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伍珍
摘 要:在當前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課程的教育實踐中,往往存在很多教學實踐上的問題。在目前的課程教改模式的探索下,針對此類問題也有較多的積極探索。筆者以高職教師的角度,結合具體的教學實際,從教學方法改革、考評制度改革、強化評價機制等方面探索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課程教育改革方式。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類課程;教改模式
高職院校主要立足于技術人才的需求,從而對各行業(yè)高等專業(yè)技術人才進行培養(yǎng),因此高職院校在施教方法、施教目的上具有很突出的自身特點。針對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類課程教育教學,也應當切合高職院校的學生特點和發(fā)展實際,重視改革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探索符合當前高職院校發(fā)展需求的課程教改模式。
1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程教育的現狀
1.1 缺乏有效的組織教學方法
多數高職院校存在著因缺乏有效的組織教學方法,導致在應對新教材和新課程的課程改革過程中存在影響課程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弊端。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類課程中,教師通常以書本內容為主,較少聯(lián)系實際,造成理論和實際的脫節(jié)。同時,枯燥的教學方式很難提起高職學生的學習興趣,造成課程效率不高、學習情況較差[1]。
1.2 缺乏有效的課程體系規(guī)劃
在當前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由于教育部的課程改革,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課程簡化為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中國近代史綱要四門主要課程。但在高職院校的實際教學中,由于需要考慮到學生學制年限短,課程的設置安排相當緊湊,因此多數院校只選擇了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東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兩門課程學習,缺乏完善的課程體系規(guī)劃,很難取得較好的教學成效。
1.3 缺乏有針對性的課程安排
在高職教育中,存在著多樣性的學生來源,主要是成教生、單招生、普招生,這些生源所具備的文化素質基礎不一,具有不同的教育教學適應性,應當能采取不同的程度上的不同課程安排才能滿足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成效。但往往在思想政治類課程的教育上,缺乏科學的針對性課程安排,造成一定程度上影響課程教學質量和教學目標的達成。特別是針對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綜合評價管理還遠遠不夠,還存在著較為單一片面的課程評價狀況。
1.4 缺乏充足的師資隊伍建設
從當前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安排上來看,由于更加重視專業(yè)課,導致思想政治課程教育相關課程的課時安排不充裕,特別是課程時間安排上存在沖突,就輕率的決定延時安排相關課程;而由于缺乏充足的教學師資隊伍建設,導致通常以合班教學的方式來實現教學課程安排,這些不僅不能緩解教學課程設置壓力,更是造成了受制于辦學條件、課程進度安排、教學內容枯燥的綜合因素影響,極大降低了教學質量[2]。
2 解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問題的幾項有效措施
2.1 科學施行行之有效的組織教學方法
高職院校首先應重視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建設,加大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課程教育教學交流和研討,形成綜合性強、交流性強、課程教學組織能力強的教學研討和研究班子提高專業(yè)教師的教學能力。并且對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實踐教學進行專項的扶持,運用專家講座、多方面技術研討、教學方法交流促進活動等綜合方式,改變當前缺乏有效教學組織方法的困境。另外還可以充分發(fā)動學生集體,參與建設“第二課堂”,將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學生中去,深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并直接引導和影響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的教學效果達成。通過具有延伸性和延展性的拓展式教學、豐富的課外教學活動,實現具有影響力的全面深入的教學引導,改變受制于課堂的緊湊教學組織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2.2 科學組織高效的課程體系規(guī)劃
高職院校課程安排的整體規(guī)劃應結合學生的學制年限和就業(yè)導向安排,合理設置較為高效的課程體系規(guī)劃,將思想政治課程的教育教學重點回歸到學生思想素質提高這一目標上來??梢源蚱剖`在相關課程課本的內容上這種現有的課程體系規(guī)劃原則,多結合學生發(fā)展實際,有針對性地調整課程內容架構的比例和重點關系。尤其需要課程教師充分把握學生整理和個體的關系,結合當前學習階段的特點和實際,合理進行課程規(guī)劃;并需要在高職院校的整體課程安排設計上,考慮較為完善的思想政治類課程的整體課程體系規(guī)劃,豐富原本具有缺陷的不完整課程體系內容,減少形式化的、按部就班的采用高校課程教材安排的繁復內容。還可以通過豐富課外內容的方式,來形成較為完整的思想政治課程體系[3]。
2.3 根據學生實際,科學安排課程
由于高職院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較為多樣,應根據學生知識能力水平和不同類別上的生源的自身需要,減少缺乏實踐調研的不符合實際情況要求的合班教學,應當較為靈活的組織課程設置,按照“循其所需”的原則,有計劃地調整針對性課程安排。例如按照學生的專業(yè)性質和生源狀況,科學合理安排課程課時,對一些重點內容可以嘗試設置一些具有特色的小班課,對一些較為基礎的內容,應當組織一定的研討活動和應知應會能力的專項培養(yǎng),設置一些形式多樣的輔助課程加以配合,以有效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
2.4 加強師資力量建設,完善課程所需的相關配置
高職院校應結合自身發(fā)展需要,在師資建設方面加大投入,多考慮綜合全面的實際情況,補齊所缺乏的師資力量,并對現有教師進行合理的調整安排,針對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課程教育的現實需要,完善課程所需的人員、資料、基礎設施和活動安排上的相關配置。
3 總結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要解決其在思想政治類課程教育中面臨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問題,就必須緊抓教學模式改革,結合高職院校自身的特點和發(fā)展實際,并根據當前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程教育教學所突出表現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調研分析,做出適當的課程教改模式探索,以提高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課程教育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促進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程偉.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模式基本性問題的研究論綱[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21:26-28.
[2]唐寅.高職院校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問題探索[D].西安科技大學,2013.
[3]欒茂峰.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J].河南職業(yè)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業(yè)教育版),2009,04:75-7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