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莊市第五十中學 田彥艷
“生命語文”的首倡者熊芳芳老師說“語文本質(zhì)上是一種生命的表達”,是“以生命為出發(fā)點,遵循生命的本質(zhì)屬性,與生活牽手,讓生命發(fā)言,讓語文進入生命,喚醒生命,并內(nèi)化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人格涵養(yǎng),是為幫助我們認識生命的美麗與寶貴,探索生命的方向與意義,提升生命的質(zhì)量和品位,是生命變得更加美好、更有力量、更有意義而進行的語文教育?!倍从^我們的語文教學,在“中考”“高考”指揮棒的指揮下,重知識輕文化,重模板解讀輕生命關注的教學現(xiàn)象依然存在。在很多情況下,學生的生命個體在語文課堂上是缺席的,甚至有些老師的生命個體都是不在服務區(qū)的狀態(tài)。這不是真正的語文課堂,語文課堂應該是用文字,用思考表達生命的舞臺。要讓語文課堂綻放生命的光彩,我覺得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教師要有文化自覺,用深厚的專業(yè)素養(yǎng)解讀文本中的生命個體。熊芳芳老師從文學的角度,用生命的形式,深刻解讀與挖掘文學作品的生命個體,從中發(fā)現(xiàn)了生命的“位格”,她在《沁園春·長沙》中關注到毛澤東個體生命的宇宙位格,從戰(zhàn)爭題材的作品中解讀出個體生命的國際位格,從《我有一個夢想》《項脊軒志》中深度思考出馬丁路德的社會位格,歸有光的家庭位格。熊芳芳老師對教材的研讀,對文學作品中生命的關照與思考,使得她感受到生命在文字血液中涌動,奔騰,而這為課堂上引導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深層次生命解讀奠定了不可撼動的根基。
我們大多數(shù)語文老師也許沒有熊芳芳老師的博學底蘊,也許沒有熊芳芳老師理性深度思考的能力,但是我們的語文課堂同樣也可以流動生命之光。
在表揚教育大肆橫行的教育環(huán)境中,批評似乎是一件錯誤的事情。但是我覺得,不一味的迎合學生,迎合所謂的“個性化閱讀”,有錯誤或不合理的理解就明確指出,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尊重生命的教育。
倡導“詩意”語文的董一菲老師在講《我的空中樓閣》時,設計了這樣一個用句子表達觀點的環(huán)節(jié):
我喜歡李樂薇的《我的空中樓閣》,但是它……我更喜歡……
其中有一個學生回答說“我喜歡李樂薇的《我的空中樓閣》,但是它過于細致,描寫于小處,我更喜歡法國浪漫主義作家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因為里面描寫的比較宏偉、壯麗?!庇餍癯趵蠋熓沁@樣評價這個對話的“盡管語言組織組織的好,但是不要忘記,這是兩種不同的文學樣式。一個是短篇散文,一個是長篇巨著;一篇是抒情的東西,一篇是敘事的東西,本來沒有可比性。盡管學生語言組織的好,但董老師應該指出來,兩者沒有可比性。”可見,對文學作品的理解不是隨意的,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與點撥者應該保持高度警惕,時刻準備著將偏離文本本身的解讀“撥亂反正”。
盡管文學閱讀是個性化的閱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前提必須是尊重文本。唯有如此,才能將文本作者的真實體驗剖析透徹,才能讓學生在閱讀上獲得長足的進步,從閱讀中獲得生命的成長。
所謂“凈化”,就是讀者通過閱讀作品從而達到摒除雜念,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閱讀效果。
首倡“青春之語文”教學理念的王君老師在講《岳陽樓記》時,他是在20個與“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主題相似的名句朗誦中收束的。他領誦,孩子們齊誦。從孟子的“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到譚嗣同的“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再到魯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等到最后一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lián)Q新天”朗讀完,王君老師高聲誦道:“我們說——”孩子們愣住了,王君老師一字一頓的說:“孩子們,認真想想吧……”他回憶說,當時的場景“每一雙眼睛都像要噴火,每一個孩子的表情都無比莊重?!焙⒆觽冊谶@樣的朗讀中,情緒激昂,獲得深入骨髓的情感共鳴與凈化,王君老師將課堂設計的余韻繞梁,使得凈化的心靈延留到課堂之外。
筆者在講授《記承天寺夜游》時,也設計了鏈接生活的環(huán)節(jié),具體教學實況如下:
師:同學們,在我們的周圍有這樣如蘇東坡般曠達的人嗎?(學生自由發(fā)言)
師明確:在文學作品中,我讀到了陶淵明。他生活在動蕩不安,戰(zhàn)亂頻仍的東晉,政治理想被腐敗的現(xiàn)實擊打的支離破碎。但是他并沒有放棄對人生的熱愛,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寫出了無數(shù)名揚千古的田園詩篇;
在同事當中,我看到了皮皮。她正處于多事之秋,焦頭爛額的中年。上有需要贍養(yǎng)的老人,下有需要輔導學業(yè)的孩子,還有一群正處于叛逆期不知何時出現(xiàn)何狀況的你們,但她依然笑靨如花,依然喜愛閱讀,喜愛唱歌,喜愛畫畫;
我還看到了一群快樂的孩子。小小少年很多煩惱,但你們依然笑容燦爛,依然熱愛生活,追求美好事物,比如唱歌,比如TFBOYS……
語文課堂是一場生命的旅程,是教師用文本“喚醒、增強、豐富學生的生命體驗”的過程。語文教師立足于課堂,依托于文本,將“生命語文”融入課堂,實現(xiàn)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與文本之間的對話,讓語文課堂綻放生命光彩,最終達到共生共榮的效果。這是我們所有語文老師在新課改的理念下,在大語文觀的引導下共同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