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立聰
【摘要】新課程給傳統(tǒng)的中學政治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如何在新課程的指導下解決傳統(tǒng)中學政治課堂教學的弊端和實踐中遇到的新問題,以順利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是本文所要探討的。
【關鍵詞】中學政治 培養(yǎng) 探索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2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2-0061-02
傳統(tǒng)的中學政治教學存在著諸多的弊端,特別是課堂教學中學生興趣不高,主動參與意識不強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政治教師,而中學政治課程新標準的試行為我們解決這一弊端提供了機遇。當然,隨著中學政治教學改革的深入,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又會遇到新的問題。那么,我們如何才能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解決傳統(tǒng)中學政治課堂教學的弊端和實踐中遇到的新問題呢?
一、中學政治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1.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學法指導
伴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推進,對于中學課堂有了嶄新的要求,中學政治教師務必適應這一潮流,在新時期落實新課程的改革,并逐步實現(xiàn)教育形式的多樣化趨勢。在這一過程當中,中學政治教師應當主動去探索切實有效的教育途徑,不斷對自己的教學活動和經驗作出總結和分析,在反思當中提升自我。就以往經驗來看,中學政治課堂要想達到最佳的效果,讓學生深受影響,就必須在教育教學過程當中把政治時事和理論知識有機結合在一起,并不斷強化政治教學情境的設置,讓學生在良性的課堂環(huán)境中不斷學習并成長。教師對于教學語言的選擇也要做到科學性、趣味性和知識性的協(xié)調統(tǒng)一,既不讓學生感覺到枯燥,又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真正的知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在這種條件之下逐漸增長起來。此外,還要充分注重學法指導。
中國有句古話:“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有的時候,方法就是學習過程當中的核心所在,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對于我們當今的中學學生來說,如果能夠掌握適合自己發(fā)展的學習方法,就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還要引導學生去尋找適合自己學習的方法。在這一過程當中,學生會享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帶著一種愉悅的心情融入到學習當中,學習興趣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對于學法指導方面,教師還應當根據(jù)現(xiàn)有的教育內容,不斷拓寬政治課程的情感教育功能,爭取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懂得該怎樣去學習,怎樣才能讓自己的學習效率得到切實的提高。
2.正確評價學生學習成果
每一個學生都希望自己通過努力而得來的學習成果能夠得到他人的肯定,因此,教師一定要以一個公正客觀的態(tài)度來評價學生學習成果,它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起學生的上進心和集體榮譽感。具體地說,評價所涉及的內容很寬泛,不僅包括課堂上的反應情況和對相關問題的回答,也包括課后作業(yè)的完成情況。教師在批閱學生作業(yè)的時候,要多給予一些鼓勵的話語,而不是以一種諷刺的語言來激勵學生。由于不同學生的能力水平都是不同的,教師對于學生的要求并不能一視同仁,也不能求全責備,而是要因材施教。長此以往,學生能夠在心理上喜歡這門學科和教師,并從學習當中得到前所未有的滿足感和自信心,進而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
二、中學政治審題習慣與能力的培養(yǎng)
1.培養(yǎng)學生政治學習的慣性,消除學生學科誤區(qū),樹立正確的政治學習觀
營造學習政治的磁場,教師還要注重方法,耍點“心眼”來調動同學的積極性。比如對于一些偏難怪題,許多學生焦頭爛額,但是也有不少同學光知道著急,卻不怎么投入時間,盲目的認為別人也一樣沒時間看。我在班上利用休息時間搞一點高考難題輔導,剛開始有些同學聽,后來聽的人不斷增多,也有采取交流的形式圍者甚眾。我認為這一方面是在提高,但是更重要的是把解難題的氣氛帶活了,很多同學聽了后發(fā)現(xiàn)自己差距很大,回去趕緊抽空看。然后回頭看看,又覺得很多同學都在緊張政治啊,這樣政治的氣氛也就營造出來了。最后,鼓勵一些同學問問題來刺激提醒其他同學的政治學習熱情。對問問題很多的同學,教師在改卷時可巧妙地多給點分,或在考前解答時巧妙的漏題,這樣其他懶于學習政治的,經??吹酵瑢W來來往往和老師交流答題而且成績又有進步,他的緊張感也會被調動,教師再指導他具體操作的方法,他一定會去認真實踐。
2.培養(yǎng)閱讀審題習慣,答題才能真作為,避免答案“兩張皮”式通病
如果說以上是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上對學生學習政治主體性的調動,它是教學內容是否得到有效實施的前提。那閱讀審題方面的能力就是學生答題能力的首要能力。只有在平時規(guī)范訓練,通過一定的量的強化訓練,培養(yǎng)學生正確閱讀審題的習慣和能力,學生就能夠寫出比較完整規(guī)范的答案。教師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訓練學生的閱讀審題的習慣和能力:(1)從一開始,教師就應該規(guī)定他們完成頗“大量”的閱讀考題,把政治成績的高低看作自己文科素養(yǎng)很重要的標志。做“閱讀審題”筆記,定期讓他們把以前的讀題翻出來,把以前的讀題感悟重新修改,重新儲存讀題內容,同時加固自己印象,不斷運用。很多同學最后發(fā)現(xiàn),那些讀題筆記成了自己的救命稻草,每次考前不翻翻讀題筆記就覺得心里不踏實。(2)在讀題筆記作業(yè)上要繼續(xù)強化做題,強迫學生去審題,通過做題實踐去開拓思維,去更多積累讀題思維,讓學生養(yǎng)成習慣書面表達并能表達流暢。(3)在讀題的時候進行背誦。不記住考點要點,運用幾乎是空話。對于文學科而言,記憶優(yōu)先,強記是不可忽視的。(4)教師能夠多了解不同學生讀題和答題的特點,有針對性輔導,因材施教。
三、中學政治教學的反思與探索
1策略的選擇
(1)實現(xiàn)資源多元化
教師應注重學生是否與知識想融合。因此,教師應利用多種資源對教材進行二次加工,并形成獨特的教學方式,開拓學生的事業(yè)。教師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將教材中的重點、難點按層次畫出,并在教學期間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中的疑惑部分,引導學生良好的吸收教材中的知識點。此外,教師所做的預設應滿足學生的情況,要針對學生的真實能力進行教材預設,讓教材處于開放性。
(2)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讓學生深入的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并體會到自我探討的愉悅。在約束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中,學生的心里力量和教材的相關度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因此,教師在面對教材時,應反復推敲,以確保能夠讓學生準確的把握到教學的重點,并創(chuàng)造問題以便學生開發(fā)其思維能力,讓學生從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快樂。
2.模式的探索
(1)探索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
中學政治課教學中,教師應轉變學生以往的被動地位,時刻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學生的任務不單單是了解掌握科學文化知識,還必須不斷提高現(xiàn)代社會要求的各類能力,如基本知識與技能、社會責任感與適應能力、全面發(fā)展等。教師不僅要加強中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與人文素養(yǎng),還要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如引進網(wǎng)絡自主學習環(huán)境,摒棄傳統(tǒng)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核心,加強師生間的溝通交流,遵循以學生為本的原則,提高學生積極學習的主動性。相較于以往的教學模式,網(wǎng)絡自主學習環(huán)境更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2)根據(jù)教學具體內容,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
中學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思想政治活動的多變性與可塑性等特征,根據(jù)教學具體內容,通過啟發(fā)式教學方法,積極創(chuàng)設豐富的交流空間,讓學生深入分析現(xiàn)代思想政治領域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個性化的看法,不斷拓展他們的思維領域,這不僅能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得到增強,而且還能有效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形成,實現(xiàn)學生們的發(fā)展,注重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此外,教師在政治內容的講解過程中,應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地連接。
3.及時的反思
在中學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應養(yǎng)成反思意識,教師的反思能夠讓教學獲得更好的成效。教師應在課后進行反思,或對課上的情況進行總結,以發(fā)現(xiàn)自己在教學上的失誤或漏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常會不由自主的出現(xiàn)一些“教學機智”,這些靈活的方法多是突然出現(xiàn),如果不在課后及時進行反思,往往會煙消云散。榆次同時,反思也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因為其中包含了教師的教學經驗以及教育過程,這種反思可以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得到提升。課后進行反思和研究,可以幫助教師在現(xiàn)實中找到教學的突破點,幫助教師豐富教學內涵,促使教師從經驗性教師到學者型教師的轉型,并得到領導和家長的認同。
四、中學政治教學的改革
1.中學政治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在新課改的推動下,很多教師已經逐漸認識到“學以致用”的重要性,但是在中學政治教學中依然缺乏實效性。中學階段是中學生形成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關鍵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受應試教育所影響,中學政治教學依然只是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忽略了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實踐能力,對于課本上的知識,學生大多是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生的思想和觀念受到了一定限制。
2.中學政治教學改革的有效策略
(1)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政治教師只有具備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才能在課堂中帶給學生以人格上的感染力,從而發(fā)揮教師在課堂上應有的引導作用。因此,教師應該勤于學習,通過多讀書的方式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開拓視野,經常關注新聞了解國家大事,將有利于提高學生政治素養(yǎng)的材料收集起來,更好地在教學活動中與學生進行分享。同時,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對于政治課堂改革做出合理的規(guī)劃,積極探索思想政治課實施素質教育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這樣才能在新課程的要求下開拓出政治教學的新局面。
(2)提高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首先,教師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使其充分發(fā)揮課堂主體作用。其次,引入新型教學方式,例如多媒體工具、模型教學等,并且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積極溝通和交流,鼓勵學生發(fā)表個人見解,對于學習較差的學生不應立即批評,應鼓勵其樹立自信心。最后,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注重層次教學,以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逐漸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教育學生將所學知識充分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現(xiàn)學現(xiàn)用,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3)傳統(tǒng)教學與現(xiàn)代教學相結合
傳統(tǒng)教學方式往往只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對學生個人素質的培養(yǎng)。而現(xiàn)代教學強調素質教育,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將傳統(tǒng)教學與現(xiàn)代教學相結合不失為一種萬全之策。因此,教師要切實轉變教學觀念,不能一味的強調成績而忽略了素質,只有將素質教育與傳統(tǒng)教育相結合才能達到新課改理念的要求。
五、總結
教育改革是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的必然趨勢,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只有轉變觀念,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才能為政治教學帶來新的活力,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從而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以適應素質教育對學生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武進《思想政治課教學》2005年第10期
[2]呂慶東《政治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的共情能力》《思想政治課教學》2005年第12期
[3]鄧初民《新政治學大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4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