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讓—菲利普·拉莫(Jean—Philippe Rameau,1683—1764)是18世紀法國最重要的作曲家、理論家和鍵盤樂器演奏家,他的鍵盤作品中有很多種裝飾音,下面將結合譜例對拉莫鍵盤作品中裝飾音的分類及奏法做一闡述。
第一節(jié) 顫音( )
在拉莫的鍵盤作品中,顫音用 表示,但在現(xiàn)代裝飾音的理論概念中, 定義為波音,tr為顫音。拉莫顫音的奏法與現(xiàn)代裝飾音中波音的奏法相類似( ),在顫音所屬調(diào)性內(nèi),從主音上方二度音開始,向下與主音交替往返兩次總時值為顫音時值一半的演奏,最終回到主音上,保持主音直至剩余的一半時值演奏完畢( ),而現(xiàn)代顫音既可從上方音符開始也可以從主要音符開始,還可以從下方音符開始。
在拉莫的鍵盤作品中還可以看到另外三種特殊的顫音:
一、下行帶重音的顫音( )
此類顫音的奏法與現(xiàn)代裝飾音中前倚音加顫音的奏法相( ),在顫音所屬調(diào)性內(nèi),以主音上方二度音為重音,保持主音四分之一的時值,二度下行回到主音,再從主音二度上行交替往返兩次總時值為顫音時值一半的演奏,最終回到主音上,保持主音直至剩余的四分之一時值演奏完畢( )。
二、上行帶雙重音的顫音( )
此類裝飾音的奏法與現(xiàn)代裝飾音中前單倚音加tr顫音與前雙倚音組合形成的音型的奏法相同( )。在顫音所屬調(diào)性內(nèi),從主音上方二度音開始,向下與主音往返兩次總時值為顫音時值一半的演奏,然后從主音上方二度音開始經(jīng)過主音到主音下方二度音然后回到主音,進行總時值為顫音時值一半的演奏,最終停留在顫音后面的音符上( )。
三、帶連音的顫音( )
如果顫音與前面的音符用連線連起來,此處顫音稱為帶連線的顫音,奏法與現(xiàn)代裝飾音中帶連線的顫音的奏法相同( )。這時,顫音不再從主音上方二度音開始,而從主音開始與向上二度音交替往返兩次總時值為顫音時值一半的演奏,最終回到主音上,保持主音直至剩余二分之一時值演奏完畢( )。
第二節(jié) 回音( )
拉莫鍵盤作品中的回音與現(xiàn)代裝飾音中回音的標識及奏法相同,在回音所屬調(diào)性內(nèi),從主音上方二度音開始經(jīng)過主音到主音下方二度音,然后再回到主音,四個音的時值分別占主音時值的四分之一( )。
第三節(jié) 波音())
一、波音( )
拉莫鍵盤作品中的波音用)表示,奏法與現(xiàn)代裝飾音中的逆波音相同
( )。在波音所屬調(diào)性內(nèi),從主音開始與主音下方二度音往返兩次總時值占波音時值一半的演奏,最終回到主音上,保持主音直至剩余的一半時值演奏完畢( )。
二、帶連音的波音( )
如果將波音與前面的音符用連線連起來,此處的波音稱為帶連線的波音,奏法與現(xiàn)代裝飾音中帶連線的逆波音的奏法相同( ),也就是依次演奏這兩個音,波音的奏法見上文( )。
第四節(jié) 滑音(()
拉莫鍵盤作品中有種稱為滑音或延音的裝飾音,用(表示,根據(jù)奏法可分為以下三種。
一、上行滑音 ( )
如果滑音前面一個音與它為上行關系,那么此處滑音稱為上行滑音,現(xiàn)代裝
飾音中并無此標識。在滑音所屬調(diào)性內(nèi),從主音下方二度音開始上行至主音,二音時值均為滑音時值的一半( )。
二、下行滑音( )
如果滑音前面一個音與它為下行關系,那么此處滑音稱為下行滑音,現(xiàn)代裝
飾音中并無此標識。在滑音所屬調(diào)性內(nèi),從主音上方二度音開始下行至主音,二音時值均為滑音時值的一半( )。
三、帶波音的滑音( )
如果一個音符上既有波音的標識又有滑音的標識,那么此處滑音就稱為帶波音的滑音,現(xiàn)代裝飾音中并無此標識。奏法與現(xiàn)代裝飾音中前倚音加逆波音的奏法相同( )。具體奏法請參照上文提到的波音及滑音的奏法。
第五節(jié) 斷音( 、 )
拉莫鍵盤作品中的斷音可分為以下幾種。
一、短斷音( )
拉莫鍵盤作品中的短斷音用 表示,與現(xiàn)代裝飾音中的標識相同。演奏時只須彈奏斷音的前半拍,后半拍則用休止符來代替( )。
二、懸留斷音( )
拉莫鍵盤作品中的懸留斷音用 表示,現(xiàn)代裝飾音中并無此標識。演奏時須將斷音前四分之一拍休止,只演奏后四分之三拍( )。
第六節(jié) 琶音( 、 、 )
拉莫鍵盤作品中琶音的標識與現(xiàn)代裝飾音中震音的標識相同,但名稱、意義和奏法卻截然不同。具體分為以下幾種。
一、上行琶音( )
在下方聲部音符的符干上標斜向上的短橫線,此處琶音稱為上行琶音。奏法為保持下方聲部的音,上方聲部音從低往高依次彈奏,第一個音須先休止八分之一拍再進入,在持續(xù)八分之一拍后繼續(xù)保持該音,同時進入第二個音直至剩余時值演奏完畢( )。
二、下行琶音( )
在上方聲部符干上標斜向下的短橫線,此處琶音稱為下行琶音。奏法為保持上方聲部的音,下方聲部音從高往低依次彈奏,第一個音須先休止八分之一拍再進入,在持續(xù)八分之一拍后繼續(xù)保持該音,同時進入第二個音直至剩余時值演奏完畢( )。
三、分解琶音( )
在琶音的旁邊再加一個 的符號,此處琶音稱為分解琶音。奏法與上下行琶音類似,保持下方聲部的音八分之一拍后,上方聲部從上方聲部低音的下方二度音開始依次進入上方聲部的低音和高音,并保持低音與高音直至剩余時值演奏完畢( )。
四、帶波音的琶音( )
在琶音音符的旁邊加一個波音)的標識,此處琶音稱為帶波音的琶音。奏法與琶音、波音均無關系,只需從標有琶音、波音符號的音符開始,保持此處琶音二分之一時值后再進入另一聲部音符,直至剩余時值演奏完畢( )。
從上述分析說明中可看出,有的裝飾音標識只存在于巴洛克時期的作品中,現(xiàn)代裝飾音中并沒有,如下行帶重音的顫音、上行帶雙重音的顫音、帶連音的顫音、波音、帶連音的波音、滑音、懸留斷音;有的裝飾音標識一直延續(xù)使用到了今天,名稱與奏法均未發(fā)生變化,如回音、琶音、斷音;有的標識一直延續(xù)使用到了今天,奏法未發(fā)生變化,名稱卻發(fā)生了改變,如顫音。因此,演奏者在實際演奏中須嚴格按照上文所提到的奏法去演奏,不可與現(xiàn)代裝飾音及其奏法相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