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等職業(yè)學校的學生是我國大學生的一類重要的組成部分。與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相比較,高職生具有一定的共性又具有獨特的心理特征。從對高職生的心理特點分析角度出發(fā),探討高職生的心理教育策略,目的是針對高職生的特點開展心理教育,以滿足高職生學習和成長的需要。
[關 鍵 詞] 高職生;心理特點;心理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4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8-0051-01
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架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改革和快速發(fā)展,高職教育也進入了快速發(fā)展的階段。高職教育招生規(guī)模不斷擴大,高職畢業(yè)生成為就業(yè)市場中的重要力量,因此針對高職生的心理教育與基本知識、技能的教育一樣,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的重視。在深入分析和了解高職生心理特點的基礎上,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教育,有助于提升高職生的教學水平,提高高職生心理素質,培養(yǎng)適合社會發(fā)展和要求的有用人才。
一、高職生的心理特點及表現(xiàn)形式
(一)心理特點
高職生的學習心理具有自身的特點。高職生的來源一部分是高中階段成績較差考不上普通大學的學生,而另一部分則是高考失利沒有進入理想大學學習的學生。這就導致了高職生的學習心理呈現(xiàn)明顯的兩極分化,一部分非常積極,不管是課堂上還是課后,都認真聽講、主動復習預習,業(yè)余時間還主動參與各類培訓班、校園活動等,希望從不同角度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為今后的發(fā)展奠定較好的基礎。而另一部分學生則是對學習不感興趣,課堂出勤率較低,對于課業(yè)采取應付了事的態(tài)度。此外,高職生在學習方面也有著與普通高等學校學生類似的問題,即進入高校學習后改變了初高中階段由教師、家長督促的忙碌的學習狀態(tài),而主要依靠自身的主動性、自覺性,主要由自己對學習任務進行計劃和安排。一部分學生不能適應這種學習狀態(tài),自己無法把握學習目標,也很難對學習任務進行科學的設計,因而嚴重影響了學習效果和考試分數(shù)。
(二)表現(xiàn)形式
高職生的心理特點在具體的學習生活中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形式:
1.自卑感。高職生都是經歷了3年初中、3年高中的艱辛的學習,并經過了高考的磨煉才進入了高等學校。然而高考的成績并不理想,沒有進入普通高等學校而是進入高職學校學習,大部分學生存在無奈或自卑的心理狀態(tài),在同學、父母、親友面前總會有抬不起頭、感覺低人一等的情緒出現(xiàn)。
2.失落感。高職院校是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不斷改革而發(fā)展起來的,從建校歷史、硬件設施、教師水平、圖書資源、配套的實習機會等方面都與普通高校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學校的管理水平、教學水平等還處在不斷的調整、改革和完善的階段,培養(yǎng)出的高職學生在就業(yè)市場中的競爭力也較差。高職生進入學校后面臨這些現(xiàn)狀會產生強烈的失落感,感覺學校很難吸引他們。
二、高職生的心理教育策略探討
(一)培養(yǎng)高職生自主學習和生活的能力
解決高職生的心理問題,從根本上要通過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自主生活的能力,即提升自我控制和自我調整的能力。學校和教師可以通過組織職業(yè)規(guī)劃講座、專門的心理課程等方式,指導學生正確面對自己遇到的學習問題、生活問題。在不斷調整學習方式的同時,學會主動規(guī)劃人生、設立切實可行的努力方向和奮斗目標。
(二)加強學生的溝通和交流
高職學校的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要加強班級內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使每個學生都能融入班級的集體生活中。一方面有利于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心理問題,給予必要的幫助和指導;另一方面也促進學生之間敞開心扉,通過同齡人之間的交談釋放學生的壓力。增強和提升班級的凝聚力,使學生具有集體榮譽感,減弱他們的孤獨感和孤立感。
(三)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
教師和學校可以通過組織開展主題班會、班級活動、年級活動等方式,引導學生學會適應環(huán)境、適應與他人共同生活。在集體生活中能夠包容他人的缺點,及時意識到個人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學會感恩,能夠看到他人的閃光點。在與同學產生矛盾時,學會主動溝通和化解矛盾。學會包容他人、理解他人和體諒他人,在出現(xiàn)問題時能夠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也能更好地引導他人一起解決矛盾而不是激化矛盾。
(四)教師要掌握科學的教育方式
針對高職學生的心理特點,高職院校的教師要掌握恰當?shù)慕逃J?,避免一味地說教或用教師的身份過分壓制或批評學生,更不能當眾批評而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高職學生大多數(shù)已經成年,有獨立的人格和思維,教師應該更多地采用事例教育、以表揚和肯定為主的手段與學生溝通,以德服人,而不是以教師身份壓人,允許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要從積極的角度和因素入手,重點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改正缺點和不足。
參考文獻:
[1]于騫敏.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特點及教育策略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4(10):239-240.
[2]夏俊.心理輔導視域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J].理論觀察,2014(10):161-163.
[3]陳維忠,王佳欣,譚雨來.把握高職生心理發(fā)展特點,構建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職業(yè)時空,2015(2):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