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國
摘 要:在經濟全球化的沖擊下,民族文化放在更加凸顯的位置,而我國的文化源遠流長,在這種形勢下,我們需要做的便是能夠更加主動的去傳承我國的文化。而在中國文化中,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部分便是武術。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們對于武術的學習,也開始慢慢趨向于競技性,逐漸忽視了其中的文化教育性。其實,中國武術是中國文化的一種重要的傳承,武術教育中的文化教育性,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西方思想的不斷侵蝕,作為我國“國術”的武術,開始被人們放在一種強身健體的位置,往往忽視了在文化傳承過程中教育性。當然了,這也是需要我們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的改進的。本文從武術教育中文化教育性缺失的原因和武術教育中文化教育性重塑的措施,這兩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武術教育;文化教育;缺失
中圖分類號:G85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4-0278-01
武術教育不僅僅可以促進武術的普及,與此同時還可以有效的傳承武術文化。而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武術僅僅是被視為體育課程的一個小部分更多的是發(fā)揮著健身以及運動的作用,而往往忽視了武術的文化的傳承作用。中國武術是先人們智慧的結晶,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地沖刷的,現(xiàn)如今的教學形式卻是對武術的完整傳承以及人格塑造等多方面造成了不利影響。所以說,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我們應該不斷發(fā)揮武術的文化教育性,不僅僅是對我們的武術的傳承,更是對人格塑造等多方面有著重要的影響。
一、武術教育中文化教育性缺失的原因
(一)西方教學思想不斷侵入
從1915年開始,武術被引入國內的學校教育后,主要采用的是兵式體操的教學方法。而隨著人們對體育認識的不斷深入以及經濟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反對這種兵操教育方式。在這種趨勢下,學校體育便逐漸開始改革,吸收了西方體育中健身、娛樂以及競技的思想,而傳統(tǒng)的武術教育受此影響。形成了統(tǒng)一安排教學內容和固定教學形式的機械化的教學模式。而在教學內容上,側重點也發(fā)生了變化,要么側重套路,要么側重散打。側重點的分散也造成了中國武術喪失了傳統(tǒng)武術的技擊價值,基本上被視為“武術體操”根本展現(xiàn)不出中國武術的文化內涵。可以說,文化教育性的缺失,嚴重弱化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武術的深刻內涵,使其只剩下健身以及娛樂等功能。
(二)在武術教學上未形成完善的教學體系
中國武術經過了幾千年的發(fā)展以及完善,使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其獨特的價值以及內涵。然而,在引入西方體育的教學理念后,中國原有的教學體系沖到了沖擊,而在這種沖擊下,甚至是喪失了主體地位。中國武術教學有著自己鮮明的特點,利用國外的教學方式,教導中國武術,難免會在教學效果對其形成一定的不利影響。由于西方體育是建立在運動學以及解剖學的基礎之上的,所以對武術的教學往往局限于外在的動作和力量,沒有武術“神、意”等精神內核和內外兼修的傳統(tǒng),武術教學被西方文化的思維異化的情況非常嚴重。
二、武術教育中文化教育性重塑的措施
(一)樹立武術教育文化傳承的理念
首先,重塑武術教學中文化教育性的第一步,便是樹立武術文化傳承的理念。因為只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視了,才有可能從實際的教學中不斷的去深入。在實際教學中引入傳統(tǒng)武術的核心思想,同時開設理論性的課程,能夠讓學生對于中國武術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能夠從理論中感受中國武術的深刻內涵。通過各種課程的設置,讓學生能夠從實際中,從課堂中的各種形式體驗到傳統(tǒng)武術文化中的“習武先習德”以及“尊師重道”等等精神內涵。這種從理念上的轉變,將更好的指導實踐,可以有效扭轉當前教育形式下對中國武術的種種錯誤認識,從而提高學生們對武術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同時也能夠實現(xiàn)中國武術對高尚人格的塑造作用以及道德教化的功能。
(二)不斷完善武術教學內容
中國武術博大精深,在歷史的長河中形成了眾多派別。不僅僅擁有豐富的武術拳種以及流派,與此同時這些拳種和流派已經成為了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然而,在當前各學校進行武術教學大多數(shù)采用的是專業(yè)體校的教學模式,而教學內容以也大多數(shù)是以競技武術為主。甚至可以說,中國武術的多樣化未能得到高效的利用,從而失去了武術文化教育的內涵。所以說,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我們需要不斷豐富中國武術的教學內容,從外到外內,從動作到心理各方面的課程都要涉及到,將中國武術各個方面的內涵,都能夠通過教學內容傳達給學生。而在這樣的教學中,才能不斷的發(fā)揮中國武術的文化教育性。
(三)樹立重視身體感知的教學形式
中國武術相當重視身體的感受,相比較而言,武術的動作要領的掌握,恰恰是外在的和極容易掌握的,相反的,在感受身體上的變化卻是內在的以及存在一定的復雜性的,是武術內在精神極為重要的培養(yǎng)途徑,武術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身體的感悟。然而,在當前的教學環(huán)境中,我們更多的傾向一種外在的,一種速成式的教學。所以說,為了更好地促進中國武術的教學,促使武術從當前的競技中回歸它本來的作用,所以說,必須重視身體的感受,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來感受武術動作以及內在功力的修煉等等方面的變化。
三、總結
中國武術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中國走向世界的一張鮮艷的名片,當然了,這也同時展現(xiàn)了出了中國人深刻的精神內涵。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以及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武術在文化傳承面臨著不小的挑戰(zhàn),而學校作為文化教育以及傳承的媒介,其作用的發(fā)揮更是不可估量的。
參考文獻:
[1]劉同政,普曉燕.武術教學中文化教育性的缺失與重塑.文體用品與科技,2015(12)
[2]張暉.關于武術教學中文化教育性的缺失探究.文體用品與科技,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