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榮
廣州工商學院,廣東 佛山 528138
?
高校學生工作的德育功能研究
王榮*
廣州工商學院,廣東佛山528138
摘要:德育教育是大學生成才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功的德育對于大學生的個人成功及其社會發(fā)展有重要作用;學生管理工作人員作為德育教育的參與者,在德育教育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隨著大學的發(fā)展,特別是大學的擴招給學生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zhàn),使學生工作的德育功能沒有很好的發(fā)揮出來。所以,本文就是通過對高校學生工作與德育的現(xiàn)狀的考察,發(fā)現(xiàn)問題,在研究清楚高校學生工作與德育的關系的基礎之上,最后找出高校學生工作德育功能的實現(xiàn)途徑。對于提高學生工作水平和多元化德育手段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學生工作;德育;大學生;實踐
大學教育,除了對大學生進行專業(yè)知識教育,更重要的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長期以來我國的德育教育主要依賴于“兩課”,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特別是全球化的加劇,西方價值觀的入侵,使當代大學生生活在一個多元化的世界里,他們面臨著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要多的選擇;單一的授課式的德育方式,逐漸不能適應當代多元化的需要。這就要求我們創(chuàng)新德育教育方式,以適應新時期德育的需要。特別是在當代大學生對“兩課”熱情不高的情況下,更需要我們去尋找“兩課”的補充方式,以更好的促進大學德育教育的開展,從而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而學生管理工作,作為高校教育的另外一種形式,其在大學生的德育教育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本文就是通過對當代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考察,探討如何更好的把德育和學生工作結合起來。在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未來學生的自主支配時間必然越來越多,這就給學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給我們德育和學生工作的結合帶來了機遇。所以,考察學生工作的德育功能,對于培養(yǎng)合格的大學生和促進學生工作的提高有著雙重意義。
一、高校學生工作與德育的現(xiàn)狀
學生工作作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生的成才教育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是指對大學生在課堂學習、實訓實習、思想教育、課外活動及宿舍生活等方面進行計劃、組織、協(xié)調、管理的總稱。[1]其是學校按照國家的整體要求,有組織的、有目的的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達到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為培養(yǎng)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的學生而服務。所以,從這個角度說,學生管理工作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整體上說,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主要包括以下幾點:對學生的教育引導、常規(guī)管理、團學活動、校園文化等等。但是,隨著高校的擴招,在校生的規(guī)模不斷的擴大,給學生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zhàn)。學生工作出現(xiàn)了許多問題:
首先,學生工作和德育被扭曲;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養(yǎng)社會所需的人才,也就是培養(yǎng)既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又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社會公民;正如中國古語所說:“為師為人為天下,育知育德育乾坤”,說的就是學校育人不僅是知識的傳承,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人們的思想品性。但是現(xiàn)在的教育重知識輕德育的現(xiàn)狀,偏離了教育的本質。比如:在大學里遲到已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以筆者所在的學院為例,當上課鈴打響之后,遲到的學生并不是緊張或小跑進入教室,而仍然以一種漫不經(jīng)心的態(tài)度進入教室;表面上看,這種現(xiàn)象僅僅是遲到的問題,但深究起來是學生榮辱之心的慢慢喪失。
其次,學生工作和德育方式單一;高校學生工作一大特點是相對獨立性,由于大學生的獨立性比較強,大部分的末端管理工作都是由學生通過一定的自組織的形式來實現(xiàn)自我管理的。比如:高校從班級到學院,有班級委員會、系學生會、校學生會等。這樣,在這些環(huán)節(jié)的管理上,由于是學生組織主導的管理,其在德育方面必然會有所缺失。在加上當代中國大學德育教育以“兩課”為主要途徑,這樣就形成了現(xiàn)在大學德育教育的尷尬境地:作為主陣地的“兩課”大學生普遍熱情不高,而作為德育教育有效補充形式的學生工作也有所缺失;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在積極提高“兩課”質量的同時,曾強學生工作德育功能的發(fā)揮。
第三,學生工作部分流于形式;比如筆者了解到,部分高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崗位職責重疊,這更容易給德育工作帶來真空地帶;例如:某高校每一個班級同時設置有輔導員和班主任兩個職務,表面上看,好像班級管理工作有了雙重保險,但實際上往往形成推諉現(xiàn)象。后來,筆者通過了解,原來班主任一職是為了給評職稱的員工準備的,其實并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所以,從這個例子就可以看出,類似的這種形式化的職位,不但浪費了教育資源,而且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也是很不利的。
二、高校學生工作與德育的關系
總體上說,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是德育的有效途徑,與此同時,好的德育教育反過來又可以促進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一)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是德育的有效途徑
學生管理工作的特點,決定了其工作人員和高校學生有較多的自由交流;并且這種交流是在比較輕松的氛圍下進行的,這就有利于德育教育的開展。比如以筆者所在的高校為例:本校的一站式服務中心的一號窗口有一個職責是負責雨傘的借用。而在學生辦理雨傘借出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可以不失時機的對學生進行簡單的思想教育,比如要愛護雨傘,及時歸還以方便后來人等,當然也可以用粘貼海報的形式進行德育。從實際的工作來看,在活動中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要比純粹的說教效果要好的多。正如亞里士多德強調要在人們的行動中,在實際的練習過程中培養(yǎng)德行。杜威亦提出過通過兒童參與社會生活、結合業(yè)務教學活動和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方式進行道德教育。[2]這些教育思想于今天仍然具有很大的指導價值;總是注重教育的形式,而忽略了教育的本質,效果不好是必然的。
(二)成功的德育能促進學生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作為一名學生管理工作人員,深知學生的整體自覺性對于學生管理工作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而學生自覺性追本溯源其實還是有待于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所以,德育工作做好了,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了,學生工作自然就好做了。比如我校一站式服務中心有負責資助方面的工作。資助原本是為了幫助貧困生緩解經(jīng)濟壓力,使其順利完成學業(yè),這是資助工作的根本所在;但在實際的操作中有一個非常難解決的問題:貧困生的認定;現(xiàn)在高校普遍采取的做法是大學生自主申報,這就要求大學生有很強的自覺性,也就是確實是貧困才申報。另外在申報條件里規(guī)定了經(jīng)濟條件和思想道德條件,但在實際的操作中,往往是以經(jīng)濟條件為主,思想道德條件基本不用考慮。所以,這樣一旦有虛假申報的情況發(fā)生,作為審核的工作人員是很難鑒定。反之,如果一個集體或學校能夠在長期的德育教育中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較好的整體思想道德水平,那么在資助工作中就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環(huán)節(jié)。由此,可以看出,德育對學生管理工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三)學生工作與德育相輔相成,相互滲透
學生工作可以說是注重通過規(guī)則來教育和引導學生,而德育重在自我控制。單獨的制度規(guī)范雖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制度不能具體到每個方面;相反,僅僅強調自我制約,也是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因為大學生雖然大都已是成年人,但他們的自我約束能力還不強,在面對一些誘惑時,很容易失去道德的底線;特別是“90后”由于成長在特殊的社會環(huán)境中,他們的個性、思想、行為、價值取向、心理和需求等方面都呈現(xiàn)出許多新特點。傳統(tǒng)價值觀對他們的約束力正在漸漸變弱。所以,單純的學生工作,或單純的德育教育都不能很好的適應現(xiàn)代大學生對于德育教育模式的需求,一旦把二者分開來,無論是學生工作的水平還是德育教育都將受到很大影響;從整個社會來說,僅僅用“法律”或“規(guī)范制度”來要求大學生標準未免太低了,因為“道德底線既是法律的常規(guī)”。[3]所以,我們要把德育教育很好的融入到學生工作當中去,這樣既有利于大學生德育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
三、高校學生工作德育功能的實現(xiàn)途徑
(一)把德育教育融入到日常工作
培養(yǎng)合格的大學生,必然離不開德育教育。而單純的說教已經(jīng)被證明效果不是很好。所以,我們要把德育教育融入到平時的學生工作中去,充分挖掘工作中的教育機會,讓學生在辦事的實踐中接受德育教育。比如前文列舉的學生資助工作,可以在學生申請資助之前,先學習國家資助的資金的來源,資助的意義,全國需要資助的學生有多少,通過這樣一個教育過程,一方面使學生了解到資助的重大意義,另一方面也使學生知道,需要資助的學生是很多的,并不是每一個申請者都有機會獲得資助,這樣,既可以使學生產(chǎn)生珍惜感,又可以在無形中勸解一些不誠信行為。
(二)堅持文化育人,提高學生管理水平
文化在教育人、培養(yǎng)人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發(fā)揮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已經(jīng)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新平臺。[4]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特別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學習教育活動,注重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基本內容納入到德育教育中來,加強校風、學風建設。
首先,作為一名學生工作人員,我們要樹立文化育人的意識;加強學生工作的德育功能,首要是改變思想;思想改變了,才能在實際的工作中自覺把文化育人的理念滲透到工作的每一個角落。這也是樹立文化育人的關鍵。因為,思想是最難改變的。
其次,堅持文化育人,提高學生工作水平。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特別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學習教育活動,注重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基本內容納入到德育教育中來,加強校風、學風建設。我們要把崇高的道德準則作為人的行動指南,積極踐行道德規(guī)范。把不懈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作為人一生至上的追求,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從而促進學生成長。
(三)積極創(chuàng)造機會,在實踐中開展德育教育
教育最終是要回到實踐中的;所以,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在實踐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符合教育目的的。積極推進“五進”教育,讓學生在“進課室、進圖書館、進實驗實訓室、進體育場館、進社會”五大環(huán)節(jié)中接受教育。這五大環(huán)節(jié),彼此缺一不可,互相聯(lián)系,共同構成育人的統(tǒng)一體,是造就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合格大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舉措。比如在資助工作中可以在發(fā)放資助金的最后一道程序之前開展自我“檢討”活動,讓每一個學生自我“檢討”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貧困?有沒有不誠信的行為?對于通過自我“檢討”而主動退出的不但不批評還要表揚其又一次戰(zhàn)勝了欲望和不誠實。我相信,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所受到的教育是令人震撼的,受益終生的。
(四)加強德育教育與職業(yè)教育相結合
職業(yè)教育是讓受教育者獲得某種職業(yè)或生產(chǎn)勞動所需要的職業(yè)知識、技能和職業(yè)道德的教育;所以從定義可以看出,職業(yè)教育與德育教育有著很大聯(lián)系,從另外一個角度說,職業(yè)教育是德育的一個延伸。而職業(yè)教育不但對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有重大意義。而且,職業(yè)教育較于純粹的德育說教,更有實際意義和現(xiàn)實價值。因為,職業(yè)教育由于和學生利益息息相關,往往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接受。我們要積極的創(chuàng)新方法,利用職業(yè)教育進行德育活動,把德育教育融入到職業(yè)教育中;在平時的職業(yè)教育中,我們還要注意教育學生在求職中保持誠信,以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去面對人生的每一次挑戰(zhàn)。
總之,德育教育是大學生成才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功的德育對于大學生的個人成功及其社會發(fā)展有重要作用;學生管理工作人員作為德育教育的參與者,在德育教育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我們要看到學生工作和德育教育是大學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時期,作為高校學生工作者,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工作在德育中的功能,充分的把學生工作和德育結合起來,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努力適應新環(huán)境的要求,有效的利用學生工作進行德育教育。為把學生培養(yǎng)成綜合性的人才而不斷的努力。
[參考文獻]
[1]董貽順.談朋輩教育在高職院校學生工作中的作用發(fā)揮—高職院校大學生德育工作立體通道構建之二.中國校外教育,2013(07).
[2]張耀燦,鄭永廷,劉書橋.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人民出版社,2001,6:396.
[3]張中秋.法治及其與德治論[J].南京大學學報,2002(3).
[4]張影.文化育人:從大學文化的視角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29).
作者簡介:王榮,女,湖北荊門人,廣州工商學院學生處,美術助教,2001級美術教育,文學學士,研究方向:高校研究員。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049-(2016)07-00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