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成
[摘 要] 數學課堂教學應注重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相互討論、個人講解,以有效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當中,活躍思維,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關鍵詞] 積極思考 討論 講解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 6058(2016)17 0031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除了要讓學生運用知識解題演算外,還應重視在新課學習中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相互討論和個人講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一、積極思考
課堂上教師要會設疑,并引導學生質疑,讓學生想問、多問、善問.對課堂上學生提出的疑問,先讓學生充分思考,再經過教師適當的點撥,由學生自己釋疑,從而解決問題,以此達到提高課堂效率、鍛煉學生思維的目的.例如,在講直線、射線、線段的聯系與區(qū)別時,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依次提出以下問題:(1)射線和直線有什么聯系?線段和直線有什么聯系?(2)直線AB與直線BA是同一條直線嗎?射線AB與射線BA是同一條射線嗎?線段AB與線段BA是同一條線段嗎?(3)直線有端點嗎?射線有端點嗎?線段有端點嗎?如果有端點的話,各有幾個端點?(4)直線、射線、線段各自在端點的個數、延伸的情況兩方面有哪些區(qū)別?(5)畫直線、射線、線段時各應注意什么?學生在解答上述問題的過程中很自然地學習了新知識.然后教師出示訓練題目:已知A、B、C三點不在同一條直線上,請畫出直線AC、射線CB,連結AB.讓學生在動手畫的過程中進一步思考前面提出的疑問,學會思考,掌握新知.
二、相互討論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學會放手,激發(fā)學生對重點、難點問題的充分討論,讓學生通過辯論,梳理思路,辨清是非,掌握真知.例如,對于探討軸對稱圖形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1)出示軸對稱圖形教具,讓學生針對教具,展開討論,剖析圖形特點,準確認識這種圖形的特征,實際模型有助于促進學生對軸對稱的認識;(2)讓學生畫幾個具有軸對稱特點的圖形,同桌或小組互相討論、分析所畫圖形是否符合教具顯示的特點,這樣做可使學生通過幾何圖形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的理解;(3)教師點題,讓學生討論得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并用文字把概念表述出來;(4)小組討論,剖析文字定義,分層次抓要點進行討論:軸對稱是什么圖形?軸對稱圖形具有什么特點等?(5)利用軸對稱分組設計圖案,并評選出最佳設計圖案.通過學生互相討論、實際操作,既弄清了軸對稱圖形的本質屬性,又引導學生把軸對稱圖形的文字定義升華為數學符號定義,并在實際應用中得以鞏固深化.這樣的討論往往會把課堂學習推向高潮.學生人人參加討論,得來的知識深刻,且符合新課程理念的合作學習,使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得到了鍛煉,主體地位也得到了體現.另外,對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知識點,采用分析、討論,效果會更顯著.例如,“直角和90度”的教學、“直線和平角”的教學,筆者采用這種形式,學生的理解效果就非常好.
三、個人講解
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是在雙向互動的情境中進行的.在課程上,如果改“教師講學生聽”為“學生講教師聽”,不僅能使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自己找到規(guī)律,充滿成就感,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為此,教師在課堂上要盡量選擇一些適宜的內容,引導學生多講,使學生在課堂上處于主動地位.在講的過程中,
教師
應做到:1.注意引導后進生多參與講解.2.不可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允許學生出錯,引導學生從糾錯中學到東西.3.不足之處可讓其他的學生進行補充修正,之后作適當的點撥.4.必要時讓學生進行復述,再次予以強化,5.教師對所有的學生都要以誠相待.這樣,學生才敢講,才能在講解中更深刻地領會知識,并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上述三種方法是在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基礎上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要運用恰當,對于調動學生積極性,拓展學生數學思維,提高課堂效率,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責任編輯 羅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