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杰
(銅仁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貴州銅仁 554300)
中韓兩國,地域相聯(lián)、文化相通,早在高句麗、百濟、新羅時代,韓國的儒教、道教文化,均為中國的儒教、道教派傳教士前去傳授,并結合當?shù)氐奈幕土曀姿苌鴣?。道家的“虛靜”和儒家的“重禮”都能幫助跆拳道練習者排除一切雜念,完善人格、健全精神??梢?跆拳道的哲學思想的雛形源于儒、道等思想[1]。從圓光法師為花郎道制定的精神信仰,可以看出朝鮮半島文化深受中國的儒、道思想的影響,直到今天,跆拳道精神也是與之一脈相承的。
跆拳道是一項非常注重和諧的運動項目,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特性我們可以通過跆拳道動作和道服上發(fā)現(xiàn)圓、方、角三才思維得以考究。跆拳道品勢的起勢都是從防守動作開始,搏擊技術是用來伸張正義和維護和平的,意味著跆拳道是非暴力性的。其文化價值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1.2.1 禮儀規(guī)范秩序
首先,禮儀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禮記》上說:“禮者,天地之序也。”“禮”使人變得有秩序、有道德、有文化、有修養(yǎng),經(jīng)過禮儀的訓練,使人養(yǎng)成一種辭讓之心、羞恥之心?!岸Y”無論是在人種之間、民族之間、國際之間,都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耙远Y始,以禮終”正是跆拳道的宗旨。它的禮儀方式就是行鞠躬禮,但有著嚴格的程序和規(guī)范的動作,訓練者只要參與其中,都要遵守其宗旨。因此,跆拳道的禮儀訓練,使人與人之、人與社會之間變得更融洽、和諧、美好。
1.2.2 技能傳授者立場鮮明、比賽規(guī)則促進平等
任何一個游戲,都有自己的規(guī)則,參與游戲的所有人都必須遵守,即講究平等。跆拳道的競賽中,裁判員執(zhí)裁要公開、公平、公正;運動員必須遵循其競賽規(guī)則、尊重裁判、尊重對手、尊重觀眾。當今社會,還存在著民族偏見、種族偏見、人種歧視等現(xiàn)象,但跆拳道運動沒有任何偏見,運動員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技術特點。跆拳道由技能傳授者統(tǒng)一教學,招收對象不分人種、民族、性別、年齡,都可以獲得學習的權利。
從歷史學和邏輯學的角度看,武術的起源最早來自人與人、人與獸、人與自然的斗爭,直至發(fā)展為軍事服務。因此,民俗與民風必定存在于武術禮儀中,它是形成武術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即,武術禮儀的形成受民俗和民風的影響,呈多元化的狀態(tài)[2]。
農耕文明奠定了武術的基礎,民俗與民風成為了武術禮儀的基石,武術禮儀獨具形態(tài)的沉積于歷史的長河中,為后人區(qū)別外來文明提供了參考。正是由于古代中國禮儀特征,所以我們在追溯傳統(tǒng)武術禮儀的精髓時,選擇的背景理所當然的是民間這塊沃土。
中國傳統(tǒng)武術禮儀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是習武群落共同認可并建立起來的思維方式、行為準則。武術禮儀是武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各類武術活動,都應具備具體的禮儀規(guī)范,從內涵看,文武兼?zhèn)渑c虛心求知并行,習武之人歷來都自覺地、認真地貫徹和執(zhí)行武術禮儀。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武術禮儀文化的存在意義深遠。文化包括風俗習慣、思想觀念、身體的習慣、心靈的習慣,傳統(tǒng)武術禮儀文化特質就是這四者相結合,它體現(xiàn)了意識和行為的辯證統(tǒng)一[3]。國家崇尚禮儀,則國家繁榮昌盛;家庭崇尚禮儀,則家庭和諧穩(wěn)定,充分說明禮儀的價值。
2.2.1 有助于道德素質和文化修養(yǎng)的提高
禮儀文化因為符合統(tǒng)治者的意愿,和蘊涵著深刻的道德內涵以及它的部分內容和要求對人的欲望和思想有約束作用,因此能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里經(jīng)長盛不衰。禮儀與人的文化涵養(yǎng)和道德品行密切相關?!抖Y記·曲禮上》有云:“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辯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聦W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墩撜Z·為政》載:“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這就是說,用禮儀來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遵守社會規(guī)則,培養(yǎng)出符合社會需求的特性以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問題[4]。
中韓兩國文化之間的交流歷史悠久,雙方都有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和古老的文明,在相互間頻繁交流的過程中都受益匪淺。兩國屬于同一個文化地域,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和相近的文化理念、價值觀、倫理觀[5]。
3.1.1 儒家、道家對跆拳道禮儀文化的影響
孔子在《論語》中有對禮的記載,古代“禮”的內涵極為廣泛,涵蓋交際、婚、喪、祭祀、道德規(guī)范、政策制度等,在做人方面孔子強調“非禮勿動、非禮勿聽、非禮勿視、非禮勿言”。跆拳道運動也有同樣的要求,當禮儀成為個體的行為習慣后,就會用禮儀來約束自己、規(guī)范自己,逐漸的將訓練和比賽時通過禮儀培養(yǎng)的素養(yǎng)遷移到日常生活中,這是跆拳道對孔子精神的借鑒和發(fā)揚。
3.1.2儒家、道家對武術禮儀文化的影響
武術諺語有言:“未曾學藝先學禮,未曾習武先習德”,“不知者不與言,不仁者不與傳”,以德為先,以德為上是儒家思想的基本要求。武術中的“八打,八不打”,充分體現(xiàn)了孔子的“仁愛”思想。各個門派在擇徒時都要求弟子們謙虛、孝道、尊師等等,主張擇人從嚴,以忠厚老實者為最佳。武術中“仁學”思想不僅體現(xiàn)在擇徒與訓練方面還體現(xiàn)在武技的運用方面。武技在運用的過程中以制服為主,避免傷人,在武術的交手中,主張技術交流,點到為止。正如孔子所提倡的以仁愛的角度來進行“君子之爭”?!疤烊撕弦弧钡恼軐W思想,追求的是整體的和諧,在武術中表現(xiàn)為“內外合一,形神兼?zhèn)洹薄?/p>
3.1.3 重禮、重仁、重和諧是儒道文化對武術與跆拳道禮儀的共同影響
儒道文化的重禮思想在跆拳道運動中表現(xiàn)為,禮儀貫穿訓練;在武術運動中的表現(xiàn)是不知禮、不懂禮者不與教。重仁思想在跆拳道中的體現(xiàn)是,訓練和比賽中,以擊打得分點得分為主,而非致傷致殘;在武術中則體現(xiàn)為,點到為止、避免傷人、制服為主。儒道文化重和諧的思想,在跆拳道中體現(xiàn)為,訓練和比賽時,保持身體各部位的協(xié)調、和諧,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才可以順利的完成動作,提高動作質量,展現(xiàn)動作的魅力;在武術中表現(xiàn)為,只有注重內外的和諧,才能達到內外兼修。
3.1.4 價值功能相同
(1)有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修養(yǎng)。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公民的道德素質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跆拳道運動中,禮儀的參悟過程是學禮、懂禮、重禮,禮儀對人所表達出來的現(xiàn)實意義,不僅局限在訓練場、賽場,而且會遷移到日常生活中,如:工作的不順利、對方的不理解,該如何進行調節(jié);同事,朋友之間的人際關系出現(xiàn)問題時怎么協(xié)調等等,跆拳道禮儀參悟的過程,就是個人道德修養(yǎng)提高的過程。
“尊師重道”是武術禮儀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武術教學中,教師的第一堂課,武德內容必不可少,武德是規(guī)范人行為的準則,是習武者在生活處世、擇徒拜師、授藝習武、施武用武各方面的要求。謙虛好學、尊敬師長、誠實守信、尊老愛幼等品質都可以通過武德遷移到生活當中,從而提高公民的道德修養(yǎng)。
(2)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
跆拳道的歷史道路曲折,現(xiàn)在成為了韓國文化的標志,規(guī)范的禮儀是跆拳道運動的特點,也是對外傳播的基礎,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
武術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符號,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對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是對先輩們的肯定和敬仰。傳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的武術文化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求,是實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條件。
跆拳道禮儀的表現(xiàn)形式相對外顯,而武術無論是技藝還是道德的修煉更多強調個人內省與自我體悟,在運動過程中進行修煉,禮儀的外在形式?jīng)]那么嚴格,標準沒那么統(tǒng)一,兩者的側重面與注意力存在差異。
4.2.1 跆拳道禮儀規(guī)范統(tǒng)一,執(zhí)行力度高
訓練場到賽場,跆拳道只有一種禮儀形式,鞠躬禮。上課時,教練在講解技術動作的時候,學生要么跨立,要么立正站好,如果有技術動作需要雙人配合來講解,教師會請一名同學上前,相互行禮,動作講解完成后,相互行禮,學生歸隊。下課集合,教練向學生行禮,說“同學們辛苦了”,學生向教練回禮,說“教練辛苦了”,離開道館時,學生會向教練行禮說“教練再見”,教練回禮“再見”。
一堂跆拳道課好像都在敬禮中完成,無論學生是“被迫”的,還是出自愿對禮儀的認同,給人的感覺是,服裝統(tǒng)一,禮儀規(guī)范,而且執(zhí)行力度高。
4.2.2 產(chǎn)生差異的原因
毛澤東在1957年的《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指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種學術思想遷移到武術上就是,拳種流派眾多的中國武術,都有自己的風格和特點,都想擁有自己的個性,使自己與眾不同,武術禮儀受這種思想的影響,在不違反共性的原則下,追求個性、突出個性。
相比武術,跆拳道只有一個“流派”,兩大體系,遵照同一種技術風格和禮儀規(guī)范,那么在實施的過程中,就變得簡單、統(tǒng)一,易行、可操作性強。
[1]任曉鳳.跆拳道禮儀內涵及其價值[J].中州體育·少林與太極,2012(2):13-14.
[2]張久超,蔡仲林.對武術概念的再認識[J].四川體育科學,2004(2):78-80.
[3]馬曉龍.再析“技擊是武術的本質”[D].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11.
[4]丁晶晶.儒家思想對中國武術禮儀文化影響研究[D].湖南:湖南師范大學,2012.
[5]金優(yōu)敏.武德與跆拳道禮儀的比較研究[D].吉林:吉林體育學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