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方珍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漸倡導和推廣,教育教學領域中不斷出現了新的氣象。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實施推動,使得初中數學教學中不適應新課標要求的問題逐漸凸顯出來,同時新課程標準對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等多方面的轉變要求,也促使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逐漸克服已有的教學弊端,實現課堂的良性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數學 課堂教學 存在問題 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2.176
新課程改革標準對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要求下的課堂教學要體現人性化的教學觀念。一方面教師的教學要注重趣味性、生活化的體現,另一方面,教師的教學還應當注重發(fā)揮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正是在這樣的要求下,初中數學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弊端逐漸顯露出來,并陷入進了不適應當下教學要求的存在窘境。為此,初中數學任課教師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動性和能動性,積極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并采取積極的策略解決問題。
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傳統教學中遺留下來的教學習慣問題。受到傳統“教授”觀念的影響,教師往往將課堂的重點安放在“教”和“授”這兩方面,與此同時,教師忽略了在課堂上存在的學生的學習情況,即學生的“學”和“受”這兩方面的情況被忽略。教師的這種教學觀念滲透到教師教學的方方面面中,并在教師的具體教學中有所體現。具體來講,初中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的教學設計缺乏建構性
在傳統教學理念的引導下,教師的教學設計將重點集中于教師的講解和授課過程上,這樣的課程教學安排將學生的學習置于一種傳統的接受性學習的狀態(tài)中。學生教受教師傳達出來的知識信息,然后通過加強記憶的方式對一些新的知識信息,尤其是那些重要的知識信息,進行強化記憶,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做大量的題目練習等方式,強化這種記憶,以實現“舉一反三”的目的。
但是,從根本上講,學生的這種機械化、條條框框式的學習方式將大大減少學生的自我思考空間,學生在這種慣性思維的引導下失去了自己尋求知識的新鮮感,最終缺乏創(chuàng)造性。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的教學要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就要求教師要從基本的教學設計入手,對自己的教學流程、教學方式進行合理地調整,最終實現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向著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前進。
(二)教師的教學還存在不注重師生互動的問題
在以傳統的“教師教,學生聽”的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的課堂教學很難做到和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從根本上講,教師在自我的教學觀念中就沒有將學生置于重要的學習主體的地位上,這也就導致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將自己安置于高高在上的授業(yè)者的位置,將學生置于低一級的接受者的位置。初中數學新課標之所以如此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學習地位,強調教師轉變教學方式的重要性,就是因為學生應該被安排在創(chuàng)造者的位置上,而教師要在課堂中創(chuàng)造充足的學習空間讓學生進行自由發(fā)揮。
(三)教學的情景化、生活氣息不明顯
在具體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受到傳統教學理念對數學學科的理解和定位的影響,將對數學的學習定位于普通的知識接受、題目練習、強化訓練這樣的學習模式上。但是,這種教學方式缺乏對學生個性的激發(fā)、對學生思考能力的帶動以及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初中數學新課標中提出的注重學生的啟發(fā)性教學,就是要求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將學生從茫茫無邊的題海中解脫出來,通過生活化、趣味化、情景化的教學方法,便于學生興趣記憶、興趣理解的諸多方式,還學生一個明朗的學習環(huán)境。
二、解決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問題的策略
在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理念的對比下,初中數學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中存在的諸多問題被明顯的顯露出來。這些問題的出現足以引起諸多一線教師的重視,同時,教師們的不斷實踐和努力也將成為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情況得到不斷改進和發(fā)展的動力。教師要想改善現有的教學狀況,就要針對以往教學存在的問題,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地采取合理地教學策略,實現初中數學教學狀況的不斷改善。為此,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加以解決。
(一)教師要設計有建設性的教學計劃
正如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提到的那樣,教師教學計劃的建設性的具體體現就是其教學設計的根本出發(fā)點是學生的主體性,而不是教師的主體性。為此,教師加強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的目的可以通過優(yōu)化教學設計的方式得以實現。在教師的教學設計中,教師要顧及教學目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內容等多方的內容,教師在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中增加學生小組討論的方式,將問題拋給學生,然后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對問題進行分析、解答,最后再讓學生小組之間進行互評互補的方式,把學生在課堂上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fā)揮出來,以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
(二)教師還可以通過問題設置,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
在很多初中數學的課堂上,絕大多數的教師都習慣于站在講臺上自己講解,很少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即使提出了一些問題,也缺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的步驟和方法,因此,在很多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中,問題設置的使用還不足以發(fā)揮這種教學方式的作用。實際上,教師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增加提問的環(huán)節(jié)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轉變“由聽到思”的思維,還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教師通過問題設置的難易程度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進行判斷和了解,然后有針對性的針對學生的弱點進行下一步教學內容的調整,以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三)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的方式,改善教學中趣味化、情景化缺失的教學現狀
具體來講,數學學科尤其是初中數學階段,往往是知識和生活密切相關的階段,在初中數學課本中就會出現很多與實際生活相關的案例。然而教師在教學中,常常去掉這些生活化的東西,保留枯燥的數字化東西。為此,教師可以以實物演示的方式代替學生的文字描述,變抽象為具體,如在最短路線的問題上,教師可以運用具體的三角板、紙張等工具,進行描繪。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還存在很多傳統性的教學問題,這些問題逐漸成為困擾教師、學生,困擾提高整個課堂教學效果的存在。為此,教師要從具體的問題入手,尋找恰當的解決策略,以積極的心態(tài)解決問題促進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