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主要討論了企業(yè)壞賬定義、確認條件,備抵法的定義、特點以及其計提壞賬準備金的方法及相關的會計賬務處理。計提壞賬準備金有四種具體方法:賒銷百分比法、賬齡分析法、余額百分比法、個別認定法,這里重點論述的方法是按照“應收賬款”賬戶余額的一定百分比計提壞賬準備金的余額百分比法,與此相關的會計核算也進行詳細闡述。
[關 鍵 詞] 壞賬;備抵法;會計核算
[中圖分類號] F2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8-0184-02
企業(yè)為了擴大銷售,賒銷收入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與此相關的壞賬也逐漸增大。壞賬的會計處理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企業(yè)利潤的正確計算。壞賬的處理有直接核銷法和備抵法,因為備抵法符合配比性和謹慎性原則,我國廣泛采用此法。就備抵法的壞賬準備金計提方法及其相關會計核算展開論述。
一、壞賬的定義及確認條件
(一)壞賬的定義
壞賬是指企業(yè)無法收回的或收回可能性極小的那部分應收款項。這里的應收款項是指“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應收票據(jù)”和“預付賬款”變成壞賬可能性極小。由于發(fā)生壞賬而使企業(yè)遭受的損失稱為壞賬損失或者壞賬費用。
(二)壞賬確認條件
一般來說,“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就應將其確認為壞賬:(1)債務人死亡,以其遺產(chǎn)清償后仍然無法收回的賬款;(2)債務單位已撤銷、破產(chǎn)、資不抵債、現(xiàn)金流量嚴重不足、發(fā)生嚴重的自然災難等導致停產(chǎn)而在短時間內(nèi)無法償付的債務;(3)債務人較長時期內(nèi)未履行其償債義務,并有足夠的證據(jù)表明無法收回或收回可能性極小的賬款,及三年以上的應收款項等均被確認壞賬。
二、備抵法的會計核算
(一)備抵法定義
壞賬的處理有直接核銷法和備抵法,目前我國是采用備抵法。備抵法是根據(jù)收入和費用配比的原則及謹慎性原則,每年末對“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采用估計的壞賬率,按年計提壞賬準備金,借方計入“資產(chǎn)減值損失”科目,貸方計入“壞賬準備”科目。在實際發(fā)生壞賬損失時,通過借方“壞賬準備”,貸方“應收賬款”或“其他應收款”來沖銷壞賬準備金的一種壞賬處理方法。
(二)備抵法特點
每年末對可能不能收回的“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進行預先計提,并及時作為壞賬損失,計入“資產(chǎn)減值損失”科目借方和“壞賬準備”科目貸方;估計的壞賬率一般在0.3%~0.5%之間;體現(xiàn)了會計上的謹慎性原則和配比性原則;需要設置“壞賬準備”總賬科目記錄壞賬準備金,該科目不需要設置明細科目。
(三)壞賬準備計提方法及會計核算
備抵法需要每年末對應收款項計提壞賬損失作為壞賬準備金,計提方法只有有四種,即賒銷百分比法、余額百分比法、賬齡分析法和個別認定法。下面分別論述每一種方法及其會計處理:
1.賒銷百分比法及會計核算
此法只要適用于“應收賬款”的壞賬損失計提。根據(jù)全年賒銷凈額和估計壞賬率計提壞賬準備金的方法,計提時不需要考慮“壞賬準備”賬戶的期初余額。此法計算出的壞賬準備金是一個時期數(shù),賒銷凈額越大提取的壞賬費用越大。計算公式為:每年計提的壞賬準備金=當年賒銷凈額(年賒銷總額減去銷售折扣、折讓與退貨數(shù))*壞賬率;每年末“壞賬準備”賬戶應有余額=每年末計提的壞賬準備金+計提前“壞賬準備”賬戶已有余額。
例:廣州甲公司2016年全年賒銷凈額為120000元,根據(jù)2015年經(jīng)驗估計壞賬損失率為0.5%,2016年初“壞賬準備”賬戶余額為貸方120元。計算2016年應計提的壞賬準備金額和2016年末“壞賬準備”賬戶目余額。
解:甲公司2016年應計提的壞賬準備金=全年賒銷凈額*壞賬率=120000×0.5%=600元,會計分錄為:
借:資產(chǎn)減值損失600
貸:壞賬準備 600
2016年末“壞賬準備”賬戶余額=120+600=720元。
2.賬齡分析法及會計核算
“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都可以采用此法計提壞賬準備金。即根據(jù)“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入賬時間的長短來估計壞賬損失的一種方法。計算壞賬準備金時需要考慮“壞賬準備”賬戶的期初余額。計算公式為:每年計提的壞賬準備金=“壞賬準備”賬戶每年年末應有余額-計提前“壞賬準備”賬戶已有余額;“壞賬準備”賬戶每年年末應有余額=“應收賬款”或“其他應收款”的年末余額*壞賬率。
例:2015年廣州丁公司的應收賬款賬齡及估計壞賬損失如表(金額單位:元):
假設丁公司2015年初“壞賬準備”賬戶余額為貸方210,2015年中沒有發(fā)生壞賬和又收回壞賬的業(yè)務,計算2015年丁公司應計提的壞賬準備金額。
解:2015年末“壞賬準備”賬戶計提前已有貸方余額210元,“壞賬準備”賬戶該年末應有余額=3204元,因此本年應計提壞賬準備金額=3204-210=2994元。計提的會計分錄為:
借:資產(chǎn)減值損失 2994
貸:壞賬準備 2994
3.余額百分比法及會計核算
此法主要適用于“應收賬款”的壞賬處理。根據(jù)會計期末“應收款項”的余額乘以估計壞賬率,作為當期應估計的壞賬損失,形成壞賬準備金的一種方法,與賬齡分析法具有相同點:即計算壞賬準備金時需要考慮“壞賬準備”賬戶的期初余額,計提公式為:每年末計提的壞賬準備金=“壞賬準備”賬戶每年末應有余額-計提前“壞賬準備”賬戶已有余額;“壞賬準備”賬戶每年末應有余額=“應收賬款”或“其他應收款”的年末余額*壞賬率。
相關會計處理有以下幾種情況:
(1)計提壞賬準備的賬務處理。若年末“壞賬準備”應有貸方余額大于年末計提前“壞賬準備”科目已有貸方余額的,按其差額提取,借記“資產(chǎn)減值損失”科目,貸記“壞賬準備”科目;若年末“壞賬準備”應有貸方余額小于計提前“壞賬準備”科目已有貸方余額的,按其差額借記“壞賬準備”科目,貸記“資產(chǎn)減值損失”科目。
(2)實際發(fā)生壞賬時的賬務處理。當“應收賬款”或“其他應收款”確認為壞賬時,應按實際發(fā)生的壞賬損失金額,借記“壞賬準備”科目,貸記“應收賬款”或“其他應收款”科目。
(3)已確認的壞賬又收回的賬務處理。已經(jīng)確認為壞賬的“應收賬款”或“其他應收款”在以后時期又收回時,應同時做兩筆會計分錄,借記“應收賬款”或“其他應收款”,貸記“壞賬準備”;同時,借記“銀行存款”,貸記“應收賬款”或“其他應收款”。
例:P公司從2015年開始對“應收賬款”首次采用“應收賬款”余額百分比法計提壞賬準備金,壞賬率為0.5%,2015年末P公司“應收賬款”的余額為1320000元,2016年6月發(fā)生了壞賬,損失1500元(屬于2015年4月賒銷F公司貨款),2016年10月又收回已經(jīng)確認為壞賬的1500元中的1000元(存入銀行),2016年年末“應收賬款”的余額為3430000元。計算P公司在2015年和2016年應計提的壞賬準備金額并作出年末計提壞賬準備、確認壞賬、又收回壞賬的相關會計處理分錄。
解:2015年末P公司首次應計提的壞賬準備金=1320000×0.5%=6600元,會計分錄為:
借:資產(chǎn)減值損失 6600
貸:壞賬準備 6600
2016年6月P公司發(fā)生壞賬損失1500元的會計分錄:
借:壞賬準備 1500
貸:應收賬款-F公司 1500
2016年10月年P公司又收回壞賬損失1000元的會計分錄:
借:應收賬款-F公司 1000
貸:壞賬準備 1000
借:銀行存款 1000
貸:應收賬款-F公司 1000
2016年末P公司的“壞賬準備”賬戶應有余額=3430000×0.5%=17150元;2016年末計提前“壞賬準備”賬戶已有余額=2015年末“壞賬準備”應有余額-2016年5月發(fā)生壞賬損失+2016年10月又收回壞賬損失=3204-1500+1000=2704元。所以2016年年末計提的壞賬準備金=“壞賬準備”賬戶年末應有余額-計提前“壞賬準備”賬戶已有余額=17150-2704=14446元。會計分錄為:
借:資產(chǎn)減值損失 14446
貸:壞賬準備 14446
4.個別認定法
此法適用于對小企業(yè)的“應收賬款”計提壞賬賬失。個別認定法是指在對“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金時,對“應收賬款”總賬所屬的各個明細賬戶上的欠款客戶逐一進行償債能力和信用度調(diào)查,據(jù)以估計各個欠款客戶的償債概率(或者可收回的可能性),并據(jù)此測算各個客戶的壞賬率,進而確定本期期末應計提的壞賬準備金額。個別認定與上述其他三種計提方法的主要區(qū)別是:一是計提壞賬準備金額的依據(jù)是客戶的信用狀況和償還能力;二是計提壞賬準備的壞賬率是變化的,不同信用狀況的客戶適用不同的壞賬率。
企業(yè)采用備抵法計提壞賬準備金,是我國目前廣泛使用的一種壞賬損失處理方法,在計提壞賬準備金的四種具體方法中重點是“余額百分比法”,此法的關鍵是掌握年末壞賬準備金的計提公式,并要求掌握計提壞賬、發(fā)生壞賬、又收回壞賬的相關會計分錄。
參考文獻:
[1]劉國峰.財務會計[M].西南財經(jīng)大學出版社,2008.
[2]趙俊山.壞賬損失的原因及對策[M].現(xiàn)代商業(yè),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