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如鳳
摘 要:英語交際性是在語言信息互動基礎上的交流,是延伸課程資源的重要方法。導學單引導、協(xié)作互動幫助和情景引導深學等策略對活化課堂教學過程的導向意義作探析。圍繞學生英語學習難題,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情境,鼓勵自由表達和協(xié)作交流,增強認知體驗,促進英語知識向語言表達技能的轉化。
關鍵詞:初中英語 導學單助學 協(xié)作法助學
情景劇助學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將“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發(fā)展”作為首要理念,要求教師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在實踐體驗、互動合作、討論交流等多元化的學習過程中互通有無和集思廣益,提高英語學習綜合運用能力。我嘗試運用助學的形式讓學生在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和積極探究的過程中增強語言表達的運用能力,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活潑和豐富多彩。實踐證明,運用助學使學生在自曝“家底”和不足中,能夠主動探求破解問題的對策,使他們在協(xié)作交流中釋放學習活力,展示他們更多的精彩,使課堂教學生意盎然。
一、導學單助學:幫助學生了解教材內容要點
學生的千差萬別是教師首先要關注的重點,更是制定因材施教策略的基礎。依據(jù)學生的學情設計不同的導學方案,通過差異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走出傳統(tǒng)“一刀切”的局限,克服依靠教師講解的單一學習模式。導學單能使學生享有更多的自主支配權,讓他們在主動跟進學習內容的基礎上,有的放矢地預學。導學單助學,能讓學生全面地了解英語教材的知識要點。例如,在譯林版初中英語(下同)八年級上冊Unit 5 Wild animals的Reading A Giant pandas的教學時,根據(jù)教材“The different characters about giant pandas growth.”這一重點,我設計了如下導學單:要求學生查閱“the knowledge about wild giant panda”和“the value of giant panda”,幫助學生從整體上理解與熊貓有關的知識。圍繞導學單活化預學,使學生廣泛地積累相關的知識素材,更加主動地融入閱讀學習過程。同時,要給學生設計一定的思考話題,如“Can you introduce giant panda? ”“What do we should do for wild giant panda?”等,以話題引導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思考,在學生把握教學內容要點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其認知思維。導學單能使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閱讀中的問題,進而有效篩選和提煉出有價值的語言信息,讓他們在主動學習中解決掉一般性疑問。
設計導學單應圍繞學生的差異而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話題,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能力,靈活地選擇話題。創(chuàng)設的助學話題應突出重點,圍繞文化背景、知識鏈接、故事拓展、要點組合等方面,創(chuàng)設相應的導思題目,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對照和運用。給學生提供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建議他們及時整理筆記,補充自己發(fā)現(xiàn)的內容,豐富認知視野。允許學生根據(jù)導學單的內容,提出自己的疑問,讓他們在暴露自身學習缺陷的同時獲得更多的思考。
二、協(xié)作法助學:引導學生主動探知理解難點
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可小覷。教師應鼓勵他們在自由和諧的學習情境中去主動探索和積極表達,讓他們在彼此互動交流的過程中探究和溝通,幫助他們深化理解與感知語言信息。嘗試合作探究模式能夠活化教學過程,學生在彼此協(xié)作交流中能產(chǎn)生探知的動力和方向,利于他們有話可說,實現(xiàn)更好地學習與交流。
在協(xié)作中破解難題,有利于學生集思廣益;對破解難題的總結,有助于學生博采眾長。例如,在八年級上冊Unit 8 Natural disasters的Reading A An earthquake協(xié)作指導中,我根據(jù)學生的整體理解感知,建議他們就“Which information do you read from the article?”和“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earthquake?”等問題進行交流,讓他們在互通有無的對話中主動說出自己的困惑。我再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設計多樣化的題目,如“What do we should do in the earthquake?”“How do we protect ourselves in the earthquake?”等,引導他們通過小組討論、組間競賽等方式對問題進行剖析和總結,引導學生在自我探解的過程中有效地反思和再學習。以協(xié)作的方式推動學生間的互動交流,使他們的能動性與合作性有機融合,幫助他們在自覺探知的過程中相互學習和取長補短,提高問題探究的自覺性和準確性。
根據(jù)學生的協(xié)作交流,突出任務化引導和多樣化協(xié)作,讓學生享有足夠的自由探究和表達運用的機會,幫助他們深化感知。創(chuàng)設的問題任務應該圍繞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自由選擇,讓他們在“跳起來摘果”的過程中享受勞作的快樂。尊重學生學習喜好,引導他們在對話交流、討論爭辯、主題演講等過程中表達自己的學習認知,使他們的探知更有深度和廣度。教師不妨多走下講臺,融入學生的合作探究過程中,多給他們提出指導性的意見,充當他們探學的助手和參謀,給他們更多自學的機會。
三、情景劇助學:鼓勵學生積極展示知識才能
學生天生的模擬感指導他們將積累的語言知識主動靈活地轉變?yōu)閷嵺`的表達和運用。嘗試情景劇表演的方式幫助學生深化感知,使他們盡情地展示才能。情景劇的運用,不僅能有效活化課程資源,為學生開闊知識視野,還能使學生在自由展示的過程中增強學習的信心與動力。
情景劇的引入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發(fā)揮自我潛能的平臺。例如,在八年級下冊Unit 5 Good manners的Reading When in Rome教學中,我就建議學生模擬Jenny和Daniel的對話,鼓勵他們就“How many greets do you know in the world?”這一問題,運用現(xiàn)場采訪的形式進行自由發(fā)言。同時,建議學生穿戴不同國家的服裝,要求他們圍繞“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 greet others?”這一問題進行模擬對話,學生通過握手、碰鼻、貼面、摸腳等不同方式展示了世界各地奇特的問候方式,有助于學生形成更為直觀的認知感悟。學生根據(jù)表演的情景,能夠深刻地理解“When in Rome, do as Romans do.”的含義,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跨文化語言交際運用能力。通過情景劇助學,學生能夠在更寬闊的舞臺上主動發(fā)揮自己的潛能,更加靈活自如地運用英語知識進行表達與交際。
情景劇助學有助于學生在動感十足的學習交流中獲得更為深刻的感知體驗,讓學生帶著激情參與學習,帶著好奇主動模擬。注重以開放化和生活化的思維理念創(chuàng)設情景劇,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在大膽嘗試的過程中積極展示才華。教師不妨從觀眾的角度來揣摩學生的感知;多給他們掌聲和喝彩,使他們在揚長避短的過程中多展示自己的亮點;鼓勵學生變換思維,在主動模擬嘗試的過程中有新的發(fā)現(xiàn);幫助學生靈活識記和運用英語知識。
如前所言,開啟相互協(xié)作與彼此幫助的助學模式,讓學生有效發(fā)揮自身的主體性和能動性,讓他們在探討交流中發(fā)現(xiàn)破解問題的對策。教師應多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呼聲,在他們表達受阻或思考受挫時,及時給出指導性意見,讓他們擁有繼續(xù)探知的勇氣和信心,使課堂教學更加光彩動人。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周玲.合理設計助學單,全程關注教與學——初中英語全程助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新課程導學,2012(1).
[3]劉家芬.談初中英語的“學講方式”課堂創(chuàng)設[J].新課程·中學,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