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萬云
【摘 要】作文課是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很好途徑,通過作文寫作,能夠使學生的交際能力在課堂的寫作中得到提高,這是目前初中語文教學的目的之一。這無疑對初中語文的教學工作,對語文教師的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論文試從如何提高初中學生作文寫作能力做出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 作文寫作 新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2.073
《中國大百科全書心理卷》:“作文是學生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guī)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可以這樣說,作文是衡量學生語文學習情況的標桿之一。我發(fā)現(xiàn),在語文課堂上表現(xiàn)積極主動的同學,語文成績都不會差,作文也是寫起來得心應手,而觀察那些平常在作文課上不知如何下筆的同學,往往他的語文成績也不是很理想。很多學生談起作文“色變”,唉聲嘆氣,究其根本還是學不得法,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深感教學擔子的沉重,現(xiàn)從以下幾方面展開論述。
一、鼓勵學生多讀、多寫、多想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既然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沒有“下筆如有神”的天分,那只有多讀,多想,多練習了。很多學生會感到疑問,明明平日里讀的故事書不少,看的作文大全也不比別人少,怎么一輪到自己寫的時候,就沒有話說,語言就變得那么乏味、蒼白,翻來覆去只有那么幾句。其實這其中的關鍵在于要看、寫、想多方面展開。
學習的過程并不是讓大腦做機械的運動,而是讓自己的大腦保持飛速的運轉,迸發(fā)出思想的火花,像完成任務似的讀一篇文章,注定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沒有什么效果。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我會要求學生給自己準備一個筆記本當作讀書筆記,平日里看書讀報,遇到什么有意思的故事,好詞好句的時候都要及時的記錄下來,為了監(jiān)督學生,我會定期檢查,從而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為了記錄故事而歸納故事大意的過程中,學生的語言提煉、表達能力得到鍛煉;而好詞好句的抄寫,讓他們學會同樣的話可以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那么下次自己寫作文的時候,就會有足夠的素材拿來用,而好詞好句的積累,能夠讓他們學會如何用更凝練、恰當?shù)脑捳Z敘述一件事情,自然而然克服了寫作中經常出現(xiàn)的詞不達意,敘事不清的問題。
魯迅先生曾說:“文章應該怎樣做,我說不出來,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練習,此外并無心得或方法?!彪m然學生到了初中面臨著升學的壓力,但平日里我還是主張學生應該多接觸課堂之外的事物,多看多想,有自己的思考,避免人云亦云,形成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想法,對學生日后的成長有著促進作用。我會鼓勵學生多寫讀后感、觀后感,盡情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并及時做出評價,對他們的價值觀做出指導,這樣的訓練非常有益于他們在作文里暢談自己的見解,對初三議論文的寫作,也是很好的訓練。另外,從初一開始的好詞好句,名人名言的積累,對初三議論文里論據(jù)論點的搜集,實在是一筆財富。
二、開放課堂,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
新課程改革倡導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以往的課堂教學都是教師講、學生聽,師生之間缺少互動與交流,但是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師必須改變教學方法,語文課的課程性質說“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yōu)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yǎng),促進自身精神成長?!边@就決定了語文課不能單靠教師講,學生必須參與到課堂教學的討論之中。
平日的作文評改課,通常是教師在講臺上就學生的作文寫作情況進行點評,優(yōu)秀的做出表揚,范文拿出來在課堂上朗讀讓大家學習,而寫作水平有欠缺的作文,教師一般為了顧及學生自尊,不會做出太多批評。長此以往,作文點評課只會吸引到作文寫得好的同學的參與,而對此不感興趣的同學,覺得自己參與與否無所謂,對老師的點評,同學的發(fā)言都不上心,其結果只能是作文寫作水平越來越差,形成惡性循環(huán)。
從近兩年開始,我在班里組織學生自評,互評和師評相結合的方法,教學效果顯著,學生的作文成績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首先讓學生在小組里介紹自己的作文寫作情況,將自己作文的閃光點介紹給小組的同學和他們分享,然后小組的同學互相閱讀作文,將自己認為組里寫的較好的代表作推薦出來,最后在班里朗讀,大家一起學習,最后由教師做出總體評價。這一方法開始實施后,學生們寫作文的積極性提高了,想到自己的作品要被老師之外的同學閱讀,就不能甘心落后。
學生在互相評價的過程中,學到了別的同學的長處,同樣的一個題目,別的同學的切入點從這里開始,同樣一件事情的描述,別的同學組織的語言是這樣的,這對作文寫作素材的收集是很有啟發(fā)的。教師是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教師最后的課堂總結,是對學生發(fā)言的整體評價,教會學生如何評價別人的作品,哪位同學的寫作整體風格,語言表述方面值得學習,對學生有指導性的促進作用。
三、鼓勵學生走進生活
俗話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這對我們平日的寫作教學也是有啟發(fā)的,教師要多指導學生走進生活,學會對周遭的事物具有敏銳的觀察力。我們的日常生活雖然平淡,但也是在不斷變化著的,周圍發(fā)生的事情就是很好的寫作素材,教師可以先訓練學生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比如說在做好安全防范的前提下,公園里的菊花開了,趁著周末組織學生看菊花展;學校里最近來了幾只野貓,讓學生在吃完飯休息的時候觀察一下貓咪的樣子。這些事情不必都寫成作文引起學生的反感,只要在班會上讓同學們各抒己見,隨便說一下自己眼中的“世界”的樣子,學生漸漸就會學會觀察,留意起身邊的小事情。然后再鼓勵學生寫周記,訓練他們日常語言的表達能力,長此以往,不管是寫作還是考試的作文,都會得心應手,不愁沒有東西寫,避免“書到用時方恨少”的尷尬。
總的來說,初中語文的作文教學,是教學過程中的難點與重點,應該引起語文教師們的足夠重視。首先從引起學生的興趣入手,從最基本方面訓練學生,從最基礎方面要求學生,“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教學過程中切忌過于急躁,要耐心的引導學生。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說,“學習是一種自發(fā)的、有目的、有選擇的學習過程?!痹诮虒W的過程中,及時要注意方法,以學生為自己的教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