必修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課程,此課程較之其他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理論性強、專業(yè)性強等特點,特別是對于少數民族大學生,由于語言、文化、習俗等不同,他們在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原理過程中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結合教學中的實際情況,分析了少數民族地區(qū)《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的教學特點,繼而提出了少數民族地區(qū)馬克思主義原理課程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為提高少數民族地區(qū)《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的教學效果提供理論探討。
關鍵詞:民族地區(qū);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2017)02-0066-03
民族地區(qū)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作為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課程之一,是培養(yǎng)少數民族大學生唯物辯證思維,樹立正確歷史觀,堅定社會主義偉大理想的主陣地和重要手段。我國是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受民族地區(qū)的少數民族語言、文化和習俗等影響,民族地區(qū)《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
一、民族地區(qū)《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的教學特點
我國少數民族聚居區(qū)主要分布在西部邊疆地區(qū),這些地區(qū)從地緣上多屬于經濟不發(fā)達地區(qū),從文化上多屬于相對落后的地區(qū),從政治上多屬于意識形態(tài)較為復雜的地區(qū),因此,這些地區(qū)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地區(qū)特點的影響,存在著特殊性。
(一)受語言和文化習俗影響,在民族地區(qū)成長的大學生,特別是少數民族大學生,對于漢語言授課方式的接受和課程內容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難度
民族地區(qū)的少數民族大學生,特別是在牧區(qū)和農村長大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很多都是從小學習本民族語言,在交流和學習過程中接觸漢語較少,甚至一些同學用漢語進行交流還存在著障礙,在這種情況下進行漢語授課其難度可想而知。在近幾年的授課過程中,我們發(fā)現民族預科班的學生大部分會因為語言問題影響學習效果,甚至出現考試不及格的現象。
(二)受經濟條件制約,這些地區(qū)大學生思想較為單純,但存在著不穩(wěn)定性
民族地區(qū)的大學生多來自不發(fā)達的牧區(qū)或農村,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困難,信息條件較為落后,有些學生在上了大學后才來到城市,接觸到現代化信息傳播方式。因此,大多數學生思想比較單純。民族地區(qū)大學生的這種情況對思想政治教育有利又有弊:一方面是這些大學生更容易接受學校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但另一方面又很容易被其他思想因素所影響,特別是現代網絡信息給大學生帶來了更多的接觸多元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的機會,使其思想觀念出現多元化趨勢。
(三)受民族習慣和宗教文化影響,民族地區(qū)大學生思想帶有濃厚的民族和地域特色
民族地區(qū)大學生,特別是少數民族大學生,他們長期受本民族風俗習慣及宗教信仰影響,一些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已經根深蒂固,甚至有些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相沖突。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使這些大學生在能夠接受的前提下摒棄不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價值觀,不僅涉及到民族團結問題,甚至關系到國家統(tǒng)一的問題。
(四)由于歷史原因和民族觀念的影響,特別是在復雜的世界局勢中,民族地區(qū)大學生意識形態(tài)問題已經成為國家意識形態(tài)安全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也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統(tǒng)一國家,為了促進民族團結與發(fā)展,特別是保護少數民族的權益和文化,我國建立了民族自治區(qū),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這一方面使少數民族文化和思想得到有效保護和傳承,另一方面也引發(fā)了如何使少數民族意識觀念與中華民族意識觀念統(tǒng)一的問題。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少數民族地區(qū)大學生很容易成為個別不懷好意的國家攻擊和破壞我國安全與統(tǒng)一的突破口。分裂勢力及反華勢力利用網絡等手段,鼓吹所謂的“民主、和平”等口號,販賣“普世價值觀”、歷史虛無主義等觀點,蠱惑和利用不明真相的大學生,達到破壞我國穩(wěn)定和和平,繼而分裂國家的目的。因此,民族地區(qū)大學生意識形態(tài)安全是我國意識形態(tài)安全的重要方面。
二、民族地區(qū)《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面臨的問題
(一)從學生情況來看,語言和思維習慣是制約少數民族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進行理解和掌握的主要障礙
大多數少數民族大學生,特別是在牧區(qū)和農村長大的大學生,在入學時會接受一年的預科教育,強化漢語水平,但在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時仍然比較吃力,甚至無法理解。在普通班級講一次課的內容,在少數民族班級可能要講兩次,他們才可能接受和理解。而高校的課程設置對少數民族大學生和其他大學生是一樣的,這樣一來,同樣的授課內容要在相同的學時內完成,對于大多數少數民族大學生來講就比較困難,甚至一些學生開始厭學,逃課,聽課效果不好,最后成績也不理想。
(二)從師資隊伍來看,大多數民族地區(qū)的高校教師對民族文化和特點的掌握不夠全面和深刻,因此,在授課過程中對民族特點考慮不充分
以內蒙地區(qū)為例,各高校聘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的少數民族教師的比例很低,而且很多教師也沒有把課程內容與民族特點相結合的意識,這樣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就會忽視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特殊情況,造成與學生溝通不暢的現象,甚至有時出現誤解。
(三)從學時和教材方面來看,學時不充分,教材內容相對難度大,影響了少數民族大學生對課程的學習和掌握
少數民族大學生和漢族大學生學時安排相同,并沒有專門針對民族地區(qū)的“原理”教材。“兩課”改革后,原理課程內容更豐富了,可課時卻減少了,教師想在有限的學時內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講授清楚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況且民族大學生由于語言等因素的影響,本身理解和接受能力有限,因此,一方面學時相對不夠,另一方面教材相對民族學生來說難度過大,這嚴重地影響了民族大學生對原理課程內容的把握和理解。
(四)從班級構成情況看,在民族地區(qū)高校,對少數民族大學生采取集中授課的方式,宿舍也是集中安排,這樣也不利于少數民族大學生學習漢語言及文化
民族地區(qū)高校大學生仍是少數群體。少數民族大學生大一要集中接受預科教育,然后被分配到各個系部,但一般情況還是少數民族大學生集中編制成班。這樣雖然使少數民族大學生更容易融入集體之中,也方便統(tǒng)一管理,但在上課的過程中由于都是少數民族大學生在一起,一旦對內容沒有理解和掌握,就會出現情緒的傳遞,導致一個班級的聽課狀態(tài)不好,而且一旦教師授課內容沒有把握好,還可能引發(fā)民族情緒,影響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
三、民族地區(qū)《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改革措施探索
根據以上分析,民族地區(qū)《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教學要達到預期的目標,就應考慮民族地區(qū)大學生的民族和地區(qū)特點,根據其特殊性因地制宜地進行教學。
(一)因地制宜,打造適合民族地區(qū)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師資隊伍
民族地區(qū)的原理課程不僅要讓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還要讓學生樹立國家意識和中華民族自豪感,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夠具有清醒的頭腦,明辨是非,自覺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tǒng)一。因此,民族地區(qū)的原理課程教師,不僅要具有過硬的專業(yè)知識,良好的師德師風,而且還要有很強的民族團結意識,掌握一定的民族文化知識,特別是國家關于少數民族的政策。為了到達這一目的,少數民族地區(qū)高校應該有意識培養(yǎng)原理課程教師學習本地區(qū)的少數民族文化和風俗習慣以及宗教信仰知識,以使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更好地把握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一旦出現波動,或者有認識上的沖突,能夠及時應對并給予妥善的解決。
(二)量體裁衣,編制符合民族地區(qū)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材
教材是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依據,更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來源。目前少數民族地區(qū)高校所使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國通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這個版本的教材內容豐富、全面,涵蓋了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內容。但這一教材對于民族地區(qū)的少數民族大學生而言內容過多、學時過少、難度過大。目前,在全國范圍內還沒有一本專門針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編寫的原理課程教材。為了使少數民族大學生能更好地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應該量體裁衣,編寫一本適合少數民族地區(qū)大學生的教材。這本教材應該難度適宜,內容貼近民族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和民族特點,語言更簡單易懂,內容全面而不過多,使少數民族大學生學習起來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三)因勢利導,把民族地區(qū)熱點問題巧妙融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的教學內容中
少數民族大學生和漢族大學生的關注點存在著差異性。少數民族大學生對于民族問題、發(fā)生在少數民族地區(qū)和少數民族群體中的事件更為關注,同時對政府如何處理這些事件更為關心。因此,作為思想政治課教師,必須隨時跟進社會熱點問題,特別是涉及到民族問題,更要高度重視,提前做好功課,在遇到突發(fā)情況時能夠變被動為主動,善于利用熱點問題答疑解惑,因勢利導,使原理課程真正成為武裝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武器。
(四)實事求是,制定符合少數民族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考核方式
目前,各個高校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原理課程考核方式與漢族大學生一樣,多半采取平時考核加期末考試的方式。而且各個高校的期末試卷對于少數民族大學生和漢族大學生并沒有區(qū)別,是同等對待的。這樣的結果就是,少數民族大學生歷屆考試的均分大大落后于漢族學生。這對少數民族大學生學習原理課程的熱情是個很大的打擊,有很多剛剛上原理課的少數民族大學生一開始就做好了掛科的準備,因此,在剛開始的課堂上他如果發(fā)現自己很難聽懂,那么他會選擇徹底放棄,這很不利于少數民族大學生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因此,在制定少數民族大學生原理課程的考核方案時,應該實事求是,針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考核方式。首先,在平時作業(yè)的考核上應該更關注少數民族大學生關注的問題,難度水平應保持在他們能夠把握的程度;其次,在期末考核時應降低少數民族大學生試卷的難度,從而提高其期末成績。
[責任編輯:劉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