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桂蘭,馬建文,陳曉紅
(廣州市荔灣區(qū)葵蓬小學,廣東 廣州 510370)
實驗與調查
少兒學習正手高遠球技術練習方法研究
——以廣州市荔灣區(qū)葵蓬小學羽毛球課為例
申桂蘭,馬建文,陳曉紅
(廣州市荔灣區(qū)葵蓬小學,廣東 廣州 510370)
正手高遠球技術是少兒學習羽毛球最先學習的后場球技術,也是羽毛球學習中較難掌握的技術。在廣州市荔灣區(qū)葵蓬小學羽毛球校本教學中,面對30~40人教學班的小學生,我們在正手高遠球教學中感到比較困難,本文對少兒學習正手高遠球技術練習方法進行研究,以期尋找有效的練習方法。
羽毛球;正手高遠球;一擲一打;打吊球
廣州市荔灣區(qū)葵蓬小學是廣東省羽毛球傳統(tǒng)項目學校,羽毛球是本校的校本課程,學生的羽毛球啟蒙從一年級入學開始,這些年我們在羽毛球校本教學中不斷地總結探討兒童的羽毛球普及教學,覺得正手高遠球的教學是羽毛球學習后場球最先學習的技術動作,也是最難教的技術動作。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學正手高遠球的揮拍,學生到高年級后,在打正手高遠球技術方面,除了訓練隊的學生之外,能用側身倒肩揮拍打高遠球的學生不多,側身倒肩揮拍打高遠球是學校羽毛球校本課程對學生學習正手高遠球的基本技評考核要求,如果沒有正手高遠球做基礎,吊球和殺球的教學受影響,這成為了學校羽毛球校本教學中比較困惑的問題。希望通過此次研究找到學習正手高遠球的有效練習方法。
1.1 研究對象
少兒學習正手高遠球技術練習方法。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參考運動生理學、運動心理學、學校體育學和運動訓練學等文獻資料。
1.2.2 實驗法 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專家訪談,我們體育科的教師討論在學生學習正手高遠球過程中取消打吊球(打吊在空中的球,以下文中出現(xiàn)吊球同樣),通過學生練習羽毛球擲準和擲遠,用互相擲球來學習正手高遠球,測試時是由發(fā)球控球較好的學生發(fā)正手高遠球,學生用正手高遠球的技術打發(fā)過來的球的次數(shù)評價,然后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
(1)實驗時間、地點:時間:2014年10月—12月的周一至周五的羽毛球校本課程2節(jié);地點:學校羽毛球館。(2)實驗對象:學校三年級的學生,三(2)班是實驗組,三年(1)班是對照組,實驗組和對照組各按學號隨機抽20位學生作為實驗對象。(3)實驗的具體方法:根據(jù)羽毛球正手高遠球中球拍和球運動軌跡的特點,學習正手高遠球學生怎樣去理解揮拍擊打右手前上方的(以右手擊球為例)羽毛球是很重要的,對照組我們采用過去的教學方法打吊球輔助學生理解揮拍擊球,也就是球吊到適合學生的高度上,讓學生進行揮拍打球。實驗組,我們采用的是通過學習用羽毛球擲準和擲遠后,再用互相擲球來學習正手高遠球。首先,組織好學生,我們讓學生則是面對面對著網站著,一人把拍舉高,另一個拿球,舉拍的站著不動,拿球的學生則進行對球拍擲球,擲球學生是按照揮拍的步驟擲球,一組為10個,讓擲球的學生擲準,輪流扔擲,擲準以后,則開始揮拍擊打球了,一個擲球,另一個揮拍打球,循環(huán)漸進地練習。
上課學習正手高球練習過程如下:實驗組:①實驗前測試:由控球好的學生發(fā)10個高遠球,用正手高遠球的動作打球,計算打到球的次數(shù)。②實驗階段的上課內容:球性練習→正手高遠球揮拍→擲球練習→一擲一打練習→一發(fā)一打練習→2人自由半場對打。③實驗結束后的測試:由控球好的學生發(fā)10個高遠球,用正手高遠球的動作打球,計算打到球的次數(shù)。對照組:①實驗前測試:由控球好的學生發(fā)10個高遠球,用正手高遠球的動作打球,計算打到球的次數(shù)。②實驗階段的上課內容:球性練習→正手高遠球揮拍→打吊球→一發(fā)一打練習→兩人自由半場對打(學校常采用的教學方法)。③實驗結束后的測試:由控球好的學生發(fā)10個高遠球,用正手高遠球的動作打球,計算打到球的次數(shù)。
1.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在實驗得出的數(shù)據(jù)基礎上,用Excel統(tǒng)計軟件和t檢驗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對比分析,檢驗2組數(shù)據(jù)是否有顯著差異。
2.1 實驗前2組差異分析
由表1可知,組間差異值t=0.347,sig(雙側)=1.609(即P>0.05),說明2組之間的前測成績沒有顯著性差異。即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水平相當。
投稿日期:2015-11-21
2.2 對照組實驗前后差異分析
由表2可知,t=-8.598,sig(雙側)=0.000,說明對照組實驗前、后測成績之間有非常顯著性差別;再從均數(shù)來看,前測成績的均值為3.0417,后測成績均值為5.6250,可見,后測成績高于前測成績,成績有顯著性提高(P<0.05)。
2.3 實驗組實驗前后差異分析
由表3可知,t=-9.052,sig(雙側)=0.000,說明實驗組實驗前、后測成績之間有非常顯著性差別;再從均數(shù)來看,前測成績的均值為3.6250,后測成績均值為6.5833,可見,后測成績高于前測成績,成績有顯著性提高(P<0.05)。
2.4 2種教學法的教學效果比較分析
要想在簡單四旋翼飛行器中融入Arduino芯片,需要讓Arduino芯片作為控制信號必須經過的一個場所,論文選擇在控制信號被接收機接受后先傳送給Arduino芯片,再通過Arduino芯片將控制信號傳送給飛控芯片解析成電流大小。要想躲避障礙物首先得知道哪兒有障礙物,可通過增加測距模塊來實現(xiàn)障礙物方位、距離等信息的采集,并通過Arduino芯片來做數(shù)據(jù)分析與處理從而實現(xiàn)避障功能。
由表4可知,2組之間的后測成績有顯著性差異。即對照組實驗后均值為5.6250,實驗組實驗后均值是6.5823,明顯大于對照組實驗后,說明實驗組實驗后的效果大于對照組實驗后的效果。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前測成績比較
表2 對照組實驗前、后成績比較
表3 實驗組實驗前、后成績比較
表3 實驗組與對照組后測成績比較
2.5 2種練習的理論分析
2.5.1 從運動生理學的角度來分析 2種方法學生用正確的正手高遠球的揮拍,打相對穩(wěn)定的球,有利于形成正確的技術動作。第1種是打吊球,這是打固定點,眼睛看著固定的球,令大腦發(fā)出神經元的指令,身體發(fā)出動令,大臂帶動小臂,小臂帶動手腕發(fā)力使其指令完成的擊球動作,身體部分對動作有一定記憶,不斷練習對這個都動作更加了解。第2種采用的是一擲一打,通過擲球的學生擲出的球,使擊球的同學看到了球的飛行軌跡,增強空間感,不斷加強對飛行中的羽毛球定位能力,大腦發(fā)出指令,判斷好球的方向和位置,指揮身體發(fā)出動令,大臂帶動小臂,小臂帶動手腕發(fā)力使其指令完成的擊球動作,身體部分對動作有一定記憶,不斷練習會對動作形成更深的動作概念。在重復練習中,學生慢慢地學會正確的技術,所以,實驗組和對照組測試成績都會有進步。由于一擲一打,學生是打移動的球,練習的感覺更接近高遠球的對練,對以后學習更有幫助。
2.5.2 從心理感受分析 由于這2種練習的方法不同,產生的效果也是不同。打固定吊球,剛開始學生還有興趣,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學生會感覺枯燥乏味,學生興趣下降,練習的積極性下降,練習的效果明顯下降,影響到正確動作的形成。一擲一打,學生2人1組,在練習過程中學生有互動,學生的練習興趣會有增無減,練習的積極性提高,練習的效果明顯提高,有助于正確動作的形成。所以,實驗組比對照組測試成績進步大。
2.5.3 從練習動作分析 打吊球練習,能幫助形成正確的側身倒肩揮拍動作,對形成正確的擊球點有幫助,還能提高手臂的力量。擲球練習能幫助形成正確的側身倒肩揮拍,提高手臂的力量;一擲一打的練習中,也能幫助形成正確的側身倒肩揮拍動作,對形成正確的擊球點有幫助,能提高手臂的力量。所以,實驗組和對照組測試成績都會有進步。
經過2個月的練習,學生對打高球的能力,實驗組是明顯比對照組好,但從測試的數(shù)據(jù)看,差別不是非常大,但從學生上校本課程打高遠球的情況是明顯提高。這可能是在測試時沒考慮部分學生是學校羽毛球隊的學生。
2.5.4 從教師組織教學的角度分析 在學習正手高遠球,教師進行羽毛球教學常采用打吊球和打拋球的教學過程。在打吊球時學生有高度的差異,造成學生擊球點有差異,教師把接近40人學生安排到合適高度的擊球點挺費時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還會出現(xiàn)把球打下,打球后吊球的線球會纏在一起等一些突發(fā)狀況,加大了教師組織的難度,也影響教師指導學生練習的效果,對動作錯誤的學生不能及時指出,影響的學生正確的動作形成。由于教師組織起來困難,是很難長堅持,沒有一定的練習量,學生也難形成正確的動作。練習打吊球的地方不可能安排在球場,要在另外的場地練習,學生來回調動影響上課時間,減少學生上課的練習時間,延長了學生正確的動作形成的時間。我們嘗試不用打吊球,直接打一擲一打(即打拋球)進行教學,學生2人1組練習在球場練習,教師組織較容易,只要分好組,學生開始練習時,教師可以專心指導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糾正,有助于學生正確動作形成。教師在教學時容易組織,教師會反復運用這種練習方法練習,也可提高練習效果。實踐證明實驗組比對照組測試成績進步大,擲球練習和一擲一打的結合效果比打吊球學習正手高遠更有效,我們可以不用打吊球進行正手高遠球的教學,既解放了教師,也收獲了教學成效。
3.1 結 論
3.1.1 羽毛球校本課程教學時,在學習正手高遠球,采用擲球練習和一擲一打練習接結合,代替打吊球的練習,使學生加快掌握正手高遠球的技術的速度,為學生學習其他后場球技術打下良好的基礎。
3.1.2 羽毛球校本課程教學時,在學習正手高遠球,采用擲球練習和一擲一打練習接結合,代替打吊球的練習,使學生兩人一組合作練習,可提高學生的學習羽毛球的興趣,為學生將來學習羽毛球打下良好的基礎。
3.1.3 羽毛球校本課程教學時,在學習正手高遠球,打吊球的練習雖然組織起來不方便,作為練習方法還是有一定的效果,我們教學時可以采用多種練習方式,這樣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個別協(xié)調性差的學生,也可以通過打吊球幫助他們學習正手高遠球。
3.2 建 議
羽毛球校本課程教學方法的探討,在國內比較少,在教學中我們繼續(xù)摸索效果好的練習方法指導教學,我們常用的方法也不能完全舍棄,把各種方法有效地融合在教學當中。羽毛球校本課程教學中,學生多練習側身揮臂投輕物的練習,有助于學生學習正手高遠球,在教學中可以用多種方法進行相關的練習。
[ 1 ] 鄧樹勛.運動生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 2 ] 張力為.運動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 3 ] 劉仁健.羽毛球[M].北京: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 4 ] 李崇敏,黃禎耀.淺談少年羽毛球后場正手高遠球的教學法[ J ].新西部月刊,2010(9).
[ 5 ] 范海榮,任繼祖.學校體育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G847
A
1674-151X(2016)01-062-03
申桂蘭(1965 ~),小教高級,本科。研究方向:少兒羽毛球教學和訓練。
10.3969/j.issn.1674-151x.2016.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