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宗健
摘 要:目前廣東省航運需求日益加大,內河貨運船舶船型大型化發(fā)展明顯,提高航道等級適應日益增長的貨運量需求成為迫切的需要,然而部分航道上的橋梁通航凈寬不能滿足規(guī)范規(guī)定的要求,需采取防撞措施來解決。本文通過介紹泥灣門-雞啼門水道航道整治工程中尖峰大橋防撞方案的選擇實例,為類似工程提供借鑒。
關鍵詞:航道整治工程 大橋 防撞方案 選擇
1.泥灣門-雞啼門水道航道整治工程概況
泥灣門-雞啼門水道從竹洲頭至小木乃44km按內河Ⅲ級,通航1000噸級港澳線船舶標準整治建設,航道設計尺度為:4.0m×80m×480m。按內河通航標準,該水道跨過河建筑物單向通航孔通航凈寬不應小于55m,雙向通航孔凈寬不應小于110m。
本工程河段內的跨河橋梁共7座,有6座橋梁的通航凈寬完全滿足規(guī)范要求,只有尖峰大橋凈寬不滿足規(guī)范要求。
2.尖峰大橋通航孔凈寬尺度分析
尖峰大橋1994年建成,設兩個通航孔,凈寬分別為75m、48m。根據《內河通航標準》水上過河建筑物通航凈寬的計算方法按1000噸級港澳線船舶計算,通航凈寬要求為不小39m,雙向通航孔凈寬不應小于79m。尖峰大橋凈寬滿足根據設計代表船型主尺度計算所需凈寬,但不滿足規(guī)范要求。因此,需采取一定的措施后方可滿足1000噸級船舶安全通航的要求。
3.橋墩防撞能力評估
3. 1 船舶撞擊力計算
船舶撞擊力的計算有多種方法,包括經驗公式計算法、動力數值模擬法、有限元瞬態(tài)動力分析法等。
經驗公式計算法是在一定的物理、力學原理基礎上,經過大量的實踐總結出來的半理論半經驗公式。由于目前沒有完善的船橋撞擊力計算的理論體系,采用經驗計算法計算船舶撞擊力有著簡便、快捷、實用,并且在使用過程中尚未出現(xiàn)大的工程質量、安全問題,因此經驗公式計算法得到了廣泛應用。目前船舶撞擊力的計算公式較多,常見的有《公路橋涵通用規(guī)范》(JTGD60-2004)、《鐵路橋涵設計基本規(guī)范》(TB1002.1-2005)、美國AASHTO公式、敏諾斯基-捷勒-沃易蓀公式等,各種計算公式的結果出入相對較大。
船舶碰撞動力數值模擬法是通過研究船舶碰撞的內部機理、外部機理,建立船舶碰撞的動力學模型,模擬船舶撞擊的動力學過程,獲得撞擊力、能量轉化、船舶破損等結果。
有限元瞬態(tài)動力分析法通過建立撞擊船舶、橋墩有限元模型,利用非線性有限元瞬態(tài)動力方法計算船舶碰撞過程中結構的變形、失穩(wěn)、破損。
通過對上述公式分析,我國公路及鐵路規(guī)范考慮到沖撞的動態(tài)屬性,較為符合物理學的動態(tài)原理,也較為符合國內的實際情況。國外公式往往只考慮船舶的質量和速度,用一個簡單的方次或者一個綜合的系數表示,計算出的數值普遍偏大。國內規(guī)范中,公路規(guī)范引入沖量公式,含有沖撞時間,是最符合物理分析的方法。而本橋是一座公路橋,因此,推薦選用《公路橋涵通用規(guī)范》的計算結果作為本項目撞擊力的標準值較符合實際。按設計代表船型計算,船舶橫橋向撞擊力為6.3MN,順橋向撞擊力為3.2MN。
3.2橋梁的防撞能力評估
原有橋墩基礎6根直徑1.5m的灌注樁,樁基主筋為28根HRB335直徑25mm的鋼筋。根據地質條件、承臺與河床位置關系和樁基的配筋,可計算出結構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平抗力值。經計算,橋墩水平抗力為4.3MN,小于船舶撞擊力,不滿足抗力要求,需采取防撞措施。
采用有限元瞬態(tài)動力分析法仿真1000噸港澳船在高水位滿載時與原橋墩正碰的情況。綜合考慮通航水位、碰撞夾角、碰撞速度和船舶裝載等因素,高水位滿載正碰為結構的安全控制工況。仿真結果顯示,橋墩受撞后在樁基頂部發(fā)生斷裂,船舶反彈時樁基回擺,最后墩頂殘余位移為1.1cm,表明橋墩無法承載船舶高水位滿載正向碰撞。
4.橋梁防撞方案
4. 1常見的防撞方式
橋梁防撞在國外發(fā)展有幾十年的歷史,而國內近幾年隨著水運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安全意識的不斷提高,對橋梁防撞越來越重視。根據日本學者巖井聰的分類,將防船撞設施分為直接結構和間接結構:
(1)間接結構體系:常見的有防撞墩、防撞島、樁群、沉井、鋼板樁圍堰、鋼船、重力錨等;
(2)直接結構體系:附著式橡膠護弦、鋼箱、阻尼柔性防撞元件、移動重力擺、粘滯性防撞圈等。
4.2各種防撞方式的優(yōu)劣對比
目前我國長江流域、珠江流域跨河橋梁采用防撞墩、浮箱、浮式復合材料、群樁、人工島等較為普遍。
防撞墩一般用于橋梁自身抗力較差的橋梁防撞,其特點是跟橋梁保持一定的距離,當船舶在失控或者走錨等意外情況發(fā)生時,船舶首先與防撞墩發(fā)生碰撞,削弱來船的沖撞力。該類防撞設施其施工技術成熟,日后的維護管理方便。
浮式防撞一般用于橋區(qū)水位落差大的橋梁防撞,其特點是防護裝置可以隨水位上下浮動,通過自身的變形來實現(xiàn)船舶撞擊能量的轉換。但對抵抗船舶撞擊所起到的作用都非常有限,根據其作用機理,當浮式防撞跟船舶碰撞時,大約可以消減來船20%~35%的撞擊能量,因此,該裝置并不適用于自身抗力較差的橋梁,同時,該裝置體積比較龐大,對于有通航凈寬限制的橋梁,不宜采用。
其他如群樁、人工島、移動重力擺、重力錨等防撞裝置,自身有一定的優(yōu)點也有其限制性因素。
4.3防撞方式的選取
結合各類防撞方式的特性,從橋梁結構尺寸、自身抗力、通航凈空尺度、防撞水位等方面情況,考慮采用分離式防撞墩和浮式防撞兩種方式進行比選,并根據施工難易程度、日常維護難易度、水位適應性、工程造價、防護效果等方面進行分析,推薦最適合本工程橋梁的防撞設施方案。
(1)分離式防撞墩
船舶與橋梁碰撞,一般是在船舶機械故障、走錨、航路選擇錯誤等情況下發(fā)生,或洪水期船舶航路出現(xiàn)異常等情況,具有方向的不確定性,為了更好的保護橋梁的安全,擬在通航孔兩側橋墩上、下游各設一個分離式防撞墩,共設6座分離式防撞墩。考慮防撞墩結構及施工對橋梁結構的影響,分離式防撞墩的結構邊緣距橋梁外邊緣距離為5m。
分離式防撞墩長度為11.25m,寬度為5.9m,外圍安裝橡膠護舷后,防撞設施總的寬度與通航孔兩側橋墩承臺一致為6.5m,與通航孔兩側橋墩承臺平齊。
分離式防撞墩由樁基、承臺、附著式橡膠護舷三大部分組成,其中樁基采用6根直徑為1.5m的灌注樁,縱向樁間距為3.75m,橫向樁間距為3.3m,樁長42.2m,其中入土部分長約37m。
(2)浮式防撞
浮式防撞必須有固定的載體,通常將其安裝在橋墩處,沿橋墩上下浮動。浮式柔性防撞設施集強度、剛度、耐久性于一體,是一種采用復合材料的浮式柔性防撞設施。該設施由多個復合材料板梁結構的密封艙室、桁架支撐結構組成的多艙室復合材料防撞體,防撞體內部填充緩沖吸能材料,安裝在橋墩四周。
根據1000噸港澳線船舶的特性,結合本橋梁的實際情況,防撞設施順水流方向迎擊面結構厚度為4m,垂直水流方向側碰面結構厚度為2m,可對橋墩起到較好的保護作用,橋墩抗撞力可提升約25%。
4.4方案比選及推薦方案
以上兩個防撞方案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來船的撞擊能量,也是近幾年在橋梁防撞工程中運用比較多的方式。采用分離式防撞墩,對橋梁結構無影響,來船撞擊防撞墩時對橋梁起到“丟車保帥”的作用。
采用浮式柔性防撞,對于水位落差大的橋梁非常適用,對橋梁在任何水位下均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但是其占用通航凈寬范圍過大,同時,該防撞體系是以橋墩為依托,更多的能量將傳遞給固定該裝置的橋墩,考慮尖峰大橋橋墩基礎自身結構抗力較差,因此推薦采用分離式防撞墩方案。
5.防撞設施效果驗證
經計算,本方案防撞墩水平抗力可達9.5MN,大于船舶撞擊力,理論上可滿足抗力要求。為驗證防撞墩的防撞效果,采用有限元瞬態(tài)動力分析法來驗證其可靠性。
根據防撞墩的結構、工程河段的地質情況、水流特征等,采用1000噸級港澳線船舶,對防撞墩、船舶碰撞進行數值仿真分析。對同一碰撞速度,在豎直方向考慮了最低通航水位滿載情況、最高通航水位滿載情況和最高通航水位空載情況,選擇最危險工況進行計算。通過對工況1(滿載+高水位+正碰)、工況2(滿載+低水位+正碰)、工況3(滿載+高水位+側碰)、工況4(滿載+低水位+側碰)、工況5(空載+高水位+正碰)等5種工況進行數值仿真分析,船舶與防撞墩橫向最大瞬時撞擊力為8.62MN,防撞墩最大位移為5.7cm,最大殘余位移3mm。樁頂未發(fā)生斷裂破損,防撞墩的變位發(fā)生在彈性范圍內,變形基本可以恢復。
6.結語
結合船舶承載情況、撞擊水位、撞擊角度、樁基及地質情況、材料性能等邊界條件,通過建立“整船-防撞墩-橋墩-地基基礎”三維有限元模型,分析防撞墩防護效果。經驗證,船舶與防撞墩碰撞后,防撞墩有效吸收了船舶動能,避免了船舶與橋墩的直接碰撞,減少了船舶對橋梁的撞擊風險,在保護橋梁自身安全方面可達到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