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低年級的語文課堂中,閱讀和朗讀占有重要地位。扎實有效的朗讀指導對于孩子的語感培養(yǎng)有重要作用。本文從課內(nèi)閱讀和課外閱讀兩方面出發(fā),挖掘如何扎實有效的進行朗讀教學,在教朗讀時使課堂充滿靈動與活力。兒歌誦讀、課內(nèi)朗讀的小技巧指導,對于低年級課堂中朗讀靈動的生成也有重要意義。
關(guān)鍵詞:低年級語文; 朗讀教學; 靈動課堂
低年級的語文課堂因種種意外給人以緊張,因靈動給人以驚喜。《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钡湍昙壍睦首x訓練是個難點,指導低年級小學生朗讀應(yīng)從易到難,循序漸進,逐步打好朗讀基礎(chǔ)。但是在課堂的教學中朗讀的誤區(qū)卻隨處可見:
在課堂上,我們往往特別重視朗讀形式的多樣性——個人誦讀、同桌共讀、小組齊讀、集體齊讀等,而泛泛提出聲音洪亮、讀得有感情等要求,往往忽視了兩種現(xiàn)象:很多學生伸直了脖子、通紅著臉、青筋暴跳的在讀(讀拼音字母或詞語表現(xiàn)尤為突出),一味追求所謂的“聲音的洪亮”。無論是集體,還是個人常常愛一字一拍拖腔拉調(diào)地唱讀,盡力表現(xiàn)讀得齊整。這種朗讀習慣一旦形成,很難更改。朗讀(或者誦讀)的教學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圍繞“靈動”談?wù)劦湍昙壍睦首x教學。
一、課外閱讀方面-——兒歌、兒童詩的誦讀。
(一)趣味性的語言材料是課堂靈動的前提。
興趣,是學習的老師,也是學習過程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內(nèi)部心理動力。課外有趣味性的兒歌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F(xiàn)在我們從一年級開始堅持薛瑞萍老師倡導的“日有所誦”,使用《新編兒歌365》讓孩子每天背誦兩首兒歌,這些兒歌淺顯有趣、朗朗上口。比如第一篇《扣紐扣》“一個眼,一個扣,我?guī)退鼈兪掷郑Y(jié)成一對好朋友?!币话愫⒆幼x上三到五遍就可以背過了。堅持背這些兒歌,孩子就能讀出韻律,打出節(jié)拍,孩子的語感會提高,也能感受到語言的趣味性。當孩子對于美好的、有意義的事情專心致至、全神貫注時,孩子能體會到自己和世界、美好的事物是相通和融為一體的。
(二)充滿魅力的語言是吸引兒童興趣的一大法寶。
比起課本中某些篇目的較為空洞、虛幻的美,課外的誦讀材料應(yīng)盡量為孩子提供語言新鮮凝練、文字充滿魅力的語言材料。孩子喜歡幽默感,熱愛朦朧感帶來的新鮮。杜威說“語言是一種特殊的物質(zhì)環(huán)境?!睂τ诘湍昙壍膬和瘉碚f,這種環(huán)境應(yīng)該讓孩子在里面看到自己,如果能達到“有我的誦讀”,這樣不僅是對孩子的呵護,且是對生命的尊重。這樣的課堂誦讀起來,怎么能不書聲瑯瑯、充滿喜悅呢。比如這首小詩《老祖母的牙齒》,“時間真是惡作劇,愛在老祖母的牙齒上開山洞;風兒更頑皮,在那山洞里鉆來鉆去。噓!噓!噓!老祖母的話兒半天才說一句:去!去!去!逗得我們笑嘻嘻。”面對這樣活潑可愛的小詩,孩子們自然會讀得生動,投入,課堂的溫馨與靈動自然調(diào)動了起來。
(三)不求甚解的誦讀讓兒童真實的成長。
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課內(nèi)教學追求文本的意思與意義的明晰和唯一性。我們畏懼朦朧、畏懼多意,因為這樣在考試時就不占優(yōu)勢。
(四)多種朗讀組織形式的運用讓孩子靈動十足。
在兒歌的誦讀中,讓孩子采取多種形式讀背。
1.邊做動作邊讀:如《螞蟻搬蟲蟲》小螞蟻,搬蟲蟲,一個搬,搬不動,兩個搬,掀條縫,三個搬,動一動,四個五個六七個,大家一起搬進洞。讓孩子們邊勞動邊背,不僅能感受到小螞蟻們的勤勞,還能向它們的團結(jié)致敬呢。他們?nèi)硇牡赝度氲綄W習中,課堂也能因為新舊知識接軌激發(fā)孩子興趣,使效率提高。
2.男女生配合讀。比如有專門寫桃花的“桃花,桃花,張開嘴巴,只會笑,不說話,嘴唇紅紅,像個娃娃”可以讓女生專門出場來背。而像寫雷公公的兒歌呢,就讓男生鼓起力氣,努力背出來,學學雷公公的威嚴。
3.小組比賽讀??梢赃x擇一個時間,把一周的14首兒歌全都拿出來,讓小組進行競賽。看哪個組的小火車開得流暢。再挑選個別孩子進行PK,看哪個組的成員背的又多又好。課堂上的氣氛活躍了,孩子們的小眼睛亮亮的。閱讀的精神也更足了。
其實這不僅對于朗讀有好處。這些兒歌、兒童詩能對課本形成補充??梢赃\用到課堂上。課堂上融會貫通的知識,時時撞擊出智慧的火花。
二、課內(nèi)閱讀方面——在啟發(fā)中讓課文的朗讀優(yōu)美靈動
(一)教師的思維活躍,反應(yīng)靈活是學生閱讀靈動的基礎(chǔ)
先講一個大家熟悉的場面:在上《小松樹和大松樹》時
師:讀了課文的第二段,你讀懂了什么?
生:小松樹覺得自己比大松樹長得高多了。
師:那你能把小松樹驕傲的語氣讀出來嗎?注意:要把這句話中的“多高”、“很遠很遠”讀得重些。
這番對話有點耳熟,對不對?我在自己的課上也經(jīng)常用這種方法,直截了當?shù)馗嬖V學生,把某一個字(詞)讀得重(或輕)些,把某幾個句子讀得快些(慢些),最后的“收獲”是許多學生一遇到感情比較強烈的句子,就認為該讀重音,把有感情朗讀課文變成了“喊讀”課文了。
我個人認為,從剛一入學開始,就應(yīng)把“口齒清楚”這項要求放在首位(發(fā)音部位就是技巧),同時讓所有學生明確什么是真正的“聲音洪亮”(通俗地說——聲音大而且讓自己和聽者感覺舒服),在反復訓練中,為字、詞、課文的朗讀打下基礎(chǔ),而且能夠口齒清楚、聲音洪亮的表達是讓學生受益終生的。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小技巧。
(二)合適的小口決的運用對孩子朗讀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初讀課文前,為指導學生集中思想,明確任務(wù),掌握方法,學生可以齊誦一個小順口溜。
(三)情境渲染帶學生層層深入,使朗讀優(yōu)美。
低年級的語文朗讀教學必須使課內(nèi)課外結(jié)合起來,課外語言材料的鮮活生動與課內(nèi)教師的靈活指導,會使孩子學習語言的樂趣不斷通過。語言畢竟為語言,它優(yōu)美的韻律會為課堂增加靈動,它深刻的感染力會讓一種情感扎實的印在孩子的記憶中。追求扎實、靈動、高效的語文課堂,我們要在實踐中不斷深入。
參考文獻:
[1]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法.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薛瑞萍.把世界帶進教室.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日有所誦.長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