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佳匯
摘 要: 陳蕓的《小黛軒論詩詩》通過對清代女詩人的評點闡述了自己的詩學(xué)理論,同時對清代女詩人著作的存錄作出了重要貢獻?!缎△燔幷撛娫姟凡捎靡栽娬撛姷钠吩u方式,并在“論詩詩”后適當(dāng)加注,品評甲乙,以示所好。通過《小黛軒論詩詩》的論詩特點,可以分析出該著作詩注互補的必要性。
關(guān)鍵詞: 《小黛軒論詩詩》 詩注互補 必要性
陳蕓《小黛軒論詩詩》分為上下卷,共二百二十一首,皆為七言絕句體。該書是陳蕓為了給病中的母親薛紹徽解悶而作的。因為薛紹徽病中想編《女文苑傳》,陳蕓協(xié)助母親收集了不少相關(guān)資料。
陳蕓從小隨侍母親薛紹徽,深受母親興女學(xué)的影響,對于“婦女之集多致弗克流傳”①的現(xiàn)象十分痛心。她作論詩詩的目的并不僅僅停留于論詩的層面,而是有意識地“爰取諸集,又參以各家徵載可名者,雜比成章,謂為《論詩詩》”②。又“尚有無集可征諸家,遞及志書所載,節(jié)烈遺筆,以及題壁諸作,無可附麗者,皆拾焉”③。這種文學(xué)創(chuàng)作動機,一定程度上使得陳蕓不能走出“存人存集”的圈子。此外,陳蕓所選擇的七言絕句體,也將論詩詩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限定為二十八個字。因此,想要在有字數(shù)限制的情況下盡可能搜羅各家女詩人及其作品,就必須將眾多的詩人及作品壓縮在七言絕句體這種詩歌形式內(nèi)。于是,《小黛軒論詩詩》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不外乎“每首每句或巧妙地嵌入所論詩人的名號,或隱有所論詩文的名目,或夾有所論詩人的詩句”④。當(dāng)然,作詩一旦在形式上或內(nèi)容上受到限制,其創(chuàng)作的難度和詩歌的美感受損度也是可想而知的。如其父陳壽彭所說:“此作若以詩言,應(yīng)嚴刪削,可存不過數(shù)十首。但其間大半意在傳人傳集。有清一代女文獻十羅八九,不如悉存其舊可矣?!雹轂榱藦浹a“傳人傳集”所帶來的詩歌信息模糊和空缺的不足,每首論詩詩之后的注解就顯得十分必要。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詩歌晦澀部分的原因也與陳蕓有意為之有關(guān)。從陳葒(陳蕓之妹)按可知“近年先慈病中苦寂,姊因作此?;蛴谝皇鬃胼嬍野思抑翑?shù)十家之目,甚至隱以編目詩句,夾乎其中,故使葒摸索注之,論難于先慈前,至先慈顧笑,色霽而后已。雖名論詩,其意實出于娛親”⑥。正是這種“娛親”和“論難于先慈前”的目的,使得姐妹、母女三人不能對論詩詩中詩人和作品的聯(lián)系停留在點與點的關(guān)系之上,而是要建立在詩人與詩人、詩人與作品、作品與作品的線性甚至是網(wǎng)狀的研究關(guān)系上。因而,每首論詩詩之后的小字注文是理清這些關(guān)系的必要途徑,也是讀者閱讀并理解《小黛軒論詩詩》的最直接有用的輔助材料。
《小黛軒論詩詩》中“每首論詩詩之后,都有小字注文,對該詩所論詩人的籍貫、身世及其詩文集甚至‘遺世佳編妙句等,進行詳細的注解說明”⑦。而詩文互注的必要性可以通過論詩詩中嵌入的詩人名號、作品集名、所論詩人的詩句等幾方面探究。
一、以詩人名號入詩
《小黛軒論詩詩》注文收錄的詩人幾乎都有與其相應(yīng)的作品或集名。詩后的注文可以使論詩詩只存其集或只存其人,而根據(jù)注文可以找到相應(yīng)信息。這種方式同樣可以達到“傳人傳集”的目的。
以詩人名號、作品集名入詩幾乎是《小黛軒論詩詩》中的常見現(xiàn)象??梢钥吹皆谡撛娫娭校愂|或引用詩人姓名,字號,或夫家姓氏,確實無名可考者也要存一姓氏。引用詩人姓名的論詩詩如:“梅市高才商景蘭?!薄皢⒓褶D(zhuǎn)以寧秀”顧姒,字啟姬。林以寧,字亞清?!安涕c嬌癡董白憨,巫云老去禮瞿曇”。蔡閏,字小秋,秦淮妓。董白,字小宛。韓巫云,華陽人?!蔼氂鞋幱⒄搬ㄡ病敝械年懍幱?。在詩中,陳蕓為使所論詩人的名字方便入詩便去姓留名,以求工整。或去其名,只留姓氏。如“新聲比玉周、吳、范”。周瓊與閨友吳蕊仙、范洛仙著《比玉新聲集》。這樣的例子在詩中不勝枚舉。
《小黛軒論詩詩》中引用詩人字號的情況很多,如“流水棲鴉句有神,阿男猶是女遺民。如何皆令悲離隱,淪落江湖感喟頻”。紀映淮,字阿男。黃媛介,字皆令?!艾幋岸貥憔_窗清”。王玥,字瑤窗。妹文羽,字綺窗。又“花仙空剩夢棠集,香雪孤標梅影詩。不及半吟清境遠,雨舟月驛拓遐思”。陳玉祥,字夢棠,號花仙。陳梅仙,字香雪。雷玉映,字半吟?!叭魡柌芗肄涝遘簦刂拊贿d芳洲”。曹錫珪,字采蘩。妹錫堃,字采藻,錫淑,字采荇。
陳蕓在《小黛軒論詩詩》中或因女詩人家庭原因的影響而選用夫家姓,如:“冒家絨扇擅當(dāng)時”。宮婉蘭,歸如皋冒褒。善制刮絨扇,給晨夕,極工雅,人爭購之?!耙咸镁庂t母奇”。李氏,歸博野尹公弼。侍郎會一母,早寡。信程朱之學(xué),子為襄陽府時,襄人德之,為建“賢母堂”。陳蕓更以詩歌節(jié)奏換取“傳人”的目的。如:“高夫人自和芙蓉,霹靂弓翻馬似龍。”高夫人,能嫻弓馬,善理軍政,亦能詩。有《雨中看芙蓉》及《和〈芙蓉花〉韻》。蓋戎馬之中時有唱和也。首句的詩歌節(jié)奏為三二二,而頷聯(lián)為二二三,陳蕓顯然要首句的節(jié)奏為所傳詩人讓步。
二、以作品集名入詩
縱觀《小黛軒論詩詩》全集,以詩題或詩集名入詩的情況也廣泛存在。為使集名協(xié)整入詩,陳蕓采用的方法通常是截取詩集名的首二字。如“白云西去碧云東,蘭蘊蓮因竹斐風(fēng)。香夢未醒蕉夢熟,夕陽斜抹半樓紅?!币辉娭芯桶栋自茦沁z稿》、《碧云軒詩鈔》、《蘭蘊詩草》、《蓮因室詩詞集》、《竹斐遺墨》、《香夢居集》、《蕉夢》、《夕陽紅半樓詩存》八個詩集。針對前人“約略纂取百數(shù)十家,一家存錄一二首,敷衍塞責(zé),即謂已盡其能”的現(xiàn)象,陳蕓將這種存錄的不足用詩后的注文彌補。所論詩人的其他部分著作可以在注文中找到。又如“暗香秋谷盼蒹葭,聽雨棲云見紫霞。鸝怨不留鴻爪散,別離淚滴鏡中花?!币辉娭杏小栋迪闱傺浴?、《秋谷集》、《蒹葭草堂集》、《聽雨樓遺草》、《棲云閨詠》、《紫霞軒詩詞鈔》、《鸝怨集》、《鴻爪集》、《離別淚草》、《鏡花樓稿》十個集名。更有“映雪茹香宜繡佛,斷釵咽露算禪仙。冷紅秋爽藕花地,寒碧春聽竹雨天。”一詩中含有《映雪書屋詩》、《茹香閣詩稿》、《繡佛閣集》、《斷釵集》、《咽露吟》、《禪仙遺稿》、《冷紅軒吟草》、《秋爽亭詩鈔》、《藕花樓詩》、《碧寒軒詩存》、《聽春樓稿》、《竹雨樓集》十二個集名,以致七言絕句篇幅中的詩集名到了無以復(fù)加的地步。
三、以所論詩人的詩句入詩
《小黛軒論詩詩》的另一特點即以所論詩人的詩句入詩。陳蕓以詩入詩的處理方法有三種。一是將所論詩人的原句代入。如“坐聽雞聲動四鄰”。即吳氏《秋夜》詩中“展卷忘更永,雞聲動四鄰?!敝?。二是將所論詩人的原句加以細微改動。如“猶記探春拾翠鈿”即陳絳綃《樂府·秋草》:“裙腰憔悴可人憐,曾記探春拾翠鈿?!敝桓囊蛔??!罢砗t淚膩春冰”即余碧《墨濤閣夜坐》:“繡閣香簾秋水,枕函紅淚春冰?!敝辉鲆蛔??!八j花開上土墻坳”即莊盤珠《秋水詞·四河口泛舟》:“薺花開遍土墻坳?!备膭右蛔?。三是截取所存詩句中的二三字入詩。如“琴河寒食孝烏啼”即何珮玉《題張孝女傳》:“惆悵琴河寒食節(jié),女貞花發(fā)孝烏啼?!睆膬删渲懈鬟x三四字組成一句?!白蹬I浠⒁娫娦摹奔赐觐亙斗蛉恕都耐狻罚骸吧盍殖可浠ⅲ笱┮棺蹬??!痹谒x意象之后附上了陳蕓對詩句的看法。
四、以詩人的籍貫、家族入詩
陳蕓在《敘》中自白:“然不過隨時信口信筆,無所謂軒輊,亦不計先后?!雹嘤帧半s比成章,謂為《論詩詩》”。雖然《小黛軒論詩詩》中某些詩看起來只是詩人或詩集的羅列,但實際上陳蕓在作詩時也用了一番心思。這要從詩后的注文中尋找答案。比如,“慈石哀辭自壽言,興鐘云驥共淵源。瀟湘聽罷湘靈瑟,岣嶁殘碑憶補園?!笔拙鋵懘仁先似呤椒露鸥ψ鳌镀甙г姟?,以戒子孫。次句寫興鐘、云驥二家詩皆沉郁悲涼之音。末句寫補園善作詩,氣韻流美。四位女詩人的詩風(fēng)各賦異稟,但共同點在于她們都是湖南人。慈石為湘潭人,興鐘是茶陵人,云驥和補園同為寧鄉(xiāng)人。這種以地域的共同性將詩人的關(guān)系串聯(lián)起來的特點,在詩中是無法直接看出的。只能通過注文將相關(guān)信息羅列出來,才能發(fā)現(xiàn)陳蕓別出心裁的用意。以家族或姻眷串聯(lián)詩人關(guān)系的情況,在《小黛軒論詩詩》中有兩種:一是直接給出詩人之間的關(guān)系,如“浮梅臥月苦丸熊,媳議邊屯語亦雄。孫女智生雖解脫,宮詞長信玉顏紅”一詩中姑媳孫的關(guān)系很明朗。二是不但詩中沒有給出,而且在詩后的注文中不能立即找出,必須根據(jù)注文和論詩詩相結(jié)合推測。如“書屋張因筑綠秋,授書結(jié)識孔經(jīng)樓。愛蘭友與慶云弟,春日江亭好唱酬。”張因,字凈因。衍圣公孔慶镕,少時授業(yè)于凈因,凈因因是遂與孔經(jīng)樓夫人結(jié)交??阻慈A,字經(jīng)樓,闕里圣裔女。歸大學(xué)士儀征阮文達元。王瓊,字碧云,著《愛蘭軒集》。唐瓊云,字古霞,阮文達側(cè)室,師事凈因。后凈因入維揚,與愛蘭等刻《曲江亭唱和集》。將注文與詩對照,詩中的慶云應(yīng)該就是注文中的唐瓊云。因王瓊著《愛蘭軒集》,又注文中“后凈因入維揚,與愛蘭等刻《曲江亭唱和集》”。可知愛蘭可能是王瓊的號或者其他代稱。
從上述分析看,陳蕓在《小黛軒論詩詩》中大量嵌入了一些詩人的字號、詩集、詩句等。每首論詩詩或?qū)υ娙俗鞒鲈u價,或?qū)υ娮鬟M行比較,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并且部分論詩詩將詩人字號、詩集名、詩句串聯(lián)起來的字詞也頗費思量。因此,在研讀《小黛軒論詩詩》時必須詩注相結(jié)合,才能看出陳蕓的作詩用意。
注釋:
①②③④⑤⑥⑧[清]陳蕓.小黛軒論詩詩[A].王英志.清代閨秀詩話叢刊[M].鳳凰出版社,2010.
⑦林怡,陳蕓.小黛軒論詩詩[J].蘇州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9(2).
參考文獻:
[1][清]陳蕓.小黛軒論詩詩[A].王英志.清代閨秀詩話叢刊[M].鳳凰出版社,2010.
[2]林怡,陳蕓.小黛軒論詩詩[J].蘇州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