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媛
(浙江省浦江縣杭坪鎮(zhèn)中心小學 浙江浦江 322207)
?
為難點、重點找一個支撐點
——淺談“求聯(lián)”思維在數學學習中的應用
王元媛
(浙江省浦江縣杭坪鎮(zhèn)中心小學 浙江浦江 322207)
摘 要:本文是針對一道學生平時學習中錯誤率極高的練習題而引發(fā)的關于“求聯(lián)”的思考。數學的學科性質決定了它的知識體系具有很強的邏輯程序和結構,所以“求聯(lián)”既是數學思想方法,也是探究新知、解決問題的重要策略。本文筆者通過若干個典型案例具體地進行了闡述數學學習“求聯(lián)”的意義。
關鍵詞:求聯(lián) 思考 理解
一道錯誤率極高的練習題:在一個長方形(長20米,寬15米)的花壇四周,鋪上寬1米的小路。 (1)花壇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2)小路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1.結果呈現
2.班39+37=76(人) 只有一人想到大面積減去花壇面積等于小路面積,絕大多數徘徊在四條小路面積相加。即15+20+15+20+4=74(平方米),或是忽略掉四個小角算成15+15+20+20=70(平方米)。還有一部分同學無從下手。
2.原因分析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學生定向思維的根深蒂固。本題是新版北師大三年級下冊面積單元學習后的變式練習題。學生在做完大量的求圖形面積后,一見到求小路面積后,第一反應是從小路出發(fā)去求面積,這是一種定向局限思維,學生在眼花繚亂的情況下,他們習慣性地抓牢小路,從小路出發(fā)思考。
3.應對措施
“求聯(lián)”思想的培養(yǎng),所謂“求聯(lián)”就是構建聯(lián)系,形成線或者網絡。求聯(lián)的對象有時是知識,有時是方法,有時是表達方式,還有的時候甚至是看上去似乎并不相干的內容。這道題的“求聯(lián)”則是不要把小路作為個體去想,而應該從整個圖形去考慮,把小路和花壇看成一個大的長方形,花壇看成它其中的一個小長方形,那么小路的面積就是大的長方形面積-小長方形面積=小路的面積。通過“求聯(lián)”,可以幫助孩子把復雜化為簡單,把不聯(lián)系的化為相聯(lián)的,使他們的思維到達一更高的學習層次。那怎么樣求聯(lián)更有效呢?本文從筆者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出發(fā),對“求聯(lián)”的有效應用做了幾點淺薄的教學總結。
周長、面積是三年級學生初學且必須深刻理解掌握的兩個概念,但在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發(fā)現周長理解了,但是一學過面積,有些同學就開始“犯渾”了。如求不規(guī)則“凹凸”圖形的面積和周長??此坪唵蔚念}目,卻總有學生搞錯, 這時,我們不妨引導學生從他們熟悉的事物、角度出發(fā)去尋找他們的連接點,如烤餅的學問。
1.關于面積的再認知
吃烤餅時,烤餅肯定變小了,而變小的面其實就是面積,對于學生來說十分的好理解。
2.關于周長的再認知
提及它的周長在哪呢?學生這時肯定先去判斷它的周長在哪?顯而易見,周長指的是烤餅外輪廓的邊線長,而有趣的是在吃的過程中,烤餅的周長發(fā)生著有趣的變化: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吃烤餅的過程中,烤餅的面積一定在變小,而烤餅的周長可能變長,也可能變短,還可能不變。十分的有趣易懂,學生不僅牢牢地理解掌握了周長與面積,還體會了它們的變化魅力。真是妙哉!
利用成語故事求不規(guī)則物體的周長—利用《曹沖稱象》求不規(guī)側物體的周長:《什么是周長》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課內容,本科的教學目標之一是會計算多邊形的周長,并能尋求簡單合理的運算途徑。其中涉及怎樣求楓葉的周長時,筆者遇到了這樣的情景: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什么是物體的周長,那生活中的事物我們能不能也探索到它們的周長呢?比如說楓葉的周長?
思考剖析:“用繩量—— 在繩子上作記號—— 量繩子的長度”,十分有趣的一場知識和技能的聯(lián)系,把所學的語文成語故事的方法策略給靈活運用于數學問題解決了。 把未知的轉化為了已知,令抽象變?yōu)榱司唧w、直觀,化彎曲為筆直了,這就是求聯(lián)的魅力。通過合理地求聯(lián),學生就能把握對問題的再探索和解決的能力與技巧,從而達到從“此岸”到“彼岸”的目的。
1.加減乘除的相聯(lián)
(1)加法與乘法的相聯(lián)
加法是指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數、量合起來,變成一個數、量的計算。而乘法是指將相同的數加法起來的快捷方式。例如4乘5,可以說成5個4連加或4個5相加。從中我們可以知道加法和乘法的本質都是把數、量相合。不同的是加法可能是數、量相同的相合,也可以是數、量不同的相合。而乘法必須是數、量相同的相合。
(2)減和除的相聯(lián)
將一個數或量從另一個數或量中減去的運算叫做減法。而除法則可以理解為一數或量連續(xù)減去一個相同的數。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減法和除法的本質都是把數、量相減。不同的是減法可能是數、量減一個或多個不同也可能是相同的數、量,而除法則是數、量連續(xù)減多個相同的數、量??偠鴼w之,兩者都是數、量的分開。
2.分數與小數的相聯(lián)
(1)從意義上理解
通過分數去認識、理解、掌握小數是我們北師大四年級下小數的意義學習的兩大途徑之一。從圖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小數0.1,0.01,0.001等,分別是分數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等的另一種書寫形式。也就是0.1與十分之一,0.01與百分之一,0.001與千分之一等,它們不是不同的兩個數,而是同一個數的不同形式。
(2)從讀法上理解
小數的讀法有兩種:一種是我們常規(guī)的讀法即小數的整數部分仍按整數的讀法來讀,小數點讀作“點”,小數部分順次讀出每個數位上的數字。例如18.35讀作十八點三五。而小數的另外一種讀法是按照分數的讀法來讀,帶小數的整數部分按整數讀法讀,小數部分按分數讀法讀。例如0.61讀作百分之六十一,13.856讀作十三又千分之八百五十六。
分數與小數不管是從意義還是讀法上的相聯(lián),都充分地幫助了學生有效地理解、掌握了小數的意義。不僅幫助我們這些廣大的一線數學教師理解了教材的用意,也讓學生體會到了數學的整體性,有效地幫助了學生的數學學習。
以上是本人對教學中對“求聯(lián)”思想的幾點有效應用,把錯綜復雜的數學知識、問題理一理,聯(lián)一聯(lián),讓孩子們在“求聯(lián)”中,為一些尚未能完全理解的知識點找到些許的知識“源點”。讓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在有效的“源點”上展翅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