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
?
高中文言文教學淺議
□張超
摘要:文言文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如何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學效率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愛好,加強朗讀和背誦的練習,教給學生一些有效的學習方法,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等做法,會有效地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學的效率。
關(guān)鍵詞:文言文教學;興趣;朗讀;方法;梳理;效率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規(guī)定:“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nèi)容。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倍鴮嶋H上,經(jīng)過中學六年的學習,高中生閱讀淺易文言文依然困難重重。那么,如何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學的效率呢?在這里,談談我的一些思考和看法。
第一,要明確學習文言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高中文言文教學在當下處境之艱難,推究起來“學生不喜歡”是導致困境的主要因素。學生不感興趣,也就不可能學好文言文,所以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呢?問及學生對文言文不感興趣的原因:一是文言文離我們太遠,深感困難,不好理解;二是認為文言文是老八股,與時代潮流不相符,不實用。那么,要讓學生對學習文言文有興趣,就要讓學生知道文言文學習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學習文言文,一是高考要考,關(guān)系到我們的前途和命運,因此必須學好文言文。二是可以開闊我們的眼界,加深我們對外部世界的認知能力,進而能拓寬寫作的思路,增加文章議論抒情的深度,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變寫作時不斷出現(xiàn)的空話、套話的現(xiàn)象。三是可以提高我們的修養(yǎng)和道德境界,對我們的生活和以后的工作、事業(yè)大有裨益。牛頓說:“假如說我能看得比別人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么,從文言文中領會先賢的精神世界,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學習文言文,耳濡目染,感悟熏陶,吸取前人的智慧,就能超越前人的視野,創(chuàng)造出嶄新的輝煌。
第二,要加強朗誦和背誦的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語感。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薄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蔽难晕囊繇嵑椭C,意蘊悠久,篇幅短小,便于記誦。誦讀自古以來就是學習文言文的主要途徑。當然,對學生的誦讀要有指導,要根據(jù)作品的特定要求,在節(jié)奏、語氣、語調(diào)、語速等方面做好指點,每次誦讀都要有不同的要求:是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讀出語氣,讀出語勢,還是在讀中粗知大意,掌握思路,體味情感,感悟意境,都要給學生明確的導向,從而達到“理解的朗讀”。而記誦的結(jié)果,不僅可以拿到高考默寫的滿分,還可以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語言能力的核心是語感。所謂語感,包括對記誦名篇的形式、內(nèi)容、意境的整體感受。只有具備了這樣的整體感受,才能舉一反三,運用所學來解決問題。如“遠與恢素善”為2006年全國高考題第八題,假如熟讀《鴻門宴》“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一句,熟知這里的“善”為“交好”,就可據(jù)此推斷“遠與恢素善”中“善”也為“友好”。教材是我們的“源頭活水”,假如我們熟讀或背誦課文,那么試題或課外閱讀中出現(xiàn)的一些實詞解釋,只要課文中已出現(xiàn)過,我們就可以聯(lián)系課文相應遷移,這樣不但解決了問題,還提高了閱讀能力,而且文言文的章法、修辭、思想等,通過誦讀也可以深入學生的骨髓,這樣提筆寫作時,便會自覺不自覺地向這些名著借詞、借意、借境、借法,融入自己的作品,不但能提高表達效果,還可以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所以誦讀和背誦是文言文教學成功的先決條件,也是提高學生文言文閱讀水平的根本途徑。
第三,以授漁為指導思想,教給學生一些學習的方法。學生不喜歡文言文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感到文言文難學,讀不懂,不好理解,老師可以教給學生一些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訓詁學解釋文獻語義的方法,如以形說義、因聲求義、據(jù)文證義等,在文言文教學中大有用處。比如形訓法,漢字屬于表意體系的文字,且形聲字占80%以上,“偏旁”與“字義”聯(lián)系密切,這就給我們推斷詞義提供了依據(jù),加上結(jié)合上下語境進行推測,就有可能較為正確地把握詞義?!昂獭迸c五谷有關(guān),“纟”與絲麻有關(guān),“貝”與金錢有關(guān),“皿”與器具有關(guān),“阝”與地名有關(guān),“求“與皮毛有關(guān),“旨”與美味有關(guān),“辛”與刑具有關(guān),“隹”與鳥雀有關(guān),“能”與熊羆有關(guān),“尸”與身體關(guān),“冖”與籠罩有關(guān),“系”與捆綁有關(guān),“歹”與死亡有關(guān),“月”與肉有關(guān),“頁”與首有關(guān),“自”與鼻有關(guān),“目”與眼有關(guān)……總之,本字關(guān)本義,形符表義不可不知。如《伶官傳序》中“方系燕父子以組”的“組”,“纟”與絲麻關(guān),聯(lián)系語境可知“組”本義為“帶子、繩子”。再如《譚嗣同》中“徑造袁所寓之法華寺”的“造”字,義符為“辶(辵)”,與行為有關(guān),聯(lián)系下文“袁所寓之法華寺”,不難推測與處所關(guān)聯(lián)的詞義應該是“到、去”的意思,而“造”的其他意義“制造”,“成就”顯然與此文意不符。還有文言中的特殊句式,要從根本上去講,要講透,有遷移,切忌點到為止。
第四,總結(jié)歸納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重視文言文翻譯。這里,有一個很“笨”但很有效的做法,就是將各冊語文書中出現(xiàn)的大綱要求把握的120個實詞,18個虛詞和常見的文言句式所在的句子全部挑出,再選擇一些簡短而典型的例句來記憶背誦,一旦這樣做了,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把握文言知識的感性材料,老師自己也能對教材中知識點的分布有宏觀的把握,做到有系統(tǒng)地講授,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熟悉文言文的學習。為了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這個工作老師也可以組織和引導學生去做,學生通過上網(wǎng)或者查工具書等手段解決問題,在梳理積累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體驗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文言文的翻譯也是閱讀能力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從考生的作答情況來看,失分很嚴重,從主要失分的情況來看,考生缺乏文言文翻譯的技巧,尤其是對關(guān)鍵詞語的翻譯沒有到位。這樣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就要強調(diào)文言文的翻譯不能泛泛而答,要把關(guān)鍵詞翻譯清楚,必須留意句子的語氣,有倒置的要調(diào)整為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語序后再翻譯,省略句要把省略的部分補出來等等。也就是應以直譯以為主,以意譯為輔,爭取做到“字字有對應,句式有體現(xiàn),句意不改變,不出現(xiàn)語病”。常見的翻譯技巧也要教給學生一些,如文言文以單音詞為主,而現(xiàn)代漢語以雙音節(jié)詞為主,我們可以用加字法,在單音節(jié)詞前或后加上這個語素的雙音節(jié)詞或短語,比如“天下事有難易乎?”(《為學》)可以譯為“天下的事情有困難和容易之分嗎?”對于那些在古書里常用,但在漢代漢語里己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詞所表達的意思古今說法不一樣的詞,就要用今天的說法去置換古代的說法,例如:將“將并與備逆操”(《赤壁之戰(zhàn)》)句中“將”換成“率領”,“并”換成“合”,“逆”換成“迎戰(zhàn)”,對于古文中的專名如人名、地名、年號、國名、官職名、朝代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譯。把握這些方法,再加上平時實詞、虛詞的積累,學生的翻譯能力一定會大有提高。
總之,文言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教會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立足課內(nèi),延伸課外”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良好的文言文教學形式,故教師應以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調(diào)動學生的主體能力為宗旨,設計多變的教學形式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不僅能真正主動學懂大綱要求的文言知識,還能遷移所學知識,真正具備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作者單位:安徽省蒙城二中)
[責編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