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興媒體以其傳播過程中的交互性與平等性、多元性與個性化、及時性與碎片化等特性,成為教育者開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重要載體因素。在運用新興媒體加強主流價值宣傳、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的同時,要努力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和道德素質,并加強對新興媒體的監(jiān)督控制,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工作落到實處。
[關鍵詞]新興媒體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作者簡介]姜浩(1981- ),男,河北滄州人,河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讀博士,石家莊學院組織部,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河北 石家莊 050035)楊鑫(1984- ),女,河北邯鄲人,河北師范大學附屬民族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河北 石家莊 050091)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5年石家莊市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新興媒體對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的影響和對策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DJ1503)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14-0073-03
2015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提出要通過博客、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形式,建設網絡校園文化,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袄^傳統(tǒng)媒體之后,作為新興媒體的集中代表,互聯(lián)網被認為是‘第四媒體’,而手機成為繼互聯(lián)網之后的新興傳播媒介?!雹傩屡d媒體作為一種新的載體形式,為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新興媒體是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要載體因素
當前,教育者運用新興媒體的各種形式向大學生傳遞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各種信息。新興媒體作為重要的載體因素,對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著重要的影響。
1.新興媒體能夠承載并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關信息。作為信息載體,新興媒體通過數字化的聲音、文字、圖片和視頻等形式存儲和傳遞海量的信息。在信息傳播過程中,新興媒體比紙媒、廣播電視等承載信息量多、傳播速度快、時空跨度大。在社會活動中,新興媒體可以作為多種活動所運用的形式。利用新興媒體可以向大學生傳遞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的信息,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和更為靈活的方式。在信息傳遞過程中,教育者和學生同時作為信息社會的主體,對海量信息的沖擊不能迷茫、驚慌失措,而應該努力科學有效地去把握。
2.作為當代大學生獲得信息的主渠道,新興媒體能為教育者所掌控。任何新技術的出現(xiàn),其最初的價值目的都是“為人所用”,都為了促進人與社會的發(fā)展。但是作為技術本身來講,它不會自覺自動地向著積極的方向發(fā)展,而只能是服從于掌握它的人,新興媒體技術也不例外。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是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教育活動,教育者作為教育活動的主體要掌控教育活動的全過程,這樣才能達到既定的教育目的。新興媒體只有為教育者所運用和控制,才能真正實現(xiàn)新興媒體的載體價值。事實上,對于新興媒體技術,我國高校教育工作者一直是積極應對的。他們及時更新教育觀念,努力用科學的價值導向教育學生正確地看待與使用各種形式的新興媒體,并通過法律規(guī)范加強對新興媒體的控制與監(jiān)督,保證其能“為我所用”。
3.新興媒體能密切教育者和大學生之間的關系,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的吸引力。以往的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工作實效性不強,傳統(tǒng)載體所傳播的信息對大學生沒有吸引力。在傳統(tǒng)的信息傳播模式中,信息傳播者往往被視為“說教者”的角色,信息傳播過程也有著“灌輸”的意味。新興媒體在信息傳播過程中能夠實現(xiàn)教育者和學生共同參與、相互作用,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學生對教育者傳遞信息的關注興趣。另外,大學生作為信息接受者,對于教育者傳遞的信息有著固有的“心理定式”,師生身份帶來的距離感和壓迫感使得大學生對教育者傳遞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產生本能的抵制和排斥。而通過新興媒體,教育者的身份可以得到隱匿,這樣就能減少由于身份帶來的排斥性和距離感,大學生可以更加自主自覺地接受新興媒體所傳遞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新興媒體的傳播特性與當代大學生個性的契合
迅速發(fā)展起來的新興媒體改變了傳統(tǒng)的信息傳播模式與格局,新興媒體的傳播特性與當代大學生的個性形成了有效的契合,因此受到青年一代大學生的青睞。
1.交互性與平等性。新興媒體作為新的傳播載體形式,賦予了傳播參與者更多的自由,使個體在信息傳播中選擇性的權利空前增強,這種權利在高校主要體現(xiàn)在教育者與大學生在信息傳播中的交互性和平等性上。當代大學生以“90后”為主,他們崇尚自我,崇尚個性與自由,對自己的思想與生活具有強烈的自主權,在信息傳播與接受的過程中不愿始終處于被動地位。利用新興媒體進行交流傳播,可以打破身份地位等產生的人際關系對于傳播過程的影響,使師生雙方實現(xiàn)作為主體的平等交流。與傳統(tǒng)媒體相比,新興媒體除了單向傳播之外,還能雙向傳播或者多向傳播,可以實現(xiàn)信息傳播者和信息接受者的雙向溝通,形成師生間交互性傳播的交流模式。
2.多元性與個性化。新興媒體的出現(xiàn)打破了傳統(tǒng)媒體時代對于普通民眾利用媒體進行信息發(fā)布的限制,為個體訴求的表達開辟了新的渠道。當代大學生追求時尚潮流,喜歡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崇尚個性,厭倦千篇一律。新興媒體的出現(xiàn)使得信息發(fā)布主體更加多元性與個性化,由此也帶來信息內容與觀點的多元性與個性化,因此受到大學生的追捧。在信息發(fā)布主體多元性與個性化的同時,大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對信息進行消費和選擇,從而體現(xiàn)出公眾信息需求的多元性與個性化。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個體對信息需求的差異性不斷擴大,新興媒體能夠不斷滿足人們的這種差異化需求,并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渠道,客觀上也促進了多元化價值觀的相互碰撞與激蕩。
3.即時性與碎片化。新興媒體的出現(xiàn)實現(xiàn)了信息的“零時間”傳遞,尤其是智能手機的出現(xiàn),使人們接收、發(fā)布信息不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當代大學生緊隨生活時尚潮流,對新生事物有著極強的好奇心,渴望第一時間得到世界各地新奇的信息;同時,他們又缺乏耐心,不愿花費長時間和整塊的時間去閱讀、收看和收聽。新興媒體傳遞信息的即時性和信息內容的碎片化正好契合了當代大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新興媒體時代,每個人都能隨時成為信息的發(fā)布者和接受者,而大學生無疑成為新興媒體使用最為活躍和最為廣泛的群體。
三、新興媒體對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新的挑戰(zhàn)
新興媒體對大學生的價值觀產生了巨大沖擊,它在給大學生學習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
1.新興媒體對大學生的倫理道德產生巨大影響。在新興媒體條件下,每個人都可以以“匿名”的身份發(fā)表各種言論。大學生人格處在尚未完全成型階段,容易產生自我放縱,這客觀上造成大學生道德責任感的弱化,使教育者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引導和控制更加困難。新興媒體傳播的信息良莠不齊、真假難辨,有的甚至是打著科學的名義進行著非科學或者偽科學的宣傳。青年大學生由于知識、經驗等不足,并不能進行很好的分辨甄別,一些蘊含偏激消極、封建反動、暴力色情等元素的信息進入大學生的視野,充斥著大學生的頭腦。各種不良信息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以及倫理道德等產生巨大的消極影響。另外,在新興媒體傳播環(huán)境下,當代大學生更加關注自我,他們倡導的是一種個人消費主義,而忽視社會秩序和國家發(fā)展,往往喪失了應有的道德責任感。通過新興媒體傳播的信息具有碎片化的傾向,反映出的文化、價值等具有明顯的后現(xiàn)代主義價值取向,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學生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產生信仰虛無與信仰危機。
2.新興媒體加劇了西方國家對我國大學生文化價值的滲透。新興媒體時代,以互聯(lián)網技術為核心的“數字化”空間,打破了國與國之間的界限,在全世界范圍內普遍地展開。在這種環(huán)境下,國家安全防范范圍已經擴大,國與國之間的較量已經有了新的含義。新興媒體的普及為西方文化的滲透與傳播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對我國的主流文化價值觀念產生了強烈沖擊,對弘揚我國民族精神形成了新的挑戰(zhàn)。我國年青一代大學生的價值判斷標準多元化,是非判斷的自主性與獨立性明顯增強,東西方文化價值觀念在他們頭腦中的碰撞更加直接、更加激烈。青年大學生對于國外網站、微博等親民化、人性化的風格非常認同,渴望通過這些渠道去了解不同于國內主流媒體所宣傳的西方意識形態(tài)。因此,高校已經成為社會主義價值觀念與西方價值觀念激烈爭奪的主陣地,這對青年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造成嚴重威脅。
3.新興媒體對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新興媒體的出現(xiàn)使大學生的信息發(fā)布、信息傳播以及信息接收更加方便、快捷。但與此同時,大學生對于手機等電子設備過分依賴,沉溺于網絡,這阻礙了其獨立健全的人格的養(yǎng)成。大學生通過各種新興媒體形式使用匿名的方式與其他人進行溝通,避免面對面的直接交往,從而沉溺在一個虛擬的世界,逃避現(xiàn)實,長此以往會導致心理問題的出現(xiàn)。通過新興媒體傳播的負面信息會使大學生安全感下降,出現(xiàn)麻木、冷漠等不良心理狀況,嚴重危害身心健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的是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其核心內容和基本精神與上述大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是背道而馳的。從這個角度上講,新興媒體帶來的大學生心理問題,對于開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四、新興媒體條件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路徑
新興媒體的迅速發(fā)展為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案鞣N形式的新興媒體已成為信息的集散地和輿論的放大器。”②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想在大學生心中落地生根,就必須重視新興媒體不可忽視的作用。
1.充分運用新興媒體傳播主流價值,堅守輿論陣地。通過各種新興媒體,運用不同的形式大力弘揚民族文化,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黨和政府、各個行業(yè)、高校,要通過微信平臺、微博等新興媒體形式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多種渠道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相關部門要加強對各種新興媒體傳播方式的監(jiān)管,掌握抵御外來“文化侵略”的技術手段,加強對信息來源的管理,控制信息的生產。學校要通過各種組織、學生社團,創(chuàng)建特有的新興媒體傳播形式,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2.充分發(fā)揮新興媒體的傳播特點,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利用新興媒體進行信息傳播的過程中,要從大學生的個性特點入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避免枯燥的說教和大篇幅的理論摘編等僵化、單一的傳播方式,通過多元化的渠道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另外,要充分利用新興媒體在信息傳播過程中體現(xiàn)出的師生平等與互動的特性,拉近教育者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例如,教育者通過QQ、微信等在向學生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內容時,可通過平等的對話方式消除學生固有的防御心理,更好地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進而開展有針對性的引導,最終達到學生內心深處的真正信服。
3.幫助大學生在新興媒體傳播環(huán)境中擺正心態(tài),提高道德素養(yǎng)。學校要高度重視并努力解決新興媒體給大學生帶來的心理、人格和倫理道德方面的問題,這是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前提。首先,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活動,使大學生擁有健康的心態(tài),對新興媒體有一個全面客觀的認識。幫助大學生進行意志鍛煉,引導其科學地看待現(xiàn)實世界與虛擬世界,達到現(xiàn)實人格與虛擬人格有機結合,避免人格的分裂、矛盾和沖突。同時,教育學生進行有效的自我管理,擺脫對于手機等電子設備的過分依賴,關注現(xiàn)實世界,適應現(xiàn)實生活,自覺抵制庸俗、低級文化的侵蝕,努力追求積極向上的文化價值。其次,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道德。新興媒體促使教育者加強對大學生道德自律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做到不傳謠、不信謠,不發(fā)表不良信息,肩負起國家發(fā)展和民族興旺的歷史責任,自覺抵制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的不良言論。
4.加強對新興媒體的監(jiān)督與控制。如前所述,新興媒體作為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載體,必須要為教育者所掌控,保證其能夠得到有效的監(jiān)督與控制。學校要建立輿論危機預警機制,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建立應急預案,及時化解危機。設立專門的信息員崗位,明確管理制度和崗位職責,并加強對信息員的技能培訓,使其工作專業(yè)化、制度化和規(guī)范化。通過建立校園微信公眾號、校園官方微博、QQ群等形式,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進行輿論引導。此外,有關部門要出臺和完善針對新興媒體監(jiān)管的法律規(guī)定,規(guī)范新興媒體的信息發(fā)布。尤其要加強對新興媒體在信息傳播過程中的監(jiān)控,在特定情況下對于一些不良信息以及信息平臺進行封鎖??傊?,全社會要共同努力,優(yōu)化新興媒體環(huán)境,減少負面信息對主流文化價值的破壞與干擾,保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中的影響力與滲透力。
[注釋]
①童曉渝,蔡佶,張磊.第五媒體原理[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57.
②高愛芳,高衛(wèi)松.對大學生使用新媒體的調查分析及德育引導[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132.
[參考文獻]
[1]楊英法,聶雅.社會思想引導、社會輿論調控與社會情緒管理[N].光明日報,2014-09-28.
[2]張沭寧.推進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J].當代青年研究,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