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素娥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lián)系。”讀寫結(jié)合是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語文教學中將讀與寫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恰當?shù)貙W生進行寫作指導,適時進行一些讀寫訓練,能使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協(xié)調(diào)發(fā)展,齊頭并進。那么,怎樣才能將閱讀與寫作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呢?根據(jù)實踐經(jīng)驗,筆者談談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幾點具體做法。
一、領悟課文寫法進行讀寫結(jié)合
選入教材的文章,文質(zhì)兼美,典范性強,都是學生學習寫作的范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閱讀,在感悟內(nèi)容、把握作者情感的同時,捕捉并內(nèi)化其寫作方法,用于自己的習作。如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頤和園》一課,除了讓學生了解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更重要的是學習本課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表達方法。筆者讓學生找出表示作者游覽順序的四個句子,理出作者的游覽順序:長廊—萬壽山—昆明湖;接著,給這四個句子加上文章的首尾段,讓學生朗讀后質(zhì)疑:游覽的文章就這樣寫,行不行?引導學生體會到:文章要寫得生動,光光寫清楚游覽的順序是不夠的,還要把景物描寫具體。在此基礎上,筆者以“長廊”這段為例,重點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如何把景物寫具體的。首先,讓學生輕讀并思考:長廊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把給你印象特別深的句子標出來多讀幾遍。其次,通過交流指導“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這幾句,在學生的腦海中建立了長廊“長、美”的印象。接著,采用以下的引讀讓學生明白作者從多個角度來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
師: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作者先整體看——
生: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
師:再抬頭看廊內(nèi)——
生: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
師:又放眼看廊外——
生: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花又開了。
師:作者就是按照這樣的順序,三看長廊,連句成段,將這條蜿蜒于萬壽山南麓、昆明湖北岸的長廊完美地展現(xiàn)在了我們面前。
然后,通過一首歌謠,總結(jié)出寫景狀物的寫作要領:寫景物,抓特點,不要樣樣都寫全;觀察順序不能亂,步步條理才清晰;五官感受很重要,看聽聞嘗加想象;敢于表達敢于寫,寫出作文一定好。最后,布置小練筆:模仿本段的寫作方法寫一處景物。這樣,通過領悟課文寫法,從說到寫,讀寫結(jié)合,為課后練筆“記一次游覽活動”奠定了基礎,避免了寫景時“記流水賬”的弊病,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提升了他們的寫作興趣。
二、調(diào)動內(nèi)在情感促進讀寫結(jié)合
小學生天真可愛,情感豐富,在作文教學中,如果教師善于調(diào)動他們的情感,按照“激發(fā)情感—探究交流—讀寫提升”的教學程序,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就會在情感的激發(fā)中生成新型學習活動的格局。如教學人教版三年級下冊《她是我的朋友》時,如何引導學生通過阮恒的表情、動作來感受他的偉大呢?一位教師這樣做的:首先,指導學生找出阮恒決心獻血的句子,從“顫抖—舉起—放下—舉起”這一系列動作變化的語句中,引導學生初步感悟他“獻”與“不獻”思想斗爭非常激烈,但為了救小姑娘,還是下定決心舉起手來,以自己的死去換取她的生。接著讓學生找出描寫阮恒“哭”的詞,從“啜泣—嗚咽—低聲哭泣—抽泣”這些詞語中感受阮恒當時很害怕死去,內(nèi)心越來越痛,但為了朋友,阮恒卻用“捂住—掩蓋—咬—制止”一系列的動作來拼命掩飾自己的痛苦,就因為“她是我的朋友”。教師進一步引導:因為小姑娘是阮恒的朋友,所以他要輸血給小姑娘;因為小姑娘是他的朋友,所以哪怕舍棄自己的生命也要救她。這是多么高尚的品格呀!以此引導學生感悟出阮恒“舍己救人、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接著,進一步升華: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親身體會,談談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在學生激情暢談自己看法的同時,教師適時引導,幫助學生初步樹立正確的友情觀。此時,正是學生情感的最高處,教師及時把握時機,安排小練筆,要求學生以《我的好朋友×××》為題,寫一件令你感動的事情,來體現(xiàn)真正的友情。這次小作文訓練,學生的情感得以充分的展現(xiàn),他們在情境體驗中產(chǎn)生了發(fā)自內(nèi)心的強烈的表達欲望,所寫的文字也充分表達了對友情的歌頌。
三、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引導讀寫結(jié)合
在閱讀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喚醒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也是進行讀寫結(jié)合的好途徑。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只有一個地球》一課時,筆者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情境:“‘人類生活所需要的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本來是可以不斷再生的,長期給人類作貢獻的……給人類生存帶來了嚴重的威脅。讀著讀著,聽著聽著,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一種怎樣的情境在你的眼前浮現(xiàn)出來?”有的學生說:“我仿佛看到了大氣層被破壞,洪水泛濫,一些人拿著鋒利的刀去捕捉獵物?!庇械恼f:“鳥、蛇、青蛙等一些小動物,全都被人類吞進了自己的肚子里,人類真貪婪。愚蠢的人類啊,在對地球干些什么呢?”還有的說:“我看到一些人拿著斧頭在砍樹木,到處剩下了一個個樹樁??耧L來了,泥沙都被吹起來了;暴雨來了,匯成了滾滾的洪水?!痹谶@個情境中,學生的知識被激活,個性情感被喚醒,他們與自己休戚相關的閱歷相聯(lián)系,或調(diào)動已有閱讀積累,展開積極而豐富的想象。在此基礎上,筆者及時引導學生寫出讀后的感受或為保護地球?qū)懸环莩h書,學生情緒高昂,思緒聯(lián)翩,寫出的文字也充滿情感。
當然,在進行讀寫結(jié)合教學時還要注意:要有針對性,即要針對本班學生作文各個階段的具體情況,找準讀寫結(jié)合點,切忌盲目性;要有計劃性,即要根據(jù)學段的目標、教材本身的特點,就“本”拓源,循“文”開渠,避免隨意性;要有層次性,即要從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等等,不斷提出新要求,有層次地推進,克服無序性??傊陂喿x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只要教師常教不怠,學生常學不懈,作文教學之水就定會長流不涸。
(作者單位: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qū)建設小學 本專輯責任編輯:辛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