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海燕
摘 要 伴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社會體制的不斷變革,父親——這一社會體制中的主要承載角色,在我們心中的形象也在不斷變化。父親角色的演變過程主要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傳統(tǒng)導向階段,父親就是孩子的榜樣,而且就是兒子長大以后的形象載體;其次是內(nèi)心導向階段,在社會迅速發(fā)展時期,思想自由開放,互相之間出現(xiàn)了猛烈的碰撞,在現(xiàn)實與理想之間,人們開始尋找自我渴望實現(xiàn)的主體,而父親這一形象就是該階段的精神載體;最后階段是他人導向階段,在當代社會,父親形象在家庭結(jié)構(gòu)的缺席已經(jīng)成為普遍現(xiàn)象,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所建立的形象比較模糊,所以,孩子成長中的父親印象是由父親主體、學校、其他長輩、媒介平臺等共同塑造而成,在這一階段,外界力量成為了刻畫父親形象的一種重要導向。
關(guān)鍵詞 父親 媒介形象 家庭教育
中圖分類號:G7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1.071
On the Guiding Role of Father's Media Image in Family Education
BAI Haiyan
(Kindergarten of The First Hospital of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0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continuous change of the social system, the father, the main carrier of the social system, is changing in our hearts. The evolution of the role of the father is mainly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he first is the traditional stage, father is an example of the children, and is the son of the image carrier grow up; second is heart oriented stage, in the period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open mind, a fierce collision occurred between each other, between the reality and the ideal people. Start looking for self desire to achieve the main body, and the image of the father is the spiritual carrier phase; the final stage is people oriented stage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the image of father in the absence of family structure has become a common phenomenon, the father established during the growth of children's image is fuzzy, so that children grow in my father is the father of impression subject, school and other elders, and other common media platform formed at this stage, external power in order to depict an important orientation of father image.
Keywords father; media image; family education
在傳統(tǒng)觀念中,就秉持著“男主外,女主內(nèi)”的家庭結(jié)構(gòu)體系,雖然隨著社會風俗的不斷改變,開始推崇男女平等,但是男性的體魄較于女性有著天然優(yōu)勢,因而男子就扛起了在外打拼的責任。肩擔著家庭物質(zhì)基礎(chǔ)的父親整日忙于工作和社交,以事業(yè)為主,因為時間精力有限,容易疏忽對孩子的教育工作,就算是抽空出來與孩子進行交談,更多的也是關(guān)注孩子的學業(yè)情況,鮮少關(guān)注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孩子的個性發(fā)展。因為父親在家庭結(jié)構(gòu)中長期缺席,導致了孩子對于父親的形象比較模糊,隨著信息技術(shù)的發(fā)展,父親形象更多的是由孩子在與媒介及人際交往圈的接觸中逐漸形成的。在孩子的成長階段,父親的形象影響深遠,對此,本文就目前媒介中的一些父親形象對孩子的影響進行了淺要的分析和探討,并提出了相應的優(yōu)化建議。
1 傳統(tǒng)的父親形象
在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傳統(tǒng)文化中,“父親”這一稱謂所代表的含義不僅僅只意味著親系的血緣關(guān)系,還代表著一種森嚴的等級制度,這種等級制度就類似于君與臣之間的關(guān)系,父親的權(quán)威是至高無上的,是不容孩子違抗或挑戰(zhàn)的。在傳統(tǒng)的父子關(guān)系中,孩子沒有話語權(quán),而且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主導地位,孩子的發(fā)展路線都是有父親一手操控的。例如,在王小帥導演的影片《青紅》中,就塑造了這一傳統(tǒng)的父親形象。影片中,父親老吳強行改寫了女兒青紅的成長道路,為了體現(xiàn)父親的強權(quán),不惜使用暴力管制。雖然女兒青紅內(nèi)心不滿,十分抵制想要反抗,但是在歷史的濃霧和父親的強迫壓制陰影下,女兒青紅還是跟隨父親踏上了去上海的道路,按照父親規(guī)劃的路線走完她的人生。①
無論是傳統(tǒng)的家庭體系,還是現(xiàn)在相對寬松自由的社會家庭,都不乏這種權(quán)威式的父親,也會出現(xiàn)高度集權(quán)的情形,父親意念不會以孩子的意愿為轉(zhuǎn)移,安排孩子出國留學,在特定職位工作,甚至連婚姻大事也是一手包辦。
媒介對于父親形象的刻畫,會讓孩子更加畏懼父親這一角色,從而疏遠父親,使得父親與孩子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矛盾日益突出,孩子可能會出現(xiàn)思想上的叛逆,性格上逐漸拒絕向父親形象靠攏,沒有了男子氣概,沒有了承擔責任的勇氣,這也是現(xiàn)在社會男生女性化的一個重要原因。
2 沉重的父親形象
在當代的社會環(huán)境和媒介傳播中,更為常見還是沉重的父親形象。例如,在余華的小說《活著》里面就塑造了一個承受苦難、任勞任怨的父親形象。書中主人公福貴,在從良以后,肩負起父親的使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負擔艱巨,整個家庭靠他一個人支撐,還要遭受地主階級的壓迫剝削。可是,苦難不僅破滅了他以前的瀟灑時光,還摧殘了他塵世的團圓生活,甚至帶走了他生命延續(xù)的最后希望。福貴的一生就如同那頭和他相依為命的老黃牛一樣,被苦難折磨得奄奄一息,卻仍然無怨無悔地辛勤勞作,瘦弱的身軀中蘊含著巨大的力量。這部小說彰顯了一個父親的崇高形象,有極強的毅力和忍受力,為家庭付出了一生的心血,內(nèi)心的力量可以飽含一切的風雨,平凡而偉大。②但是,這部小說帶給我們巨大震撼的同時,又為父親的形象添了幾分沉重,福貴對地產(chǎn)階級剝削的忍讓,對世道無常的無奈,對苦難折磨的壓抑,這些都無處可泄。
余華的許多小說都塑造了這種沉重的父親形象。例如在他的《許三觀賣血記》中,也栩栩如生地刻畫了一位樸實、堅強的父親許三觀,他在過生日的時候用嘴給家庭制造了一場盛宴,讓家人聽得如癡如醉,使家庭在饑寒的年代享受了一頓精神盛宴。而文中最感人肺腑的是許三觀為救兒子千里賣血的歷程。③在余華的訪談中,他開始是準備將許三觀無血可賣作為最后的高潮,那么小說中父親偉岸的身影顯得無比沉重,但是愛戰(zhàn)勝了絕望,父親也用自己的鮮血挽回了兒子的性命,這才使得父親的形象更加飽滿并得以升華。
媒介上這種沉重父親形象的塑造,可能會使孩子對父親有著深深的敬仰,并且體貼父親,懂得為父親分憂,能夠從中感受堅韌、堅強的力量。但是,這樣的形象在孩子心中會顯得過于沉重,可能會擊垮孩子心中的底線,感受不到社會的關(guān)愛,對生活失去信心,沒有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可能會對孩子的成長帶來一定的陰影。
3 理想的父親形象
經(jīng)過社會思想的急速變化,人們的思想開始互相碰撞,顯得更加自由、更加開放,以致許多的孩子都感覺到父愛的缺失,這主要表現(xiàn)為:父親權(quán)威壓制自己的思想自由;父親的生活舉止與自我發(fā)展的認識有沖突;家庭矛盾導致父子相離;女權(quán)的強勢弱化了父親形象等。這些問題都導致了孩子心中父親形象有所缺失,而因為父愛的天性需求,所以人們開始構(gòu)造自我心中理想的父親形象,并作為自我的精神支柱。
例如,蕭紅的作品就很好地體現(xiàn)了這一問題。蕭紅從小就比較叛逆放縱,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中,自然受到家庭的冷眼相待與強勢壓迫,而當時正是社會思想激蕩的時期。蕭紅不滿于家庭的壓制,想尋求自己的自由,便邁出家門并離開了自己的“祖籍”,開始了她的漂泊歲月。在蕭紅的眼里,父親形象是冷酷無情、貪婪、自私的負面形象,她憎惡這樣的父親,再加上蕭紅離家出走后經(jīng)歷著漂泊的辛酸、貧困和孤獨的折磨,使得她渴望擁有被關(guān)愛、被理解的親情。所以,在她的一系列小說《看風箏》《曠野的呼喊》《北中國》中都能明顯感受到濃濃的父愛,這些小說中父親的形象都是溫和且富有人情味的。在父愛缺失的環(huán)境里,蕭紅一邊在她的散文書集里抱怨著她的現(xiàn)實父親,另外又在小說中塑造著她的理想父親。這樣截然不同的兩種形式,體現(xiàn)出了作家蕭紅對現(xiàn)實中父親形象的不滿,在思想壓抑中渴望自由,與此同時尋求完美的父親形象,來發(fā)揚自身的個性。④
媒介中對于這種父親的形象構(gòu)造來發(fā)泄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不滿,隱約地對現(xiàn)實的壓迫和拘束進行批判。雖然能夠在一定的層面上塑造出完美的父親形象,為孩子的成長樹立了好的榜樣,但是媒介中的父親形象畢竟是虛構(gòu)的,落實到現(xiàn)實中,可以會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落差,從而影響了父子之間的和睦關(guān)系,甚至孩子會對父親的角色有所抱怨和抵觸。
4 成功的父親形象
隨著父親角色的演變,父親形象導向階段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父親開始重視對孩子的教育,會主動培養(yǎng)孩子的個性,讓其全面自由地發(fā)展,父子雙方處于平等地位。父親和孩子可以成為很好的朋友、兄弟,能夠互相聆聽,互相理解,父親可以成為孩子的玩伴,孩子也可以成為父親凈化心靈的良藥。
在媒介中也塑造了許多這樣成功的父親形象,例如《家有兒女》中的父親夏東海就是一個成功的父親形象,他擁有年輕的心態(tài),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對待妻子尊重而關(guān)懷,對待孩子理解而疼愛,可以和孩子一般天真可愛,又能在與孩子們玩耍的時候正確引導孩子成長。而且,他還是一個復合家庭的父親角色,卻能讓家庭融合得完美無瑕,讓孩子健康、獨立、快樂地成長,是成功父親的典范。⑤
如果說夏東??赡苓€有點虛構(gòu)的色彩,偏于理想化的話,那么近期熱播的大型真人秀綜藝節(jié)目《爸爸去哪兒》則實實在在地打造了多名成功的父親形象。在節(jié)目中,父親和孩子一起去體驗生活,父親為孩子拼搏爭取好的居住環(huán)境,并且許多事情都主動和孩子溝通,尊重孩子的選擇。⑥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孩子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及基本的生活能力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讓孩子全面發(fā)展。
5 結(jié)語
媒介中傳統(tǒng)的父親形象彰顯了父親在孩子心中的權(quán)威,但同時也刻畫了父親思想的禁錮、教育的苛刻;而沉重的父親形象彰顯了父親的堅忍、毅力以及身軀中潛藏的巨大能量,但同時又刻畫了父親的無能及世態(tài)炎涼;在理想的父親形象中雖然彰顯了父親的慈愛、寬懷以及理解和包容,但是更多的是對現(xiàn)實不滿的發(fā)泄,對理想生活的追求,其本質(zhì)是內(nèi)心的脆弱與卑微。而《爸爸去哪兒》欄目的熱播,也證實了現(xiàn)代孩子對父愛的渴望,并且倡導了父親要重視家庭教育,采用正確的觀念和方法,與孩子互相尊重理解、積極溝通交流、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發(fā)揚孩子的個性,培養(yǎng)孩子的綜合素質(zhì),這才是符合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要求的成功父親形象。
注釋
① 熊一如.論父親媒介形象在家庭教育中的導向作用——以《爸爸去哪兒》為例[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8):153-155.
② 呂瓊?cè)A,徐燁婷.爸爸“回來”了——家庭教育中父親角色的回歸與重塑[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5(9):79-81.
③ 李靜.中國小說中的父親形象——基于父權(quán)與父愛角度的考察[D].濟南大學,2013.
④ 黃舒婷.淺議余華長篇小說中的父親形象[J].青年文學家,2016(6):27.
⑤ 王小潔.從電影中看父親形象的轉(zhuǎn)變——三十年后再看第五代導演[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5(6):112-112.
⑥ 盧慧.論虛構(gòu)的父親——《世代相傳》中父親形象的美化與放逐[J].焦作大學學報,2015(3):31-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