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 婕 魏 艷(安徽省立醫(yī)院南區(qū)心內(nèi)科,安徽 合肥 230001)
?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不同深度對皮下出血的影響
左 婕 魏 艷
(安徽省立醫(yī)院南區(qū)心內(nèi)科,安徽 合肥 230001)
【摘要】目的 探討腹部注射低分子肝素鈉不同深度對皮下出血的影響。方法 對66例冠心病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鈉共612針,實驗組306針采取全針頭深度注射,對照組306針采取1/2針頭深度注射,比較兩組所致皮下出血的情況。結(jié)果 實驗組皮下出血率低于對照組,差異(P<0.01)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結(jié)論 采取全針頭深度注射法可有效降低皮下出血率。
【關(guān)鍵詞】低分子肝素;注射深度;皮下出血
低分子肝素是近年來臨床廣泛應(yīng)用的抗血栓藥物,其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長,療效顯著,出血及血小板減少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是臨床防治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但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所引起的疼痛和皮下出血常困擾著患者,近年來許多學(xué)者分別對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部位,按壓時間,淤血處理等方面進行研究,本研究在借鑒前人的成果的基礎(chǔ)上,對注射深度進行對比,探討不同注射深度對皮下出血的影響。
1.1 資料:選擇我科2014年8月至10月期間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6例,男41例,女25例,年齡在45~65歲。納入標(biāo)準(zhǔn):用藥前血小板計數(shù),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的各項指標(biāo)在正常范圍內(nèi),只服用拜阿司匹林和波立維,未使用其他抗凝劑;均采用賽諾菲-安萬特公司生產(chǎn)的低分子肝素鈉0.4 mL Q12 h皮下注射?;颊叩钠は轮竞穸葹?0~40 mm。
1.2 方法
1.2.1 皮下脂肪厚度的測量方法:患者取平臥位,取臍水平右側(cè)5 cm處,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提起腹部皮膚和皮下脂肪,右手持皮脂厚度計將皮脂厚度計卡角兩端插進捏起的皮皺兩側(cè)至底部,卡角兩端與皮膚緊密接觸,卡住測量3次,取平均值并記錄[1]。
1.2.2 注射部位:選擇臍周皮下注射,以臍部為中心,作“十”字線,在臍周左右側(cè)10 cm,上下5 cm范圍內(nèi)(除外臍周1 cm),將腹部分成4個象限,左上象限,左下象限部位為實驗組注射部位,8:00任選一象限行首次注射,20:00于對應(yīng)的右上象限或右下象限注射作為對照組。
1.2.3 注射方法:患者平臥,雙腿屈曲,護士常規(guī)消毒注射部位皮膚,左手拇指和食指將腹部皮膚捏起,右手持一次性預(yù)裝藥液注射器(注射器內(nèi)氣泡彈至藥液與活塞之間),在皮膚皺褶最高點將針頭垂直刺入,實驗組針頭全部刺入,對照組針頭刺入1/2長度,回抽無回血,不松開捏起的皮膚推藥注射[2],將藥液緩慢均勻的注入皮下組織,鄧倩曦等[3]研究結(jié)果示,將肝素皮下注射時間持續(xù)至30 s,可顯著降低注射后皮下出血的發(fā)生率和出血面積,并減輕疼痛,縮短疼痛時間。注射完畢,停留10 s,以原進針角度快速拔針,針頭拔出前左手不放開皺褶,注射后不按壓穿刺部位[4]。
1.2.4 觀察指標(biāo):注射后12 h觀察皮下出血情況,直尺測出血直徑,瘀斑直徑<1 cm為輕度,1~2 cm為中度,>2 cm為重度。
1.2.5 統(tǒng)計學(xué)處理:采用卡方檢驗進行統(tǒng)計分析。
兩組患者皮下出血情況的比較見表1。表1顯示通過全針頭深度注射法,患者皮下出血的發(fā)生率明顯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1)。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是冠心病抗凝治療的主要方法,它與拜阿司匹林和波立維同用,可以有效的防止血栓的形成。由于腹部皮下的脂肪多,毛細血管相對少;皮下注射面積大,溫度恒定,藥物吸收快,不受運動的影響;便于操作,特別適宜需臥床休息的患者,故作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首選部位[5-6]。但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所引起的疼痛和皮下出血,甚至皮下血腫,增加了患者的精神負擔(dān)。
通過本研究發(fā)現(xiàn)皮下注射時深度不同對出血的影響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注射時針頭全部刺入皮膚皺褶的深部皮下注射,配合緩慢均勻的推注藥液,能夠降低皮下出血的發(fā)生率,腹部皮下組織疏松,采用全針頭刺入的深部皮下注射法,使藥液深入皮下脂肪,利于藥物的吸收和擴散,減少由于局部藥物濃度高造成的出血。另外相比較1/2針頭深度注射,單手注射時,全針頭深度注射更容易固定,避免緩慢推藥過程中由于針頭上下移動造成的毛細血管損傷,減少出血。
通過對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深度的探討發(fā)現(xiàn),全針頭深度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法,可降低皮下出血的發(fā)生率,從而減輕患者的痛苦和思想壓力,減少護患糾紛的發(fā)生,提高護士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張永玉,苗小金,叢濤,等.腹壁皮下脂肪兩種測量方法的比較[J].實用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02,13(6):302-303.
[2] 許秀麗,朱秀勤,刑攸紅,等.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壓迫時間與皮下出血關(guān)系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1):5-7.
[3] 鄧倩曦,李蓉瓊,李霞.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持續(xù)時間對皮下出血和疼痛的影響[J].華西醫(yī)學(xué),2009,24(2):300-302.
[4] 鄭莉.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按壓與否的探討[J].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2009,8(2):69.
[5] 黃和平,陳平,孫美元.循證護理在腹壁皮下注射中的護理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4,19(5):410-412.
[6] 姜玲君.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的原因分析[J].醫(yī)藥論壇雜志,2004,25(4):32-33.
表1 兩組患者皮下出血情況的比較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biāo)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7-007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