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的最高目標就是對學生的健康人格教育。中職語文古詩文教學在對學生人格塑造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在中職語文古詩文課堂教學中,挖掘古詩文中蘊含的道德資源,對中職學生進行健康的人格教育,是語文“人文性”的重要體現(xiàn),也是對語文教學本身所固有的教化功能的回歸。
關鍵詞:中職語文; 古詩文; 人格教育
中圖分類號:H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343(2016)03-077-2
中國古詩文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其中蘊含著優(yōu)秀的民族思想和精神。中職語文課本所精選的經(jīng)典古詩文更是我國文學寶庫的瑰寶,積淀著民族的智慧,映射著理性的光輝。在古詩文教學中的人格教育可以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得到共鳴、獲得啟示,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中職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古詩文教學對中職學生具有得天獨厚的教育價值。
一、關于中職語文人格教育
教育的最高目標就是對學生的健康人格教育。《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規(guī)定語文課程目標:“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課程……引導學生重視語言的積累和感悟,接受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形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促進職業(yè)生涯的發(fā)展?!贝缶V既明確指出了中職語文課程在人格教育方面具備特有的優(yōu)勢,又明確了中職語文教學應注重對中職學生幾個方面品質(zhì)的培養(yǎng)。
所謂中職語文人格教育就是指在中職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結(jié)合語文知識的傳授和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有意識、有計劃地對中職學生實施人格教育,塑造中職學生健康的人格的活動。是中職語文教師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使中職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陶冶,進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文質(zhì)兼美的中職語文教材在人格塑造方面有著無與倫比的優(yōu)勢,它能夠融知識的教育、能力的訓練、道德的培養(yǎng)、情操的陶冶于一體,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人格,既是實現(xiàn)中職語文課程目標的要求,也是培養(yǎng)綜合素質(zhì)人才的需要,同時也是語文教學自身的需要。
二、關于中職語文人格教育之必要
當代中職學生,由于學習基礎較差,在初中就不被重視,被遺忘甚至被歧視,他們普遍存在心理缺陷,對未來也失去信心。進入中職學校以后,抱著混日子的態(tài)度,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積極性不高,熱衷于網(wǎng)絡游戲、追星、享樂,再加上中職生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就嬌生慣養(yǎng),缺乏艱苦的鍛煉,意志品質(zhì)薄弱,不能吃苦耐勞,心理脆弱,缺乏自信心。這種現(xiàn)狀呼喚中職語文教學通過清新、剛健和高尚的文化,喚醒他們崇高的責任感,幫助他們樹立積極、健康、向上的人生目標,養(yǎng)成健全優(yōu)良的心理品質(zhì),具備昂揚奮進的精神風貌。
三、如何利用古詩文進行人格教育
語文課程的最基本特點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這里的“人文”具有必然的聯(lián)系,“人”的全面發(fā)展,離不開“文”的作用。著名的語文育家于漪曾說過:“任何真正的教學,不僅是提供知識,而且給學生以良好的教育。離開了‘人’的培養(yǎng)去講‘文’的教學,就失去了語文教師工作的制高點,也就失去了語文教學的真正價值?!?/p>
在中職語文古詩文課堂教學中,挖掘古詩文中蘊含的道德資源,對中職學生進行健康的人格教育,是語文“人文性”的重要體現(xiàn),也是對語文教學本身所固有的教化功能的回歸。
1、通過古代先賢人格師范,激發(fā)學生構(gòu)建崇高人格
魯迅曾說過“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古代詩文中,有許多這樣的“中國的脊梁”,古代先賢的這種崇高人格,必將會對中職學生形成健康高尚人格,起到很好的師范作用。
《岳陽樓記》中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司馬遷的《屈原列傳》中屈原忠貞不渝的愛國精神和志潔行廉、剛直不阿的高尚品質(zhì);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藺相如的“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顧全大局而放棄私人利益的大度;辛棄疾的《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抗金救國的豪情……古詩文中這些古代先賢的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心,正是激發(fā)學生構(gòu)建健康崇高人格的源泉,也是學生不斷追求人生理想的源動力。
2、通過名言名句,豐富學生精神世界
中職教材古典詩文中的名言名句,是從浩瀚的語言海洋中提煉的精華,是前人經(jīng)驗的總結(jié)和智慧的結(jié)晶,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它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意境高遠,語言精辟,發(fā)人深思,引人向上。利用古詩文中的名言名句可以豐富學生精神世界,完善學生健康人格。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亂石穿空, 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磅礴氣勢;杜甫《登高》中“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的雄壯高爽,慷慨激越的格調(diào);屈原《離騷》中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愛國主義精神;還有像陸游和辛棄疾這樣愛國詩(詞)人,面對國土被踐踏,雖有收服之心,但不被重用,壯志難酬。在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和 “廉頗老矣,憑誰問,尚能飯否”中,表達希望為國效力,收復中原的耿耿衷心。他們的詩和詞豪壯悲涼,義重情深,放射著愛國主義思想的光輝。通過古詩文名言名句教學,可以豐富學生思想情感,并學會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感,樹立愛國主義的思想和情懷。那些激勵斗志、自強不息的名言名句,讓學生汲取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充實了學生的精神世界。
3、通過誦讀誘發(fā)情感,陶冶情操
中職古詩文教學,教師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搭建一座感情的橋梁,讓學生走入作者的心靈世界,讓學生和文本息息相通,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樂和委曲衷情,進而體會到作者良苦用心和博愛情懷。古詩文教學要注重誦讀,首先教師要注重自己的范讀,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基礎上,用充沛的精神力量、昂揚的激情去讀出詩情、詩意,讀準音符,節(jié)奏分明,抑揚頓挫。指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或激昂,或委婉,引導學生更加深刻地體驗古詩文的文情之美、意境之妙。使學生由文本外在的節(jié)奏韻律進入到作者內(nèi)在的情感世界。 蘇軾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的豪放;柳永《雨霖鈴》婉約;秦觀《鵲橋仙》的淡雅;李清照《聲聲慢》的哀婉……古詩文的主題和意境只有通過誦讀才能表現(xiàn),學生必是在誦讀中進入意境,從誦讀中得到激發(fā),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進而使學生的情操得到陶冶。
4、通過美育,培育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高尚人格
中國古詩文中有許多名篇佳作,兼具音樂美、畫面美、思想美和意境美,對學生的健康的審美情趣會產(chǎn)生很好的熏陶,激發(fā)學生對生活、對大自然產(chǎn)生由衷的熱愛、敬畏之情,有利于培育學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
在學習《詩經(jīng)·蒹葭》時,可以在鄧麗君的歌曲《在水一方》:“綠草蒼蒼,白霧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所營造的凄麗迷茫的意境,去理解詩中所表達的那種纏綿悱惻、獨自彷徨的情愫。這種詩情樂韻相結(jié)合的教學方法,可以使中職學生在美妙音樂的情感體驗中去理解詩詞意韻抒發(fā)的情感,從中受到良好的審美教育。王維的《山居秋暝》以自然之美來表現(xiàn)詩人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的社會之美?!懊髟滤砷g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瞑,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又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多么幽清明凈的自然美啊!不能不引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由衷的熱愛和敬畏!蘇軾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開篇盡顯豪氣“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詞人把奔騰浩蕩的長江的壯美與波瀾壯闊的歷史風云、千百年來的英雄豪杰融為一幅漫長巨大的畫卷。不僅表現(xiàn)了大自然的壯美,也表達了對古代英雄的的向往之情。引領學生誦讀詞作,必將對學生心理產(chǎn)生沖擊和震撼!中國古詩文濃濃的詩情畫意、優(yōu)美清靈的語言、幽深闊大的意境、深厚有力的內(nèi)容,必將對學生的審美情趣產(chǎn)生很好的熏陶,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培育產(chǎn)生積極深遠的影響。
人格教育是實現(xiàn)中職語文教學目標需求,也是對中職人才綜合素質(zhì)培養(yǎng)的需要。在中職語文古詩文教學中,通過解“文”達到教“人”的目的,它在培養(yǎng)學生形成健全人格,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中起著重要作用,是語文“人文性”的重要體現(xiàn)。
參考文獻:
[1]楊軍:《在古詩文教學中滲透人格教育》,語文教學與研究,2015,(13)。
[2]范愛蓉:《論中學語文古典詩文教學中的學生人格塑造》,中國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200404。
[3]侯利軍:《親近經(jīng)典,承續(xù)傳統(tǒng)——論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的人格教育》,輕工科技, 2014, (7)。
[4]王靜:《淺論如何在古詩文教學中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考試周刊,201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