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元代《汪氏淵源錄》版本及流傳考

    2016-03-16 18:04:08吳兆龍
    皖西學(xué)院學(xué)報 2016年6期
    關(guān)鍵詞:汪氏國圖淵源

    吳兆龍

    (安徽師范大學(xué) 歷史與社會學(xué)院,安徽 蕪湖 241000)

    元代《汪氏淵源錄》版本及流傳考

    吳兆龍

    (安徽師范大學(xué) 歷史與社會學(xué)院,安徽 蕪湖 241000)

    元代汪松壽編撰的《汪氏淵源錄》為雕版刻印,版本精良,版片為后世保存;明正德時版片十缺四五,汪以昭參照舊本家譜進行增修補刻;明后期時,汪維立用這些版片重新印刷,增補三項內(nèi)容而編成《汪氏淵源錄》第三種版本。

    元代;《汪氏淵源錄》;版本;雕版

    當今存世譜牒以明清為多,宋元譜牒數(shù)量極少,據(jù)趙華富先生考證,宋元時期徽州撰修的譜牒很多,但留存至今的只有十四部,其中宋元各七部[1](P217),這些譜牒因年代久遠而彌足珍貴,《汪氏淵源錄》是其中的一部。筆者對元代汪松壽編撰的此《汪氏淵源錄》版本及流傳很感興趣,并對其進行了長期的研究。

    一、研究現(xiàn)狀

    專文研究《汪氏淵源錄》的文章還沒有,鮑國強先生曾于2013年古籍普查中,發(fā)表了《古籍普查所見四部早期稀見家譜考略》[2]一文,指出國圖(中國國家圖書館)實藏《汪氏淵源錄》兩部,索書號分別是:A01295和14520,較詳細介紹了號01295譜的內(nèi)容,號14520譜除缺汪以昭《重修汪氏淵源錄跋》及手書內(nèi)容外,其余皆同。

    筆者通過鮑先生所列各家譜書目,總結(jié)《汪氏淵源錄》現(xiàn)存世六部:國圖兩部,索書號分別是A01295和14520,安徽圖(安徽省圖書館)一部,浙江圖(浙江省圖書館)一部,哥大(紐約哥倫比亞大學(xué))一部,猶他州(猶他州家譜館)一部。鮑先生只對國圖兩版本作了介紹,筆者在鮑先生所作內(nèi)容介紹的基礎(chǔ)上,擬對所有《汪氏淵源錄》版本進行比對研究考辯。

    二、汪松壽原版

    版本藏地:浙江省圖書館(索書號:善1510)

    編修者:汪松壽

    編修時間:元泰定乙丑(1325)(見《敘譜》)

    成書時間:元泰定三年(1326)(此時間為譜首薌林老人作序時間,此版譜首序因年代久遠缺,此處由后來版本認定補充)

    版心刻字:正心汪氏錄

    版本情況:元代刻本,雕版

    具體內(nèi)容:《廉希貞譜首序》,目錄:第一卷,《讀汪氏淵源錄次序》《敘譜》《原姓》《譜論》《周魯敘系》《汪字說》《汪芒辯》《平陽辯》《潁川辯》《平陽后辯》;第二卷,《論竹溪新譜書》《晉汪旭上舊譜表》《舊譜敘祖墓》《舊譜敘支派》《舊譜唐族望勅》;第三卷,《五十二代舊譜》;第四卷,《續(xù)譜》《代表》;第五卷,《支始圖》《詳親錄》;第六卷,《垂名記》;第七卷,《風(fēng)云記》;第八卷,《辭源集》;第九卷,《辭源集》;第十卷,《譜錄古今地理圖》《古魯國潁川圖》《唐越國公告》《唐白渠府統(tǒng)軍告》《后序》,附《字音》。

    版本頁數(shù):279頁。實有276頁,缺封面一頁、譜首薌林老人序一頁和目錄一頁。

    刻工所刻頁數(shù)(版心刻字下方分別留字“?!薄皩崱薄坝谩薄跋颉?,應(yīng)為刻工名):海,112頁(包括目錄所缺一頁);實,64頁;用,27頁;向,74頁;封面和譜首薌林老人之序,不知刻工為誰。

    版本辨:浙江圖書館《汪氏淵源錄》詞條:四庫分類號:史-傳記-宗譜,明正德十三年(1518)重修;索書號:善1510。而筆者經(jīng)過長時間的研究,認為此本為元代汪松壽的原刻本。原因如下:

    1、此版內(nèi)容,版心刻字皆為“正心汪氏錄”。

    2、此版沒有一處魚尾紋,其余各版皆有多處。沒有魚尾紋,說明為原版雕刻后即印刷,而雕版經(jīng)過風(fēng)化磨損后,極易形成魚尾紋。

    3、此版只有“信字號代表”的第二頁不清楚,其余皆清晰易認。此版內(nèi)容幾乎全部清晰,當然不包括因年代久遠而造成譜開頭、結(jié)尾處的爛洞(下文介紹的汪以昭增補版有多處魚尾紋,造成部分頁數(shù)中部分內(nèi)容難以辨認;汪維立增補版不但有多處魚尾紋,還有多頁部分甚至整頁內(nèi)容都模糊不清)。

    4、此版紙張色調(diào)整齊劃一,微黑微黃,和后人另附的紙張明顯不同。后人另附紙張包括兩處:一處“重修汪氏淵源錄(序)”(譜首版心刻字),此明顯為后人手抄汪以昭增補版之《重修汪氏淵源錄跋》(譜末版心刻字),此跋為汪以昭書,書法精湛,位于譜末;而這里卻把此內(nèi)容用筆手抄于譜內(nèi)容之前(當作序),且書法和汪以昭書法相差甚遠,內(nèi)容有兩處空白(缺字)處(疑抄寫時不認識字而留空白),紙張明顯比原刻本為新;另一處為《字音》,《字音》在汪松壽原刻本最末處,原應(yīng)有五頁,此版遺失其中的兩頁;此版末后人附紙張,根據(jù)汪以昭增補版把五頁內(nèi)容重抄一遍,此紙張比“重修汪氏淵源錄(序)”所用紙張更遲更新些。

    5、沒有“支表續(xù)集”。這是斷定此版為汪松壽原刻本之最主要原因。(下文)后來兩版的《重修汪氏淵源錄跋》中,汪以昭明言:“舊版十缺四五,恐致漫滅,良用為懼,因得舊本查對,謹將所缺若干篇并續(xù)支代,如式繕寫?!庇纱丝芍?,汪以昭是把舊版所缺之內(nèi)容補充完整,另并續(xù)“支表續(xù)集”于譜中。后來各版本中,都有“支表續(xù)集”,而唯有此浙圖版沒有,所以浙圖此版為元代刻本無疑!

    小結(jié):汪松壽此元代刻本,為元代雕版刻印,雕刻精良,楷書字體,筆法流暢,中規(guī)中矩,整齊劃一,簡單易認。當屬元代雕版刻印之上品。

    三、汪以昭增補版

    版本藏地:紐約哥倫比亞大學(xué)東亞圖書館;美國猶他州家譜館(哥大掃描本)[3];國圖索書號14520版

    命名說明:此版因有汪以昭題跋(即《重修汪氏淵源錄跋》)并有其增修補刻內(nèi)容而命名。

    題跋人:汪以昭

    題跋時間:明正德戊寅八月中秋日(1513)

    版本情況:雕版

    蓋章情況:卷之一《敘譜》旁有八枚印章;卷之二《論竹溪新譜書》旁有一枚印章;卷之三《汪氏五十二代舊譜》旁有四枚印章,印章內(nèi)容分別為汪怡□(紋)章,汪懋□()章,其余不知;卷之五中《詳親錄》旁三枚印章,其一為汪懋煵章,其余不知;卷之十印章一枚;譜末“歙西仇以才刊”旁有印章一枚。

    刻工名及所增刻、補刻頁數(shù):仇以才,增刻8頁《禮字號續(xù)代表》(版心刻字“支表續(xù)集”);補刻舊版所缺頁數(shù)(汪以昭跋中明言,“舊版十缺四五”[4],此所缺內(nèi)容,皆由歙西的仇以才參照舊譜所補)。

    魚尾紋處數(shù):7處。

    情況說明:譜中并沒有標示出汪以昭本人世系,令人費解。

    增修內(nèi)容:

    1、卷之四《信字號代表》后增補《禮字號續(xù)代表》:此部分版心刻字為“支表續(xù)集”,以區(qū)別于版心“正心汪氏錄”。汪松壽為禮字號后裔,汪以昭應(yīng)該也為禮字號后裔,所以他才只續(xù)了《禮字號代表》。

    2、卷之六末增補汪回、汪杲條(手寫):汪回,字學(xué)顏,……;汪杲,字廷輝,……。

    3、卷之八末增補汪舜民詩一首(手寫):明初汪舜民謁孔子圣林一首:杏壇北去無多路,……。

    4、卷九末增補汪松壽詩一首(手寫):按《休寧縣志》補遺正心公詩一首:……。

    5、譜末《重修汪氏淵源錄跋》(版心刻字):右《淵源錄》乃吾祖正心公所編集者,……時正德戊寅八月中秋日裔孫石田汪以昭拜書,歙西仇以才刊。

    小結(jié):此版內(nèi)容是由汪松壽原版內(nèi)容加上汪以昭增補的《禮字號續(xù)代表》(版心刻字“支表續(xù)集”)共同構(gòu)成。由于“舊版十缺四五”,所以汪以昭延請歙西仇村(后改為黃村)仇以才進行雕刻,并把舊版所缺內(nèi)容,由仇以才參照舊譜一一補刻。補刻之內(nèi)容清晰可見,但所剩舊版之版片(由于磨損、風(fēng)化等原因),印刷后有七處魚尾紋及多處斑駁處,給后人研讀帶來不便。當然,此種把舊版片保存下來,以后有機會再印的情況在徽州實屬罕見,因為徽州家譜修好后,往往為了防止盜印冒宗,譜牒印刷完畢后就毀版[5](P47)。

    此版有多部家譜流傳,有些甚至流傳至海外,哥倫比亞大學(xué)東亞圖書館藏本即是證明(猶他州家譜館藏實為此哥大本的掃描本,封面上蓋有哥倫比亞大學(xué)中文圖書館印章)。此藏本有多枚印章,可見其收藏見證人之多,輾轉(zhuǎn)次數(shù)之多。輾轉(zhuǎn)過程之中,后有人又陸續(xù)增補了汪回、汪杲兩詞條和汪舜民、汪松壽各一首詩。為方便我們把這汪以昭后陸續(xù)增補手寫的內(nèi)容全部看做是汪以昭增補版內(nèi)容(國圖索書號14520版,實與哥大版相同,區(qū)別在于沒有后人陸續(xù)增補手寫的汪回、汪杲詞條和汪舜民、汪松壽詩及那些印章)。

    四、汪維立增補版

    版本藏地:國圖(索書號A01295);安徽省圖書館(索書號2:3625,筆者所見為安徽省圖書館的縮微膠卷,實與國圖索書號A01295版內(nèi)容完全相同,故本文所涉皆以國圖此版為藍本)。

    命名說明:此版因汪維立在汪以昭增補版本上增修,故命名。

    版本成書時間:1600年左右(推測過程見下文)

    蓋章情況:國圖藏本譜首(薌林老人)序言上方有印章一枚,譜末“歙縣仇以才刊”旁有印章一枚,印章內(nèi)容皆為“國立北平圖書館收藏”。

    情況說明:汪維立增修版,是在汪以昭增修版基礎(chǔ)之上增修的(見下文)。其內(nèi)容有多處魚尾紋及多處大的斑駁塊,更有多處內(nèi)容甚至整頁都模糊不清而無法閱讀,而這些是汪松壽原版及汪以昭增補版都不曾有的情況,如卷之一《譜論》《汪芒辯》《平陽辯》;卷之二《舊譜晉汪旭上譜表》之注釋等部分頁數(shù)內(nèi)容都幾乎無法閱讀。

    增補頁數(shù):21頁。

    增修內(nèi)容:

    1、《(七十六代)希紽公支下四大房代表》(手寫):位于卷之四汪以昭《禮字號續(xù)代表》后,其中汪維立本人世系為:72代汪松壽——73代汪廓——74代汪篪——75代汪永年——76代汪希紽——77代汪廣新——78代汪巖山——79代汪安——80代汪鎬——81代汪大新——82代汪寶忠——83代汪元儼——84代汪維立……(此處共增補16頁)。

    2、《汪維立本支詳親錄》(手寫):位于卷之五《詳親錄》后(實際上沒介紹汪維立本人,只介紹汪松壽至汪篪三代人。此處共增補2頁)。

    3、《七十六代尚忠希純公支》(手寫):位于《汪維立本支詳親錄》后(從七十七代續(xù)至八十七代。此處共增補3頁)。

    版本成書時間推測理由:汪維立本人世系向下記錄到86代,而汪維立親兄弟汪維成的世系向下記錄到89代汪啟沫。汪維立親見其兄弟汪維成的第六代人,可見當時明朝人代與代之間間隔的年數(shù)少。由《汪維立本支詳親錄》可知,汪松壽生于宋咸淳辛未正月十四日(1271),至汪維立若依每代20年一代人的話,十二代是240年,則汪維立應(yīng)生于1510年左右,因其能見證其兄弟第六世人,此處若粗略依15年一代人算,其本人也應(yīng)在90歲左右,故汪維立增修版版本成書時間大致應(yīng)為1600年左右(綜合考慮,不可能到清初)。

    小結(jié):汪維立增補版是在汪以昭增補版基礎(chǔ)之上增補了三項內(nèi)容而構(gòu)成。此增補之三項內(nèi)容皆為手寫,但書法精美,絲毫不遜于原版雕刻。汪維立增補沒注明年代,但通過其世系代數(shù),筆者大致估算其版本成書時間應(yīng)為1600年左右,至遲也不會到清初。

    五、結(jié)語

    總之,元代汪松壽于泰定乙丑年(1325)編撰的《汪氏淵源錄》,目前存世的有三種版本,分別是元代汪松壽原刻本、明正德時汪以昭增補本和明后期汪維立增補本。此三版皆為雕版刻印,版本精良,且有明顯傳承順序關(guān)系。汪松壽原刻版片被后世保存,不過到明正德十三年時,版片十缺四五(時間間隔大致有200年),汪以昭按舊本家譜補刻,并續(xù)上自己的支代[4];大致又經(jīng)過80年,這些新舊版片為汪維立所藏,其又進行了整理印刷,并續(xù)上自己手寫的世系等內(nèi)容,最終流傳形成《汪氏淵源錄》的第三種版本。由于這些版片年代久遠、風(fēng)化磨損等原因,相比較汪以昭增補版,汪維立增補版魚尾紋處更多、斑駁處更多,有時甚至整頁都模糊看不清楚。當然,這些也恰恰反映了《汪氏淵源錄》版片保存之久、版本流傳之廣。

    [1]趙華富.徽州宗族研究[M].合肥:安徽大學(xué)出版社,2004.

    [2]鮑國強.古籍普查所見四部早期稀見家譜考略[J].文津?qū)W志,2013(6):132-146.

    [3]美國猶他州家譜館.《汪氏淵源錄》猶他州譜實為哥大譜掃描本[EB/OL].https://familysearch.org/ark:/61903/3:1:9392-S8PB-R?i=5&wc=3XJR-923%3A1022522701%2C1021934502%2C1021937102%2C1021958801%2C1023 506601%3Fcc%3D1787988&cc=1787988,2016-09-22.[4]汪以昭.汪氏淵源錄·重修汪氏淵源錄跋(由版心刻字而命名)[Z].國圖索書號:A01295.

    [5]徐學(xué)林.徽州刻書[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Research into the Version and Spreading of Wang-Shi-Yuan-Yuan-Lu in Yuan Dynasty

    WU Zhaolong

    (History and Sociology College,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0, China)

    Wang Songshou had compiledWang-Shi-Yuan-Yuan-Lu, which was printed by woodblock, and this version was very delicate. In Zhengde period of Ming Dynasty, this version was broken into a half. Then Wang Yizhao revised it according to old genealogy.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Wang Weili addled three parts into it and printed it once again and the third version was accomplished.

    Yuan Dynasty;Wang-Shi-Yuan-Yuan-Lu; version; woodblock

    2016-10-11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千年徽州家譜與社會變遷研究”(11&ZD094)的階段性成果。

    吳兆龍(1978-),男,安徽霍邱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徽學(xué)。

    G256.22

    A

    1009-9735(2016)06-0131-03

    猜你喜歡
    汪氏國圖淵源
    西夏“城主”及其淵源考
    西夏學(xué)(2020年2期)2020-01-24 07:42:46
    110歲國圖正青春
    文苑(2019年24期)2020-01-06 12:06:52
    周人傳統(tǒng)與西周“禮樂”淵源
    音樂研究(2019年5期)2019-11-22 06:48:28
    《那風(fēng)·那雪·那年除夕》(國畫)
    STAR FLOWER WATER 百年“明星”兩岸淵源 1929年產(chǎn)量超過1000萬瓶
    中國化妝品(2018年8期)2018-12-06 08:17:04
    元代珍稀家譜《汪氏淵源錄》簡論
    汪氏蜂蜜產(chǎn)品包裝設(shè)計
    商情(2017年11期)2017-05-08 12:54:15
    理學(xué)、商業(yè)與宗族——祁門韓楚二溪汪氏研究
    元代鞏昌汪氏家族研究綜述
    誰是國圖
    意林(2015年1期)2015-05-14 16:49:40
    上杭县| 威远县| 杨浦区| 高碑店市| 运城市| 灌阳县| 乌拉特中旗| 舟曲县| 霍山县| 宜川县| 都匀市| 太保市| 全椒县| 临沧市| 饶河县| 靖边县| 鸡西市| 喀什市| 连州市| 华亭县| 五大连池市| 洛阳市| 个旧市| 汤原县| 景洪市| 雷波县| 麻江县| 琼结县| 木里| 应城市| 林西县| 达日县| 丽江市| 永寿县| 津南区| 绵阳市| 沂源县| 桓台县| 南召县| 都兰县| 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