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曉麗
(吉林體育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運動人體科學在高校體育實踐教學中的主導作用研究
鄒曉麗
(吉林體育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運動人體科學在我國的高等教育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進行高等教育培訓的過程中,運動人體科學也作為首要任務進行推進,從而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提升。其不僅加強了學生對運動人體科學的知識進行掌握,還為學校的體育發(fā)展提供了保障,促進了學生的身體健康。
運動人體科學;高校體育;實踐教學;主導作用
當前的高校教學都將學生的全方面培養(yǎng)作為重點之所在,加強對學生體質健康的關注,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得以保證,尤其是在學生的“查體”過程中,會結合多個領域來對學生的綜合體質進行檢測,其中包含生命科學、生物學及營養(yǎng)學等,其中涉及的這些領域都與運動人體健康有所關聯,這促進了高校體育發(fā)展的進一步完善化及合理化。只有學生擁有了強健的體魄,才能夠促進今后更好地對體育知識進行學習。由此可見,高校體育教師除了需要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領導學生進行合理的體育鍛煉,還需要不斷地對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提升。而不是一味地在課堂中融入游戲來替代本來的學習內容。對體育的學習不僅僅局限于知識上,實踐更加重要,只有不斷地進行實踐才能夠加強對技巧進行理解。由此可見,這就更需要運動人體科學在這一過程中對其進行支撐。
高等院校對體育實踐進行開展主要是為了對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強化,并且與此同時促進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使得學生在學習之余,還能夠對身體進行鍛煉,促進身體健康,幫助學生全面發(fā)展成為新型人才,以便今后更好地貢獻社會。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我國高校對體育教學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和實踐,并還不斷地將體育教學的重要性進行了積極的發(fā)掘。例如,對運動人體科學在高校體育實踐中進行結合,其實施主要有以下意義:其一,能有效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全方面的發(fā)展,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其二,能使得學生在進行基礎體育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對體育知識及人體科學進行了解,從而促進對相關體育技能的掌握及應用,并且與此同時增強學生對體育項目的興趣,使得學生定期進行鍛煉,保證身體健康,并且促進身心的發(fā)展;其三,體育運動除了能夠保證學生的身體健康外,還可以對學生的情操有所陶冶,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及綜合氣質;其四,體育中包含著競技與正義的精神,只有長期學習才能夠對其中的精神進行體會,從而能夠幫助學生在適當的時機與惡勢力斗爭,從而提升自身對共產主義的忠貞。
3.1 學科設立的必要性
運動人體科學不被學生所熟知,學生們一般認為這門學科只是在體育課中進行教學,而這門學科不僅需要課堂教育,更是可以對實驗室解剖進行融入。實驗室解剖這一做法是針對這一門學科的大膽嘗試,通過解剖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了解人體,并且進一步了解體育。通過這一學科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到人在進行體育運動的過程中骨骼和肌肉如何運動,以及在怎樣的做法才不會使人遭受損傷,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及今后的應用。
運動人體科學與人體及運動都息息相關,只有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對人體進行了解,不斷觀察人體的新陳代謝狀況,才能夠更好地了解運動。學生對肌肉的學習會感到枯燥,只靠加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聯想從而進行學習的效果不明顯,這就不如讓學生走進實驗室通過人體的形象來對理論知識進行更好地理解。
3.2 教育改革的需要
隨著當前時代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人才的要求也進一步嚴格化,不僅要求人才對專業(yè)知識有所具備,還需要具備動手能力及相關的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高校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對學生的要求進一步嚴格化,加強對體育教學中人體知識的教學,進一步推進改革。在運動人體科學的教學過程中,高校不斷地結合學生的理解能力進行教學方式的改善,從而加強學生對德、智、體、美、勞的全方面發(fā)展,加強體育活動的健康開展,并且在高校的人體科學研究實驗室中對先進的儀器進行引進,加強學生學習的熱情,并且進一步提升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能力,加強學生今后在體育方面的應用,從而促進學生成為全方位的人才。
4.1 運動處方的應用
高校體育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但是受傳統(tǒng)錯誤觀念的影響,很多人誤以為健身就意味著運動,以及運動并不能夠對體質進行促進。因此,當前的高校主要通過對運動技能的增強從而使學生從運動中提升身體的綜合素質,并且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身體狀況來對運動內容和強度進行安排。但運動與健身之間是存在著本質性差異的,運動是健身的方式之一,其為健身提供了素材,健身并不等同于運動。當前運動過程中存在大量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正確的對運動方法進行掌握,而運動處方就有效地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解決。
4.2 運動生理學的應用
運動生理學的理論知識較多,屬于學科的范疇,但是任何學科都需要不斷地實踐從而在生活中進行更好的應用,以實現這一學科的價值。運動生理學主要涉及以下問題,如運動后身體的疲勞程度、身體恢復狀況及運動員身體技能的變化等,這有助于在對運動方案進行設計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將運動學科的研究融入到體育實踐教學中,從而對體育學科起到促進作用。
4.3 運動生物力學的應用
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提升,促進了我國相關科技的發(fā)展,因此體育運動的技術含量也隨之得以提升,運動生物學逐步得到了重視及廣泛的應用,運動生物學在體育教學中起到的意義也越來越深遠,隨著各高校不斷對體育教學進行發(fā)展的同時,也進一步地對生物力學進行研究,從而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力學是如何在運動中進行應用的,并且?guī)椭鷮W生在今后的運動中對相關的力學進行引用,從而更好地對運動的內容進行完成。高校體育在教學過程中對生物力學進行應用,不僅有利于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還促進了學生對運動的理解能力,也進一步促進了學生對創(chuàng)造性的激發(fā)及運動過程中對自身的保護。
對高校體育教學來講,其不僅僅要對知識進行傳授,運動技巧進行講解,還需要加強對學生健康體魄的鍛煉。運動人體科學的研究不僅能對學校的體育事業(yè)有所促進,同時早高校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過程中,也需要學生對人體科學的相關知識有所掌握。由此可見,運動人體科學教育就是為了讓學生加強對人體生理方面的了解,從而對自身的肌肉、骨骼及新陳代謝等方面更加了解,以幫助學生加強對自身情況的分析,有助于在運動的過程中針對自身的不足進行彌補,從而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體育實踐教學的健康發(fā)展。
[ 1 ]鄒曉麗.新時期高校運動人體科學人才培養(yǎng)的幾點建議[ J ].運動,2014(18):97-98.
[ 2 ]徐意坤.多角度賞識對高校體育教學的激勵作用[ J ].運動,2014(12):81-82.
G807.4
A
1674-151X(2016)10-092-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9.048
投稿日期:2016-08-27
鄒曉麗(1972—),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運動人體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