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我 測 試
臨床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資格考試歷年真題解析(九)
1.慢性支氣管炎發(fā)展成阻塞性肺氣腫的過程中最先發(fā)生的病理改變是
A.肺泡膨脹
B.細支氣管不完全阻塞
C.肺泡壁彈性減退
D.肺小動脈痙攣
E.肺纖維化
答案:B
解析:慢性支氣管炎反復發(fā)作,病變不僅逐步加重,而且逐漸向縱深發(fā)展蔓延,受累的支氣管數(shù)量越來越多,細支氣管因管壁薄、管腔小,炎癥不僅可以引起管壁增厚,管腔狹窄甚至纖維性閉鎖,而且炎癥又易向管壁周圍組織及肺泡擴散,形成細支氣管周圍炎,還可發(fā)生纖維閉塞性細支氣管炎。細支氣管周圍炎及纖維閉塞性細支氣管炎造成的細支氣管不完全阻塞是引起阻塞性肺氣腫的病變基礎。故選B。
2.引起左室后負荷增高的主要因素是
A.肺循環(huán)高壓
B.體循環(huán)高壓
C.回心血量增加
D.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E.血細胞比容增大
答案:B
解析:體循環(huán)高壓,血管阻力增加,左心室克服的壓力負荷增加,及后負荷增高。肺循環(huán)高壓可引起右心室后負荷增加。回心血量增加和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可引起左心室前負荷增加。故選B。
3.洋地黃中毒的心電圖變化最常表現(xiàn)為
A.室性期前收縮
B.ST-T呈魚鉤樣改變
C.Q-T間期縮短
D.心房顫動
E.房室傳導阻滯
答案:A
解析:洋地黃中毒最常見的反應是胃腸道反應:一般較輕,常見納差、惡心、嘔吐、腹瀉和腹痛等。心血管系統(tǒng)的不良反應中最常見的是各類心律失常,由心肌興奮性過強及傳導系統(tǒng)阻滯構成,最常見者為室性期前收縮。故選A。
4.鑒別腎盂腎炎和下尿路感染最有意義的是
A.尿頻、尿急、尿痛
B.高熱、腰痛
C.尿細菌培養(yǎng)陽性
D.尿中白細胞管型
E.血尿
答案:B
解析:上尿路感染,如腎盂腎炎等,可出現(xiàn)與下尿路感染相似的尿頻、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征。但除此之外,上尿路感染的病人,還可有腰痛、肋脊角壓痛、寒戰(zhàn)、發(fā)熱、頭痛、白細胞升高等癥狀。故選B。
5.血尿病人,膀胱鏡檢見膀胱三角區(qū)有4 cm×5 cm大小腫瘤,無蒂,表面有壞死,活檢為T3期,最佳的治療方案為
A.化療+放療
B.腫瘤切除術
C.膀胱部分切除術
D.膀胱全切術
E.髂內(nèi)動脈栓塞
答案:D
解析:膀胱腫瘤以手術治療為主。原則上Ta、T1及局限的T2期腫瘤,可采用保留膀胱的手術。較大、多發(fā)、反復發(fā)作及分化不良的T2期腫瘤和T3期腫瘤以及浸潤性鱗癌和腺癌,應行膀胱全切術。T4期浸潤性癌常失去根治性手術機會,可采取姑息性放、化療以減輕癥狀,延長生存時間。為預防術后腫瘤復發(fā),可采用膀胱內(nèi)藥物灌注治療。故選D。
6.選擇性蛋白尿的特點是以
A.溶菌酶為主
B.白蛋白為主
C.本周蛋白為主
D.IgA為主
E.β2微球蛋白為主
答案:B
解析:腎小球病變,可引起濾過膜損傷,導致通透性改變及負電荷喪失,病變較輕時,只有中、小分子量蛋白自尿中排出,小分子量的β2微球蛋白和中分子量的白蛋白同時增多,以白蛋白增多為主,而大分子量蛋白質(zhì)較少,此時蛋白尿稱為選擇性蛋白尿。以白蛋白為主,故選B。
7.腰穿的禁忌證
A.腦動脈硬化
B.神經(jīng)系統(tǒng)變性病
C.急性脊髓炎
D.后顱窩占位病變
E.神經(jīng)系統(tǒng)炎癥
答案:D
解析:腰穿的禁忌證:①有腦疝征象者,屬絕對禁忌;②臨床診斷為顱內(nèi)占位性病變,顱內(nèi)壓升高明顯者;③穿刺部位的皮膚和軟組織有感染者,腰穿易將感染帶至椎管內(nèi)甚至顱內(nèi);④開放性顱腦損傷或有感染的腦脊液漏,腰穿放出腦脊液可能會將感染吸入蛛網(wǎng)膜下隙;⑤穿刺部位的腰椎有畸形或骨質(zhì)破壞者;⑥全身感染嚴重(敗血癥)、休克或瀕于臨床休克者,或躁動不安不能合作者;⑦高頸段脊髓壓迫性病變,脊髓功能處于完全消失時,腰穿術后易使病情惡化甚至呼吸停止;⑧未做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特別是未做眼底檢查者,禁做腰穿。故選D。
8.可有痙攣性斜頸表現(xiàn)的病是
A.帕金森病
B.錐體系損害
C.舞蹈病
D.腦干疾病
E.肌張力障礙
答案:E
解析:椎體外系損害的臨床表現(xiàn)為肌張力變化和不自主運動兩類。椎體外系統(tǒng)兩大表現(xiàn)是肌張力增高、運動減少綜合征,如帕金森病;肌張力減低、運動過多綜合征,如舞蹈病、手足徐動癥、肌張力障礙(如痙攣性斜頸)。故選E。
9.圍生期包括胎兒期一部分和嬰兒期一部分,國內(nèi)普遍采用的定義是
A.胎齡27周~出生時
B.胎齡28周~生后7 d
C.胎齡30周~生后2周
D.胎齡36周~生后4周
E.胎齡38周~生后1個月
答案:B
解析:圍生期我國定義為胎齡28周~生后7 d,故選B。在這階段中的胎兒和新生兒則稱為圍生兒。圍生兒很容易受到胎內(nèi)、分娩過程中及出生后各種因素的影響而患病,甚至死亡,所以圍生兒死亡率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qū)婦幼衛(wèi)生工作質(zhì)量的重要指標。
10.胚胎期是指受孕后的
A.<8周
B.<9周
C. <10周
D. <11周
E. <12周
答案:A
解析:受孕后1~8周屬于胚胎期,對致畸因素敏感。此期任何損害都可能影響胚胎的正常發(fā)育,甚至引起早期流產(chǎn)或先天畸形。故應密切觀察此期孕母情況,謹慎應用藥物,孕后9周至出生,稱為胎兒期。故選A。
11.小兒年齡分期,幼兒期是指
A.出生后至足28 d
B.出生后至滿1周歲
C.1周歲后至滿3周歲
D.3周歲后至6~7周歲
E.6~7周歲至青春期前
答案:C
解析: 胎兒期:受孕到分娩,約40周(280 d)。受孕最初8周稱胚胎期,8周后到出生前為胎兒期。新生兒期:出生后臍帶結(jié)扎開始至足28 d。嬰兒期:出生后到滿1周歲。幼兒期:1周歲后到滿3周歲。學齡前期:3周歲后到6~7周歲。故選C。
12.小兒生命中,死亡率最高的時期是
A.圍生期
B.嬰兒期
C.幼兒期
D.學齡前期
E.學齡期
答案:A
解析:圍生期發(fā)病率、死亡率高,尤其生后第1周死亡率最高,是新生兒期保健的重點時間。圍生期死亡率是衡量產(chǎn)科、新生兒科質(zhì)量的重要標準。故選A。
13.發(fā)熱伴出血疹可見于以下疾病,除了
A.傷寒
B.斑疹傷寒
C.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D.麻疹
E.敗血癥
答案:A
解析:出血疹多見于嚴重麻疹、流行性出血熱、斑疹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敗血癥、重癥肝炎等。傷寒病人一般不出現(xiàn)出血疹,部分傷寒病人皮膚出現(xiàn)淡色小斑丘疹,壓之褪色,成為玫瑰疹,是傷寒的標志性體征之一。故選A。
14.病原體侵入人體后,臨床上不顯示出任何癥狀、體征,但可產(chǎn)生特異性免疫,被稱為
A.潛伏性感染
B.病原體被消除
C.隱性感染
D.顯性感染
E.病原攜帶狀態(tài)
答案:C
解析:隱性感染指病原體侵入人體后,僅誘導機體產(chǎn)生特異性免疫應答,而不能或只引起輕微的組織損傷,因此在臨床上不顯示出任何癥狀、體征,甚至無明顯生化改變,只能通過免疫學檢查才能發(fā)現(xiàn)。隱性感染是最常見的表現(xiàn)。故選C。
15.在感染過程的5種表現(xiàn)中,所占比例最低,但最易識別的是
A.病原體被清除
B.隱性感染
C.顯性感染
D.病原攜帶狀態(tài)
E.潛伏性感染
答案:C
解析:當機體免疫力較弱,或入侵的病原菌毒力較強、數(shù)量較多時,則病原微生物可在機體生長繁殖,產(chǎn)生毒性物質(zhì),經(jīng)過一定潛伏期,如果病原微生物暫時取得了優(yōu)勢地位,而機體又不能維護其內(nèi)部環(huán)境的相對穩(wěn)定時,機體組織細胞就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表現(xiàn)出明顯的臨床癥狀,成為顯性感染。顯性感染占的比例最低,但由于表現(xiàn)出明顯臨床癥狀,故最容易識別。故選C。
16.慢性氣管炎病人呼吸道感染時,最常致病的革蘭陰性桿菌為
A.肺炎克雷白桿菌
B.流感嗜血桿菌
C.大腸桿菌
D.變形桿菌
E.綠膿桿菌
答案:B
解析:慢性支氣管炎是指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感染。臨床上以長期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復發(fā)作為特征。慢性支氣管炎呼吸道感染是慢性支氣管炎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常見的革蘭陰性致病菌依次為流感嗜血桿菌及奈瑟球菌。故選B。
17.對年老體弱、痰量較多且無力咳痰的慢性支氣管炎病人,不宜使用的藥物為
A.氧氟沙星B.溴已新
C.羧甲司坦
D.氨溴索
E.可待因
答案:E
解析:對年老體弱、痰量較多且無力咳痰的慢性支氣管炎病人,應以祛痰為主,協(xié)助排痰,暢通呼吸道。應避免應用強鎮(zhèn)咳劑,如可待因,以免抑制中樞及加重呼吸道阻塞和炎癥,導致病情惡化,故選E。
18.與慢性支氣管炎的發(fā)生關系密切的是
A.吸煙
B.感染因素
C.理化因素
D.氣候異常
E.過敏因素
答案:A
解析:慢性支氣管炎的病因極為復雜,迄今尚有許多因素還不夠明了?,F(xiàn)今公認吸煙為慢性支氣管炎最主要的發(fā)病因素,吸煙能使支氣管上皮纖毛變短、不規(guī)則,纖毛運動障礙,降低局部抵抗力,削弱肺泡吞噬細胞的吞噬、滅菌作用,又能引起支氣管痙攣,增加氣道阻力。故選A。
19.胸部觸診語音震顫減弱的是
A.肺膿腫
B.肺梗死
C.阻塞性肺氣腫
D.空洞型肺結(jié)核
E.支氣管肺炎
答案:C
解析:觸覺語顫減弱主要見于:①肺泡含氣量過多,如阻塞性肺氣腫;②支氣管阻塞,如阻塞性肺不張;③大量胸腔積液或氣胸;④胸膜高度增厚粘連;⑤胸壁皮下氣腫。其他選項均是語音震顫增強。故選C。
20.雙肺滿布濕啰音見于
A.支氣管哮喘
B.支氣管擴張
C.肺結(jié)核
D.急性肺水腫
E.支氣管肺炎
答案:D
解析:急性肺水腫是肺臟內(nèi)血管與組織之間液體交換功能紊亂所致的肺含水量增加。本病可嚴重影響呼吸功能,是臨床上較常見的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極度呼吸困難、端坐呼吸、發(fā)紺、大汗淋漓、陣發(fā)性咳嗽伴大量白色或粉紅色泡沫痰,雙肺布滿對稱性濕啰音,X線胸片可見雙肺蝶形片狀模糊陰影,晚期可出現(xiàn)休克甚至死亡。動脈血氣分析早期可有低O2、低CO2分壓、嚴重缺O(jiān)2、CO2潴留及混合性酸中毒。故選D。
21.吸氣性呼吸困難常見于
A.慢性支氣管炎
B.氣管異物
C.支氣管哮喘
D.肺炎球菌肺炎
E.阻塞性肺氣腫
答案:B
解析:吸氣性呼吸困難多由于喉、氣管、大氣管的炎性水腫、腫瘤或異物等引起狹窄或梗阻所致。其特點是吸氣顯著困難,高度狹窄時呼吸肌極度緊張,胸骨上窩、鎖骨上窩、肋間隙在吸氣時明顯下陷(稱為“三凹癥”),可伴有干咳及高調(diào)的吸氣性哮鳴音。故選B。
22.慢性心力衰竭時推薦使用的β受體阻斷劑是
A.所有已上市的β受體阻斷劑
B.美托洛爾
C.阿替洛爾
D.普萘洛爾
E.吲哚洛爾
答案:B
解析:所有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病人均必須應用β受體阻斷劑,且需終身使用。目前被認為可用于心力衰竭治療的β受體阻滯劑主要有比索洛爾、卡維地洛和美托洛爾三種。故選B。
23.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病理改變中屬癌前病變的是
A.明顯腸上皮化生
B.中度以上腸上皮化生
C.胃小凹上皮增生
D.假幽門腺化生
E.假幽門腺化生伴腸上皮化生
答案:B
解析:慢性萎縮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可分為輕、中、重三度,只有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才被認為是與胃癌發(fā)生有關的癌前病變。值得注意的是,萎縮性胃炎和不典型增生在臨床上沒有特異性的癥狀,只有進行病理組織學檢查,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故選B。
24.瘢痕性幽門梗阻的臨床表現(xiàn)錯誤的是
A.嘔吐量大,一次可達1 000~2 000 mL
B.嘔吐物多為宿食,有酸臭味,含有膽汁
C.上腹部隆起,可有蠕動波
D.可有振水音
E.可有低鉀、低氯性堿中毒
答案:B
解析:瘢痕性幽門梗阻病人主要表現(xiàn)腹痛和反復發(fā)作性的嘔吐。嘔吐通常發(fā)生在下午和晚上,嘔吐量大,一次可達1 000~2 000 mL,嘔吐物含大量宿食,有腐敗酸臭味,但不含有膽汁。體檢見病人上腹部隆起,可見腸型和蠕動波,晃動上腹部可聞及振水音。由于病人頻繁嘔吐胃內(nèi)容物,易引起低鉀、低氯性堿中毒,故選B。
25.關于子宮韌帶的解剖,正確的是
A.圓韌帶起于子宮角,止于腹股溝
B.闊韌帶富于肌纖維,與子宮體肌纖維相連
C.卵巢固有韌帶使子宮傾向后方
D.主韌帶橫行于子宮頸兩側(cè)與骨盆側(cè)壁之間
E.子宮動靜脈從闊韌帶部穿過
答案:D
解析:圓韌帶起自雙側(cè)子宮角的前面,穿行于闊韌帶與腹股溝內(nèi),止于大陰唇前端,故A錯。闊韌帶起自雙側(cè)子宮漿膜層,止于兩側(cè)盆壁,由前后兩葉腹膜及其間的結(jié)締組織構成,疏松易分離,故B錯。卵巢內(nèi)側(cè)以卵巢固有韌帶與子宮相連,外側(cè)以卵巢懸韌帶與盆壁相連,故C錯。子宮動、靜脈穿越闊韌帶基底部,故E錯。故選D。
26.關于女性外生殖器解剖,正確的是
A.女性外生殖器即外陰
B.女性陰毛分布呈菱形
C.雙側(cè)小陰唇前端為腹股溝韌帶終止點
D.前庭大腺開口于陰道內(nèi)
E.陰道前庭為雙側(cè)大陰唇之間的菱形區(qū)
答案:A
解析:女性陰毛呈尖端向下三角形分布,故B錯。雙側(cè)小陰唇前端互相融合,再分兩葉包繞陰蒂,前葉形成陰蒂包皮,后葉與對側(cè)結(jié)合形成陰蒂系帶,故C錯。前庭大腺開口于前庭后方小陰唇與處女膜之間的溝內(nèi),故D錯。陰道前庭為兩側(cè)小陰唇之間的菱形區(qū)域,故E錯。故選A。
27.關于女性生殖器淋巴引流,錯誤的是
A.宮頸淋巴大部分匯入髂外淋巴結(jié)及骶前淋巴結(jié)
B.陰道下段的淋巴引流主要匯入腹股溝淋巴結(jié)
C.陰道上段淋巴大部分匯入閉孔淋巴結(jié)及髂內(nèi)淋巴結(jié)
D.內(nèi)生殖器淋巴分髂淋巴、腰淋巴和骶前淋巴組
E.宮體兩側(cè)淋巴可沿圓韌帶入腹股溝淺淋巴結(jié)
答案:A
解析:陰道下段的淋巴引流主要匯入腹股溝淋巴結(jié)。陰道上段淋巴引流與宮頸引流基本相同,大部分匯入閉孔淋巴結(jié)。宮體、宮底淋巴與輸卵管、卵巢淋巴液均匯入腰淋巴結(jié)。宮體兩側(cè)淋巴沿圓韌帶匯入腹股溝淺淋巴結(jié)。故選A。
28.骨盆測量數(shù)值為正常的是
A.髂棘間徑20 cm
B.髂嵴間徑22 cm
C.骶恥外徑17 cm
D.坐骨棘間徑8.5 cm
E.坐骨結(jié)節(jié)間徑9 cm
答案:E
解析:髂棘間徑23~26 cm,髂嵴間徑25~28 cm,骶恥外徑18~20 cm,坐骨棘間徑10 cm,坐骨結(jié)節(jié)間徑8.5~9.5 cm。故選E。
29.測孕婦坐骨結(jié)間徑7 cm時,還應測量
A.恥骨弓角度
B.對角徑
C.坐骨棘間徑
D.出口前矢狀徑
E.出口后矢狀徑
答案:E
解析:骨盆出口平面有四條徑線:出口前后徑平均長約11.5 cm,出口橫徑(坐骨結(jié)節(jié)間徑)平均長約9 cm,出口前矢狀徑平均長約6 cm,出口后矢狀徑平均長約8.5 cm。當坐骨結(jié)間徑稍短時,而坐骨結(jié)間徑與后矢狀徑之和>15 cm時,一般大小胎兒可以通過后三角區(qū)經(jīng)陰道娩出,故選E。
30.不屬于小細胞性貧血的是
A.缺鐵性貧血
B.海洋性貧血
C.慢性感染性貧血
D.鐵粒幼細胞性貧血
E.再生障礙性貧血
答案:E
解析:小細胞性貧血包括單純小細胞性貧血和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單純小細胞性貧血指紅細胞平均體積(MCV)<80 μL,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MCH)12~20 pg,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30 g/dL。此類貧血見于缺鐵性貧血、海洋性貧血等。再生障礙性貧血是正常細胞性貧血,故選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