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少惠
“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么?”我認為,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群智力,性格各不相同的孩子,要想做好教育工作,更要有一顆不放棄每一個孩子的決心和耐心,讓我們的愛鋪灑每一個孩子心中,人都是有感情的,當學生通過觀察、體驗,從內心深處感到教師是真心愛護他,為他操心時,是不會無動于衷的。一方面,他們會把自己的愛回報給老師,從感情上縮短師生的距離。另一方面,師愛又成為學生接受教育的橋梁。
學生越能感受到老師的愛心,就越加信任老師。老師的教育就更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愛只一個字,但做起來,卻談何容易,那需要真心的付出。教師給學生以愛,既要一視同仁,又要有所傾斜,教師應把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極度缺愛的頑童。原蘇聯(lián)教育家贊科夫說過:“當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主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兒童?!钡拇_如此,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熱愛學生不僅是教師的職業(yè)道德,同時也是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的前提。熱愛學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基礎。教師真摯地愛學生,就能對學生尊重、寬容、理解和信任,師生之間才能思想相通,情感交融;而當學生犯錯,教師對其進行思想教育時,如果缺少對學生的寬容、尊重、循循善誘,而是一味訓斥、挖苦,或是大發(fā)脾氣、變相體罰,學生就會口服心不服,甚至產生了消極、對抗的心理,當然也就達不到教育的效果。
常言道“琢玉首先要愛玉,育人首先要愛生”,熱愛學生是教好學生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所以作為一名教師應該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以平等的心態(tài)去對待學生,用真摯的情感溫暖學生,這樣就可以直接提高教育的可接受性,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成功實現(xiàn)教育目標。
那么,如何用愛去打開學生的心靈窗戶呢?
第一,要愛學生就要了解學生。了解了他們的愛好和才能,了解了他們的個性特征,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發(fā)展,他的思想、興趣、愛好、才能、稟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
第二,尋找閃光點,正確公正耐心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不要厚此薄彼。許多調查表明,學生最希望教師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不厚此薄?!肮陀^”被視為理想的教師最重要的品質,因為公正是孩子信任教師的基礎。一般來說,教師都比較喜歡學習好的學生,常常只有對“尖子生”的肯定,而沒有對“后進生”的認可。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公正,不全面,這是對學生評價的大忌。我們應正確看待每個學生的優(yōu)點和缺點,更要去關注“后進生”,千萬不要厚此薄彼。我班里有個學生,學習成績,習慣紀律確實較差,一般上出了名的讓老師頭疼“搗亂分子”上課時,別人讀課文,寫字時,他卻在一邊做小動作,忙著自己的事情,跟不上別人的節(jié)奏。但有一次,在上寫字課時,我發(fā)現(xiàn)他有一個字寫的特別認真。這個閃光點使我眼前一亮,頓時感到教育時機來了。我立即向大家展示了他寫的字,并表揚了他,我又對這個學生說:“原來你寫的字這么漂亮呀,怎么不早點讓老師知道呢,真為你高興啊?!彼哪樕下冻鱿矏偟男θ?。從那以后,他真有了變化,不但愛讀書了了,而且還積極舉手發(fā)言,學習有了進步。從這一事例可以看出,學生能從教師激勵性的話語、眼神或手勢中找回自尊與自信,獲得前進的動力與勇氣。發(fā)現(xiàn)后進生的閃光點,肯定每個學生的優(yōu)長、成績和進步,不放棄每一個學生,讓孩子都感受到老師是公平對待自己的。
第三,愛學生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和創(chuàng)造精神。應該將學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信任他們,尊重他們。
第四,用微笑面對每一位學生,因為微笑是師生情感的“保溫瓶”,能使學生“敬”而“畏”。
愛學生,就要像春風化雨般無聲,讓他成為莘莘學子心目中的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最為催人奮進的有效情愫,讓他成為人的一生中一道最賞心悅目的亮麗景致。愛的陽光,會使一棵棵小樹苗茁壯成長;愛的教育更讓一群群孩子健康快樂地生活!
托爾斯泰說過:“在這個世界上,常被別人關心、愛護,就能學會用自己的愛心去關心愛護別人”“我們應該擴大內心的愛”。所以我們當老師的一定不能讓自己的愛打折,在學生最需要關心愛護的時候充分體現(xiàn)自己的愛心和善舉,“投桃報李”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老話嗎?相信學生也會用同樣的愛心和善舉來回報這個社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