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唐代河西邊塞詩史論

      2016-02-19 06:38:26劉梅蘭
      關鍵詞:涼州邊塞邊塞詩

      劉梅蘭

      (復旦大學 中文系,上海 200433;河西學院 河西文獻與文學研究中心,甘肅 張掖 734000)

      唐代河西邊塞詩史論

      劉梅蘭

      (復旦大學 中文系,上海 200433;河西學院 河西文獻與文學研究中心,甘肅 張掖 734000)

      唐代河西地理位置獨特,戰(zhàn)略地位重要。河西邊塞詩獨具地域特色和審美價值。唐代著名詩人陳子昂、高適、岑參、王維、王昌齡等都曾親歷河西邊塞,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河西邊塞詩歌,抒寫了他們對唐代河西邊塞自然地理環(huán)境和河西邊戰(zhàn)、邊患等問題的認知。初盛唐河西邊塞詩歌內(nèi)容豐富,題材多樣,語言質(zhì)樸遒勁,格調(diào)雄渾高昂,境界雄奇闊大,抒發(fā)保疆衛(wèi)土的愛國責任感。中晚唐時期,河西逐步淪陷吐蕃,河西邊塞詩歌充溢著悲憤情感。

      河西; 邊塞詩; 初盛唐; 中晚唐; 地域

      0 引 言

      河西,地處黃河以西、甘肅西部。河西地勢險要,南北兩山夾峙,南邊為綿延縱橫千余里的祁連山,北部有合黎山、馬鬃山、龍首等山。中間走廊東西縱橫一千八百多里,平坦易行。在祁連山雪水滋養(yǎng)下,河西處處綠洲,宜耕宜牧。河西走廊東連關隴,西通西域,地理位置獨特,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河西維系著中原王朝的安危,“欲保秦隴,必固河西”,“河西不固,關中亦未可都”[1]2711,河西成為了歷代中原王朝和周邊游牧部族勢力角逐之重地。

      唐代河西突厥、吐蕃等游牧部族勢力錯綜交匯,局勢極為復雜。河西拱衛(wèi)秦隴、經(jīng)營西域和保障絲路暢通的作用日益凸顯。唐王朝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經(jīng)營河西,先后在河西置涼州都督府,設河西節(jié)度使,布重兵派名將,固守河西邊塞。著名將領郭元振、王忠嗣、哥舒翰都曾擔任過涼州都督或河西節(jié)度使。

      唐代出塞河西的文人學士非常之多,郭震、來濟、陳子昂、駱賓王、王維、高適、王昌齡、岑參等,都曾或任職,或出使,或入幕,或游邊,或過境而親歷河西。他們對河西邊塞自然地理環(huán)境和人文地理環(huán)境,以及河西邊塞軍營生活都有深切的體驗和感受,耳之所聞,目之所見,情之所動,激發(fā)詩思,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河西邊塞詩歌。

      初盛唐時期,是河西歷史上經(jīng)濟、文化最為繁榮的時期,也是外來詩人大量涌入河西,河西邊塞詩歌繁榮的時期。詩歌多以建功立業(yè)、生活體驗為主,格調(diào)高昂雄渾,充滿了理想主義色彩。中、晚唐時期,河西逐步淪陷吐蕃,詩人更多抒寫邊塞生活的困苦、戰(zhàn)爭的殘酷,表達深切憂憤。

      1 初唐河西邊塞詩

      唐興之初,西北邊境的突厥、回鶻、吐谷渾等勢力,以及崛起于青藏高原的吐蕃,嚴重威脅著唐西北邊境安全。太宗貞觀年間,入寇河西的東突厥和吐谷渾的威脅解除,唐王朝開始以河西為基地,屯田積谷,經(jīng)營西北、西域和河湟地區(qū),強化西北軍事防御體系。

      初唐時期置涼州、沙州總管府(后改為都督府),統(tǒng)河西數(shù)州之兵。同時輔以軍、城、鎮(zhèn)、守捉。唐高宗永徽二年(651)、永徽六年(655)、顯慶二年(657),唐平定了西域,突厥實力轉(zhuǎn)弱,吐蕃成為唐王朝西北疆域的勁敵。唐睿宗景云二年(711),設河西道和河西節(jié)度使,全面負責河西的軍政事務。

      李世民、虞世南、楊師道、竇威、李嶠、崔融、郭震、來濟等,都有涉及河西邊塞的詩歌傳世?!俺跆扑慕堋蓖醪罹?、盧照鄰、駱賓王的邊塞詩歌,關涉河西邊塞者,數(shù)量亦不少。他們的邊塞詩歌,往往關涉西北邊戰(zhàn),渲染邊塞苦寒。但是,昂揚進取的時代精神浸潤著唐代士人的心。在他們看來,邊塞不僅是征人戍守之地,也是建功立業(yè)、保疆衛(wèi)土的征戰(zhàn)之地。他們期望自己和友人建立竇憲燕然勒石之功,或如漢代英雄衛(wèi)青、霍去病、張騫、班固等人一樣,在河西邊塞建立不朽功績。這些詩歌的語言通常質(zhì)樸遒勁,風格雄渾豪邁,悲壯而不哀怨,盡顯唐人風采。

      虞世南西塞之詩,意象剛健質(zhì)樸,如“前逢錦車使,都護在樓蘭”(《擬飲馬長城窟》),“天山冬夏雪,交河南北流”(《結(jié)客少年場行》)。初唐“文章四友”李嶠、蘇味道、崔融、杜審言,關涉河西邊塞比較多。李嶠《奉使筑朔方城率爾而作》歌頌張仁愿筑朔方城,鞏固了唐王朝的北部邊防?!端婉樂疃Y從軍》殷切希望駱賓王建立軍功,“希君勒石返”,情誼深厚。杜審言有送友人出征西北邊塞的《贈蘇味道》和《送崔融》,以及充分肯定唐蕃和親的《送和西蕃使》。

      《塞垣行》為崔融邊塞詩代表作,其中竇憲和蘇武典故,均關涉河西?!耙怀瘲壒P硯,十年操矛戟”,追憶棄筆從戎往事,抒寫“豈要黃河誓,須勒燕然石”理想壯志,希望自己像竇憲一樣刻石勒功,建立功勛?!度霞膬?nèi)》寫征人戍邊歸期遙遙,“春風若可寄,暫為繞蘭閨”,征人濃郁的思鄉(xiāng)之情融入春風,委婉含蓄而深沉感人。

      武后時期,河西邊塞詩歌以陳子昂為代表。陳子昂的河西邊塞詩有八首,報國憂時,飽含作者對邊患問題的深沉思索。這些詩歌語調(diào)蒼涼沉郁、慷慨質(zhì)樸,情感激越向上,真實地反映了河西邊塞軍營生活,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性和思想性,對盛唐邊塞詩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如贈同行喬知之和王無競的詩作《度峽口山贈喬補闊知之王二無競》:

      峽口大漠南,橫絕界中國。叢石何紛糾,赤山復翕赩。遠望多眾容,逼之無異色。崔崒乍孤斷,逶迤屢回直。信關胡馬沖,亦距漢邊塞。豈依河山險,將順休明德。物壯誠有衰,勢雄良易極。邐迤忽而盡,泱漭平不息。之子黃金軀,如何此荒域。[2]897

      峽口山,河西走廊北山的合黎山山峰之一,在今甘肅張掖市境內(nèi)。詩寫作者穿越峽口山時的所見所思,濃墨重彩地描寫了峽口山雄峻險要,繼敘險不足恃,世事往復,再嘆轉(zhuǎn)切自然,層次分明,渾然一體,語言古樸,風骨蒼勁,景象雄闊,表達對喬知之等人遭際之同情。清代翁方綱評說唐詩,以為“唐初群雅競奏,然尚沿六代余波。獨至陳伯玉,峍兀英奇,風骨峻上?!盵3]25以此評說此詩,確實至為恰切。

      武則天大足元年(701),郭震任涼州都督,后遷安西都護。唐玄宗先天元年(712),任朔方大總管。郭震深諳邊防,邊塞詩雄渾豪邁、語言質(zhì)樸剛健?!度稀分?,深得風人之旨:

      塞上虜塵飛,頻年出武威。死生隨玉劍,辛苦向金微。久戍人將老,長征馬不肥。仍聞酒泉郡,已合數(shù)重圍。[2]756-757

      武威,指漢置武威郡,在今甘肅省武威市;酒泉郡,先漢武帝元狩二年置,今甘肅省酒泉市。郭震感慨歲月易逝,征人易老,連年征戰(zhàn),卻不得歸還。怨而不失悲壯,體現(xiàn)了唐代士人昂揚樂觀的精神風貌。

      來濟,唐高宗顯慶五年(660),任廳州(今新疆吉木薩爾北)刺史。唐高宗龍朔二年(662),領兵抗擊突厥時陣亡。來濟《出玉關》,寫他任職廳州刺史時,出玉門關時所作:

      斂轡遵龍漢,銜凄渡玉關。今日流沙外,垂涕念生還。[2]501

      初唐四杰的邊塞詩,王勃數(shù)量最少,駱賓王成就最高。王勃《隴西行》十首,涉及的內(nèi)容比較寬泛,其中第七首描繪邊情緊急,軍威雄壯,關涉河西邊塞:“烽火照臨洮,榆塞馬蕭蕭。先鋒秦弟子,大將霍嫖姚?!眲偨≠|(zhì)樸,詞約義豐。盧照鄰的邊塞詩,關涉河西邊塞的,如《雨雪曲》寫邊塞雪景,運用蘇武牧羊典故,抒發(fā)將士久戍邊疆,功高賞薄的哀怨之情?!蛾P山月》“光斷玉門前”句,寫征人離家萬里,只能借明月寄相思的孤獨無奈。

      駱賓王三次從軍,足跡遠達西域、西北、西南邊塞,對邊塞非常熟悉?!袄展λ急葢棥?《詠懷古意上裴侍郎》),表達施展抱負的決心和英雄氣概?!盎昝越痍I路,望斷玉門關”(《在軍中贈先還知己》),同僚知己先歸,怎能不引發(fā)作者的歸還之情?但“獻凱多慚霍,論封幾謝班”,作者時時不忘建功邊塞,詩歌讀來并不消極。

      初唐河西邊塞詩歌,高揚著理想的光芒。詩人們滿懷實現(xiàn)理想抱負的激情,把邊塞作為建功立業(yè)之地。他們未臨邊塞之前,已然創(chuàng)作了很多慷慨報國、不惜以身許國的豪邁之作。親臨河西邊塞,西塞廣袤的山川物象,帶給他們無限的新奇體驗。西塞邊戰(zhàn)、邊患的深刻體驗,也使得他們思考解決的辦法。他們雖然慨嘆功業(yè)無成,油然而生悵惘之情孤獨之感,但是并不悲觀也不消極,詩歌依然流淌著樂觀向上的基調(diào)。

      2 盛唐河西邊塞詩

      開元、天寶中國歷史上的盛世,也是唐王朝的盛世。唐王朝國力強盛,經(jīng)濟繁榮,文化更為發(fā)達。隨著吐蕃逐漸強大,不斷向外擴張,侵擾唐蕃河源邊境,鼓動西域反唐勢力,伺機奪取河西走廊和唐在西域的安西四鎮(zhèn)。唐蕃長期對峙,雙方和戰(zhàn)不定。唐王朝被動防御、自衛(wèi)反擊和主動出擊收復失地歷史現(xiàn)狀,在盛唐河西邊塞詩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盛唐詩人大多到過河西,對邊塞軍營、現(xiàn)實生活、邊塞征戰(zhàn)以及邊塞對壘中兩方的民族關系等問題,有更為真切的體驗和認識。張說、王之渙、王昌齡、王維、高適、岑參等,都曾在廣袤的河西大地留下足跡,并用生動的詩篇,記錄了他們的見聞和感想。他們的邊塞詩歌內(nèi)容極為豐富,此起彼漲的勢力對抗、邊塞戰(zhàn)爭場面、地域風光、風士民情、將士生活、思婦幽怨、邊戰(zhàn)帶來的社會問題、民族關系等,無所不包,帶來了河西邊塞詩創(chuàng)作的空前繁榮。

      張說數(shù)次巡邊、總戍邊塞。張說力主唐蕃友好,郭元振出使吐蕃,作《送郭大夫元振再使吐蕃》,殷切希望他不辱使命,“立功在異域”,為唐蕃友好締結(jié)功勞。張說極力贊成唐蕃和親,《送鄭大夫惟忠從公主入蕃》詩:“和戎因賞魏,定遠莫辭班”,希望鄭惟忠像魏絳一樣完成使命,像班超一樣不辭辛苦,建立功業(yè)。《奉和圣制送金城公主適西蕃應制》詩則有:“青海和親日,潢星出降時。戎王子婿寵,漢國舅家慈。”愿和親下的舅甥情誼,帶給唐蕃長久和平。

      王維的河西邊塞詩數(shù)量較多?!独盍暝仭犯柙仢h代名將李廣之后李陵的遭際,寫得深沉悲壯。《燕支行》熱情歌頌了出塞將軍,以漢代名將衛(wèi)青、霍去病、李廣利來烘托將軍的雄才大略、英勇作戰(zhàn),抒發(fā)自己建功立業(yè)之心。

      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秋,王維以監(jiān)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涼州,并兼河西節(jié)度使崔希逸幕府判官,此間寫下許多河西邊塞詩歌。著名的《使至塞上》就作于他出使涼州慰問將士途中,其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成為描繪西北邊陲廣袤壯闊、氣勢雄渾之景的千古傳誦名句,展現(xiàn)了作者豁達的情懷。

      王維對河西邊塞和軍營生活的深切體驗,使他的邊塞詩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稄能娦小访枥L戰(zhàn)爭氣氛和戰(zhàn)斗場面,歌頌將士殊死殺敵的英雄。《隴西行》寫邊城被圍,軍情緊急,但漫天飛雪,烽火臺無法燃煙報警,只能由驛馬飛馳來報:

      十里一走馬,五里一揚鞭。都護軍書至,匈奴圍酒泉。關山正飛雪,烽戍斷無煙。[4]144

      詩人截取片斷,通過描繪出一幅壯闊的關山飛雪遠戍圖,渲染邊關的緊急狀況與緊張氣氛。全詩節(jié)奏緊湊,一氣呵成,構(gòu)思精巧,意蘊豐富。

      開元二十六年(738),王維在涼州送別親友,有《雙黃鵲歌送別》《靈云池送從弟》《送崔三往密州勤省》《送劉司直赴安西》《送平淡然判官》五首送別詩。他的《燕支行》《從軍行》《送元二使安西》《送張判官赴河西》《送宇文三赴河西充行軍司馬》等,或慷慨述志,或離別唱和,與河西關系密切。

      王維的《出塞》骨力雄健,渾灝流轉(zhuǎn),一氣噴薄,三、四兩句寫景最妙,雄渾而不見雄渾之跡,達到了寫景之極致。除此之外,他描繪涼州邊地民情民風的作品,也極具邊地特色。

      玄宗開元十四年(726),王昌齡到過河西、隴右一帶?!稄能娦小菲呤滓越M詩的形式,描繪了戍邊將士圍邊報國的決心,也刻畫了他們久戍邊關,難回故里的思鄉(xiāng)之情,寫得高遠而壯闊。其四寫戍邊將士保家衛(wèi)國的豪情壯志: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2]1443

      全詩境界闊大,感情悲壯,含蘊豐富,點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重要戰(zhàn)略地位。邊關戰(zhàn)事頻繁、戰(zhàn)斗艱苦,敵軍強悍和邊地荒寒,但是將士報國之志并未被銷磨,尤其是“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壯誓言,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高適、岑參是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人物。高適曾三次出塞,前兩次均沒有實現(xiàn)從軍報國之志。天寶十一年(752),高適入河西哥舒翰幕府,得到重用。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爆發(fā),高適離開河西,佐哥舒翰守潼關。

      高適在河西邊塞時間長,經(jīng)歷豐富,體驗也深刻,創(chuàng)作的邊塞詩歌篇數(shù)最多,與邊塞、戰(zhàn)爭相關的詩歌大約有五十首左右,其中赴河西前后和在河西所做的詩歌有二十余首。劉開揚《高適詩集編年箋注》收錄高適赴河西前和在河西的詩作24首,孫欽善校注《高適集校注》收錄28首,徐俊纂輯《敦煌詩集殘卷輯考》又輯考出3首。

      高適邊塞詩歌內(nèi)容豐富,題材多樣,記錄了他在河西邊塞的見聞感受。這些詩歌有赴河西的紀行詩歌,有在河西目睹的邊塞風光、邊地民情,也有河西所發(fā)生的一系列戰(zhàn)事的描述,以及河西軍營生活的描述。高適的邊塞詩歌,反映了他對邊患問題的深刻思考,處處流露出期望建功邊塞的豪情壯志以及深沉的愛國情感和對和平的渴望?!毒徘~》三首,高度贊揚哥舒翰收復九曲之地,洋溢著勝利后的高度喜悅,代表了人民的心聲。

      高適的詩感情浩蕩,奔放沉實,語言遒勁剛健,洋溢著樂觀奔放的基調(diào)。《塞下曲》描繪將士們從容奔赴戰(zhàn)場的颯爽英姿,展示了他們枕戈待旦、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叭f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風”,“青海陣云匝,黑山兵氣沖”,運用夸張和想象,描寫戰(zhàn)陣場面和將士們所向披靡的聲威?!皯?zhàn)酣太白高,戰(zhàn)罷旄頭空”二句,連用兩個典故,對比中結(jié)果自出,大有楚霸王項羽東城快戰(zhàn)之雄風?!爱媹D麒麟閣,入朝明光宮”,對安邊定遠的壯志和功成封侯多么自信?!按笮ο蛭氖?,一經(jīng)何足窮”,將作者不甘一輩子皓首窮經(jīng),期望立功邊塞、慷慨報國的豪放不羈之情傾瀉而出,使得全詩具有一種強烈的奔放之勢。

      高適的邊塞詩除了遒勁慷慨之作外,還有寧靜平和之作?!逗屯跗哂耖T關山聽吹笛》寫征人的思鄉(xiāng)之情,通過邊境寧靜和平的生活圖景體現(xiàn)出來,感而不傷。

      另一代表人物岑參的《過酒泉憶杜陵別業(yè)》,是他第一次出塞西域途徑河西之作。詩描繪了河西邊塞的荒寒之景,抒發(fā)了擔憂前途功名的苦悶和旅途的傷感酸辛:

      昨夜宿祁連,今朝過酒泉。黃沙西際海,白草北連天。愁里難消日,歸期尚隔年。陽關萬里夢,知處杜陵田。[6]482

      天寶十載(751),岑參自安西東歸,途經(jīng)酒泉、武威,創(chuàng)作了《贈酒泉韓太守》《登涼州尹臺寺》《武威春暮聞宇文判官西使還已到晉昌》《送韋侍御先歸京》等詩,或紀行,或記事,或送別,既描繪了河西邊塞重鎮(zhèn)武威的風物人情,也抒寫了自己歸心似箭的鄉(xiāng)愁、謀求功業(yè)的無奈。

      天寶十三載(754),岑參再赴西域,情緒高昂。河西所作《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描寫了月夜涼州的繁華美景?!队耖T關蓋將軍歌》贊賞蓋將軍在戰(zhàn)場上的勇猛,委婉諷刺其爭豪斗富的享樂意識?!毒迫叵献砗笞鳌穭t描繪了酒泉宴會的場面和詩人醉后的歸思。

      岑參的河西邊塞詩總計十七首,是他對河西邊塞深刻體驗的結(jié)果。這些河西邊塞詩歌,描繪了河西獨特的人文風貌和河西邊塞的異域風情,反映了盛唐士人建功立業(yè)的邊塞情結(jié)和內(nèi)心體驗,是唐代河西邊塞詩歌最高成就的重要代表之一。

      杜甫雖未到過河西邊塞,但其關涉河西邊塞的詩大約有20首左右。李白亦有關涉河西邊塞的詩作。

      3 中晚唐河西邊塞詩

      中晚唐河西邊塞詩歌的創(chuàng)作數(shù)量較少,風格與盛唐迥異。張籍、王建長于樂府詩歌,他們的河西邊塞詩歌勇于揭露現(xiàn)實黑暗,風格質(zhì)樸自然,如張籍《隴頭行》,王建《涼州行》、《隴頭水》均為描寫河西之作,諷刺無能邊將,揭露社會問題深刻,愛憎分明。

      “安史之亂”后,吐蕃趁機入侵,河西隴右相繼淪陷。涼州繁華不再,到處都是胡人,邊將卻無心收復失地。中晚唐詩人對此憂心忡忡,他們的詩歌突出了涼州作為邊塞之地特有的苦寒色調(diào),描繪了吐蕃入侵,帶給河隴人民的苦難。如張籍《涼州詞》“鳳林關里水東流,白草黃榆六十秋。邊將皆承主恩澤,無人解道取涼州”,用詩歌記錄了當時河西、隴右的境況,表達詩人深深的憂慮。

      大歷年間,涼州為回紇侵占,王建《涼州行》描寫了當時的邊防,以及涼州胡人漢化,漢人胡化的情況。胡人漢化,學習了漢人先進的農(nóng)桑技術(shù),加強了自身武備;而漢人胡化,卻只知道學習胡人的音樂歌舞。

      白居易、元稹均作有《西涼伎》,借昔日西涼州的繁盛和獨具特色的樂舞藝術(shù)描寫,抒發(fā)安史亂后河西陷落而朝廷邊將無心收復失地,反而沉醉于西涼歌舞的悲憤之感。對此,陳寅恪云:“元白二公之作,則皆本其親所聞見者以抒發(fā)感憤,固是有為而作,不同于虛泛填砌之酬和也”,“微之少居西北邊鎮(zhèn)之鳳翔,殆親見或聞知邊將之宴樂嬉游,而坐視河湟之長期淪沒,故追憶感慨,賦成此篇?!盵7]227

      晚唐時期,西北邊塞相對平靜。唐軍先后在北塞大敗回鶻,在鹽州(今陜西定邊)擊敗吐蕃。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張議潮趁吐蕃內(nèi)亂,率兵奪取涼州,收復了被吐蕃占領的土地。薛逢《涼州詞》描寫了沙洲節(jié)度使張議潮收復涼州之事:

      昨夜蕃兵報國仇,沙州都護破涼州。黃河九曲今歸漢,塞外縱橫戰(zhàn)血流。[2]6336

      但收復失地的喜悅,又被塞外不斷的戰(zhàn)事所沖淡。在全部晚唐邊塞詩中,只有少數(shù)歌頌河湟收復之作,大部分作品表現(xiàn)的都是邊塞的陰森凄慘及對戰(zhàn)爭的詛咒,顯得沉重而悲戚?!霸谕硖圃娙四抢铮瑢娐蒙钔耆肆死寺髁x的熱情,而轉(zhuǎn)入對現(xiàn)實的冷峻的刻畫,憤怒的揭露,無情的解剖?!盵8]75

      中晚唐詩人劉長卿、孫遨、李洞、張喬、熊耀等送人赴河西之作,李碩、李端、貫休、杜牧、韋應物、戴叔倫、皎然、胡曾等詩歌中關涉河西的詩作,均應歸入河西詩歌之列。

      4 結(jié) 語

      唐代河西邊塞詩歌,全方位展現(xiàn)了唐代河西邊塞的歷史風貌。涼州、敦煌、酒泉、居延等河西邊塞重鎮(zhèn)或戍守要地,陽關、玉門關等河西邊塞險關要隘,祁連山、焉支山、峽口山、昌松東界山等河西邊塞險峻高山,以及黃河、大漠、平原、戈壁、雪山,胡天,白草、征蓬,風雪、飛霜、歸雁、野駝等河西邊塞特有物象……葡萄美酒、夜光杯、胡琴、琵琶、羌笛、胡樂、胡舞等河西邊地文化意象,頻頻出現(xiàn)在唐代河西邊塞詩中,引發(fā)讀者對河西邊塞的無限想象。這些獨具地域特色、詩人實寫的物象,逐漸演變成為河西邊塞和邊塞詩的指稱符號。

      [1]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六三·甘肅鎮(zhèn)[M].北京:中華書局,1955.

      [2] 彭定求,沈三曾,楊中訥,等.全唐詩[Z].北京:中華書局,1980.

      [3] 翁方綱.談龍錄·石洲詩話[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

      [4] 陳鐵民.王維集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1997.

      [5] 徐俊.敦煌詩集殘卷輯考[M].北京:中華書局,2006.

      [6] 廖立.岑嘉州詩箋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4.

      [7] 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

      [8] 梁超然.于濆邊塞詩的特色與晚唐邊塞詩的衰微[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1985(2).

      (責任編輯 王小娟)

      On Hexi Frontier-style Poetry of Tang Dynasty

      LIUMeilan

      (Department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FudanUniversity,Shanghai,200433,China;CollegeofLiberalArts,HexiCollege,Zhangye,Gansu,734000,China)

      Hexi was a special geographic region and important strategic position in Tang Dynasty,and its frontier-style poetry possessed unique regional features and aesthetic values.Many famous poets in Tang Dynasty visited Hexi personally,including Chen Ziang,Gao Shi,Cen Shen,Wang Wei and Wang Changling and so on.They created a large number of frontier fortress poems to express their understanding for the 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frontier.Hexi frontier-style poetry in early and high Tang was rich in content and diverse in theme,vigorous and pristine in language and style,magnificent and strange in realm,full of ambition to defend China.But in middle and later Tang Dynasty,Hexi frontier-style poetry was filled with anger and grief,because Hexi was occupied by Tubo,suffering the defeat of war.

      Hexi;frontier-style poetry;early Tang and high Tang Dynasty;middle and late Tang Dynasty;region

      2016-05-20

      劉梅蘭,女,甘肅武威人,復旦大學中文系博士研究生,河西學院河西文獻與文學研究中心講師,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中國文學批評史。

      2014年度甘肅省社科規(guī)劃項目(14YB101)。

      I207.2

      A

      1008-5645(2016)06-0102-06

      猜你喜歡
      涼州邊塞邊塞詩
      相見歡·讀《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有感
      揚子江(2021年4期)2021-08-09 16:26:35
      最愛涼州面皮子
      心道與民國時期涼州佛教的復興
      敦煌學輯刊(2017年4期)2017-06-27 08:07:20
      涼州瑞像示現(xiàn)之“正光說”獻疑
      敦煌學輯刊(2017年3期)2017-06-27 01:07:00
      夢回邊塞
      政工學刊(2016年12期)2016-12-13 06:10:26
      論《河岳英靈集》對盛唐邊塞題材詩的接受
      論中唐邊塞詩
      敦煌P.3619卷一首有關涼州瑞像詩歌的考釋
      唐代邊塞詩里的情長思遠
      語文知識(2014年9期)2014-02-28 22:00:43
      多元文化共存的邊塞古城:右衛(wèi)鎮(zhèn)
      南岸区| 荣成市| 莱西市| 西乌| 册亨县| 黑龙江省| 尉氏县| 红桥区| 镇巴县| 成武县| 德钦县| 砀山县| 淳化县| 凌源市| 肥乡县| 石门县| 京山县| 杨浦区| 丽水市| 舒城县| 西乌珠穆沁旗| 兴仁县| 宁波市| 芦溪县| 资溪县| 拉孜县| 泽州县| 共和县| 湖北省| 中卫市| 新民市| 崇信县| 安庆市| 尉犁县| 吉首市| 赤水市| 凌云县| 长岭县| 甘洛县| 太保市| 二连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