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程 劉樹行
?
“學案導學,自主探究”模式高效課堂建設
■趙鵬程 劉樹行
濱城區(qū)第六中學是黃河之濱一所辦學條件一流的現(xiàn)代化水景學校,2002年8月建校,時名“清怡中學”。
“讓每一個學生都在學業(yè)進步中獲得自信”是濱城六中的教育信條。然而,建校初期生源差,師資弱,教學質量低,家長信不過,招生困難。作為一所新建年輕學校,它既沒有悠久歷史,更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有的只是滿腔熱情和謙虛的學習態(tài)度。在校長的帶領下,老師們積極開展研討反思,清醒認識到,學生發(fā)展的核心是學業(yè)發(fā)展,家長最關切的是學生學業(yè)成績。“差生”不是品質差,而是學業(yè)基礎差。學生的分化在課堂內而不在課外,課堂教學是學生學業(yè)發(fā)展主陣地。學校廣學百家,結合自身,以改革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為突破口,以生為本,減輕學生負擔,培養(yǎng)學習興趣、動力和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綜合效益。短短幾年,探索形成了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學案導學,自主探究”教學模式,讓“沒有教不好的學生”不再是神話,將課堂打造成師生快樂學習、幸福生活的理想境地。
“學案導學,自主探究”教學模式的構建,實踐的是一條“以問題為導向,以高效為目標,以行動為路徑”的創(chuàng)新之路。該模式是在和諧教學整體建構的教學思想和建構主義、系統(tǒng)論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師生教學活動諸要素依據(jù)一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學生認知特點,所形成的一種穩(wěn)定而又簡約化的教學結構。其著眼點是學生的終身學習和能力發(fā)展,著重點是師生的有效教與學行為。具體而言,該模式是指:學生作為學習主體,課前(預習)或課上利用老師精心編制的導學案(不等同于教案),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積極合作交流,快樂探究發(fā)現(xiàn);教師作為主導,適時啟發(fā),精巧引導,點撥評價,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學案導學,自主探究”教學模式有以下幾個鮮明特點:(1)以導學案為載體,把教案、學案、練案融為一體。(2)自主學習貫穿課堂始終,教師退到最后一步。(3)合作學習不僅是分組討論,更是相互檢測和幫助。(4)學生展示的主要是問題而不是表演,點撥疑難的首先是學生,然后才是教師。(5)收獲、盤點不僅總結所學知識,而且要找出規(guī)律。(6)課堂練習要堂堂清、人人清。
學校樹立“培育陽光生命,奠基智慧人生”辦學理念,積極打造“責任教育”辦學特色,不斷完善“學案導學,自主探究”模式,給學生插上搏擊思維的翅膀。
(一)“煮教材”、“畫知識樹”錘煉“導學案”
首先,完善集體備課制度,本著“個人先出思路、小組集體評議、個人修展個性、課后深刻反思”的原則組織實施。備課流程包含六步:個人初備,形成初案;集體研討,修改調整;個人補充,二次設計;教學實踐,全面整合;課后反思,行為矯正;再教設計,共享教案。集體研討既要有重點發(fā)言人,也要集思廣益,重點討論教學重難點、個人備課遇到的困惑等,進而產生思想與智慧的火花碰撞。
其次,依托“煮教材”和“畫知識樹”兩項舉措,引導教師充分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人人畫出“教材知識樹”、“單元知識樹”、“每堂課知識樹”,凝聚集體智慧,開發(fā)出“導學案”?!皩W案”一般分學習目標、學習過程、課堂檢測、質疑拓展幾大部分,是教師的教案、學生的學案,也是學生課堂筆記和作業(yè)本(練案),從“以教為中心”轉變?yōu)椤耙詫W為中心”。
(二)模式構建由傳承到突破,從有效到高效
和諧教學法創(chuàng)始人王敏勤教授說:“老師上完課問自己四個問題,就知道這堂課效率是否高。一是你打算這節(jié)課讓學生獲得什么?即目標問題。二是你打算用多長時間讓學生獲得?即效率問題。三是你打算讓學生怎樣獲得?即方法問題。四是有多少學生達到了你的要求?即達標問題?!庇纱丝梢?,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實現(xiàn)“輕負高質”。
1.模式的五個環(huán)節(jié)
“學案導學,自主探究”課堂教學模式,從最初的“245”模式、“六環(huán)節(jié)”模式,至今精練為五個基本環(huán)節(jié):
(1)情境導入,明確目標
【操作要領】“導入”是教師課堂教學“第一基本功”,教師必須能夠在站上講臺的一分鐘之內牢牢抓住學生。①導入打破常規(guī),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借助現(xiàn)代教育技術,用最少時間、最適當方式,創(chuàng)造最好的效果和最大的效益。②在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和主動學習。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操作要領】①自學。學生要獨立思考,做好筆記,學會簡單易懂內容,標出疑難問題。②個人不能解決的問題,通過小組互幫互助解決。交流形式可是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組組合作。③教師不要急于先講,先學后教,做好“四明確”指導,即明確時間、明確內容、明確方法、明確要求。每個自學指導都是一個小循環(huán),包括學生自學、同學互查互助、教師檢查點撥等。
(3)展示點撥,質疑問難
【操作要領】①通過合作交流仍解決不了的問題反饋給教師,教師將疑難問題交叉分配;學習小組做好準備,展示疑難;教師或優(yōu)生給予點撥,突破難點。②自學中,組長要檢查,教師要巡查。巡查是了解學情而不是輔導。學生自學后,各組長要向全班匯報。一方面要讓全班同學知道相互的學習進度和效果,另一方面對于自學和討論中出現(xiàn)的共性問題集體解決。③課堂上,教師給予學生鼓勵、啟發(fā)和自由發(fā)言話語權,解放學生的思維。學生根據(jù)老師預設問題進行探究,同時質疑。④學生展示包含問題解析、試題演練、實驗操作等,既展示共性問題,也展示獨特發(fā)現(xiàn)和思考。
(4)盤點收獲,拓展提升
【操作要領】①教師必須引導學生總結歸納本課的主要內容,尋找解題規(guī)律、技巧和方法,用知識樹或知識網絡圖的形式把握重要內容,使所學知識形成完整體系。②根據(jù)教學內容設置拓展提升空間,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5)達標測試,鞏固提高
【操作要領】①針對教學內容,當堂測試,學生互批互改,或教師邊講評邊批改,堂堂達標、人人達標。②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把達標測試逐一檢查,教師統(tǒng)計,個別問題首先組內解決,小組共性問題在全班解決,全班共同問題師生共研解決。
2.模式關注的細節(jié)
“學案導學,自主探究”模式,要求教師教學做到“五變化”和“五保證”?!拔遄兓?,即變課前預習為課上自學,變教師先教為學生先學,變被動接受為自主探究,變滿堂灌、一刀切為疑難點撥、個別指導,變課后作業(yè)為當堂訓練。“五保證”,即保證學生的自主參與率、主動發(fā)言率、自由討論率、個體達標率、整體提升率。細節(jié)決定成敗,上“學案導學,自主探究”模式課要做到:
(1)導入輔助不能浪費時間,一上課,最好直接引入課題,出示目標、自學指導。
(2)制定好、出示好學習目標。不能偏離學科方向,不能降低要求,不能拔高要求。
(3)做好自主學習指導,要“四明確”:明確自學內容、自學方法、自學時間、自學要求。要處理好以下兩點:一是規(guī)定好自學重點,“刀刃”就是新知及運用新知可能犯錯的地方。二是規(guī)定好自學后檢測內容,給學生指明自學方向。
(4)落實好課堂的前奏曲——先學。這一步雖只有五六分鐘,但搞好了,效果要超過老師講半個小時。教師的唯一任務,是讓學生靜下心來、埋下頭來鉆進書本。教師“退居二線”:一不能東張西望,二不能板書,三不能輔導學生。而要對認真的同學投遞滿意神情,對不夠專心的同學,說悄悄話督促他認真學習。
(5)營造一堂課的高潮——后教?!昂蠼獭?,即更正、討論“先學”中暴露的問題,主角仍然是學生,方法是“兵教兵”,教師只做主持人。
(6)有效發(fā)揮小組學習的助動力。①每班若干學習小組,成員4到6人,分化成一對一的“博師與學友”。成員不能一成不變,根據(jù)學習成績和日常表現(xiàn)及時調整組員編制,防止兩極分化。②合作交流時,要讓每個學生動起來,杜絕亂講話。教師在各組間巡視,做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合作者,收集學生不會的問題以及學生發(fā)現(xiàn)的有價值問題,將問題交叉分配給各組;視情況將要展示的內容板書,準備講解。③組長負責主持學習活動,把大家都不會的問題以書面或口頭的形式反饋給老師。當老師把講解展示任務分給本組后,組長安排好組員講解展示。④回答問題要爭搶有序,注意傾聽,教師及時講解、點撥、總結、找規(guī)律;只要學生會,就由學生點撥。⑤用好小組評價,激活學生思維。評價方式多種多樣,計分制簡單易行,要關注學生參與率。評選出優(yōu)秀博師、學友及優(yōu)勝學習小組,課代表及時填寫課堂評價記錄。
(三)多措并舉保障模式有效實施
怎樣保證教學模式的推廣落實呢?學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1.制定課改方案
學校制定了《濱城六中應用推廣“學案導學,自主探究”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方案》。確立了兩項目標:一是轉變教師教育教學觀念,實現(xiàn)教師由“教學”到“教學生學”的轉軌。二是改變評課標準,使評價過程成為促進教師發(fā)展提高的過程,同時成為引導學生釋放潛能,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2.加大課改力度
“教研組周教研例會”雷打不動把方向,引導、督促、規(guī)范教師踐行模式。修訂了教師推廣運用新教學模式的效果評價標準,評價一堂課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突出以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為評價重點,著眼學生課堂“八會”:會自學、會思考、會傾聽、會評價、會質疑、會討論、會運用、會總結。
3.統(tǒng)籌規(guī)劃進程
把整個模式的研究實驗過程合理劃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宣傳發(fā)動,學模建模。通過學習培訓,理解掌握基本教學模式以及精神實質,促教師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法,在自己所帶班級的所任學科嘗試運用,讓學生初步適應模式。
第二階段:示范引領,踐模立標。本階段首先成立領導組織機構,選拔出第一梯隊實驗教師從備課、上課、作業(yè)等方面嘗試運用教學模式。加強聽評課力度,充分發(fā)揮第一梯隊實驗教師的帶動作用,其他教師跟進模仿。初步形成不同學科、不同課型運用該模式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在此基礎上組成推廣運用教學模式的第二梯隊實驗教師,形成傳幫帶。其次,學校積極開展“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五項活動”:教師讀一本好書活動,促進教師理念轉變;“走出請進”活動,促進教師學習多元思想;“說課標、教材”活動,促進教師提高把握教材能力;課堂教學大比武活動,以課堂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為主線,演繹“突破課堂四部曲”:①骨干名師“五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模式”示范課、人人一節(jié)公開課活動;②開展“課堂教學開放日”活動;③每學科推薦優(yōu)秀教師,參加全國“我的模式我的課”博覽會,或參加學?!佰`行新模式教學能手”評選;④開展“教學風格魅力教師”評選活動,促進課堂教學規(guī)范與創(chuàng)新。
第三階段:整體推進,學標完善。在總結上階段經驗基礎上,全面推廣模式。以教研組為中心,組織教師研究教材內涵,群策群力,凝結集體智慧,編制高質量的導學案。各年級、學科教師自覺踐行“學案導學,自主探究”教學模式,邀請同科教師聽評課,自我加壓。學校領導推門聽課,及時掌握模式應用情況,研究問題、創(chuàng)新推進。教科室組織公開課、示范課、競賽課、經驗交流會多項活動,提高教師運用教學模式的能力,及時發(fā)現(xiàn)典型、樹立典型,引導教師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優(yōu)質高效。
第四階段:總結提升,深化研模:各科教學模式基本定型,師生基本適應,教師基本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學生各種能力、合作意識進一步增強,教學質量明顯提高。學校開始開展專題講座、課題帶動等形式的資源共享活動,促進課改深化研究。大力提倡微課題研究,逐步形成“課題從課堂教學中去選,研究到課堂教學中去做,答案到課堂教學中去找,成果到課堂教學中去用”的研究文化,加快向科研型教師發(fā)展的步伐,實現(xiàn)科科乃至人人有自己個性風采的模式,百花齊放。
4.名師制度推動
更好地推動“學案導學,自主探究”教學模式的學習和運用,關鍵在教師。學校注重尊重教師成長需要,建構教師成長機制,搭建教師成長平臺。課改整個過程,學校根據(jù)教師不同年齡、層次、條件,把教師定位為“名師、骨干教師、教壇新秀、青年教師”四種類型,明確個性化發(fā)展方向和階段目標。實施“名師引領——骨干帶動——同伴互助——自主發(fā)展”的推進策略,聘請專家為學校課堂創(chuàng)新顧問,引領教師成才成名。落實“師徒結對”制度,開展“三新”活動,即“新教師、新課標、新課堂”基本功競賽活動?!懊麕熤啤背蔀橥七M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的火種和推動力。
5.績效獎評助力
學校對推廣應用模式的全過程及效果進行考核。教研組對教師說課、評課活動進行考核;教科室對教師模式研究反思進行考核;教務處對教師備課及教學模式在課堂中的應用進行指導檢查。年終,對實驗中表現(xiàn)突出的先進教研組、優(yōu)秀班級、先進個人進行表彰獎勵,樹立表率。
濱城區(qū)六中的教學創(chuàng)新行動,置身學校內涵發(fā)展的規(guī)劃格局中統(tǒng)籌謀劃,注重吸納先進的管理文化、蹄疾步穩(wěn)、扎實推進、成效明顯。短短幾年,學?!芭腥魞扇恕?。學生主動學習、會學習的習慣培養(yǎng)成效凸顯,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學生成績穩(wěn)居當?shù)匾涣?;各地家長紛紛把孩子送來,生源越來越好。六中成了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的品牌學校。
學校曾兩次與江蘇洋思中學、南京東廬中學、山東杜郎口中學等全國名校,共同在濱城舉行全國初中同課異構活動。學校創(chuàng)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學案導學,自主探究”以及鮮明辦學特色,受到了全國各地專家、學者和同行的一致好評。《中國教育報》連續(xù)三版報道學校的辦學經驗和管理特色,《大眾日報》以《一座“收門票”的學?!窞轭}作重點報道。中央教科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韓立福高度評價學校為“全國課改先鋒學?!敝?。迄今,超過4萬人次前來交流訪問。學校先后榮獲全國教科研先進單位、全國課改名校、全國教育創(chuàng)新示范單位、全國百強特色學校等60余項稱號,連續(xù)三年被評為“濱城區(qū)人民最滿意學?!?。喜人的成績?yōu)閷W校積累起深厚的社會聲望,也為未來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學校積累了深刻的啟示和寶貴經驗:教學改革首先是思想觀念的改革,思想不解放的人,改革搞不好;要正確處理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善于吸取經驗,有勇氣克服弊端;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系,相信學生自學更能提高教學效率;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不否定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教學能力=把握教材能力+了解學生能力+導學藝術+人格魅力;正確處理好合作學習和個體學習的關系。合作要有目的,有指導,有反饋,不走形式,追求樸實、真實、扎實;充分認識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作用,強化現(xiàn)代教學媒體運用的實效性。
“學案導學,自主探究”模式,體現(xiàn)不同學科與課型特點,五環(huán)節(jié)可根據(jù)不同教學內容適當調整。堅持“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堅持“三個還給”,即把時間、課堂、快樂還給學生。最大程度地發(fā)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實現(xiàn)了大信息量、大思維量、大訓練量,學生肯學、想學、學會、會學和志學。它從學生終身發(fā)展的需要出發(fā),依據(jù)新課標的要求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讓學生學會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獨立思考問題,合作探究問題,歸納創(chuàng)新問題,勇于評價問題;同時,養(yǎng)成了學生敢于質疑、善于表達、認真傾聽和不斷反思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了他們的組織、表達、思維等方面的能力,全面體現(xiàn)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實現(xiàn)了教學方式的徹底改變,走出了一條切實可行的、推進課堂教學的改革之路。
近兩年,課堂教學模式步入“高原期”。如何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新突破和新跨越,成為擺在學校領導班子面前的一個緊要課題。如今,學校找到了打破制約學校發(fā)展瓶頸的突破口——把信息化技術引入課堂。教師開始在有效踐行“學案導學,自主探究”模式的基礎上,加入“教育信息化”實驗潮流。
濱州市濱城區(qū)第六中學,山東濱州 256600)
(責任編輯:高 原 丁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