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超紅
[摘 要]數學思考能力指的是在面對問題時可以從數學的角度來思考,并能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小學數學教學的首要任務是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教師應通過創(chuàng)設合適的問題情境、設計有價值的探究問題、巧妙架設支點等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考能力;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05-0079-01
數學思考能力指的是在面對問題時可以從數學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并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引發(fā)學生進行數學思考的關鍵,就是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點燃學生的思考熱情。
一、創(chuàng)設合適的問題情境
很多數學知識對學生來說非??菰铮虼?,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合適的問題情境,將數學知識和具體的情境結合起來,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具體,從而引發(fā)學生思考的興趣。
例如,教學“可能性”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小組進行“石頭、剪刀、布”的游戲,然后設計表格進行統(tǒng)計分析(如下表1所示),在學生思考對手出拳的可能性的過程中,就能把學生帶到可能性的概念上來。
實踐表明,要想學生積極投入到思考中,就需要創(chuàng)設一個吸引學生參與的問題情境,只有將學生已有的數學認知和情感興趣有效地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促使學生進行有效的思考,進而主動投入數學學習中。
二、設計有價值的探究問題
如果教師設計的問題過多、過雜,且沒有針對性,就很難激發(fā)學生思考的欲望。要想在課堂的有限時間之內有效喚醒學生思考的熱情,就需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設計具有探究價值的數學問題。
例如,教學“圖形的密鋪”時,可讓學生從下面的圖形中進行選擇后進行密鋪。
這就是通過問題的設置來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合理地選擇圖形”。學生能從經驗方面來考慮,知道具有弧形邊線的圖形肯定是不能密鋪的。
教師緊接用課件展示一些圖形:
讓學生思考可以密鋪的圖形的接觸點周圍的內角有什么特點。學生通過觀察就會發(fā)現,只要接觸點周邊的內角和是360°就可以實現密鋪。
在課堂教學中設計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現象背后的數學本質,最終達到提高其數學思考能力的目的。
三、巧妙架設支點引思考
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教會學生如何思考。小學生自身的特點,決定了他們在面對新的知識時往往會天馬行空,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設置合理的支點,從支點出發(fā),由不同的方向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例如,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教師可以選擇精美漂亮、具有吸引力的圖案讓學生欣賞,通過這個“支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
在這五個圖形中,前面三個圖形都是軸對稱圖形,后面兩個則不是軸對稱圖形。圓有無數條對稱軸,“衣服”只有一條,長方形有兩條,這就是從正面展示軸對稱圖形。后面兩個圖形不是軸對稱圖形,就是從反面展示軸對稱圖形。最后,教師在學生初步理解軸對稱圖形概念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上面五個圖形,制作完成后再對折,看是否可以完全重合。這樣,將對折、重合與軸對稱的概念進行有效的聯(lián)系,能使學生對軸對稱的實質有一個深刻的理解。
可見,在教學過程中以數學教學素材為支點,引導學生參與相關的探究活動,學生就能在活動當中積極思考。應該注意的是,教師需要對數學教學素材的教育價值進行充分挖掘,在學生的思維和教學素材之間建立一個良好的橋梁。
總而言之,數學思考活動在數學學習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思考的過程就是一個探索的過程,經過思考和分析之后將自己思考的結果表述出來就是一個回顧和整理的過程。因此,提高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能夠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數學素養(yǎng)。
(責編 童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