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犁
北京清華長庚醫(yī)院護理部
糖尿病運動指導的實踐和注意事項
沈犁
北京清華長庚醫(yī)院護理部
沈犁 副主任護師,自1997年開始從事糖尿病教育與管理工作,現任北京清華長庚醫(yī)院護理部副主任,曾任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內分泌科護士長、內科總護士長;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糖尿病教育與管理學組秘書,北京護理學會專業(yè)化認證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護理學會“糖尿病健康教育護理師資格認證項目”總策劃、講師,“中國糖尿病教育者培訓項目”講師;曾在美國哈佛JOSLIN糖尿病中心、香港威爾斯親王醫(yī)院糖尿病中心接受糖尿病教育與管理培訓,在臺灣長庚醫(yī)療體系接受護理行政管理培訓。主要研究領域:糖尿病護理、糖尿病教育與管理、護理行政管理。
目前,世界各國已經公認控制飲食和規(guī)律運動是預防和治療糖尿病的兩大基本措施,許多糖尿病前期或病情較輕的患者,僅控制飲食和適當運動就可以預防或控制糖尿病。但是,運動也是有一些風險的,如增加低血糖的發(fā)生率,加重糖代謝紊亂等。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在專業(yè)人員指導下進行運動,從中獲得益處,規(guī)避風險。
各類型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占90%以上。研究表明,長期運動對2型糖尿病的預防和治療,以及延緩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有重要意義。其作用主要有:控制血糖、增強胰島素的作用、降低血脂、降低血壓、減肥、活血(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心肺功能、防治骨質疏松、增強身體靈活度、放松緊張情緒等,這些均有利于對糖尿病的綜合預防與控制,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運動可使胰島素作用增強
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超重或肥胖,往往有胰島素抵抗和高胰島素血癥;肥胖者血漿胰島素水平偏高,胰島素受體的數量相對減少,受體與胰島素的親和力降低。運動可使胰島素與受體結合率升高,而且與受體結合后的反應增快,因而提高了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糖代謝,有助于將升高的血糖降至正常范圍。
運動后的遲發(fā)低血糖
1.多數2型糖尿病患者應用口服降糖藥可以較好地控制血糖,機體在運動時仍保留有一定的激素調節(jié)能力,嚴重高血糖或低血糖的發(fā)生率相對較少,所以,一般情況下可與非糖尿病者一樣運動。但是,由于多數口服降糖藥有延遲作用,若活動時間過長,仍有發(fā)生低血糖反應的可能。
2.運動可以消耗葡萄糖,使血糖降低。值得注意的是,中等量的運動后,血糖下降可持續(xù)十幾個小時,劇烈運動后這一過程甚至持續(xù)24小時。因此,一定不能忽視運動之后患者有遲發(fā)低血糖的危險。
運動方式與強度
1.運動可分為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兩種方式。有氧運動是指大肌肉群的運動,可消耗葡萄糖、動員脂肪、升高ATP,并使心肺活動加強。如慢跑、游泳、騎車等。無氧運動一般是指特定肌肉的力量訓練,或短時間、高強度的運動,由于氧氣不足,使乳酸生成增加,導致氣急、肌肉酸痛等。如舉重、百米賽跑等。糖尿病患者可進行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而不宜進行無氧運動。
2.一般來說,糖尿病患者所選擇的運動強度應是最大運動強度的60%~70%。通常用心率來衡量運動強度。最大運動強度的心率(次/分鐘)=200-年齡。糖尿病患者運動強度應保持心率(次/分鐘)=(200-年齡)×(60%~70%)。簡易計算法為:運動時保持脈率(次/分鐘)=170-年齡。
3.運動強度還可根據自身感覺來掌握:周身發(fā)熱、出汗,但不是大汗淋漓;或者運動時有些氣喘吁吁,但是能說話,不能唱歌。
運動頻率
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應堅持3~5次中低強度的運動。
運動時機與時間
1.運動時機的選擇:應從吃第一口飯算起,在飯后1小時開始運動,因為此時血糖較高,運動時不易發(fā)生低血糖。
2.每次運動持續(xù)時間:約為60分鐘。包括運動前準備活動的時間和運動后恢復整理運動的時間。注意在達到應有的運動強度后應堅持20~30分鐘,這樣才能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適應證
病情控制穩(wěn)定的2型糖尿??;體重超重的2型糖尿??;穩(wěn)定的1型糖尿??;穩(wěn)定期的妊娠糖尿病。
禁忌證
合并各種急性感染;伴有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且活動后加重;嚴重糖尿病腎?。粐乐靥悄虿∽?;嚴重的眼底病變;新近發(fā)生的血栓;有明顯酮癥或酮癥酸中毒;血糖控制不佳。
有潛在心血管疾病高風險的患者
應先做分級運動試驗,根據實驗結果再決定是否適合做運動。
外周動脈疾病的評估
評估有無外周動脈疾?。≒AD)的癥狀和體征,包括間歇性跛行、足涼、下肢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皮下組織萎縮、汗毛脫落等;必要時進行足趾壓力檢查和踝部加壓多普勒檢查。
視網膜病變患者的運動限制
有活動性的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PDR)的患者,若進行大強度運動,可能誘發(fā)玻璃體出血,或牽扯性視網膜脫離。這類患者應避免劇烈震動。
糖尿病腎病患者的運動選擇
目前尚無專門針對早期或臨床糖尿病腎病患者的運動建議,但腎病本身的疾病特點決定了其不應進行大強度的運動。
神經病變患者的運動限制
1.周圍神經病變:周圍神經病變(PN)可導致足部的保護性感覺喪失,可通過檢查深部腱反射、振動覺和位置覺等對PN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決定是否適合運動,若反復使感覺遲鈍的雙足運動,最終會導致足部潰瘍和骨折。
2.自主神經病變:此類患者在運動中會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fā)生風險,患者在劇烈運動后更容易發(fā)生低血壓或高血壓。因此,應全面觀察和掌握運動的強度,而不只是觀察心率變化。此外,由于這些患者在體溫調節(jié)方面存在障礙,建議他們避免在過冷或過熱的環(huán)境中運動,并注意多飲水。
糖尿病足患者的運動選擇
糖尿病足主要由于血管、神經因素及感染因素所導致,其致殘率極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在糖尿病足的不同階段,患者可采取不同的鍛煉方式,延緩病程的進展。盡量避免患側肢體受力,以健側肢體活動為主,嚴重者應以坐位或床上運動為主,不宜站立時間過長。
全面體檢
糖尿病患者在開始任何運動計劃之前,都應該徹底地篩查任何潛在的并發(fā)癥,排除潛在的疾病或損傷,除外危險因素,以確保運動安全。檢查內容包括: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血酮、血脂、血壓、心率及心律、心電圖或運動試驗、胸片、眼底、尿常規(guī)或尿微量白蛋白、足部和關節(jié)、神經系統(tǒng)等。
制訂運動計劃
患者與醫(yī)生或專職糖尿病教育者討論其身體狀況是否適合做運動,并確定運動方式和運動量。應選擇合腳、舒適的運動鞋和襪子,注意鞋的密閉性和透氣性。運動場地要平整、安全,空氣新鮮。
運動前的代謝控制
如果空腹血糖大于13.9mmol/L,且出現酮體,應避免運動。如果血糖大于16.7mmol/L,但未出現酮體,應謹慎運動。如果血糖小于5.6mmol/L,應攝入額外的碳水化合物后方可運動。
其它
隨身攜帶糖果,以便有低血糖反應時及時自救。外出活動時要告訴家人活動地點和時間,隨身攜帶糖尿病卡,卡片上注明患者的姓名、年齡、住址、家人電話,以及目前所用的胰島素或降糖藥的劑量,寫明出現意外時他人應如何幫助處理。
● 在正式運動前應先做低強度熱身運動5~10分鐘,輕輕伸展肌肉,將正式運動中要用到的肌肉伸展開,以免拉傷。
● 運動過程中注意心率變化及感覺,以掌握運動強度。
●若出現乏力、頭暈、心慌、出虛汗、胸悶、憋氣、腿痛等不適,應立即停止運動,原地休息。若休息后仍不能緩解,應及時到附近醫(yī)院就診。
● 運動時要注意飲一些白開水,以補充汗液的丟失和氧的消耗。
●運動即將結束時,再做5~10分鐘的恢復整理運動,并逐漸使心率降至運動前水平,而不要突然停止運動。
●運動時間和強度相對固定,切忌運動量忽大忽小。
● 注射胰島素的患者,運動前最好將胰島素注射在腹部。因為肢體的活動使胰島素吸收加快、作用加強,易發(fā)生低血糖。
●有條件者最好在運動前和運動后各測一次血糖,以掌握運動強度與血糖變化的規(guī)律,防止發(fā)生低血糖。
● 運動后仔細檢查雙腳,發(fā)現紅腫、青紫、水皰、血皰、感染等,應及時請專業(yè)人員協助處理。
總之,2型糖尿病之所以成為全球流行性疾病,與人們活動量的日益減少和普遍肥胖相關。因此,推廣合理運動作為防治2型糖尿病工作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是非常必要的。
10.3969/j.issn.1672-7851.2015.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