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素
摘要:PPP模式有助于減輕政府的財政壓力、滿足公共基礎的設施建設,同時也會在提高投資和管理效率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優(yōu)勢,物有所值評價有利于解決PPP模式存在的突出矛盾,所以有一套切實可行的物有所值評價指標體系是十分迫切且必要的。首先,為了能夠全面、科學地推廣使用PPP模式,結合現(xiàn)有研究成果,提出了一套包含物有所值的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的且與客觀需求緊密相關的指標體系;基于Delphi法修正改進層次分析法進行了研究,再對各類指標的具體評分量化方法進行了總結,使得評價體系具有與時俱進和普適性。
關鍵詞:PPP模式;物有所值;指標體系;層次分析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5.062
0引言
PPP是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英文縮寫,字面上解釋為公私合作、公私合營。我國現(xiàn)在一般稱為“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指的是實現(xiàn)公共項目建設資金的一種融資模式也是公共產品的一種供給方式,PPP模式是伴隨著公共項目需求的多元化和多樣化而產生的私人部門與公共部門合作模式?,F(xiàn)階段政府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領域里的應用自上而下的大力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它可以通過引入社會的資本,激發(fā)社會資本的朝氣,緩解城鎮(zhèn)化建設和基建帶來的巨量融資需求,有利于緩解地方政府債務壓力以及降低系統(tǒng)性風險,從而達到轉變政府的職能的目的,另一個方面,它可以借力社會的專業(yè)的管理能力和技術,提高財政的資金轉化效率,節(jié)省成本,滿足公共服務的需求,從而實現(xiàn)政府與社會資本深入合作的窗口。
物有所值(Value for Money,VFM)評價是PPP模式的核心理論,是政府判斷是否采用PPP模式代替政府傳統(tǒng)投資運營方式提供公共服務項目的一種技術手段,主要是回答針對于該項目是否應該采用PPP模式的問題,評估采用PPP模式的必要性。VfM評價指政府在進行公共服務或基礎設施項目采購決策時,如果采用PPP模式能帶來物有所值才予以采用,否則采用傳統(tǒng)或其他的采購模式。由于“物有所值評價”在我國尚處于試行和推廣階段,概念和觀念還相對新穎,方法體系也在摸索完善當中。
在《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fā)展的若干意見》中,提出了要充分發(fā)揮資本市場的功能,拓寬民間投資的領域和范圍,并提出了鼓勵和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fā)展的措施。2013年11月,《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允許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jīng)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和運營”,可以看出PPP模式應用屬于政府改革的內容之一。文獻的主要精神是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有關于“允許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jīng)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和運營”精神,一是拓寬城鎮(zhèn)化建設融資渠道,加快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二是促進政府職能加快轉變,提高國家治理能力,三是完善財政投入及管理方式,盡快形成有利于促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發(fā)展的制度體系。
本文在現(xiàn)有政策、法規(guī)、研究成果及可查詢到的相關背景資料基礎上,研究和建立PPP項目實施應用過程中的物有所值評價指標體系,試圖為選擇項目實施PPP模式提供一些參考,用來提升引入民間資本的效益性和科學性。
1PPP模式物有所值評價指標體系
1.1指標體系
本文的PPP物有所值評價模型與PPP模式的VFM指標體系緊密相連,不同項目之間差別很大。采用PPP模式項目的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必須充分考慮該項目的特點與PPP操作指南的耦合性強與否。PPP模式對項目的影響評價是指根據(jù)科學合理的物有所值評價指標,對項目實施前后的PPP模式物有所值指標進行評估對比,分析和量化PPP模式對該項目各方面帶來的影響程度。PPP模式VFM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需遵循以下原則:全面性、科學性、客觀性、獨立性以及實用性等原則?;谏鲜鲈瓌t,并針對項目本身具備典型的特點以及充分考慮政府政策,本文從PPP可行性、PPP必要性、VFM可行性、其他因素等4個方面進行評價,將這4個方面作為項目評價一級指標。依據(jù)上述4個一級評價指標和政府中長期投資建設目標,對影響項目PPP模式應用的主要指標進行深入分析挖掘,對已有體系中的定性和定量評價指標進行適當歸納,得到每個一級指標下所對應的二級指標,構建PPP模式物有所值評價指標體系,如圖1所示。
1.2評價指標
1.2.1PPP可行性
PPP可行性包括項目是否符合我國中長期投資、是否符合PPP操作要求、是否能被政府監(jiān)測管理、是否能被獨立客觀地進行評估、風險是否能被明確量化衡量、在安全方面對項目PPP模式實施是否有任何限制等六個方面。該指標主要針對的PPP模式對項目本身的可行性問題,可行性是根本,如果該項目不具備PPP模式可行性,則其他PPP模式VFM評價指標都無從談起。
1.2.2PPP必要性
PPP必要性是由增加供給、提高運營效率、優(yōu)化風險分配、增加創(chuàng)新和競爭度等四個二級指標構成。該指標主要針對的PPP模式的實施能否創(chuàng)造一些傳統(tǒng)投資模式所不具備的優(yōu)勢或者會增加一些原本不會出現(xiàn)的重大缺陷。
增加供給包括:(1)項目的目標、產出結果、服務質量是否能被客觀量化;(2)項目服務質量是否能比傳統(tǒng)模式高;(3)項目是否需要新増大量固定資產投資;(4)項目產出結果能否與市場需求相匹配四個三級指標。
提高運營效率包括:(1)項目是否有利于社會資本整合相關資源及流程;(2)項目是否獨立于己存在的項目;(3)是否存在法律法規(guī)要求政府直接提供;(4)是否存在如公平、效率及責任等因素要求政府直接提供。
優(yōu)化風險分配包括:(1)是否能在長時期內對項目風險因素進行界定和預測;(2)風險是否可以分配給最合適管理風險的一方;(3)與社會資本方分擔需求、建設、運營風險是否可能;(4)支付機制及合同條款是否能激勵社會資本進行良好的風險管理,(5)是否達到了最優(yōu)風險分配結果。
增加創(chuàng)新和競爭度包括:(1)社會資本方的參與是否能帶來政府技術和管理提高的連鎖效應;(2)在方案設計、服務提供方面是否有創(chuàng)新;(3)在解決方案、服務水平及產出數(shù)量方面是否有靈活空間;(4)高度先進的融資技術的引入是否會造成金融市場的繁榮;(5)項目潛在競爭程度;(6)市場內是否存在壟斷環(huán)境;(7)用戶在被收費時是否有替代性選擇。
1.2.3VFM可行性
VFM可信度是本文定義的一個用來衡量項目物有所值程度的一個指標,它是基于項目定量VFM值定義的一個描述項目采用PPP模式有效程度的指標。
現(xiàn)有的定量VFM值是在假定采用PPP模式與政府傳統(tǒng)投資二種不同的采購方式下產出績效相同的前提下,通過在全生命周期內對PPP項目政府方凈成本的現(xiàn)值(PPP值)與公共部門比較值(PSC值)進行對比,判斷PPP模式能否降低項目全生命周期成本(LCC)。參照《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財政承受能力論證指引》(財金〔2015〕21號)及有關規(guī)定測算。具體計算步驟如下:
VFM=PSC-LLC(1)
式中,PSC為公共部門比較因子(Public Sector Comparator PSC)常用于物有所值評價體系中,用以描述公共部門采用傳統(tǒng)模式采購同一項目所發(fā)生包括設計、建設、運營維護及更新改造等所以成本,LLC是指PPP模式下的全生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LCC)。
但是由于物有所值評價的不量化性、基礎的數(shù)據(jù)不足性,以及現(xiàn)有PSC方法在很多方面還存在缺陷,從本世紀開始在學術和實踐層面上,對其有效性存在很多質疑,主要集中在:首先,PSC值的計算完全基于假設,極度仰賴于對可轉移風險的度量;然后,PSC的計算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為簡單起見采用點估計不一定具有穩(wěn)健性;最后,由于PPP項目的時間周期通常持續(xù)10至30年,有些甚至持續(xù)60年之久,在如此長時間段內,僅僅考慮金融層面的問題,如成本估計、貼現(xiàn)率、風險分擔等不足以概括項目的所有風險因素。故本文在現(xiàn)有的基礎上定義了一個考慮可信度的定量VFM值,該可信度采用專家打分法進行確定,保證其客觀合理以及具備普適性。因此當存在一部分項目,其定量VFM值為負值,但是一些PPP模式物有所值的重要基本的定性指標評分較高,實際上也能采用PPP模式。從而體現(xiàn)本文評分模型的科學性、全面性以及客觀性。
VFM可信度=λVFM(2)
式中λ為可信度因子,應當根據(jù)具體項目,具體階段,具體時間來確定,其可以表征定量VFM值對整個項目PPP模式物有所值的可信程度。
1.2.4其他指標
由于當前制定的指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為了能讓整個評分模型具備可擴充性和靈活性,本文定義了一個其他指標以彌補當一個項目的某個屬性比較重要但是本文的指標體系又沒有涵蓋的時候的缺點。
指標權重設置是規(guī)劃項目綜合評價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不同的指標權重設置,對綜合評價的結果產生巨大的影響,導致結果會完全不同。層次分析法,是專家們兩兩相互比較各個指標,結合1-9等級互反性標度理論構建判斷矩陣,通過判斷矩陣求得評價指標權重。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當一致性檢驗不通過時必須返回專家重新調整判斷矩陣的情況,可能重復多次,使得層次分析法工作量變大。采用最優(yōu)傳遞矩陣的改進層次分析法不需要對一致性進行驗證,使之自然滿足一致性。同時利用Delphi法,將多名獨立的專家意見進行綜合,構成群組判斷矩陣。其步驟如下所示。
(1)每一位專家針對同一層n個指標,兩兩比較構建判斷矩陣,根據(jù)Delphi法的思想,由m個專家對同一層n個指標進行比較,分別構成m個判斷矩陣。第s位專家構成的兩兩判斷矩陣為
3結語
本文建立了適用于PPP模式物有所值研究的指標體系,包含供PPP可行性、VFM可行性、PPP必要性、
其他指標四類;提出了基于Delphi法修正改進層次分析法進行指標權重設置為PPP模式物有所值優(yōu)選提供更全面的決策支持。本文建立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以及評價模型,能夠衡量項目PPP模式的適用程度,對決策者的規(guī)劃建設具有良好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王灝.PPP的定義和分類研究[J].都市快軌交通,2004,17(5):2327.
[2]吳小軍.PPP模式及物有所值評價分析[J].科技經(jīng)濟導刊,2015,(18).
[3]姜愛華.政府采購“物有所值”制度目標的含義及實現(xiàn)——基于理論與實踐的考察[J].財政研究,2014,(08):7274.
[4]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fā)展的若干意見[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1,(05):2831.
[5]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J].學理論,2014,34(1):2230.
[6]佚名.關于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有關問題的通知財金[2014]76號[J].中國政府采購,2014,(10):3536.
[7]關于印發(fā)《PPP物有所值評價指引(試行)》的通知[J].中國政府采購,2016,(01):1315.
[8]董紀昌.物有所值定量評價方法及改進方向[J].中國政府采購,2016,(7):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