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劍
摘要:在課堂深度變革,學習方式不斷改進創(chuàng)新的今天,尋找到適合學校實際的課堂實踐話語表達方式顯得至關重要?;趯Ξ斚抡n堂現(xiàn)狀的理性審視,海門市東洲小學進行了文化課堂的初步探索,從情感帶入、活動帶入、生活帶入、智慧帶入、藝術帶入等方面設計基本路徑,由制度推動、主題帶動、課程撬動、家校聯(lián)動等途徑推進文化課堂,評價方式重點關注學生“五種氣質”的培養(yǎng)構建,并注重文化教師的培塑,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實踐,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關鍵詞:文化課堂;基本路徑;推進策略;評價方式;文化教師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6)02A-0091-04
文化課堂主要針對當下課堂中兒童認知世界的狹窄、心靈體驗的匱乏、活動形式的單一、文化精神的沉淪等一些弊端提出的。文化課堂中的“文化”是一種精神、一種積淀、一種濡染、一種智慧。課改改到深處是課堂,而課堂走到深處是文化。文化的獨特內涵與新課程改革關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實現(xiàn),與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著一種天然的契合,文化課堂由此應運而生。
一、文化課堂的基本路徑
文化課堂追求以文化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學習方式,力求“五個帶入”:情感帶入、活動帶入、生活帶入、智慧帶入、藝術帶入,達到知識、社會生活與師生生命的深刻共鳴。
(一)情感帶入
“親其師,方能信其道”。兒童是靠情緒與世界建立聯(lián)系的,在學習中需要情緒的驅動、濡染、感化、浸潤。教師應滿懷激情進入課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激發(fā)學習內驅力,活躍兒童情感力(指體驗力、感受力、覺知力)。
(二)活動帶入
學校根據(jù)教學內容組織多樣的學習活動,以技能為主的“訓練”活動,小組合作為主的“探究”活動,情感陶冶為主的“體驗”活動,藝術表現(xiàn)為主的“表演”活動,社會性互動為主的“合作”活動以及一切內隱活動等,讓每一個孩子在課堂上“動眼、動耳、動手、動口、動腦”。
(三)生活帶入
學校倡導一種大學科觀,讓教學既源于教材,又能跳出教材,聯(lián)系生活。兒童在與自然、社會、信息世界的對話和溝通中,豐富感知,活躍思維,獲得可持續(xù)發(fā)展。
(四)智慧帶入
“授之以魚,莫如授之以漁”。課堂中,教師通過觀察、體驗、聯(lián)想、類比等方法教會學生智力策略,如判斷、推理、概括、比較、綜合等,形成直覺智慧、邏輯智慧、想象智慧和創(chuàng)造智慧等。
(五)藝術帶入
教學不僅要有教師的教學藝術,還要有教學方式的綜合與藝術化。教師用自身充滿藝術的教學語言、教學儀態(tài)、教學機智,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二、文化課堂的推進策略
(一)制度推動
學校組織骨干力量研制并出臺了《文化課堂建設與管理行動綱領》《文化課堂學科標準》《文化課堂實踐獎勵辦法》等系列文件,制訂了“三項制度”為文化課堂的實踐保駕護航。一是組織領導制度。學校成立了由一把手校長任組長,分管教學校長和教導主任為副組長,各學科主任為主要成員,各級教育骨干為第一責任人的文化課堂領導機構。二是學習分享制度?!鹅o悄悄的革命》《學與教的心理學》《人民教育》等成了行政會議、業(yè)務學習的重要共讀內容。每周安排閱讀其中的2至3節(jié)或一個專題,由電腦抽簽決定三位教師講述讀后感。學校每月組織一次學科沙龍研討,努力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讓課堂發(fā)生根本性的、結構性的變化成為可能。三是行政聽課制度。重點關注教師的常態(tài)課是否達到文化課堂的底線標準,行政人員聽課后及時與任課教師交流并填寫好記錄表,然后在每周分管教學校長、教導處全體成員例會中,一起查閱行政記錄單,及時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并一一列出,如“三維目標的分解與整合”“學生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小組學習的有效性”“教學資源的有效選擇”等,然后進行篩選、整合和引領。學校對沒有達到文化課堂底線要求的教師,進行二次調研,直至達標。
(二)主題帶動
如何把文化課堂的系列理念、模式、原則等真正落到實處?我們從日常的調研中提煉出一個個研究的主題,如“文化課堂中兒童自主學習活動的設計”“文化課堂中教學多樣化學習資源的開發(fā)”“信息技術與文化課堂的整合”等,圍繞一個個主題開展文獻閱讀、課例研究、反思寫作。南通市教壇新秀江麗娟老師曾圍繞“文化課堂中引導兒童自主學習的教學行為變革”這一主題,閱讀了《靜悄悄的革命》《兒童語言教育》《讀者劇場Easy Show趣味故事篇》等書,隨后,在英語學科同課異構活動中圍繞這一研究主題執(zhí)教了英語課外閱讀課《The story of the little mole》。她引導學生從繪本美妙的圖像語言中捕捉信息,體會蘊含其中的童真童趣,在情境中嘗試表演故事,感受英語繪本語言獨特的魅力。在此基礎上,撰寫了《基于兒童發(fā)展的“植入性”英語閱讀教學》一文,在東洲小學教育管理集團文化英語課堂研討中作專題發(fā)言,后發(fā)表于省級期刊。這種點、線、面相結合的方式推動了文化課堂的研究,使得文化課堂不斷向前發(fā)展。
(三)課程撬動
我們的實際生活,就是我們全部的課程;我們的課程,就是我們的實際生活。早在多年前,東洲小學的教師們?yōu)榱烁淖儑艺n程一枝獨秀和兒童精神世界單調貧乏的現(xiàn)狀,精心設計了適合每一個兒童發(fā)展的課程:文化語文、智慧數(shù)學、文化英語、生態(tài)藝術、快樂體育、綜合實踐六大校本課程,追求多元整合、豐富、開放,關注課程創(chuàng)生的價值,通過豐富的課程形態(tài),來培養(yǎng)出更多有豐富的個人情感、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積極向上的價值追求的文化人而不是知識人。如今,學校的課程已長成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
在課程研發(fā)的過程中我們深刻地認識到:課程資源的整合開發(fā)是關鍵,必須由原來的單調狹隘走向豐富開放,在文化課堂研究的大背景下把“教什么”做實、做優(yōu)、做精。例如:祝禧校長執(zhí)教的《蝴蝶翩翩》為主題的文化語文課,借助“e學習”平臺進行文化閱讀和文化活動,充分利用并整合文化資源中的“相似塊”,形成形式多樣的綜合性語文教育文化活動?!逗骠妗飞婕暗奈谋举Y源有詩歌、散文、小說、童話、傳說、民間故事、戲曲等。教師從基于兒童的學習實際出發(fā)整合課程資源,通過精心編制“閱讀地圖”,使遴選后的資源如無聲的導游引領兒童進入充滿挑戰(zhàn)的閱讀之旅,在自主、探究、合作中促使兒童由文學意象形成綜合知識、能力與情感,以及美的精神[1]。豐富的課程資源、自主的學習方式、唯美的教學情境進一步豐富了文化課堂的樣態(tài)。在這樣的課堂上能分享自主探究的樂趣,發(fā)現(xiàn)合作學習的魅力,感受課程文化的清香,教師更多地讓位給學生,學生成了課堂上一道亮麗的風景。endprint
(四)家校聯(lián)動
文化課堂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學校通過《告家長書》、家長開放日、翼校通、家長學院等平臺讓文化課堂的價值、理念、要領、評價等獲得家長的認同和支持,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學同頻共振,課堂生活與課外生活互通互融。2015年上半年,學校開展了數(shù)學學科數(shù)字化學習環(huán)境下文化課堂的研究。五(8)班作為實驗班級,學生人手一臺iPad。平板電腦會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家長們并不懷疑,但他們擔心的是,孩子會不會沉溺于游戲,會不會導致視力下降等。針對這些疑問,學校專門召開了實驗班級家長會?!拔覀兿M眯畔⒓夹g,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孩子們學得更有趣,更自主、更有效。”“我們制訂了《iPad使用公約》,明確使用的方法和要求。”“教師不開啟外網(wǎng)的話,學生是無法登錄到外網(wǎng)的,更不可能玩游戲”“一般在課堂上,iPad的使用時間會控制在10分鐘左右,且不是所有課程都使用iPad?!睂嶒灠嗟牡孕銦樌蠋煂议L們的疑惑一一進行了解答。家長們紛紛表示支持學校的這項改革,有的還幫助孩子自主熟悉iPad中安裝的各種軟件,同時監(jiān)督好孩子在家使用iPad的情況。良好的家?;?,最終讓這項“互聯(lián)網(wǎng)+文化課堂”的改革得以順利開展。
三、文化課堂的評價方式
文化課堂的評價重點關注學生“五種氣質”的培養(yǎng):即底氣——課堂上底蘊豐厚,各科都有足夠的閱讀量和背誦量。靈氣——課堂上踴躍發(fā)言、知識面廣,發(fā)言面不少于80%。銳氣——課堂上敢于質疑提問、勇于探究。大氣——課堂上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分享展示。帥氣——課堂發(fā)言落落大方,聲音響亮,板演工整。為了把文化課堂的理念落實到日常的每一節(jié)課上,學校制訂了東洲小學“文化課堂”觀察表,具體從學生表現(xiàn)和教師表現(xiàn)兩個層面進行評價,學生表現(xiàn)關注學習狀態(tài)、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展示分享、質疑反思和學習水平等六個方面,教師表現(xiàn)關注情感帶入、活動帶入、生活帶入、藝術帶入、智慧帶入等五個方面,同時,明確“學”的用時總量少于整堂課的三分之二,則不能評為優(yōu)課。文化課堂觀察表引領教師把握文化課堂的基本要點,從規(guī)范走向創(chuàng)造。
四、文化課堂呼喚文化教師
文化教師的培養(yǎng)是文化課堂最重要的支撐,一切教育理念的落實、課堂方式的變革都要依靠教師。文化教師的培養(yǎng)針對所有的教師,主要是進行文化閱讀、文化沙龍、文化講壇、文化欣賞和文化創(chuàng)造。教師應是文化人,只有將教師培養(yǎng)成有著人文情懷的人才能實現(xiàn)文化課堂。不管是共讀一本書,還是圍繞主題進行思想碰撞;不管是在“北斗星”大講壇上進行成果分享,還是親臨現(xiàn)場觀摩優(yōu)秀話劇、音樂會、球賽;不管是班級特色課程的開發(fā),還是參加各級課堂教學觀摩活動;不管是微課的制作,還是省市級課題的研究;不管是參加名師導師團、送教團還是遠赴新加坡、澳大利亞、中國香港等地考察,這些獨具個性的研修方式,讓教師們站在文化的大背景下立體成長著,為文化課堂的營建注入了源頭活水[2]。
此外,學校相繼成立了九大學科工作室。各個工作室都確立了領銜人和核心團隊成員,通過核心團隊充分發(fā)揮他們各自在學科建設和文化課堂建設中的核心引領作用,用他們的學術才能、專業(yè)才能和管理才能,為文化課堂打造精品課例,出優(yōu)質成果。青年教師曹亞男老師自2014年2月加入南通市文化語文工作室以來,在領銜人祝禧及團隊成員的指導和幫助下自主研發(fā)了富有班級特色的“經典吟誦課程”和“繪本講述課程”。曹老師帶領著“大手小手班”的孩子們,從“讀”到“誦”到“吟”到“唱”,體會詩詞歌賦中的情味、韻味,讓孩子們的身心受到藝術和經典文化的濡染。曹老師短短兩年多時間執(zhí)教省市級公開課十余節(jié),成長為“親近母語”點燈人飛翔計劃導師團導師,“六和公益”組織資深培訓師,入圍2015年“全人教育獎”,被評為海門市教壇新秀。文化課堂的研究為教師的成長插上了飛翔的翅膀。
五、文化課堂的研究成果
(一)教師層面
學校先后走出了6位特級教師,70多位縣市級教育骨干,他們無一不是文化課堂的實踐者。“兒童文化語文教育研究”獲江蘇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首屆國家級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心理—道德教育研究”獲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近三年來,學校教師發(fā)表文化課堂專題論文80余篇,執(zhí)教文化課堂研究課160多節(jié)。
(二)學生層面
一是實現(xiàn)了學習方式的變革。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被動聽的教學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已經成為東小學生標志性的學習方式。課堂的時間結構、空間結構也隨之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實踐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僅僅依靠在課堂上自主、合作、探究是不夠的,還需要在生活中讓這種學習方式得以延展和提升。唯有這樣,學生才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真善美,才能對人生有獨特的體驗和感悟,才能深刻理解生命的美麗和生活的美好。
二是提升了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文化課堂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學生全面而具個性的發(fā)展。在文化課堂的浸潤下,東小學生的閱讀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藝術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運動技能和運動水平,心理素質與道德品質都有了明顯提高。他們深厚的學科素養(yǎng)得以完美呈現(xiàn):無論是顧人豪同學被評為全國十佳“讀書小榜樣”,還是每學期有600多篇的學生作品發(fā)表;無論是東東合唱團在省市比賽中屢屢奪冠,還是乒乓球隊、羽毛球隊創(chuàng)造海門市比賽七連冠的奇跡;無論是東東生活創(chuàng)意社團創(chuàng)編的“俄羅斯方塊”登上了央視舞臺,還是東東機器人社團走出了7名世界冠軍、14名世界亞軍等等。這些足以驗證了東小學子的底氣、靈氣、帥氣、銳氣和大氣。
(三)學校層面
學校承辦市級以上文化課堂專題研討活動20多次,每年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考察團30多個。文化課堂的實踐已經推廣到東洲小學教育管理集團各個校區(qū),學校被評為全國新教育實驗示范學校、江蘇省課程改革先進學校,成為江蘇省數(shù)字化學習試點學校、南通市情境教育實驗學校,文化課堂成了新生活學校一張靚麗的名片。
文化學家皮爾森說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文化不是一個名詞,而是一個動詞?!币簿褪钦f,文化是一種習得、積累的過程。文化課堂的研究亦是如此。我們期待兒童能從中獲得高尚的德性、豐盈的智慧、健壯的體魄、豐富的美感、幸福的生活,讓師生詩意地棲居在文化課堂上,朝向美的彼岸,淺吟輕唱,一路歡歌!
參考文獻:
[1]祝禧.意象構建讀出文學的真美[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155.
[2]祝禧.在新生活學校文化儀式下[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21.
責任編輯:石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