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萍
【摘 要】“同步課堂”模式運用網絡信息化手段,使薄弱學校,特別是農村教學點與城鎮(zhèn)條件較好學校之間,通過“教材、課程、課時、管理”四同步,實現全市城鄉(xiāng)優(yōu)質教育資源實時快速傳遞,讓農村的學生享受到城里的優(yōu)質教學資源,促進城鄉(xiāng)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推動城鄉(xiāng)教育均衡發(fā)展。本文主要介紹了湖北省鄂州市新民街小學在“同步課堂”探索和應用方面取得的一些階段性成果。
【關鍵詞】同步課堂;探索;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7)04-0119-01
“同步課堂”模式運用網絡信息化手段,使薄弱學校,特別是農村教學點與城鎮(zhèn)條件較好學校之間,通過“教材、課程、課時、管理”四同步,實現全市城鄉(xiāng)優(yōu)質教育資源實時快速傳遞,讓農村的學生享受到城里的優(yōu)質教學資源,促進城鄉(xiāng)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推動城鄉(xiāng)教育均衡發(fā)展。由于歷史原因和地域限制,我市城區(qū)和農村教育在師資力量、辦學條件、教育教學質量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
湖北省鄂州市新民街小學(簡稱我校,下文同)作為“同步課堂”項目單位,近年來,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圍繞打造“智慧校園”、塑造“智慧課堂”,將“同步課堂”教學工作列入學校教學工作的重點來抓。我校與澤林鎮(zhèn)兩所小學,積極開展“同步課堂”活動,堅持利用“同步課堂”開展同步教學、互動教研、教師互動培訓、名師課堂等,實現理念共享、資源共用、優(yōu)勢互補、合作共進,進一步促進城鄉(xiāng)教育資源均衡發(fā)展。在“同步課堂”探索和應用方面,我校通過努力和嘗試,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一、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有效地促進城鄉(xiāng)教育均衡發(fā)展
我校精心挑選了教學理念先進、信息技術基礎扎實、課堂教學藝術高超的教師負責“同步課堂”教學任務,除了語文、數學等重點學科,還選取了結對學校相對薄弱的音樂等學科,確保了“同步課堂”教學的針對性。例如,我校的兩位音樂教師課前精心準備了大量的素材,通過網絡進行視頻、音頻實時傳輸,把一首簡單的曲子演變成了一堂集音樂、舞蹈、故事于一體的精彩遠程同步互動課,深受結對學校教師和學生的歡迎。
這種新的教學方式,使教師和學生不用出校門,就可以實現交流、互動、資源共享,不僅有利于提高教師專業(yè)水平,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更有利于實現優(yōu)質教育資源共享,縮小地區(qū)教育差距,確保教育的公平。
二、促進了教師角色與教育方式的轉變,增強了教師的專業(yè)能力
剛開始進行“同步課堂”教學時,有些教師因為不適應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和計算機操作水平有限,導致課堂效果不太好,學校領導及時組織相關學科的教師深入“同步課堂”聽課,對每堂課的主講老師進行點評和技術指導, 幫教師答疑解惑。經過一年的教學實踐,每一位參與教師都能熟練操作計算機,運用各種網絡教學資源,與三地學生有效“互動”,保證“同步課堂”的“同步”性、先進性。三所學校的教師經常通過“同步課堂”教學進行教學交流,相互溝通,互相提高,進一步促進了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在一年的實踐教學中,學生從新奇到喜愛,逐步適應了“同步課堂”的教學模式,極大地提高了學習興趣, 學習成績也得到有效提高,尤其是數學學科。相對于其他學科,數學知識、概念對于小學生來說往往比較抽象難懂,而低年級學生的思維又以形象思維為主,我校羅老師根據自己摸索出的教學經驗,把枯燥、難懂的數學知識、概念制作成PPT課件,以動畫、游戲的方式呈現,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化到主動獲取知識。在“同步課堂”教學中,羅老師面對三所學校的學生,表現輕松自如,學生積極性非常高,極大地發(fā)揮了“同步課堂”教學的優(yōu)勢,得到一致好評,深受學生的喜愛。
“同步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讓教師的教育觀念思想發(fā)生了很大的轉變,不僅在教學的過程中獲得了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同時,教育技術能力和教學水平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我校和兩個教學點的老師針對“同步課堂”教學情況,經常進行探討、總結,為進一步完善“同步課堂”的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 提高教學效率尋找新的思路。通過遠程同步互動課堂這個平臺,不僅可以讓教師借鑒名校名師的教學經驗,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更能促使教師不斷反思、不斷學習,從而促進教師專業(yè)能力的發(fā)展
三、“同步課堂”活動常態(tài)化開展,保證校本教學資源庫的質量
為了提高教師開展“同步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促進此項活動的常態(tài)化,我校采取了“雙考核三掛鉤”制度,教師“同步課堂”開展情況由本校和教學點雙方考核,同時,教師開展“同步課堂”情況與年終績效考核、與先進年級組評比、與同步教學課評獎掛鉤,以此對授課教師進行評價和激勵,充分調動了教師參與同步教學的熱情,促進“同步課堂”活動常態(tài)化開展。
2016年,我校通過“同步課堂”的錄制功能,將老師們的課堂教學錄制下來,將其制作成課例,作為校本教研的素材。教師可通過鏡頭回放,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優(yōu)化教學行為。精彩的課堂實錄,作為校本教研的研究素材,進行剖析解讀,將教學設計、教學過程中的亮點挖掘出來供大家參考學習。
通過“同步課堂”活動地開展,一方面實現了“同步課堂”教學常態(tài)化、教研經?;?、交流定期化,形成工作合力,讓參與教師受益,讓農村學校受益,讓農村學生受益。另一方面豐富了校本教學資源庫,保證校本教學資源庫的質量。同時,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得到極大提高,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更大發(fā)展,學校的辦學層次也進一步得到提升。
(編輯:趙 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