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海霞,樓璐,孫雪蓮
優(yōu)化護理干預用于急診心肺腦復蘇的臨床效果觀察
俞海霞,樓璐,孫雪蓮
急診;護理;心肺腦復蘇;成功率
多種因素誘發(fā)心臟射血功能突然終止是導致心搏驟停的根本機制[1];心腦肺復蘇術被認為是對心搏驟停患者實施搶救最為重要手段之一,可有效緩解心腦缺血缺氧現(xiàn)象,促進身體機能恢復[2-3]。而近年來隨著心肺腦復蘇診療技術發(fā)展進步,心搏驟停搶救成功率顯著提高,但常規(guī)護理干預應用于急診搶救仍欠缺針對性和規(guī)范性。本文以浙江省紹興市立醫(yī)院急診科實施急診心肺腦復蘇優(yōu)化護理干預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優(yōu)化護理干預用于急診心肺腦復蘇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院急診科于2015年1月開始實施急診心肺腦復蘇優(yōu)化護理干預,以實施前后1年分別設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患者各140名;納入標準:(1)血壓≤90/60mmHg(1mmHg≈0.133 kPa);(2)心率≤45次/min;(3)經兩名中級及以上職稱急診科醫(yī)師診斷;排除標準:(1)心搏驟停前合并嚴重臟器功能障礙;(2)出血性疾病;(3)精神系統(tǒng)疾??;(4)臨床資料不全。對照組男78例,女62例;年齡22~68歲,平均(51.74±6.20)歲;按照心搏驟停原因劃分,急性心肌梗死48例,心源性休克33例,急性心力衰竭22例,急性農藥中毒19例,急性肺動脈栓塞9例,電擊5例,溺水4例;試驗組男75例,女65例;年齡20~69歲,平均年齡(51.90±6.27)歲;按照心搏驟停原因劃分,急性心肌梗死50例,心源性休克34例,急性心力衰竭20例,急性農藥中毒20例,急性肺動脈栓塞8例,電擊5例,溺水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
1.2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試驗組采用優(yōu)化護理干預方法,具體如下:(1)心腦肺復蘇術后患者因病情波動幅度較大,復發(fā)心搏驟停風險較大;故護理人員需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每1小時進行血壓、呼吸頻率、心率及血氧飽和度檢測,同時注意精神狀態(tài)和瞳孔反應[4];對于昏迷患者加強面部和口腔護理,降低經口感染風險;提供易消化、高維生素流質飲食,禁忌油膩、辛辣及刺激性食物;每隔2小時進行吸痰操作,保證呼吸道持續(xù)通暢。(2)心腦肺復蘇術后患者重要臟器部分仍處于低血流灌注,故護理人員應重視患者外周循環(huán)改善情況,記錄皮膚顏色、毛細血管充盈時間及程度等,對于出現(xiàn)異常者及時給予升壓處理[5];對于臥床患者應定時協(xié)助翻身按摩,并在受壓部位加以軟墊保護,有效降低壓瘡出現(xiàn)風險。(3)護理人員需密切監(jiān)視患者呼吸強弱頻率、深淺程度及節(jié)律性,適時調整呼吸機參數(shù);對于需長時間應用呼吸機輔助治療者應及時給予氣道濕化,定時檢查氣管插管與外界連通情況[6];對于出現(xiàn)呼吸道阻塞癥狀者應及時給予吸痰處理,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避免呼吸系統(tǒng)感染發(fā)生。(4)護理人員每隔24小時檢測患者血氣分析指標1次,明確機體酸堿平衡有無紊亂;同時密切記錄尿量、顏色、比重及出入量,通過綜合中心靜脈壓和脈搏血壓來評價腎功能情況[7]。(5)患者高溫狀態(tài)可能誘發(fā)血糖異常升高現(xiàn)象,故護理人員應及時給予頭部及大血管冰敷降溫,如仍無法改善則可采用冬眠療法短時間內控制體溫和血糖水平。(6)患者因長時間處于昏迷或意識模糊狀態(tài),故護理人員應通過加強聲音和身體接觸刺激來促進其感官功能恢復;同時還需與患者家屬加強溝通,提高護理配合依從性。
1.3 觀察指標(1)記錄患者搶救成功例數(shù),計算百分比;以患者自主循環(huán)和自主呼吸恢復,且持續(xù)時間>24 h作為判定標準[8];(2)分別于護理前和護理后記錄患者生命體征指標水平,包括心率和平均動脈壓;(3)記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例數(shù),包括胸部不適、抽搐及記憶減退,計算百分比。
1.4 統(tǒng)計方法采用SPSS 20.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搶救成功率比較對照組和試驗組患者搶救成功率分別為12.86%(18/140)和28.57%(40/140);試驗組患者搶救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2=7.66,P<0.05)。
2.2 兩組護理前后生命體征指標水平比較兩組護理前心率和平均動脈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13、0.27,均P>0.05);試驗組患者護理后生命體征水平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和護理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0.53、6.57,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率和平均動脈壓比較
2.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試驗組胸部不適、抽搐及記憶減退等發(fā)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2=8.26、7.33、8.10,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例(%)
心搏驟停是急診科常見危重疾病類型之一,患者以呼吸心跳停止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常短時間內導致患者腦組織、臟器及四肢軀干出現(xiàn)不可逆損傷,致死致殘率極高;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我國急診心搏驟停搶救成功率僅為14%~25%[9-10]。
作為搶救心搏驟?;颊咧饕踔廖ㄒ皇侄危姆文X復蘇技術關鍵目的在于挽救心腦細胞,延緩或逆轉局部缺血缺氧壞死狀態(tài)[11];盡管該技術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急診科臨床治療,但因操作實施難度大,部分患者常因電除顫、胸部按壓等出現(xiàn)胸部不適癥狀;同時腦部缺血缺氧狀態(tài)亦可誘發(fā)抽搐、記憶減退甚至言語障礙等發(fā)生,給患者病情康復帶來極大困難[12-13]。近年來研究顯示,在急診心肺腦復蘇基礎上加用有效護理干預可有效促進患者病情康復,改善臨床預后[14]。
本次研究優(yōu)化護理干預措施主要針對促進患者正常生理功能恢復這一根本目的進行;首先,強調對患者進行生命體征監(jiān)測,由護理人員建立與患者一對一的護理關系;通過嚴密監(jiān)視心率、血壓、呼吸頻率及血氧飽和度等重要指標,有效評價心腦功能,及時發(fā)現(xiàn)機體異常并給予對癥干預。其次,護理人員針對昏迷患者實施有效飲食和翻身按摩干預,經胃管給予科學流質飲食,避免受壓部位壓瘡形成。再次,對于需長期行呼吸機輔助治療及氣道異物排出功能減退者,應由護理人員定期進行吸痰干預,保證呼吸道通暢;最后,護理人員應加強對體溫、血糖、血氣分析指標及腎功能檢查,有效保證患者正常機體功能穩(wěn)定,預防因高血糖狀態(tài)導致代謝紊亂;護理人員還需通過語言和肢體接觸加強對于患者感官刺激,保持其腦部功能區(qū)域對于外界刺激接受能力;而與患者家屬溝通交流則有助于增強相互間信任感,建立和諧護患關系。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搶救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護理后生命體征水平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和護理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這提示優(yōu)化護理干預用于急診心肺腦復蘇在提高搶救效果和24 h生存率,改善生命體征方面優(yōu)勢明顯。而且試驗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則證實了針對急診心肺腦復蘇患者實施優(yōu)化護理干預有助于預防并發(fā)癥發(fā)生,改善遠期預后。
[1]陳永強.《2010年國際心肺復蘇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及治療建議》解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3):317-320.
[2]王玉暉,張瑞敏,高玉霞.心肺復蘇術應用的研究進展[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13,12(10): 65-67.
[3]黃燕紅.急診護理干預對心肺復蘇后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5, 21(23):17-18.
[4]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衛(wèi)生部.臨床護理實踐指南(2011版)[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1: 124.
[5]翟光維.鏈式流程在心肺復蘇急救中的應用[J].臨床護理雜志,2011,10(2):69-70.
[6]羅靜娣.急性冠脈綜合征急診程序化急救護理的方法與效果[J].護士進修雜志, 2014,29(12):1102-1103.
[7]Field JM,HazinskiMF,SayreM,etal.Part1: ExecutiveSummaryof2010AHAGuidelines forCPR and ECC[J].Circulation,2010,122 (18Suppl3):S640-656.
[8]朱英華,董荔.214名臨床護士心肺復蘇技能培訓體會[J].重慶醫(yī)學,2012,41(15): 1554-1555.
[9]張曉燕,廖曉玲,李星梅.心肺腦復蘇急救中的護理配合[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 (9):856-857.
[10]焦劍慧.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復蘇后PCI1例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7): 99-101.
[11]陳容,李平.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復蘇術后急診介入治療19例圍術期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7):60-62.
[12]林艷.99例心肺復蘇病人的急救護理配合[J].全科護理,2015,13(11):1008-1010.
[13]陸霞.93例急診心肺復蘇患者的搶救與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8):50-51.
[14]陳園園,黃素芳.節(jié)拍器引導胸外按壓在心肺復蘇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4,29(2):87-89.
10.3969/j.issn.1671-0800.2016.10.070
R473.5
B
1671-0800(2016)10-1393-02
2016-06-12
(本文編輯:姜曉慶)
312000浙江省紹興,紹興市立醫(yī)院
俞海霞,Email:yuhai 1314xi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