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浪
【摘要】在傳統(tǒng)的教育中,都是以教材為主,且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很多學生也對此產生了抗拒感覺。有的時候,一想到要去教室里聽老師上課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或是一走進教室就無法專心聽講。這樣不單浪費學生的時間,也浪費了教學資源。
【關鍵詞】高中 信息技術 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模式對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有著很高的應用價值。隨著計算機和互聯(lián)的普及,信息技術已經成為高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信息技術是一門開放性、自主性、趣味性較強的課程,將自主學習模式應用在其教學中,對于激發(fā)學生興趣和積極性有著十分顯著的作用。
一、高中信息教育中自主學習模式的重要性
將自主學習模式引入到高中信息教育中,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尤其對于后進生來說效果更為顯著,他們能夠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逐漸發(fā)現(xiàn)學習的樂趣,并提高自己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自主學習能夠促進班級的和諧,自主學習并非讓學生單獨學習,而是在合作的過程中,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意識,并增強自信心。總的來說,自主學習模式能夠有效改善課堂學習氣氛,調動學生課堂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學習效果,使得更多的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室的教學活動中來,并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學生的總體學習水平,并調動后進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
二、高中信息技術采用自主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1.信息技術學科自身的特點決定的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自身就具有實踐性的特征,大都是需要教師帶領學生親自操作的,所以若運用傳統(tǒng)教學方式,教師操作學生觀看,那么就算教師講析得再透徹,學生也無法體會親自動手操作的過程,只是對教師講述的過程進行硬性牢記,但是教師若是帶領學生在計算機室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已經學過的知識要點,讓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踐,這樣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對理論部分的理解,還能夠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2.社會對人才衡量的標準決定采用自主教學模式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社會各行各業(yè)對人才的衡量已經不僅僅局限于理論知識水平,而是更加注重學生的實踐等綜合能力和水平,這就為教師在選用教學模式中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那么經過實踐證明,采用自住教學模式已經成為教師使用的主要教學模式之一,也是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學生通過實踐操作,總結問題和經驗,從而培養(yǎng)學生們的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不得不說也是實踐能力提高的表現(xiàn),所以由此,高中信息技術采用自主教學模式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社會發(fā)展的大勢所趨。
3.信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我國已經逐步進入信息時代發(fā)展時期,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信息技術學科在教學中的地位也越來越突出,培養(yǎng)學生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力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所以說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有必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模式中,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也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將自主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出來,讓學生學習和培養(yǎng)的能力能夠跟隨時代的步伐,順應信息時代發(fā)展的趨勢,這樣才能更好的塑造社會需要的人才,以便于參與當今社會的激烈競爭,在競爭中取得優(yōu)勢,同時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三、自主學習模式在高中信息技術中的運用
信息技術是以信息素養(yǎng)作為基礎的核心課程,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則要構建在知識的基礎上的。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忽視了對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而新課改下的信息技術教學則要求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性,最大限度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可在積極探究中構建起信息基礎知識。
1、增加動手能力。首先我們需要不斷更新信息技術的設備,讓學生在信息技術課上可以更好發(fā)揮自主力。例如在學習《通過關鍵詞搜索信息》時,可以轉變教學工,采用自主學習方式,以“二戰(zhàn)”為主題組織學習搜索,讓學生試著以不同的關鍵詞來搜索信息,開始學生只以“二戰(zhàn)”為關鍵詞搜索,慢慢積累知識后,各小組從二戰(zhàn)的內容再進行細分,如“珍珠港”、“東條英機”、“毛澤東”等進行搜索。最后開展各小組學生的交流及信息共享,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了動手能力,并在實踐中學到知識。
2、發(fā)揮教師指導作用。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無法設計他們的學習任務、步驟,以實現(xiàn)內容不斷深化。同時自主學習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決自主學習規(guī)則,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參與度有所不同,并無法從整體上兼顧到所有學生的成長。學習《圖文混排》教學中,教師可展示不同板報給大家,引導學生思考在電子板報中有哪些因素是重要的,學生開始一個一個舉例,如剪貼畫、藝術字、自選圖等等,并了解這個元素要通過什么方式融合。板報與高中生的生活聯(lián)系度非常緊,通過這樣的導入,大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將圖片、藝術字等的插入分到不同小組中,讓小組自主學習來完成。在小組學生自主學習過程當中,教師通過不斷關注學生探究以及操作過程,在學生遇到問題時及時給予指導。
3、分配課余的主題任務,形成自主學習的可持續(xù)化。例如,在演示文稿的章節(jié)學習完畢后,教師首先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相關的內容進行復習和回顧,然后結合學校進入的德育主題“美麗的校園”,引導學生根據(jù)所學內容進行演示文稿的制作,制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可以通過班級交流平臺咨詢同學或者老師,演示文稿制作完畢后上傳至公共郵箱,學生自主選擇三個學生的作品進行賞析,簡述所欣賞作品在制作過程中的獨特之處和在技術上處理成功的地方,同時提出在演示文稿制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可以改進的操作步驟。作品所有者吸取學生的建議進行修改,并上傳最終的定稿,作為一次檢測作業(yè)。通過這樣的形式,一方面學生在不斷操作的過程中,演示文稿制作的基本技術得到了鞏固;另一方面學生通過同伴交流,也學習到了新的處理技術。
綜上所述,自主學習模式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重在自主學習氛圍的營造、自主學習活動的組織和自主學習成果的應用。在具體實施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具體接受能力和學習進度,合理組織,循序漸進地展開教學內容,并有意識地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杜紅生.淺談高中信息技術課的自主性教學[J].新課程學習,2010(12):196-197.
[2]朱梅.淺談高中信息技術學科學生自主合作的有效性[J].中國教育信息化:基礎教育,2013,(09):51-52.
[3]覃秀芬.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優(yōu)化高中信息技術課[J].課程教育研究,2013,(10):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