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珍珍
摘要:服裝設計的靈感創(chuàng)意是服裝設計的靈魂,是服裝設計作品的生命之源。本文主要介紹服裝設計的靈感創(chuàng)意來源,分析服裝設計靈感創(chuàng)意的實現過程和途徑。旨在使服裝設計工作者能夠更好地把握服裝設計的靈感創(chuàng)意,并能夠為設計靈感創(chuàng)意的實現過程和途徑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服裝設計;靈感創(chuàng)意;實現;途徑
一、服裝設計的靈感創(chuàng)意來源
服裝設計的發(fā)展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衍生品。目前,服裝設計產業(yè)已成為當前社會非常重要的產業(yè)之一。服裝產業(yè)的發(fā)展離不開設計工作者豐富的創(chuàng)意設計能力,服裝設計的靈感創(chuàng)意影響著人們的著裝理念、生活習慣以及服裝產業(yè)的發(fā)展方向。具體到當今的服裝領域,除去相關生產流程的技術層面外,服裝設計的靈感創(chuàng)意直接影響到服裝的靈魂和生命。服裝設計的靈感創(chuàng)意來源是不盡相同的,它可能是大自然中存在的某種形狀、色彩、肌理或質感,也可能是人們的某一種特殊感受,甚至是一種聲音都能夠激發(fā)設計師的靈感創(chuàng)意。所以,靈感創(chuàng)意的來源是豐富多樣的。服裝設計的靈感創(chuàng)意來源一般可分為大自然靈感來源、文化靈感來源以及其他和人類衣食住行密不可分的諸方面的靈感創(chuàng)意來源。
(一)大自然靈感來源。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都是服裝設計師取之不盡的靈感源泉,植物的造型、色彩、質感等,都是設計師的靈感來源。早在遠古時期,人們就在設計上運用了很多大自然的造型元素,如建筑、瓶畫、壁畫、衣料等大量地運用了大自然的造型。我們把這些自然元素進行歸納和提煉,并合理地運用到服裝設計當中就能夠表現出自然主義風格的服裝樣式。其次,自然界的高原、丘陵、沙漠、平川、河流等也為服裝設計師提供了豐富的設計素材,我們可以引用這些自然的地形地貌特征的色彩、肌理及其感覺來處理服裝的面料。如清澈的河流給人們的感受是透明的感覺,設計師可以利用這種透明的感覺去設計表現特殊的效果,大自然的這些特征都給設計師帶來一種巧妙的靈感來源。
(二)文化靈感來源。我們從很多優(yōu)秀的服裝設計師及其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們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和挖掘都非常地充分,文化靈感源泉對他們的影響都是根深蒂固的目前,我國的很多服裝設計作品缺乏創(chuàng)新和內涵,缺乏對文化元素的深層次挖缺,作品中的設計元素多為相互拼湊,生搬硬套。作為服裝設計師,我們應重視傳統文化的學習和積累,在傳統文化中尋求靈感創(chuàng)意。服裝設計的靈感創(chuàng)意是一種強調形式美的藝術樣式,我們更應該從其他文化藝術門類中吸取營養(yǎng)。如文學、詩歌、建筑、繪畫、音樂、舞蹈、戲劇及各種民俗文化和社會活動等都是靈感創(chuàng)意來源,這些都是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社會文化,也為服裝設計工作者帶來了取之不竭的設計素材。
(三)其他靈感來源。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和社會的變革,改變了人們衣食住行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拓寬了人們的視野,也為服裝設計師帶來了全新的設計理念。新材料、新工藝和高新技術的推進,刺激著服裝設計師新的靈感創(chuàng)意,如堅持一生運用金屬亮褶面料進行服裝設計的日本服裝設計師三宅被世界時裝界被推崇為典范,并以此來體現新科技的快速發(fā)展。其次,以印象主義、立體主義、表現主義、抽象主義、構成主義、超現實主義、野獸派等為代表的現代藝術流派也為服裝設計師提供了很多可鑒的靈感源泉。
二、靈感創(chuàng)意的實現途徑
若沒有靈感的啟發(fā),就很難設計出具有創(chuàng)意的服裝作品。因此,靈感對于服裝的創(chuàng)意設計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其次,靈感也不是憑空產生的,它需要有一個實現的過程和途徑。一般來講,服裝設計的靈感創(chuàng)意實現過程分為素材收集、 整理提煉和調整完成三個階段,通過形態(tài)模仿、色彩借鑒、體現文化內涵和材質等途徑實現到服裝設計中。
(一)靈感創(chuàng)意的實現過程。1、素材收集。為獲取更多、更好的設計靈感源泉,服裝設計師平時就應養(yǎng)成廣泛收集素材的習慣,如各種服裝雜志、設計草圖、報紙、廣告、攝影、建筑等素材的收集。服裝設計靈感創(chuàng)意素材的記錄方式可以是文字、圖片或符號,可以簡單潦草,但只要自己能夠懂就行。2、整理提煉。在整理素材的過程中,同樣可以將記錄的文字、圖片或符號圖形化處理,畫成設計草圖。收集的大量靈感創(chuàng)意素材并非都適合用到服裝設計中,我們可以對每個素材進行歸類整理,便于今后有主題和針對性地選用。3、調整完成。服裝設計師應以形式美為準則,以藝術和文化積累為靈感源泉,對各種設計應用元素進行主觀歸納表現,只有這樣才能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服裝設計作品。在整理完成的過程中,應注意強調作品的整體風格、文化內涵、面料、色彩與款式的關系以及特定的視覺效果。
(二)靈感創(chuàng)意的實現途徑。1、形態(tài)模仿。形態(tài)模仿是對其他造型特征的近似借鑒,可以是整體服裝造型的模仿,也可以是局部的借用。一般是將原有素材的形態(tài)加以變化,進一步進行加工和處理。如皮爾卡丹就是借鑒中國傳統的飛檐造型,設計出獨特的聳肩飛袖,這就是對自然形態(tài)模仿的較好案例。2、色彩借鑒。大自然豐富的色彩都可以作為我們的靈感來源,在服裝的布料或紋飾方面合理地借鑒和運用這些色彩,與服裝設計的主題和意境進行融合,這些都是非常好的色彩借鑒方法。我們可以借鑒某個國家、地域和民族的象征色作為靈感。比如紅色在中國就代表了熱情和喜慶,我們可以利用和借鑒這種色彩的特殊寓意,用紅色的色彩和主題服裝樣式及圖案造型相結合,創(chuàng)作出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色彩的服裝設計作品。特有的色彩設計表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情、喜慶的意境和韻味。3、體現文化內涵和材質。當前,我國多數的服裝設計作品缺乏創(chuàng)新,缺少文化內涵,元素拼湊、抄襲的問題較為嚴重。以體現文化內涵為服裝設計的突破口和新思路,是目前我國服裝設計師的首要任務。我們從很多優(yōu)秀的服裝設計作品可以看出,無論形式感是多么地現代或是前衛(wèi)的作品,傳統的元素都是提升服裝品味和檔次的點睛之處。比如至今還在我國西北地區(qū)流行的皮影戲,將皮影戲中的關鍵造型元素和色彩元素進行收集和提煉,結合服裝設計中的造型和色彩,重新組構,使其作品具有很強的文化內涵和藝術感染力。在服裝設計中融入傳統文化元素,不僅能夠增加服裝的形式感,而且又弘揚了我國的傳統文化。
合理地選用不同的材質可以增強服裝的視覺沖擊力,體現特定風格的服裝樣式。我們可以對服裝面料的體量感及其形態(tài)造型進行簡化,運用抽象的造型符號表現面料的立體形態(tài)。同時,我們還可以進行材質轉換,嘗試運用各種新型材料或特殊面料,設計出常規(guī)面料不能達到的、別具一格的服裝形態(tài)。另外,我們還可以向民間藝術學習,如剪紙、刺繡、編制等藝術樣式所特有的效果。如安娜·蘇的折紙連身短裙,就是巧妙地運用了剪紙、折紙的特征,用剪刀創(chuàng)作的奇妙的“彈簧剪紙”,剪開不剪斷,一一對折,剪完鋪開紙,從兩頭一拉,無數個縫隙咧開笑嘴,手一松,縫隙迅速合攏,一張白紙如初,體現出剪紙的古拙與生動有趣的外觀。
形態(tài)模仿、色彩借鑒、體現文化內涵和材質既相互聯系又各自特征鮮明, 在服裝與服飾設計的過程中,我們應注意靈活地運用,由此及彼,爭取創(chuàng)作出更好的服裝設計作品。
【參考文獻】
[1]肖瓊瓊.創(chuàng)意服裝設計[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 2008
[2]袁利.打破思維的界限[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5
[3]李采姣.時尚服裝設計[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7
[4]李平.面料再造的藝術表現力[J].服裝設計師,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