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昌蘭
[摘 要] 初中數(shù)學知識的難度開始逐漸加深,這對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怎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是初中數(shù)學教育的重要任務(wù). 筆者在課堂上使用了“頓悟”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思維的啟發(fā),希望借此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在日常的解題過程中能夠迅速找到突破口,提高自己的做題速度.
[關(guān)鍵詞] 初中數(shù)學;頓悟;提高
所謂“頓悟”教學法,就是在課堂上的知識講解中將學生的思維進行有效的訓練,使其對習題的解決方式更加迅速簡便,降低學生的錯誤發(fā)生率. 目前,在學生的習題練習中普遍存在著思路狹窄、易出錯等現(xiàn)象,這除了與其課堂學習的效率有關(guān)之外,還和學生的數(shù)學思考能力的高低分不開. 因此,筆者在初中生的課堂教學中使用了“頓悟”教學法,為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打下了扎實的基礎(chǔ).
聚焦思路,讓學生在課本中頓悟
作為初中的數(shù)學教師,不能只將目光放在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的高低上,還要注意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應(yīng)用. “頓悟”教學法的優(yōu)點是可以使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中減少錯誤的發(fā)生,提升做題的速度. 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中,普遍存在著照搬例題思路的現(xiàn)象,缺乏利用課本中的知識去思考解題的能力,這對學生來說并沒有起到有效的學習效果,反而會因為時間的推移,使學生很快就會忘記課本中的知識. 筆者在課堂上立足于課本的講解,給予學生頓悟的點撥,使其加深了理解.
例如,人教版初中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一元一次不等式方程》一課中,本節(jié)課是初中知識的基礎(chǔ),只有掌握好本課的內(nèi)容才能為今后的不等式方程相關(guān)知識打好基礎(chǔ). 但是由于知識的難度略有增加,使學生有些理解上的難度阻礙. 對于習題的解答只能是套取例題上的解答方法,但是如果讓其分析解答思路過程,能正確回答的卻是少數(shù). 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將問題回歸課本,將習題的思路進行了詳細的解讀,讓學生能在例題中頓悟,并且在今后的解題中提升解題速度.
例 某醫(yī)院每個月平均產(chǎn)生醫(yī)療垃圾1400斤,分別交由城市的東、西兩家垃圾處理廠進行處理. 已知東區(qū)的垃圾處理廠每天可以處理垃圾110斤,處理費用為1100元. 西區(qū)的垃圾處理廠每天可以處理垃圾90斤,處理費用為990元. 請問:(1)兩家合作來處理該醫(yī)院的垃圾,需要多久時間?(2)如果要求每個月的費用不能超過14740元,那么甲廠每月處理垃圾至少多少天?學生在解決這道題的時候?qū)Ψ匠淌降暮x理解還不夠準確,只是憑著例題的解題方法去效仿. 筆者在設(shè)東區(qū)為x,西區(qū)為(1400-x)后,列出不等式×1100+×990≤14740,對學生存在疑問的等號兩邊的式子進行了詳解,讓學生通過實際問題頓悟出不等式的解題原理,找到其與正常的一元一次方程的相似點,提高了學生理解的速度,避免了學生只是套用例題及公式的弊病出現(xiàn).
初中學生雖然思維能力較小學階段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其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之處,對問題的分析需要教師進行及時的點撥. 因此,我們在日常的教學中不能盲目追求學生做習題的數(shù)量,而是要對問題的原理講解清楚,做到寧缺毋濫.
細致入微,讓學生在詞語中頓悟
幾何知識是靠定義來支撐的,定義也是學生學習的基礎(chǔ). 幾何中的定義是根據(jù)科學家多次的驗證而成,內(nèi)容精簡明確,但是由于幾何知識的繁雜,圖形之間的變幻比較抽象,有些詞語如果學生不能夠認真去分析,那么極容易將定義之間的關(guān)系混淆,這會嚴重影響學生對知識的鞏固與發(fā)揮效果. 筆者在日常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對定義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力求精確到每個字的分析,讓看似多余的行為在學生的日常思考中發(fā)揮作用,降低學生對定義模糊不清而影響知識的理解率.
例如,人教版初中數(shù)學八年級下《平行四邊形》一課中,概念也較抽象,增加了學生理解的難度. 筆者在講課結(jié)束后,對學生進行了提問: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什么形?學生很快就回答出是平行四邊形. 筆者趁熱打鐵,又提出了一個相似的問題:已知三角形ABC與三角形XYZ的底邊長度相等,二者的高BD與高YV的高度也相等. 那么,請同學們思考一下三角形ABC與三角形XYZ能組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嗎?這個問題提出后,大部分學生很快就達成了一致的答案,認為這兩個三角形可以組成一個平行四邊形;而只有少數(shù)的學生認為這是不可能的. 為了讓學生頓悟此題的關(guān)鍵所在,筆者將定義寫在了黑板上,并在定義中“完全一樣”的字眼下做了標注. 并要求學生進行重新的思考與論證,一些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很快就思考出問題的答案,顯然這道題多數(shù)人的答案是錯誤的. 相同的底長和相同的高的兩個三角形,并不一定能組成平行四邊形,因為二者并不一定是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同樣,筆者又提出了新的問題:兩個面積相同的三角形是否符合此定義呢?在筆者的點撥下,學生頓悟了此定義中的具體詞語的含義,避免了在今后的學習中,因為此現(xiàn)象而導致的思維錯誤. 筆者的詞語頓悟教學法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知識的學習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學生打好每一步基礎(chǔ). 這對學生的認真程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頓悟法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對知識及問題有突破性、及時性的理解,可以很快地提高學生的做題效率,避免了因重復驗證而耽誤時間.
以一推百,讓學生在體系中頓悟
數(shù)學的知識是千變?nèi)f化的,但是無論怎樣變化都是遵循著一定的原理進行的. 在頓悟的教學引導中,變式教學的方法是其中重要的內(nèi)容. 所謂變式即通過概念或題型的演變而獲得相同的解決方法,“殊途同歸”便是與之相同的意思. 學生在日常的習題鍛煉中,思維比較保守,喜歡只是套用課本上的固定模式來進行解題的分析,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學生習題的解決速度的提高. 筆者在數(shù)學課堂上,喜歡用變式教學法對學生進行頓悟的引導,對一個定義或問題進行舉一反三的方法,提高了學生的思考效率,讓學生在數(shù)學知識的體系中快速尋找突破點.
例如,人教版初中數(shù)學《三角形》知識體系中,此類知識基本上以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來進行出題,學生在習題的練習中存在以下問題,即對于課堂上的知識能夠很好地解出答案,但是一旦題型發(fā)生了變化,他們便有吃力的感覺,對問題的突破表現(xiàn)為無從下手. 筆者在課堂上使用了變式教學法進行學生的頓悟引導. 例如,同學們,已知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是180°,但是誰能舉出幾種方法進行求證呢?經(jīng)過學生的思考,筆者總結(jié)了學生的答案:(1)借助幾何的工具進行測量,量角器便是最好的方法. 通過對三角形內(nèi)角的測量,學生很快得出了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 (2)引導學生親自動手,將三角形的內(nèi)角進行剪切,然后拼接在一起,大家會發(fā)現(xiàn)此時三角形的內(nèi)角組合在一起正好是一個180°的平角. 并且讓學生根據(jù)不同的三角形進行多次的實驗,得到的結(jié)果相同. (3)通過圖形的變形推算,讓學生將四邊都是直角的四邊形進行對折,然后根據(jù)圖形進行推理,可以得到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為180°. 通過變式的引導,可以擴寬學生的思維,讓其在今后的學習中輕松利用各種方法進行求證,縮短了學生的做題速度,也降低了學生的錯誤率.
變式教學法是數(shù)學教學中有效的方法,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的備課中進行知識的擴散及轉(zhuǎn)化準備,為學生提供變式的頓悟思維,充分提高了學生的做題效率和強化了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初中學生的數(shù)學教育非常重要,它是承接小學和高中數(shù)學知識的橋梁. 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不能只將目光放在課本的知識上,還要進行靈活的思維培養(yǎng),給予學生學習、思考的能力. 課本的知識只能提高學生試卷上的成績,而數(shù)學能力的培養(yǎng)卻是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遠航時揚起的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