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振興 郭巖 趙振山
[摘 要] 目的:觀察肺動脈成形重建術治療中心型非小細胞肺癌療效。方法:對2010年7月到2012年6月?lián)衿谛型饪剖中g的隨訪時間在3年以上的中心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jù)術式分為全肺切除術組(A組),肺動脈成形重建術組(B組),比較兩組療效及1年、3年生存率。結果:A組感染發(fā)生率23.33%、肺不張以及胸腔出血發(fā)生率26.67%, B組感染發(fā)生率7.69%、肺不張以及胸腔出血發(fā)生率5.76%,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B組1年、3年生存率高于A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肺動脈成形重建術可有效地治療肺血管受侵犯的中心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提高患者生存率。
[關鍵詞] 肺動脈成形重建術;中心型非小細胞肺癌;生存率
中圖分類號:R72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5200(2016)03-109-02
DOI:10.11876/mimt201603041
肺癌主要治療手段包括手術、放療、化療及靶向治療,早期肺癌手術是最佳治療方法[1-4]。然而,手術中病變侵及肺動脈以及肺段支氣管口以上的較大支氣管時,手術切除范圍就不得不擴大,甚至需要全肺切除,影響心肺功能儲備差,不能接受全肺切除患者的治療[5-8]。
肺動脈成形重建術的出現(xiàn)為上述問題的解決帶來了福音,該技術不僅能夠完全切除腫瘤組織,又能保留正常肺組織 [9-11]。自20世紀七十年代有報道采用支氣管成形重建術聯(lián)合袖狀切除成功治療肺癌[12]以來,肺動脈成形重建術得到了迅速發(fā)展[13]。本文對筆者采用肺動脈成形重建術治療中心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臨床效果進行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2010年7月到2012年6月?lián)衿谛型饪剖中g的隨訪時間在3年以上的中心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所選的82例患者均為腫瘤直接侵及肺動脈干,肺動脈干的受累長度1.0~2.5cm,根據(jù)術式分為全肺切除術組(A組),肺動脈成形重建術組(B組)。2組基線資料比較見表1。
1.2 手術方法
A組患者行全肺切除術。B組患者行肺動脈成形重建術,首先游離肺動脈,經(jīng)周圍靜脈注入肝素(1mg/kg),游離病原侵及的肺動脈上下兩端,用止血鉗夾住兩端,根據(jù)預先制定的切除方案對肺動脈進行袖式切除或局部切除。采用連續(xù)外翻的縫合方式,使用5- 0 prolene 血管縫合線吻合肺動脈,在縫合過程中用肝素生理鹽水進行沖洗,縫合結束前,先開放肺動脈遠端的止血鉗,使血管內殘留的氣體排盡,然后開放肺動脈近端的止血鉗,最終完成肺動脈成形重建術。在切除過程中行袖式切除時,切除線距腫瘤邊緣以0.5cm為宜,行局部切除時,切除線距腫瘤邊緣以0.3cm為宜,且切除長度不應超過3cm,以保證肺動脈吻合后不扭曲,吻合口無張力,血流通暢。應用常規(guī)肺動脈側壁或袖式切除成形的方法難以完成時,采用心包片行肺動脈重建手術。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術后的癌細胞殘留、死亡病例、有無感染且感染的嚴重程度、相關并發(fā)癥(心律失常、肺不張以及胸腔出血等),患者術后隨訪3~5年,比較兩組患者的生存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采用SPSS 17.0對結果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 檢驗, P <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由表1數(shù)據(jù)可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變部位以及病變類型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可用作對比研究。
切緣病理學檢查提示兩組患者的肺動脈以及支氣管邊緣均無癌細胞殘留,術后A組死亡2例,主要原因是肺部感染,呼吸衰竭,B組死亡1例,A組感染發(fā)生率23.33%、肺不張以及胸腔出血發(fā)生率26.67%, B組感染發(fā)生率7.69%、肺不張以及胸腔出血發(fā)生率5.76%,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術后隨訪A組1年、3年生存率分別為73.34%、53.33%,B組患者1年、3年生存率分別為80.76%、61.53%,B組生存率高于A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病變侵及肺動脈、包繞肺門的肺癌患者,術中肺葉血管的分離困難,又由于肺動脈血管壁薄,在分離過程中極易容易引起出血,故常需要進行全肺切除術。肺動脈成形重建術較好解決了這一難題,能夠在完全切除病變組織的情況下,盡可能保留正常肺組織[14]。
肺動脈成形術主要適用于病原侵及肺動脈范圍較小的患者,其切除方式主要包括肺動脈局部切除和肺動脈袖狀切除兩種,局部切除主要適用于病變組織僅侵及肺動脈管壁的局部,侵及范圍較小,袖狀切除主要適用于病變部位侵及范圍較大侵及動脈血管周長大于1/3時。當病變組織侵及肺動脈的范圍更大,袖式切除長度已超過3cm時,此時直接縫合可能大大增加動脈血管的張力,使血管變窄,此時則需進行肺動脈重建術,肺動脈重建術需要相應的重建材料,根據(jù)重建材料的不同,可以將肺動脈重建術分為3種[15-17]:1)自體心包片移植,由于其組織相容性好、可利用面積大且取材方便簡單,已逐漸成為肺動脈重建術的理想重建材料;2)自體靜脈移植,該重建材料適用于動脈切除過多的患者;3)同種血管移植。
由本文的結果可得,肺動脈成形重建術較傳統(tǒng)的全肺切除術不僅能夠減少患者手術時的死亡風險,降低感染的發(fā)生,減少并發(fā)癥,還能夠進一步延長患者的存活時間,提高患者的術后生存率。分析其原因可能為:1)肺動脈成形重建術在全部取出病變組織的前提下,較傳統(tǒng)的全肺切除術盡可能多地保留了未病變的肺部組織,這就使患者在術后肺功能較全肺切除術具有顯著的提高,從而延長患者的存活時間;2)肺動脈成形重建術較全肺切除術創(chuàng)口小,手術時患者死亡發(fā)生的風險也就相應下降,感染發(fā)生的風險也隨之降低,對患者術后的快速愈合具有一定的作用;3)由于肺動脈成形重建術能夠更多的保留正常肺部組織,確保肺部功能,從而減少了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參 考 文 獻
[1] ISHIGAKI T,YOSHIMASU T,OURA S,et al. Surgical treatment for metachronous second primary lung cancer after radical resection of primary lung cancer[J]. Ann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13, 19(5): 341-344.
[2] POGHOSYAN H,SHELDON LK,LEVEILLE SG,et 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a systematic review[J]. Lung Cancer, 2013, 81(1): 11-26.
[3] XUEGANG L,CHAO S,ZHEN T,et al. Pulmonary artery reconstruction using autologous pericardium or azygos venae substitute for surgical treatment of central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Cell Biochem Biophys, 2013, 67(3): 949-955.
[4] WU G,LI H,JI Z,et al. Inhibition of autophagy by autophagic inhibitors enhances apoptosis induced by bortezomib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ells[J]. Biotechnol Lett, 2014, 36(6): 1171-1178.
[5] 岳東升, 王長利. 非小細胞肺癌的手術標準及預后分析[J]. 中華腫瘤雜志, 2014, 36(7): 532-535.
[6] 支修益,陳東紅. 非小細胞肺癌外科治療現(xiàn)狀和進展[C]//微創(chuàng)外科手術研討會論文集,2009:63-70.
[7] HANAGIRI T,TAKENAKA M,OKA S,et al. Results of a surgical resection for patients with stage IV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 Clin Lung Cancer, 2012, 13(3): 220-224.
[8] BAR J,NG D,MORETTO P,et al. Chemoradiotherapy for locoregional recurrence of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fter surgical resection: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J]. Clin Lung Cancer, 2013, 14(2): 200-204.
[9] 張宜乾, 張中明, 王偉. 袖式肺葉切除術聯(lián)合肺動脈成形術治療中央型支氣管肺癌[C]// 華東六省一市胸心血管外科學術會議. 2005:543-545.
[10] 劉學剛, 陳傳好, 武開宏,等. 肺動脈切除重建術的應用解剖學[C]// 華東六省一市胸心血管外科學術會議. 2005:349-351.
[11] 孫明, 魏靜義, 史敏科,等. 中央型肺癌手術治療體會(附78例報告)[J].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 26(11): 1103-1105.
[12] LAUSBERG HF,GRAETER TP,TSCHOLL D,et al. Bronchovascular versus bronchial sleeve resection for central lung tumors[J]. Ann Thorac Surg, 2005, 7(94) : 1147- 1152.
[13] 肖永光, 毛志福, 黃杰,等. 肺葉切除肺動脈重建術治療中心型肺癌[J]. 武漢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08, 29(1): 119-121.
[14] Elami A, Korach A, Rudis E, et al. Lung cancer resection or aortic graft replacement with simultaneous 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 without cardiopulmonary bypass[J]. Chest, 2001, 119(6): 1941-1943.
[15] LAUSBERG HF,GRAETER TP,TSCHOLL D,et al. Bronchovascular versus bronchial sleeve resection for central lung tumors[J]. Ann Thorac Surg, 2005, 79 (4) : 1147- 1152.
[16] 周清華, 劉倫旭, 楊俊杰,等. 支氣管肺動脈袖狀成形術治療侵犯肺動脈干的Ⅲ期肺癌[J].中國肺癌雜志, 2002, 5(6): 403-407.
[17] CEREZO F,CANO JR,ESPINOSA D,et al. New technique for pulmonary artery reconstruction[J]. Eur J Cardiothorac Surg, 2009, 36(2): 42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