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抑郁癥;評估;治療
【中圖分類號】G448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16-0039-03
【作者簡介】那麗娜,南京腦科醫(yī)院(江蘇南京,210029)住院醫(yī)師,二級心理咨詢師,主要從事情緒障礙、神經(jīng)癥、失眠癥等精神疾病的診斷及治療。
青少年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特殊階段,這段時期是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時期。青少年的心理活動逐漸從對外部世界的感知與探索,轉化為對自身的理解與認識,心理活動內容變得豐富、復雜但穩(wěn)定性差,加上獨立性和依賴性的矛盾,外在可表現(xiàn)為易沖動、易煩躁不安、發(fā)脾氣或者孤僻少語,此時是情緒障礙的高發(fā)階段。家庭及學校多把青少年的情緒障礙歸結為青春期叛逆、思想問題或是壓力過大等等,如果不能正確識別青少年情緒障礙的性質,將給青少年的身心發(fā)展帶來巨大影響,危害可能遠大于成年患者。所以,青少年的情緒障礙需引起家長、教師、全社會的關注。
青少年的情緒障礙,是指起病于少年時期,以焦慮、恐懼、抑郁、強迫、羞怯等各種情緒癥狀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疾病,主要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特發(fā)于青少年時期的情緒障礙,主要與青少年身心發(fā)展和境遇有關,以焦慮、恐懼、羞怯為主要的情緒異常;第二類是非特發(fā)于青少年的情緒異常,主要癥狀及特點與成人相關診斷不存在明顯區(qū)別。抑郁癥就屬于第二種分類,抑郁癥是一種悲傷、痛苦、喪失愉快感的體驗,青少年往往會感覺失去往日的歡樂和興趣,伴有言語活動的減少,一部分患有抑郁癥的青少年會有明顯的社會交往回避表現(xiàn),如不愛與朋友或同學相處、情緒易波動、愛流淚哭泣等,嚴重的會出現(xiàn)自殺的想法或行為,同時也會伴有睡眠障礙、食欲下降等生理癥狀。
劉某,女,13歲,初二學生。第一次來做心理咨詢主要是因為不愿上學,并且經(jīng)常說胃部不適,母親多次帶其到醫(yī)院就診均未發(fā)現(xiàn)明顯問題。胃部不適已經(jīng)嚴重影響了劉某的正常生活,媽媽偶然發(fā)現(xiàn)其日記里記錄了一些較悲觀的想法,如覺得活著沒意思,生活沒有樂趣及希望,還有一些和死亡相關的文章。母親與老師核實劉某的在校情況,老師訴劉某在校行為表現(xiàn)較孤僻,很少與其他同學交往,上課易走神,還出現(xiàn)過兩次在課堂上哭泣的行為。因擔心問題加重,母親帶其來咨詢門診就診。
第一次咨詢過程中,劉某較緊張,并不覺得自己有問題,是母親非要自己來就診的。談到學校問題也都比較回避,只說上學沒意思。治療師詳細地詢問了劉某的癥狀、生長發(fā)育過程及成長經(jīng)歷,并進行了綜合的評估。劉某是家里的長女,還有一個3歲的弟弟。父母都是工程技術人員,平時工作忙,在家時間少,并且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弟弟身上,對劉某關心少,相處模式也相對簡單粗暴,耐心不足。劉某自感十分孤獨,沒人理解自己,既往學習成績不錯,但由于半年前曾在學校被老師批評過,害怕同學笑話自己,所以恐懼上學,不愿與同學交往。近半年逐漸出現(xiàn)情緒低落、精神差、上課無法集中注意力、記憶力下降等問題。有時會因上課不專心被老師批評,批評后患者情緒進一步惡化,覺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老師才會批評自己;認為同學們都瞧不起自己,不喜歡和自己交往;覺得自己樣貌不出眾,同學和老師不會喜歡自己。在課堂上有過兩次哭泣行為,老師也安撫過她,單獨找她了解過情況,但她仍較懼怕老師。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媽媽督促下勉強完成作業(yè),有時即使媽媽幫助也不能完成,易對母親發(fā)脾氣。多數(shù)時間在自己房間獨處,不愿與家人交流。近幾個月又因為擔心完成不了作業(yè)第二天上學會被批評,緊張不安情緒明顯,出現(xiàn)了睡眠問題,晚上難以入睡,早晨很早會醒,但到起床時間仍賴在床上不想起床,因此出現(xiàn)過幾次曠課行為。第一次咨詢結束后,劉某表示愿意繼續(xù)來進行咨詢。
通過幾次咨詢,劉某的一些悲觀念頭減少,但情緒仍較正常時低落;能堅持上學,但上課仍易走神;擔心、緊張情緒稍有減弱,胃部不適也稍有緩解,但情緒不好時胃部不適仍明顯;在媽媽的幫助下入睡情況得到改善,但仍會早醒;與人交流興趣不大,但愿意來做心理咨詢,自訴在咨詢室得到了充分的尊重與理解,情緒較放松,可以說出不能和老師及家長說的話,也不會被批評。根據(jù)劉某的情況,醫(yī)生建議她進行心理咨詢結合藥物治療。劉某比較擔心藥物的副反應,同時也害怕同學和老師知道會歧視自己,其母親也因擔心藥物副反應及劉某的心理承受能力,最初較抗拒服藥治療。治療師向劉某及其母親詳細介紹了抑郁癥的相關知識及治療事宜,她們最終同意進行綜合治療。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抗抑郁藥物治療及認知行為治療,患者癥狀基本消失,能正常上學及與人交往,社會功能基本恢復。
以上這個病例是門診接觸到的青少年抑郁癥很典型的案例?,F(xiàn)在每天因為類似問題來醫(yī)院就診的青少年逐漸增多,一方面是因為青少年抑郁癥的發(fā)病率正在逐年升高,另一方面是學校對學生心理健康很重視,一部分老師及家長對于疾病有較高的敏感性,部分較重視學生心理問題的學校,在患病學生來醫(yī)院就診前已經(jīng)對患者進行過心理評估及適當?shù)男睦碜稍儯l(fā)現(xiàn)效果不理想而將其轉介過來,為接下來的診斷、治療都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學校的老師如果能更專業(yè)、更全面地去評估學生的情況、幫助學生,使他們早期就能得到有效的干預或治療,對青少年抑郁癥的愈后意義非常重大。
一、抑郁癥的病因
青少年抑郁癥的成因是復雜的,目前的研究顯示主要與三方面內容相關:(1)生物學因素。這類疾病存在一定家族聚集性,也就是說了解學生的直系血親中是否有人患過類似疾病,對于患者的診斷具有高度提示作用。目前的研究也顯示,情緒障礙與多種神經(jīng)遞質的分泌有關,遞質分泌異常不僅產生了情緒癥狀,同時也伴隨出現(xiàn)相關的軀體癥狀。(2)青少年的氣質類型。難養(yǎng)型氣質和緩慢型氣質的青少年易出現(xiàn)情緒障礙,不同的人格特征或氣質類型,對壓力的處理與表達都存在著區(qū)別,這與情緒障礙發(fā)生的概率存在明顯相關。(3)環(huán)境因素。家庭因素、父母的人格特質、健康狀況、教育方式均與情緒障礙有關,應激事件對青少年的情緒影響也較大,如學業(yè)壓力大、父母離異、人際關系差等,青少年此時情緒較脆弱、敏感,對于一般的壓力事件或生活變化會產生很大的情緒反應,如處理不當就可能發(fā)展為抑郁癥。
二、抑郁癥的癥狀與診斷
青少年抑郁癥是青少年期出現(xiàn)的以情緒低落為主要表現(xiàn)的一類精神障礙,表現(xiàn)為情緒低落、思維遲緩、意志行為減退“三低癥狀”,同時伴有一定的負性認知或悲觀念頭以及一定的軀體不適。上述癥狀至少持續(xù)兩周,并且對青少年的學習、生活有一定影響,造成本人十分痛苦或不良后果。但這些重度抑郁患者的典型癥狀不一定出現(xiàn)在所有抑郁障礙的青少年中,一些青少年因為性格特點或心理發(fā)展水平的原因,不一定會有典型的情緒低落表現(xiàn),他很可能會否認一些情緒問題,很大一部分青少年會以明顯的軀體不適為首發(fā)癥狀,同時可能漸漸出現(xiàn)反應慢、不愿意上學、不愿與人交流等狀況。這時家長及教師會覺得是軀體問題,但反復檢查就診都未發(fā)現(xiàn)明顯異常,一部分家長或教師會懷疑是學生厭學的理由或借口,反復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與開導,延誤了治療。還有一部分青少年主要以愉快感的缺乏為主要癥狀,雖能正常完成學業(yè)及人際交往,但在這個過程中難以體會到正常的愉悅感;無明顯壓力事件,但整日眉頭緊鎖,容易唉聲嘆氣。因為性格特點、生長環(huán)境、支持系統(tǒng)等多方面的差異,抑郁癥的表現(xiàn)也是千差萬別,每個患病的青少年癥狀都可能有所不同。
三、抑郁癥的評估
青少年接觸最多的人是教師和同學,所以教師對學生異常情緒狀態(tài)的早期發(fā)現(xiàn)和評估就顯得尤為重要,必要時應向家長核實相關情況,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學生的情況,對學生進行全面細致的評估:首先,了解近期是否存在明顯的負性生活事件,例如家庭問題、考試失利、同學關系惡化等。其次,了解學生目前主要的癥狀是否符合抑郁癥的核心癥狀,如不那么典型,需要結合學生的既往表現(xiàn)和性格特點對癥狀進行綜合分析,包括橫向和縱向的比較。橫向比較主要是指與同齡人或者與班級里大部分同學相比,這個學生目前的精神狀態(tài)或者學校表現(xiàn)是否存在明顯差別;另一個就是縱向比較,看這個學生目前的狀態(tài)與之前比是否存在明顯的變化。再次,需利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宗氏抑郁自評量表等評估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對學生目前的抑郁狀態(tài)有一個初步的等級評定。最后,如覺得學生癥狀較復雜或無法判斷,可以建議家長帶學生前往專業(yè)醫(yī)院進行專業(yè)、全面的評估與診斷。
四、抑郁癥的治療
對于青少年抑郁癥的治療是一個權衡利弊的過程,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一般都希望能通過心理咨詢或心理治療來緩解癥狀或者解決情緒問題,對于藥物治療擔心較多、較抗拒。學校的教師及心理咨詢師也多傾向于將學生的問題歸結為壓力過大或應對方式問題,愿意給患者提供開導和心理安慰,但是最終治療方案的制定一定要專業(yè)、具體、個性化。沒有一個治療方案是適合所有患者的,所以詳細、準確的評估是治療的前提,教師對學生的評估對于治療方案的制定起著重要作用。根據(jù)評估結果,如果學生目前的情況與應激源存在明顯相關,時間較短、癥狀較輕,評估屬于輕度抑郁的,如學生因父母吵架而上課不專心,容易悶悶不樂,一般在學校專門的心理咨詢教師那里就可以完成治療,主要采用認知行為治療,解決焦點問題。如果評估結果提示可能存在中、重度抑郁,最好向專業(yè)的心理治療師或醫(yī)生尋求幫助。中、重度抑郁癥的青少年情緒問題一般比較突出,嚴重的可能自殺念頭較明顯,自殺風險比較高,這時家長及教師一定要做好看護工作,防止出現(xiàn)自傷、自殺等意外。同時中重度抑郁癥的青少年一般都會伴有明顯的軀體癥狀,這部分癥狀的消除需要專業(yè)的藥物治療,這時家長和教師應及時帶患者前往醫(yī)院就診,以免延誤診治,造成嚴重的后果。一部分教師對學生狀況的評估不夠準確,總是希望通過開導或者心理安慰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這個出發(fā)點是好的,但是抑郁癥狀明顯的患者此時一般較抗拒接受心理咨詢或治療,不斷地開導和勸慰反而容易加重青少年的情緒癥狀,他會感覺沒人能理解自己的真實感受,自己不被尊重,自我評價會變得更低。在門診就診的很多青少年,一開始都對醫(yī)生表現(xiàn)出明顯的抗拒和不信任,因為他們覺得來做咨詢肯定是父母找人來“教育”自己,并沒有人能真正理解自己。所以,只有在恰當?shù)臅r間運用專業(yè)的咨詢技能,才能幫助患者更快、更好地康復,使心理咨詢或心理治療發(fā)揮最大的效能。另外,對于一部分情緒癥狀較輕但軀體癥狀明顯的學生,最好先用藥物減輕軀體不適再進行心理治療。
當然,再好的治療也比不上有效的預防。家庭與學校要盡量為青少年創(chuàng)造寬松和諧的學習生活氛圍,及早發(fā)現(xiàn)青少年的情緒問題,在早期就把問題解決,防止情緒問題進一步惡化為情緒障礙,從根本上提高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及處理情緒問題的能力,幫助他們平穩(wěn)度過這個情緒問題的高發(f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