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對惡性膽道梗阻患者應用CT、MRI及MRCP實行綜合診斷的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惡性膽道梗阻患者252例,對其分別實施CT及CT、MRI、MRCP綜合檢查,對比其檢查符合率。結果 CT、MRI、MRCP綜合檢查的定性檢查符合率要明顯高于單純的CT檢查,且兩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惡性膽道梗阻患者實施CT、MRI及MRCP綜合檢查可獲取較好效果,提升定性診斷符合率,實現(xiàn)對惡性疾病的早發(fā)現(xiàn)及早治療。
關鍵詞:CT;MRI;MRCP;診斷價值
膽道梗阻主要是指一種因膽管狹窄、阻塞所導致的膽汁通過障礙疾病,其病因主要為:肝內外膽管、十二指腸、胰腺等,解剖關系較為復雜化,疾病的術前診斷難度較大,致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所選取對象為252例惡性膽道梗阻患者,均為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在252例患者中,男175例,女77例,年齡26~83歲,平均年齡為(59.3±2.6)歲?;颊叩呐R床表現(xiàn)主要為上腹部不適、消瘦、乏力及納差。
1.2方法
1.2.1常規(guī)CT檢查 在患者CT檢查前,指導其常規(guī)禁食4~8h。在掃描前30min指導患者口服陰性造影劑800~1000ml,在其上掃描床前再指導患者服用造影劑300~600ml,將胃腸道充盈。對患者運用CT機掃描檢查,掃描參數(shù)為:電壓120kv,電流152mA,層間距5mm,層厚5mm,螺距0.984,掃描范圍應為肝頂部至十二指腸的水平部下緣。對比劑選取碘海醇(350mg I/ml),劑量為1.2~1.5ml/kg。選用高壓注射器從患者的肘正中靜脈處以3.0~3.5ml/s速度團注。對患者的病變處實行薄層重建處理,運用曲面重建法對患者的胰管、肝內外膽道系統(tǒng)、壺腹部結構做曲面重建處理。
1.2.2 CT、MRI及MRCP綜合檢查 在對患者實施常規(guī)CT檢查的基礎之上,對其實施MRI、MRCP檢查。指導患者選取仰臥位檢查,體部相控陣線圈。所有掃描序列均為單次屏氣快速掃描[1]。先實施MRI檢查,MRCP則選取斜冠狀面。兩種方式:①重T2WI單次激發(fā)2D-厚層投射直接成像,其參數(shù)為TR 4200ms,TE 900ms,視野為38cm×38ccm,層厚5.0mm,一次采集加抑脂技術。單次激發(fā)的掃描時間設定為4.5s;②單次激發(fā)半傅里葉采集快速自旋回波3D-多層薄層序列TR 1900ms,TE 125ms,層厚則設定為4.0mm,無間隔,視野設定為38cm×38ccm,選擇一次采集加抑脂,掃描時間為21s。掃描原始圖像因以最大的信號強度投影法實施三維重建處理,以此避免受到重疊影像。
1.3觀察指標 對兩種檢查方式的疾病定性符合率進行對比觀察,分析研究其檢查價值。
1.4統(tǒng)計學分析 使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種檢查方式的疾病定性符合率對比如表1所示。
通過對表格的對比分析后發(fā)現(xiàn),CT、MRI及MRCP綜合檢查的定性符合率91.27%要高于常規(guī)組的80.56%,且兩組存在差異極為明顯化,P<0.05。
3 討論
膽道梗阻性疾病屬于一種臨床上常見疾病,其病因涉及廣泛,如肝內外膽管、十二指腸、胰腺等,其解剖關系較為復雜化,各器官位置毗鄰,術前診斷難度較大,而膽道梗阻的性質、梗阻程度、范圍等均會對臨床疾病治療造成極大影響。常規(guī)CT、MR檢查主要采用的是橫斷面成像,可幫助充分顯示出患者膽道梗阻的近端處及擴張程度,檢查符合率較高。由于CT、MR檢查可顯示出患者肝內、膽管內的原發(fā)、轉移病灶及膽管內癌栓、腹腔及腹膜后的其它器官轉移、淋巴結腫大等狀況,因此在對惡性膽道梗阻疾病的病因診斷中,可獲取較好的效果。CT、MR檢查的空間分辨力較高,且偽影少,可更好地顯示出肝外膽管壁[2]。但是在CT、MR應用中對于膽管內腫瘤的全長范圍顯示較為有限[3]。
MRCP檢查方式對于惡性膽道梗阻疾病檢查具有極高的臨床價值[4]。MRCP屬于一種非侵襲的無需運用造影劑技術,可從多個角度、方位入手,對掃描圖像進行觀察,對于一些復雜的膽道梗阻顯示更為充分全面。膽管梗阻近端的形態(tài),惡性病變均會呈現(xiàn)出截斷狀及錐狀。在病變周邊的肝內膽管局部管壁較為僵硬化,可呈現(xiàn)出放射狀并向肝門部集中及收縮。在MRCP檢查中還發(fā)現(xiàn),惡性膽道梗阻會顯示出典型的\"肝門空虛癥\",對于疾病科學診斷而言,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
CT、MR及MRCP三者結合的綜合診斷方式在應用中,可實現(xiàn)多種檢查優(yōu)勢的融合,并彌補單一檢查存在著的缺陷不足之處,進一步提升臨床診斷準確性,為早日發(fā)現(xiàn)及科學治療疾病提供助力,更好的控制患者病情發(fā)展,保障其生命安危。
在本次研究中發(fā)現(xiàn),CT、MRI及MRCP綜合檢查的定性符合率91.27%要高于常規(guī)組的80.56%,且兩組存在差異極為明顯化,P<0.05。由此表明,對惡性膽道梗阻患者實施CT、MRI及MRCP綜合檢查可獲取較好效果。
在臨床實踐中,CT、MRI及MRCP綜合性檢查才可實現(xiàn)疾病診斷符合率的全面提升,獲取到最佳的診斷效果。
參考文獻:
[1]黎永濱,王成林,謝婷婷,等.良惡性膽道梗阻的CT、MRI診斷(附65例病例分析)[J].中國CT和MRI雜志,2014,(01):57-61.
[2]張繼軍,蘇明,邱曉麗,等.64層螺旋CT、MRI及MRCP對低位膽道梗阻性疾病的診斷價值[J].新疆醫(yī)學,2014,(09):33-36.
[3]張繼軍,張建,蘇明,等.64排螺旋CT重建技術與MRCP對膽道梗阻性疾病的診斷價值[J].農墾醫(yī)學,2012,(02):146-148.
[4]黃振健,徐建良,蔡慶,等.肝門部惡性膽道梗阻的MRI、MRCP診斷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2012,(06):73-75.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