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樂
(福州大學 廈門工藝美術學院,福建 廈門 361021)
方浚頤的書畫收藏
黃國樂
(福州大學 廈門工藝美術學院,福建 廈門 361021)
曾任兩廣鹽運使的方浚頤,除了是一位文人、官員之外,還是一位酷愛書畫藝術的收藏鑒賞家。他的收藏鑒賞活動與其仕宦生涯密不可分,通過持之以恒的收藏,他擁有了從蕭梁迄清代的書畫作品四百七十一件,皆為歷代名家之作,飽目了前代奇跡,眼界得以提升,由此掌握了專業(yè)精準的書畫鑒定能力,從一個書畫愛好者成長為鑒賞大家。方浚頤還廣交朋友,與眾多熱愛繪畫的嶺南才俊如王拯、陳澧等人交往密切,常邀約同好雅集、讀畫,共同欣賞、學習古人作品,在交流與切磋中使彼此的藝術修養(yǎng)得到了提升。他留下的詩文和《夢園書畫錄》的記載反映了他的收藏鑒賞活動,為后人提供了研究當時藝術家、藝術作品和鑒賞收藏的史實。方浚頤為書畫收藏鑒賞事業(yè)做出了貢獻。
方浚頤;鹽運使;收藏;鑒賞;書畫;讀畫;雅集;夢園書畫錄
方浚頤,字子貞,一說子箴,號夢園,安徽定遠人,道光甲辰(1844年)進士。王定安《兩淮鹽法志》有記:
(方浚頤)同治七年,由廣東南韶連道授兩淮鹽運使。未幾,兩廣總督瑞麟調赴粵省,清算交代,事竣回任……浚頤喜詩,善駢文,雖未登絕詣而以風雅自任,所作甚夥。修葺平山堂、小金山諸名勝,饒有盧曾之風,后在四川按察使任,因案除名,仍回揚州。時陜西巡撫高要馮譽驥流寓邗上,譽驥故宿學有盛名,人品高逸,書畫為世所重,浚頤日與過從,講訂詩畫,人不知為達官也。①(清)王定安《兩淮鹽法志》卷一百三十八《職官門》,清光緒三十一年刻本。
同治七年(1868年)方浚頤由廣東南韶連道任兩淮鹽運使,后返粵任兩廣鹽運使。曾任四川按察使,因案除名。任四川按察使前后皆常在揚州生活。方浚頤性情風雅,喜歡詩與駢文,作品很多,在揚州還修葺了平山堂、小金山諸名勝,時人稱其有“盧曾之風”,盧曾,是指都做過兩淮鹽運使的盧見曾與曾燠兩人,他們都為建設、發(fā)展揚州的文化做出過很大的貢獻,深受當地民眾愛戴,在他們之后繼任的方浚頤亦是如此。方浚頤也酷愛書畫,在揚州時,常與時任陜西巡撫但受彈劾革職因此流寓邗上的馮譽驥來往。馮譽驥,字仲良,廣東高要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歷任山東、湖北學政,光緒五年(1879年)任陜西巡撫。馮譽驥是晚清嶺南著名書畫家,人品高逸,書畫為世所重,方浚頤常與之探討詩畫。方浚頤還與眾多熱愛繪畫的嶺南才俊交往密切,如徐世昌《晚晴簃詩匯》即記其與王拯、陳澧等人的交往:
子箴官京朝,由翰林歷臺諫,人不甚知其能詩。及官兩廣鹽運使,王定甫通政道出廣州,子箴以詩集索序,定甫稱其詩多且奇為不可測。平生喜讀杜韓蘇三家詩,常有句云:游蹤已遍九行省,門徑愿窺三古人。陳蘭甫題其續(xù)集,
謂:力量愈充足,工夫愈純熟;工巧愈工巧,真樸愈真樸。蓋非虛語。①(民國)徐世昌《晚晴簃詩匯》卷一百四十五,民國退耕堂刻本。
方浚頤為人謙虛低調,在京朝為官時大家都不知道他能寫詩,寫得好。一直到來粵任兩廣鹽運使,王拯取道廣州,方浚頤請其為詩集寫序,王拯稱賞其詩,贊其不僅數量多,且風格奇特,“不可測”。陳澧也稱方浚頤功夫純熟,無論工巧還是真樸的風格,都能操縱自如。
方浚頤作品很多,著有《二知軒詩鈔》《二知軒文存》《二知軒詩續(xù)鈔》和《夢園書畫錄》。他酷愛書畫鑒賞與收藏,把其藏品仿高士奇《江村銷夏錄》體例,由許奉恩、湯世厚參訂,方臻朗編校,匯編成書,為《夢園書畫錄》?!秹魣@書畫錄》共二十五卷,記錄其收藏的書畫作品四百七十一件,上自蕭梁,下迄清代,皆為歷代名家之作。他在書中詳錄書畫作品的材質、尺寸、題材內容、書畫題跋及鈐印等,并且自撰題詠,記錄書畫收藏經過以及評點書畫藝術,發(fā)表個人觀點,其見解不乏精辟與獨到之處,為后人在書畫鑒賞以及書畫理論研究方面提供了參考和借鑒。四百七十一件只是指方浚頤藏品的裝潢形式在目錄上的體現,實際上方浚頤收藏的書畫作品數量是遠遠不止四百七十一的,因為有些書畫裝潢的方式包含多幅作品,比如冊頁。以下進一步探討方浚頤的書畫收藏。
方浚頤在《夢園書畫錄序》一文中談到了自己收藏書畫的起源。文曰:
人不能無所嗜也。嗜有雅俗,俗者人人嗜之,雅者不必人人嗜之也。天下至雅者,莫如嗜古。古人往已,其流傳于世者,翰墨丹青,歷劫不壞,洵可寶諸。然或力不足以致之,則錦贉牙簽,坐視其落于他人之手。即力足以致之,而吾兩目弗辨真贗,輒聽人言為去取,雖夸多斗博,不過與葉公之好龍等,奚足以言嗜古哉。②(清)方浚頤《二知軒文存》卷十五,清光緒四年刻本,以下引《夢園書畫錄》材料皆出此。
方浚頤序中第一句“人不能無所嗜也。嗜有雅俗,俗者人人嗜之,雅者不必人人嗜之也。天下至雅者,莫如嗜古”,即點出了自己對“雅”的追求。方浚頤認為,凡是人,必有嗜好。這嗜好有雅與俗的區(qū)別,所謂俗,就是“人人嗜之”,隨大流,趕時髦。所謂雅,則應該保持個性與獨立,“不必人人嗜之”。方浚頤稱世上最雅之事則為“嗜古”。何為古?就是古人留下的“翰墨丹青”,即書畫藝術作品。正因為方浚頤追求至雅,因此走上了收藏之路。當然,他作為收藏家、鑒賞家的道路不可能一蹴而就,是長期持之以恒地努力學習的結果。他在《夢園書畫錄序》中又提到:
曩在京師,每過海王村,下車入骨董肆,東瞻西顧,心識其瑰瑋精妙,而以無力致之,遂不敢向主人問直,遷延日夕,廢然而返,如是者蓋十余載。自宦游嶺南,五羊城中珊瑚、翡翠、琥珀、瑇瑁、火齊、木難、珍珠、玭王西之類,充牣于市,光怪陸離,不可名狀,予視之漠然也。詩癖而外,性獨嗜古,且祿入較豐,因一意搜羅延訪之,頗得筠清館、風滿樓、南雪齋中物數十種,譬之貧兒驟富,堪傲陸賈,歸裝重以品題。既久,眼福日增,而眼力亦足,俗吏能雅,用以自豪。及來揚州,所收更夥,而高要何氏昆仲復航海先后踵至,投予所好,不惜重資購之,金薤琳瑯,滿廚滿屋,遂居然成賞鑒家矣。中間復有度嶺之役,句留數月,評書讀畫,又遇馮崧湖宮詹、余鏡波刺史,從臾之,傾囊倒篋,載寶而回。此段方浚頤述說了自己從一個書畫愛好者成為鑒賞家的歷程。方浚頤在北京生活時,常逛海王村古玩市場。海王村位于北京和平門外的琉璃廠,經營書籍、古玩、字畫等物,種類繁多,這是全國各地來京文人游集之所。方浚頤當時收入不多,因此對于“心識其瑰瑋精妙”之物,連價錢都不敢問,只能長時間地在店中徘徊、觀賞,直至店家打烊方戀戀不舍離去,這樣過了十幾年,那時的方浚頤只能說是一個書畫愛好者,尚無能力購進藏品。之后方浚頤到嶺南為官,這是他成長為鑒賞家的重要轉折時期。廣州物產豐富,市場上充斥各種奇珍、珠寶、玉器,但方浚頤“性獨嗜古”,對珠寶沒有興趣。在嶺南收入頗豐,經濟的富裕使他大量收藏古人書畫成為可能。在此階段,方浚頤的收藏品包括了數十種來自筠清館、風滿樓、南雪齋中的舊藏,筠清館為吳榮光家,風滿樓為葉夢龍家,南雪齋是潘有為的南墅,這三位都是嶺南著名的收藏鑒賞大家,方浚頤將此時期喻為“貧兒驟富”,其“眼福日增,而眼力亦足”,飽目前代奇跡,開闊眼界,提升了修養(yǎng),收藏與鑒賞的水平上了一個臺階,能稱得上是“雅”了。第三個階段是方浚頤在揚州為官時期,揚州素來是書畫藝術的重鎮(zhèn),因此方浚頤的收藏達到“金薤琳瑯,滿廚滿屋”的程度,可以稱得上是鑒賞家了。當他成為鑒賞家之后,不滿足于藏品在個人家族乃至于小范圍的同好中欣賞、流傳,于是考慮把藏品編纂成書。他在《夢園書畫錄序》中說道:
因思凡物無聚而不散之理,古人書畫聚于夢園者,他日未必不散于人間,安得常為夢園所有哉?顧不常為夢園所有,而散于人間,則猶書畫之幸也。今則明明聚于夢園,固宣及其未散之時,編纂成帙,使千百載后知若者為夢園所藏之書,若者為夢園所藏之畫,斯書畫傳而夢園附以俱傳也……傳書畫也,實傳夢園也?;虺爸唬鹤幼灾^耽于嗜古,吾則謂子巧于好名。夢園曰:吾好雅名,初不計其戾乎俗也。
方浚頤認為天下之物無聚而不散之理,書畫收藏也是如此。今日自己所擁有的藏品來日未必不會散于他處。所以有必要趁其未散之時,編纂成書,使所藏之書畫流傳千年,使后人得知這些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曾經為夢園所藏,了解它們的流傳情況。實際上,方浚頤認為自己亦可因此流芳百世。有人嘲諷他標榜“嗜古”,其實是“好名”。方浚頤并不以為意,認為自己就算好名,好的也是“雅名”。文中還有“真歟?贗歟?可以自信,度無不可以共信者”一句,說明方浚頤對于自己的藏品十分自信,認為書中所輯錄之藏品,沒有一件是經不起檢驗的。下面就具體談談方浚頤的藏品。
方浚頤的藏品眾多,無法逐一介紹。在其《畣幼節(jié)問畫四疊前韻》一詩中,他對向其詢問繪畫藏品的朋友幼節(jié)描述了其中精品:
國初且勿論(四王吳惲之畫,予所藏皆真品),開篋紀以詩。最古推僧繇,實為青蚓師(予舊藏僧繇埽象圖,今年復得崔青蚓立軸,筆法絕相似)。五代房從真,捥底驊騮馳。龍眠善白描,詩社圖仿之(予有龍眠羅漢卷,復有明賢詩社第二圖卷)。界畫李(嵩)與蕭(照),院本吾親窺(謂高宗瑞應圖)。八幀來長安,儼若周郎遺(南宋院畫一冊,舊為荇農所藏)?;乜疵驳?,天水何曾衰 (退庵宋元畫冊,以宣和御筆冠首)。就中數李唐,短幅林巒崎?;驅懕茱L船,或繪沽酒籬。雄哉馬(遠)陳(居中)筆,神駿弗受羈。松雪摹聽琴,直使梅花嬉。舊為匏庵藏,新綴夢園詞。彝齋水仙卷,精絕莫敢訾。有倪惜無黃,觀者已目疲。粗文及細沈,派原南北歧。天池品尤逸,轉覺唐仇卑(明賢畫予皆略,備天池四十幅尤為巨觀)。升山蝯叟跋(香光升山圖,蝯叟有長跋),畫理深削劘。①(清)方浚頤《二知軒詩續(xù)鈔》卷九,清同治刻本。
幼節(jié)即蔣節(jié),上海人。《(民國)上??h續(xù)志》記:
蔣節(jié),字幼節(jié),號香葉。工詩、古文、詞,長于金石考據之學,書法眉山,兼擅篆刻,摹漢尤精。客游蘇浙間,經歷山水幽勝,因悟畫理,作倪黃小品,落筆不凡,卒于吳門。②(民國)吳馨《(民國)上??h續(xù)志》卷二十,民國七年鉛印本。
蔣節(jié)詩、書、畫、印皆擅,精于金石考據,還善鼓琴,可謂是多才多藝。方浚頤與之友善,兩人來往密切,方浚頤在《二知軒詩續(xù)鈔》中收錄十一首與蔣節(jié)酬唱之作,如《次蔣幼節(jié)(節(jié))見贈詩韻》《畣幼節(jié)疊前韻》《幼節(jié)來見,與之論書,因三迭前韻索和走筆,作此以報之》《畣幼節(jié)問畫四疊前韻》《畣幼節(jié)鼓琴五疊前韻》《題幼節(jié)風雪歸舟圖》《昨在吳門幼節(jié)投詩未遇舟中次韻寄懷即題安蹇劣齋圖》等等。方浚頤在《畣幼節(jié)問畫四疊前韻》詩中,按照朝代分別列舉了他所收藏的珍品,還表達了對繪畫的見解,以下按詩句的順序進一步探討之。
首先,方浚頤提到了他的藏品有清初六大名家“四王吳惲”之畫,且他認為皆為真品。四王吳惲,是指清初四王加上吳歷、惲壽平六人。清初四王是王時敏、王鑒、王原祁和王翚,繪畫題材以山水為主,他們的藝術思想是仿古,把宋元名家的筆法尊為榜樣,以此來指導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這種仿古摹古的畫風在清代被尊為“正宗”。
王時敏(1592~1680年),字遜之,號煙客、西廬老人等,江蘇太倉人。王氏擅山水,遍摹宋、元名跡,師黃公望,筆墨含蓄,蒼潤松秀,渾厚清逸,其在清代影響極大,是領袖式的人物。方浚頤藏其五件作品,記錄在《夢園書畫錄》第十八卷,分別為《王煙客山水直幅》《王煙客仿黃鶴山樵墨筆山水小幅》《王煙客仿黃子久山水立軸》《王煙客仿大癡山水立軸》《王煙客山水冊》。此外,根據方浚頤對《國朝三王山水畫冊》的描述:
紙本,今尺高一尺四寸八分,闊一尺余,冊共八開,石谷六、奉常、圓照各一。此本友人于粵西軍中得之,惜殘缺不全。然運筆之妙,即三王中亦未易數覯,洵可寶也。①(清)方浚頤《夢園書畫錄》卷十八,清光緒刻本。
可知王時敏還有一幅山水與王翚的六幅、王鑒的一幅一起被收錄在此畫冊中。
王鑒(1598~1677年),字玄照,后改字圓照,元照,號湘碧,又號香庵主,江蘇太倉人,明代著名文人王世貞孫?!秹魣@書畫錄》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國朝三王山水畫冊》之外,還錄有王鑒五幅山水作品,分別是《王圓照山水立軸》《王圓照臨大癡富春山居圖卷》《王圓照仿朱澤民山水卷》《王圓照仿王叔明九峰讀書圖立軸》《王圓照仿巨然仙山樓閣大立軸》。
王原祁(1642~1715年),字茂京,號麓臺、石師道人,王時敏孫?!秹魣@書畫錄》中錄有王原祁五幅山水畫,分別是《王麓臺江山無盡圖卷》《王麓臺設色山水立軸》《王麓臺山水立軸》《王麓臺仿倪黃山水精品立軸》《王麓臺仿倪迂山水小軸》。
王翚(1632~1717年),字石谷,號耕煙散人、劍門樵客、烏目山人、清暉老人等,江蘇常熟人。相對四王中其他三人,方浚頤收藏王翚畫作是最多的,除了《國朝三王山水畫冊》中的六幅冊頁之外,還有《王石谷長江萬里圖卷》《王石谷古木寒山圖卷》《王石谷仿巨然夏山圖長卷》等共二十件作品。
吳歷(1632~1718)年,字漁山,號墨井道人,江蘇常熟人。方浚頤收藏了吳歷兩幅作品,記錄在《夢園書畫錄》卷二十,為《吳漁山湖山秋曉卷》和《吳漁山山水立軸》。
惲格(1633~1690年),字惟大,后改字壽平,號南田,別號云溪外史、白云外史、東園草衣,是常州畫派的開山祖師?!秹魣@書畫錄》卷十九中記錄了他《惲南田書畫冊》《惲南田設色花卉立軸》《惲南田三秋圖小幅》等十五件書畫作品。惲南田是一位對嶺南繪畫有著深遠影響的大家,他獨特的畫法與清新的畫風,是開創(chuàng)粵派繪畫的宋藕塘與孟麗堂師法的對象,再經由受過宋藕塘與孟麗堂指導的居巢、居廉兄弟發(fā)揚光大,奠定了后來嶺南畫派得以形成與發(fā)展的堅實基礎。
在方浚頤的收藏品當中,歷史最為悠久的當為張僧繇《埽象圖》。張僧繇,南朝梁吳中(今江蘇蘇州)人,梁武帝天監(jiān)(502~519年)中為武陵王國侍郎,在宮廷秘閣掌管畫事,歷任右軍將軍、吳興太守,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畫家。張僧繇擅長人物寫真和宗教繪畫,此幅《埽象圖》曾為宋徽宗所藏,載入《宣和畫譜》,可謂是珍稀之物。方浚頤還收藏有崔青蚓《洗象圖》立軸,崔青蚓即崔子忠,明代畫家,善畫人物及宗教題材。方浚頤認為崔子忠此圖取法于張僧繇《埽象圖》,尤其是筆法,稱二者“絕相似”。
方浚頤還收藏有前蜀畫家房從真的《人馬圖》,龍眠的白描《羅漢圖卷》,龍眠是宋著名畫家李公麟,號龍眠居士,另有《明賢詩社第二圖卷》,仿李公麟白描法,之所以說它是第二圖,因此圖所錄明賢詩社人物不全,有割裂之痕。還有宋人李嵩與蕭照合作之畫《思陵瑞應圖長卷》,畫中主人公為宋高宗趙構,及有一冊《宋畫院小品》,為周荇農舊藏,周荇農即周壽昌,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進士,光緒初年任內閣學士,此冊有林椿、韓祐、李從訓、馬麟、許迪五人的八幅畫作,他們皆為宋畫院中出類拔萃者。還有宋元畫冊兩件,一件為《宋元名人畫冊》,一件為《宋元名畫冊》?!端卧水媰浴钒伇井嬜?,有陳居中、宋徽宗、馬遠、黃履吉、周昉等人之作,《宋元名畫冊》則有宋徽宗、李唐、李嵩、趙孟頫、馬遠、馬麟、劉松年、梁楷、閻次平等人絹本畫作十四幅,繪制精美,題材囊括人物、山水與花鳥,這些畫家都是中國古代美術史上的大師,這些畫作更屬稀世之珍。這兩本宋元畫冊原本屬于匏庵所藏,匏庵是吳寬,字原博,號匏庵,世稱匏庵先生,直隸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著名詩人、散文家、書法家,官至禮部尚書。方浚頤還藏有宋趙孟堅白描《水仙卷》,趙孟堅,字子固,號彝齋,趙孟頫的堂兄,為宋太祖十一世孫,入元后隱居不仕。趙孟堅精于鑒賞收藏,工詩善畫,其白描水仙尤為“精絕”,用流暢勁利的線條勾勒,加以淡墨微染,風格十分清秀典雅。
方浚頤還藏有“元四家”畫作?!霸募摇币话阒更S公望、王蒙、倪瓚、吳鎮(zhèn)。元代是我國山水畫發(fā)展的巔峰時期,而“元四家”則代表了這一巔峰時期的最高水平。
黃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號一峰、大癡道人,以草籀筆意入畫,氣韻雄秀蒼茫?!秹魣@書畫錄》卷六錄有其四幅作品,其中就有著名的《富春山居圖》。其他三幅分別是《元黃子久山水中堂真跡合軸》《元黃子久山水小幅》《元黃子久春江魚艇立幅》。
王蒙(1308~1385年),字叔明,號黃鶴山樵,是趙孟頫的外孫,湖州人。其山水畫受趙孟頫影響,師法董源、巨然并自成一家,畫風厚重渾穆又不失秀潤清新?!秹魣@書畫錄》卷六錄有其四幅作品,分別是《元王叔明長林話古圖立幅》《元王叔明觀瀑圖大立幅》《元王叔明山水冊真跡》《元王叔明秋山蕭寺立軸》。
倪瓚(1301~1374年),字元鎮(zhèn),號云林子、荊蠻民、幻霞子等,江蘇無錫人。擅畫山水、墨竹,師法董源、趙孟頫,常繪寒林枯木、遠水近坡之景,意境悠遠,用筆簡煉,自創(chuàng)“折帶皴”,畫風是“平淡天真”的典范?!秹魣@書畫錄》卷七錄有其四幅作品,分別是《元倪云林書畫卷》《元倪云林幽亭古木圖立軸》《元倪云林山水小幅》《元倪云林漁莊秋霽立軸》。
吳鎮(zhèn)(1280~1354年),字仲圭,號梅花道人,浙江嘉興人。其山水師法董源、巨然、馬遠、夏圭,常用披麻長皴,善用濕墨來表現江南風景,水墨淋漓,蒼茫渾厚,墨竹師法文同,簡率遒勁?!秹魣@書畫錄》卷七錄有其五幅作品,分別是《元吳仲圭山水真跡卷》《元吳仲圭墨竹卷》《元吳仲圭墨竹卷》《元吳仲圭停驂讀碑圖立軸》《元吳仲圭墨竹明王履吉草書合璧卷》。
方浚頤在《畣幼節(jié)問畫四疊前韻》中,談到其收藏的元朝畫家作品時,稱“有倪惜無黃”。一般來說,倪和黃,分別指的就是倪瓚和黃公望。但從《夢園書畫錄》的記載來看,不但不是“無黃”,并且還有四幅,與倪瓚作品數量相等。《畣幼節(jié)問畫四疊前韻》詩錄于《二知軒詩續(xù)鈔》卷九,作于己巳(1869年)十一月至庚午(1870年)四月之間,方浚頤的《夢園書畫錄序》寫于光緒元年(1875年),《夢園書畫錄》刊刻成書于光緒三年(1877年)。因此,方浚頤在寫《畣幼節(jié)問畫四疊前韻》一詩時,應該還未藏有黃公望之作,才會有“有倪惜無黃”的說法。
對于明朝書畫家的作品,方浚頤的介紹很簡單,只約略提到文徵明、沈周、羅天池、唐寅、仇英、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華亭(今上海)人,萬歷十七年(1589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卒后謚文敏,是明代具有代表性的著名書畫家。方浚頤收藏其二十四件書畫作品,其中書法十三件,繪畫十一件。董其昌作品中,方浚頤特別珍愛的是詩中所提到的《升山圖》,此圖有何紹基所題長跋。何紹基(1799~1873年),字子貞,號東洲,晚號蝯叟,湖南道州(今道縣)人,晚清著名詩人、書畫家。
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都是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又稱為“吳門四家”或者“明四家”。江南自古富庶繁華,為文人薈萃之地,吳門畫派于明代中期崛起,注重畫家個人的品格的修養(yǎng),繼承了宋元文人畫的傳統(tǒng)。沈周為吳門畫派的創(chuàng)始人和核心人物,主要承元代文人畫衣缽,以簡練渾厚、蒼勁雄健的粗筆畫見長。文徵明師從沈周,并吸取趙孟頫、王蒙畫法,以縝密工致、文秀古雅的細筆畫著稱。方浚頤詩中所說的“粗文及細沈”,是指沈周本以粗筆畫見長,文徵明以細筆畫見長,但在鑒賞收藏界,認為沈周的粗筆畫與文徵明的細筆畫易求,沈周的細筆畫和文征明的粗筆畫卻實為難得之物,方浚頤的收藏則囊括了難得的“粗文及細沈”。沈周的畫作方浚頤藏有《明沈石田湖山秋色圖長卷》《明沈石田設色山水大卷》《明沈石田竹莊草亭圖卷》等十四件,還有一件是與文徵明合作的《明沈石田文衡山合璧小軸》。文徵明的畫作也有不少,共有十六件。其中三件是書法作品,繪畫作品有《明文衡山詩畫冊》《明文衡山葵陽圖卷》《明文衡山溪橋風雪圖卷》等十三件。唐寅與仇英的作品方浚頤也收藏不少,仇英有九件,唐寅有七件,但方浚頤稱“天池品尤逸,轉覺唐仇卑(明賢畫予皆略,備天池四十幅尤為巨觀)”,他認為自己的藏品中,關于明代書畫家的部分不如羅天池的藏品好,因此就不多做介紹了。羅天池,號六湖,廣東新會良溪人,道光六年(1826年)進士,官刑部江蘇司主事,歷升郎中坐辦秋審處提調官,福建、浙江欽差,擢任云南迤西兵備道,兼署按察使司,道光甲辰云南鄉(xiāng)試監(jiān)試官。羅天池工書善畫,與黎簡、謝蘭生、張如芝一起,被譽為“粵東四家”,并且精于鑒賞,酷愛收藏,是當時的收藏大家。
方浚頤作為一位鑒賞、收藏大家,其收藏古人書畫佳作并不僅僅為了滿足自己“嗜古”的愛好,還常常邀約同好一起“讀畫”,大家在一起欣賞古人書畫,共賞畫意,彼此相互交流與切磋,共同提高藝術修養(yǎng)。方浚頤有詩《子福疊前韻謝招飲,予復有讀畫之約,疊韻代柬》曰:
臥游耽曠逸(新得盛子履溪山臥游錄),底用杖藜扶;一自搜題躞,頻更幾箑爐。賞心皆骨董,巨眼屬髯蘇(予有東坡題四家古畫卷);箸錄從其實,端應富不巫。軟紅塵里住,走馬快傾巵;誰肯疏儀狄,吾尤愛斛斯。分飛愁間阻,解后吐靈奇;莫便離歌唱,新縑緩繣維。①(清)方浚頤《二知軒詩續(xù)鈔》卷十六,清同治刻本。
方浚頤好友子福是孫壽祺(1812~1875年),字錫祉,號子福、侶梅,江蘇太倉人,1844年進士,授刑部主事,官柳州知府。從題目上可知,方浚頤請子福宴飲,子福作詩表示感謝,方浚頤再作此詩唱和,并以此代替請柬,約其一起讀畫。方浚頤當時在讀盛大士所著《溪山臥游錄》。盛大士,字子履,號逸云,又號蘭道人、蘭畦道人,鎮(zhèn)洋(今江蘇太倉)人,嘉慶五年(1800年)舉人,畫家?!断脚P游錄》是盛大士寫的山水畫論,共四卷,書中總結了一些山水畫法和前人的畫論,并記載了一些畫家軼事,還提出了自己對于繪畫的觀點與看法,方浚頤讀后深有體悟,盛情邀約子福來讀畫并切磋交流心得,所讀之畫即詩中所說“東坡題四家古畫卷”。這幅畫是收錄于《夢園書畫錄》卷一的《梁蕭文煥、唐楊昇、五代史瓊、宋董北苑四家合璧卷》,有蘇軾跋云:
晉卿都尉匯集前古四名家成卷。秋爽,偶過寶繪堂,出示命為逐幀識之,乃援筆成語。蕭賁,梁武帝時人,工畫山水,遺跡罕睹,聞其落筆疏秀,格高聲重,今睹斯幀,如讀未見書,千古大快事也。唐人楊升者,擅名藝藪,與王李諸公更為超邁,其運筆清勁,點染遒婉,不可擬議,所謂名下無虛,信哉。中有史瓊者,神韻雋逸,骨格蒼古,非后學可及意,其人必磊落自好,其傲骨隱隱猶在,筆墨間真佳品也。國初董北苑,馳聲畫藪,不特名公具眼以和璧視之,即天子猶以御筆題志,筆墨之至于動至尊,蔑以加矣,后世睹其遺跡者,其珍重當何如。①(清)方浚頤《夢園書畫錄》卷一,清光緒刻本。
此畫可謂是稀世珍寶。北宋王詵將梁蕭文煥、唐楊昇、五代史瓊、宋董北苑四位古代名家之作匯集,裝裱成卷。王詵,字晉卿,出身貴族,官駙馬都尉及定州觀察使、利州防御使。能詩詞,善書畫,精鑒賞。筑“寶繪堂”以藏歷代法書名畫。
蘇軾與王詵是好友,應王詵之請題下跋語。第一位畫家蕭文煥,是竟陵王蕭子良之孫蕭賁,他的畫作為人間罕見。早在南北朝,姚最《續(xù)畫品》中就稱:
(蕭賁)雅性精密,后來難尚。含毫命素,動必依真。嘗畫團扇,上為山川,咫尺之內而瞻萬里之遙,方寸之中乃辯千尋之峻,學不為人,自娛而已,雖有好事,罕見其跡。②(南北朝)姚最《續(xù)畫品》,明津逮秘書本。
蕭賁擅畫山水,在經營布局方面尤為精密絕妙,很少人能與之相匹敵。蕭賁作畫重視反映現實,即“動必依真”。他可以在“咫尺之內”的團扇上,表現出江山“萬里之遙”的效果。但是,蕭賁作畫只為自娛自樂,因此罕見流傳。蘇軾跋中評價其“落筆疏秀,格高聲重”,能一睹蕭賁之畫,為“千古大快事也”。第二位畫家是唐代楊昇,蘇軾評價其“運筆清勁,點染遒婉”,名不虛傳。第三位畫家是五代史瓊,其畫“神韻雋逸,骨格蒼古”,蘇軾認為史瓊的畫是“真佳品”,能畫出這樣的畫,其人必“磊落自好”,有傲骨。第四位畫家是宋董北苑,即董源,與范寬、李成被稱為北宋初年三大家,在董源的畫上,有宋太宗趙光義御筆題志。方浚頤又有《招子福、伯符、頌臣儀董軒小集讀畫,五疊前韻》曰:
殘秋猶入畫,眠柳仗風扶;且復穿花徑,相將品竹爐(子藏有唐六如慧山竹爐圖卷)。高低翠籬落,蕩漾錦流蘇;安得丹青手,憑空狀十巫。不必雄無算,呼童倒廿巵;耆年逃暑客(夏日招柏符飲不至),乘興一來斯。吾輩適其適,古人奇又奇;模糊揩醉眼,展卷共睢維。③(清)方浚頤《二知軒詩續(xù)鈔》卷十六,清同治刻本。
方浚頤邀約朋友子福、伯符、頌臣到儀董軒來相聚宴飲,并讀他所收藏的唐寅畫作《慧山竹爐圖》。儀董軒,是方浚頤任兩淮鹽運使時在揚州運署中為紀念董仲舒所筑,伯符是厲云官(1808~1876年),字伯符,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舉人,官至湖北藩司、湖北布政使,為曾國藩幕僚,江蘇儀征人。頌臣是卞寶第(1824~1893年),字頌臣,曾任閩浙總督兼攝福建巡撫、船政大臣、福州將軍、陸路提督、福建鹽政、福建學政,人稱“七印總督”,江蘇儀征人?!痘凵街駹t圖》作者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蘇州人,明朝著名畫家、文學家。善山水與人物。方浚頤收藏了唐寅七幅作品,記載在《夢園書畫錄》卷十,分別為《明唐子畏江深草閣圖小幅》《明唐子畏鐘進士圖立幅》《明唐子畏墨筆茶花小幅》《明唐子畏虛庭燕坐圖小幅》《明唐子畏柳蔭垂釣圖立幅》《明唐子畏寫唐人詩意立軸》,以及詩中提到的《明唐子畏慧山竹爐圖詠卷》。方浚頤記錄了其所畫內容,曰:
紙本,今尺高七寸五分,闊三尺六寸。小橋,疏石,桐樹三株,下設一榻,一叟端坐,持盞,左壺右書,蓋匏翁也。一老衲對坐,竹椅,把甌相陪,石臺下置竹爐,下有銅瓶及炭箕數事。一童扇爐,半身隱樹間;一童臨流瀹器。榻后,石畔,芭蕉極蒼翠。④(清)方浚頤《夢園書畫錄》卷十,清光緒刻本。此圖為紙本,高七寸五分,闊三尺六寸。這是一幅以現實生活為依據的、為匏翁而作的人物寫真圖,畫面上端坐于榻上之老者即為“匏翁”。匏翁就是吳寬,文徵明曾從其學文,與唐寅、祝允明等人亦有師友之誼。此畫描繪吳寬與一老衲對坐于小橋流水之畔,桐陰之下,疏石芭蕉在后,以竹爐取暖、清泉煮茶,兩人談書論經之景。方浚頤選擇了“殘秋猶入畫,眠柳仗風扶”的好時節(jié),邀約友朋來相伴品“竹爐”,欣賞這幅“奇又奇”之畫。
方浚頤作為一位酷愛書畫藝術的文人、官員,雖然不曾在繪畫實踐上獲得驕人的成就,卻不失為一位具有極高藝術修養(yǎng)的優(yōu)秀鑒賞家。他在北京、廣州、揚州三地的仕宦生涯中,通過持之以恒的收藏鑒賞,飽目了前代奇跡,眼界得以提升,掌握了專業(yè)的書畫鑒定能力,從一個書畫愛好者成長為鑒賞大家。他收藏的近五百件書畫精品中,有從蕭梁迄清代的歷代名家之作,方浚頤不僅在收藏鑒賞的愛好中使自己的藝術修養(yǎng)得以提升,還廣交朋友,經常邀約同好雅集,共同欣賞、學習古人的書畫作品,在交流與切磋中使他人也收獲了進步。方浚頤留下了大量與書畫有關的詩文和記載其收藏的《夢園書畫錄》,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書畫鑒賞活動,體現了他對書畫收藏的精辟見解,為后世提供了研究當時藝術家、藝術作品和鑒賞收藏的史實,為收藏鑒賞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Paintingand Calligraphy Collectionsof Fang Junyi
HuangGuole
As former salt controller of Guangdong and Guangxi,FANG Junyiwas a scholar and officer,who was also a collector favorite in the collecting and appreciating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His collection of appreciation activities and his officialcareer were inseparable.Through constantly collecting,he collected 471 famous masterpieces from Xiao Liang to the Qing Dynasty.By collecting works,he has seen the great amount of previous generations of miracles that improve his field vision,therefore he mastered the professionaland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by which he became a connoisseur from 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amateur.Fang Junyi also made a lot of friends,and maintained close contact with Lingnan talents such as Wang Zheng,Chen Liand others who favorite in painting.Furthermore,he often invited his refined scholars to appreciate paintings and learn the ancients'works.By doing so,their art cultivation has been improved in the thoughts exchanging.According to his poems and the Book of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in the Dream Garden that his collection of appreciation activities was reflected,especially to provide historicalfacts for future to the study of artists,works of art and appreciation.And for this reason,FANG Junyihas contributed for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collection and appreciation.
Fang Junyi,Salt Controller,Collection,Appreciation,Painting and Calligraphy,Reading,Refined Scholars,the Book of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in the Dream Garden
J120.9
A
1003-3653(2017)05-0040-08
10.13574/j.cnki.artsexp.2017.05.003
2017-05-08
黃國樂(1975~),女,福建龍巖人,博士,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中國繪畫史論及中國畫創(chuàng)作。
福州大學2015年度校科技發(fā)展基金“清中后期嶺南繪畫集團研究”(XRC201518)。
(責任編輯、校對:徐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