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森平
(山東畜牧獸醫(yī)職業(yè)學院 山東濰坊 261061)
?
高等數學難學難教的成因及對策分析
趙森平
(山東畜牧獸醫(yī)職業(yè)學院 山東濰坊 261061)
摘 要:高等數學是理、工、經管等學科學生在大學進校階段必學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本文將分析高等數學難學難教的原因,并從教學方法的改革,調整教學內容等方面來探究解決這一現狀的方法。
關鍵詞:高等數學教學方法 成因 對策
高等數學在眾多學科和領域中都有廣泛的應用,是高等院校理、工、經管等學科的學生開設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相對于中學階段的初等數學而言,高等數學涉及的范圍廣,邏輯性強。部分同學由于數學基礎較為薄弱,在高等數學的學習中會遇到一系列的問題,從而對高等數學產生抵觸情緒。為了解決高等數學難學難教的這一現狀,我們接下來將對出現這一問題的成因及其解決方法進行探究。
1.學生思維模式存在誤區(qū),基礎知識相對薄弱
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缺乏對知識的關聯(lián)性思維模式,比如在高等數學上冊中有一章內容是導數與微分,在這章中我們會對一系列的基本初等函數從導數的定義進行求解,這就要求我們對基本初等函數的定義有正確的理解。舉個例子,
可見在三角函數導數的推導過程中,會用到一系列中學階段學習到的三角函數的知識。如果我們對中學知識理解的不夠全面,就無法理解對這一函數的推導過程。學生對公式的應用處于一種片面的應用,沒有探究解題的多種思維和解決方法。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是對某一知識點或某一解題方法的死記硬背,沒有將這些知識在大腦中進行系統(tǒng)性的整理和總結。在考試或者練習過程中就難以將這些知識從大腦中提煉出來進行應用。[1]
2.測評方式單一
現階段高等數學的測評方式主要是以期末考試成績?yōu)樵u定標準,這種評定方式單一,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對一些平時課堂表現良好但是發(fā)揮失常的同學來說比較不公平。高校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摒棄這種考試成績決定一切的教學模式,可以采用平時成績(含課堂出勤、紀律、提問,以及平時作業(yè)完成的質量等)和期末成績綜合評定的方法來決定學生的最終成績。
3.教學模式單一,難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高等數學的教學主要是一個理論講解的過程。老師對教材的應用能力參差不齊,學生在課堂上處于被動的地位。某些教師對教學過程只處于一種“售出”的狀態(tài),對“售出”之后“產品”的效果并沒有進行深入的了解。有些教師對教學缺乏熱情,對學生缺乏責任心。有些教師沒有根據現代教學的需求及時更新自身的知識儲備,難以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采用擴展性教學方式,課堂枯燥乏味,難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4.高等數學教學內容難度高
中學教學過程中,老師整節(jié)課可能最終的授課目的就是為了使學生理解一個知識點。但是在高等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老師一節(jié)課可能會引入眾多繁復的概念和知識點。教學過程主要以概念的引入,定理的講解和公式的運用為主,大量的知識點灌輸會使學生產生厭煩和恐懼心理,最終導致越不學越難,越難越抵觸現象的出現。
5.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降低
高中的教學是以老師輔導為主,而大學的課程學習看重的是一個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大學的整體環(huán)境相對而言較為放松,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如果較差的的話,就容易受外界干擾。有些學生上課狀態(tài)松散,作業(yè)不按時上交,有些甚至為了通過最終的考試不惜作弊。在大學的學習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在課堂上認真聽講,還要做好課前預習、課后鞏固等一系列的工作,要在學習中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能力。但是有些學生依賴性強自律性差,容易受社會上各種因素的干擾,自我學習能力差,難以掌握老師課堂中教授的知識,從而對高等數學產生抵觸心理。這不僅對高等數學后續(xù)的學習產生影響,還會影響接下來專業(yè)課中高等數學知識的應用。
1.改變教學方法,提升學習興趣
在高等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充分了解不同專業(yè)的學習對高等數學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對于生物技術專業(yè)類的學生,要注重定積分部分的講解;對于能源電子類的專業(yè)的學生,要注重拉氏變換等較難問題的講解。對基礎知識差的學生,要降低教學目標。對于基礎良好的學生,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制定一系列的授課計劃。創(chuàng)建趣味課堂,將枯燥的理論知識通過有趣的教學方法進行授課,增加課堂活力。要重點講解應用范圍廣的章節(jié),推出具有個人特色的教學方式。用簡單易懂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培養(yǎng)學生在不同領域對高等數學的應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在教學過程培養(yǎng)學生對高等數學的興趣,才能有效的緩解這一難題。
2.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是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者。俗話說好,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自身要明確學習高等數學的目的,要明白高等數學在整個學科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地位。老師可以定期與學生進行交流,按照學生的需求進行講解。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多采用開展探究性的學習,每次授課之后要對知識進行重點性的歸納和整理。在典型例題的講解過程中,可以采用多種思維的解題模式,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
3.鞏固基礎知識,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
高等數學是在中學數學的基礎上引入的一門具有強烈的邏輯思維性的學科。有些學生中學數學基礎較差,加之大學課堂教學節(jié)奏快,會使學生在短時間內不能適應這一學習模式。為了緩解這種情況,就要求學生要在高等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不斷鞏固中學階段的數學知識,提高自主性,主動通過學習去解決問題。[2]
綜上所述,高等數學的學習過程,是一個老師和學生不斷配合的過程。老師在講課過程中要不斷地適應時代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推陳出新。學生則要注重自身能力的培養(yǎng),要有自律能力,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要對高等數學的學習在大學階段的重要性有清楚地認識。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性,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高等數學的相關知識,解決高等數學難學難教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馬忠林,數學方法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2]楊妙霞,關于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yè),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