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運用SWOT工具對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的基本構成要素進行了分析,從新的視角提出了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策略。
[關鍵詞]高職 "SWOT "思政課 "實踐教學
[作者簡介]鄧宏萍(1970- ),女,江西萍鄉(xiāng)人,泰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思政部,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江蘇 "泰州 "225300)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4年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指導項目“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三系統(tǒng)交互式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14SJD756)和2014年泰職院教改重點課題“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項目編號:TZYJY201413)的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02-0109-03
受經費、人員、場地、組織等條件的制約,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成為思政課教學改革的難點。本文嘗試運用現代企業(yè)管理SWOT分析法,對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的主導、主體、目標、內容、管理和保障等要素進行分析,提出突破這一難點的策略,推進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
一、SWOT法視域中的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分析
根據企業(yè)競爭戰(zhàn)略概念,戰(zhàn)略是一個企業(yè)“能做的(內部組織的優(yōu)勢和劣勢)”和“可做的(外部環(huán)境的機會和威脅)”的有機組合。SWOT分析法是對研究對象及所處情境進行系統(tǒng)研究,確定企業(yè)優(yōu)勢S(strengths)、劣勢W(weaknesses)、機會O(opportunities)和威脅T(threats),有機結合企業(yè)目標與內部資源、外部環(huán)境,制定相應發(fā)展戰(zhàn)略、計劃及對策的方法。SWOT分析模型分為兩個部分:一是SW(優(yōu)勢與劣勢)分析,分析內部條件;二是OT(機會與威脅)分析,分析外部條件,兩者綜合分析,明確今后發(fā)展方向。SWOT分析法應用于高職思政實踐教學改革,就是將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作為影響課程發(fā)展前景與核心競爭力的一個項目,基于學校領域內外部競爭環(huán)境的態(tài)勢分析,列舉出其內部優(yōu)劣勢與外部機會及威脅,依照矩陣形式匹配、排列,并加以系統(tǒng)分析,從中得出突破改革難點的發(fā)展策略。
(一)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的SW(優(yōu)勢與劣勢)分析
當前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常見的運行模式有:“假日式”,將寒暑假開展的學生社會實踐與調查納入思政課實踐教學名下以替代;“精英式”,選拔少數學生參加調研、參觀考察或從事社會公益活動以應景;“蜻蜓點水式”,組織學生分批次參觀若干德育基地以敷衍;“紙面式”,為應對檢查或匯報,設計一些可操作性不強的實踐項目以應付。提高實踐教學實效性始終是高職思政課程教學改革的難點。
1.優(yōu)勢分析。第一,從實踐教學主體看,學生對參與實踐教學有較強的興趣與需求。高職人才培養(yǎng)要能激發(fā)高職學生對職業(yè)素養(yǎng)與職業(yè)能力發(fā)展的期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渴望驗證專業(yè)理論,提升專業(yè)技能,希望感受職場生活,體驗職員與社會角色,為工作做好心理準備。在專業(yè)能力成長的同時,學生對世界觀、價值觀與方法論的學習深感興趣,特別是對有助于團隊合作、人際溝通、自主學習能力提升有關的活動很有期待。
第二,從實踐教學目標看,思政課程目標秉承知行結合的天賦使命,符合德育原理與道德心理形成規(guī)律?!八枷氲赖滦摒B(yǎng)與法律基礎”與“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有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行為養(yǎng)成等多重目標。教學目標決定了教師不能只停留于道德認知說教層面,德育過程必須借助教育教學情境,在活動與交往中引導學生建構道德觀念,體驗道德情感,激發(fā)道德意志,形成道德行為,實現知能、知行轉化。思政教師唯有遵循道德教育與學生品德心理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踐行所學,才能真正發(fā)揮思政課功能,實現課程目標。
第三,從實踐教學內容看,思政課程教學內容的廣泛性、豐富性、深刻性有利于實踐教學活動開展。思政課程教學內容覆蓋人類文明各個領域,吸收文化精華,源于當代、傳承歷史,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這為教師設計實踐教學活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第四,從實踐教學保障看,德育始終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改革開放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宣部、教育部等先后發(fā)布了一系列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明確了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國高等教育的特色,思政課在高等教育中有著重要地位。各部委高度重視學科建設,對高校思政課程建設提出了許多具體的指導意見,為高校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提供支持。
2.劣勢分析。第一,從實踐教學主導看,高職思政教師設計實踐教學的能力與組織能力亟待提高。高職思政教師大多接受過應試教育,社會實踐能力參差不齊,加之缺乏其他行業(yè)經歷,導致其設計的實踐教學與學生所學專業(yè)、與社會生活的結合不明顯。此外,高職思政課大班教學制對教師的組織管理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但缺乏組織管理能力是當前高職思政教師的明顯短板。
第二,從實踐教學主體看,學生的實踐學習任務重,參加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精力有限。高職學制一般為“2+1”,專業(yè)學習中有大量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此外,宣傳部、教務處、學工處、團委、學生社團等組織開展的科技文化、社會實踐、學術講座、職業(yè)技能類活動豐富多彩,占據了學生大量的時間,客觀上影響了學生參加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增加了組織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難度。
第三,從實踐教學內容看,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還缺乏針對性、系統(tǒng)性和層次性。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研究起步較晚,教師們對其內涵的理解各不相同,實踐教學內容構建的邏輯線路至今尚無定論。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內容存在著隨意性強、針對性弱、缺乏系統(tǒng)性等弊病。
(二)高職思政實踐教學的OT(機會與威脅)分析
1.機會分析。第一,從實踐資源保障看,當下高職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為思政課實踐教學提供了資源支撐。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使高職院校與地方聯(lián)系更緊密。農村、街道、社區(qū)、企業(yè)、紀念堂館、社會福利機構等豐富的資源,為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開展提供了長期穩(wěn)定的資源保障。人力資源方面,近年來高校思政師資建設得到了充分的政策、資金與途徑支持,教師隊伍建設與人才培養(yǎng)機制已基本完成。學歷學位進修、各類骨干教師研修班與社會實踐項目,全國高校優(yōu)秀中青年思政教師資助計劃、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高校思政)項目等標志著高校思政教師培訓體系與教科研成長體系基本成形。
第二,從實踐教學方法看,當前高職倡導的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有利于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隨著高職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的推進,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得到了高職教師的認可,項目化教學、任務驅動教學等極具行為主義心理學特點的教育教學理論在高職得到實踐,這為思政課實踐教學在指導思想與方法論上提供了現實土壤。高職思政教師積極融入這一改革大潮,教學能力得到了提升。
第三,從實踐教學技術看,社會媒體和網絡技術發(fā)展為思政課實踐教學提供了新平臺。實踐教學的開展難在兼顧經費、組織、時間和場地等多種因素,當下社會媒體和網絡技術發(fā)展及其在教育領域的運用,突破了時空限制,優(yōu)化了教育資源,利于提高思政課實踐教學效率。
2.威脅分析。第一,從實踐教學管理看,難以解決各類活動多的問題。高職實踐教學基本占總學時的50%,思政課實踐教學須在專業(yè)實踐環(huán)節(jié)與其他部門活動之外開展。思政教學部門必須做好與其他單位的協(xié)調工作,避免沖突,但目前各高職院校還缺乏統(tǒng)一協(xié)調這些工作的組織機構。
第二,從實踐教學過程看,思政課面臨實踐教學設計與學生專業(yè)學習相結合比較難的問題。近年來,高職院校專業(yè)課程普遍開展項目化教學,推行任務驅動、行動導向教學,但由于部分思政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比較落后,實踐教學能力還比較弱,導致思政課實踐教學很難與學生專業(yè)學習相結合。這一難題打擊了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積極性,致使思政課實踐教學效果不理想。
第三,從主導主體作用的發(fā)揮來看,教師能力與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之間存在矛盾。當代大學生有著鮮明的個性特征,許多教師明顯地感受到和學生之間有代溝,例如,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方面,有時“80后”教師都感到力不從心。走進大學生的內心,使思政教育目標入腦入心,較從前更具難度。加之思政課大班授課制使師生互動不足的問題更為突顯,影響了主體主導作用發(fā)揮。
二、基于SWOT分析的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發(fā)展策略
(一)思政課實踐教學工作機制相關要素發(fā)展策略
1.理順機制,形成聯(lián)動。成立大思政工作領導小組,統(tǒng)一部署、合理布局思政課實踐教學,及時了解動態(tài)、發(fā)現問題、協(xié)調關系。建議將思政課分四個學期開設,學時貫穿寒暑假期,貫穿專業(yè)實訓實習環(huán)節(jié),使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適應學生專業(yè)學習與學生工作節(jié)奏。
2.認真學習,領會政策。思政部門領導須充分領會上級文件精神,加大溝通宣講力度,在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組織管理、隊伍建設等方面力爭人財物資源優(yōu)勢最大化,獲得政策傾斜。
3.深入調研,找切入點。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tài),了解學生關心的問題及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了解專業(yè)實習實訓與學生工作安排,熟悉專業(yè)背景與行業(yè)職業(yè)特色,分析其中的隱性德育元素,找到契合點;了解社會資源分布,建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找到最佳實踐活動形式。
4.著眼能力,培養(yǎng)人才。強化教師實踐能力,通過掛職鍛煉等使教師至少熟悉本校兩個專業(yè)的職業(yè)道德要求與行業(yè)職業(yè)特點,找出思政教育與專業(yè)的結合點;強化教學設計能力,開展教學能力測試,根據行動導向理念,制定有專業(yè)特點的教學設計方案;強化教師教科研能力,打造優(yōu)秀團隊,鼓勵教師申報各級課題,專項研究思政課實踐教學。
5.重申使命,師生相長。強化教書育人天賦使命,通過專職思政教師擔任班主任輔導員、兩三年內固定擔任某專業(yè)的教學任務、周期性從事學生職能部門工作等,使思政教師融入學生工作,深入學生群體,改善師生關系,實現教學相長。
(二)思政課實踐教學過程相關要素發(fā)展策略
1.教學設計體現專業(yè)學習與思政教學相結合?;驈膶W生專業(yè)學習內容中挖掘德育元素科學滲透,或從思政教材中遴選實踐活動內容,或從地方資源找尋德育元素,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需求為依托,進行項目開發(fā)與設計,實現教材載體向教學載體的科學轉化。
2.教學模式符合現代高職教育理念。項目設計要本著興趣與志愿相結合、個體與團體相結合的原則,設計出學生喜聞樂見、力所能及的項目;教學方法提倡以行動為導向,以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案例教學等為主;考核與評價要有合理的預案,并結合專題匯報會等形式,實現實踐教學項目的共享。
3.建立思政課立體教學資源庫。一是利用現代網絡技術,搭建思政教育新載體。將實踐教學探索過程中形成的成果(實踐課程標準、教學設計手冊、學生操作手冊、活動視頻等)建成系統(tǒng)化、系列化、立體化的數字資源庫。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視頻、攝影、卡通漫畫、微小說等,并將優(yōu)秀作品納入資源庫。二是通過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ies)等現代教育技術,創(chuàng)設模擬情境,增加思政實踐教學維度與向度。如與社會媒體平臺尋求合作,創(chuàng)設“道德兩難問題”“網上紀念館”“經典案例情境重現”等虛擬情境。三是搭建思政課實踐教學網絡平臺,如微博、微信、QQ等,實現資源網絡共享與在線交流。
[參考文獻]
[1]劉文娟.論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8(7).
[2]王海麗,徐英嵐.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體系之探索[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2(2).
[3]Chris Fowler.Virtual reality and learning:Where is the pedagogy?[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