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姝
【摘要】 ?讓受教育者主動參與到教育活動中去,在自我實踐中增長知識鍛煉能力,在切身體驗中積累自我成長的閱歷,從而尋求正確的人生方向,完善健全的自我人格,這是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必須重視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非常重要。
【關鍵詞】 ?自主學習 創(chuàng)設氛圍 提供形式 關注過程
【中圖分類號】 ?G632.4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5)07-070-02
指導思想
“只是告訴我,我會忘記;只是演示給我,我會記住;如果讓我參與其中,我就會明白?!弊詈唵蔚牡览硗铍y認同,只有讓受教育者主動參與到教育活動中去,在自我實踐中增長知識鍛煉能力,在切身體驗中積累自我成長的閱歷,從而尋求正確的人生方向,完善健全的自我人格,這是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必須重視的問題。古人云:“授人魚,不如授之于漁”,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十分關鍵。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在《自由學習》一書中提到:人生來就有學習的潛能,老師的任務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允許學生自主學習,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創(chuàng)造欲,在羅杰斯看來灌輸給學生的知識對人的行為根本沒有影響,能夠影響個人行為的知識只能是他自己發(fā)現(xiàn)并加以同化的知識。羅杰斯還認為,若要使人全身心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那就必須讓學生面臨對他們個人有意義的有關問題。對任何教師來說,明智的做法是要發(fā)現(xiàn)那些對學生來說現(xiàn)實的,同時又與所教課程相關的問題,只有這樣的學習才有意義,才能使學生的情感和理智全部投入到學習中去。這些觀點與我們當今提出的素質(zhì)教育和創(chuàng)新教育是不謀而合的。
現(xiàn)狀
課程改革以來,我們欣喜地看到,目前廣大教師已經(jīng)熟悉到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比較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但我們也同時看到,當前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大都還浮于表面。比如,很多語文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僅僅是將課文泛泛地讀一遍,大致了解一下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或者是找出課文中的幾個生字詞,查一查字典;很多課堂上,學生剛剛進入到自主學習的情境中教師就匆匆收場,學生缺少潛心閱讀課文的機會,缺乏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感受、體驗和理解自然膚淺。讓學生的自主學習不斷走向深入,是當前語文教學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聽完伍勇老師的《老王》一課,我對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
方法
一、創(chuàng)設良好氛圍,激勵自主學習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是知識獲取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者。學習者通過自己練習、探索、發(fā)現(xiàn),所獲得的知識才真正有效。教師應充分信任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給讀書方法,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書,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良好的學習習慣,強烈的學習責任感,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充分發(fā)揮。
1. 應創(chuàng)設自學氛圍,教給學生自學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學生自學前,教師應教紿自學的程序與方法。伍老師在講授《老王》這課之前,就告訴了學生預習的方法,那就是采用一讀(將課文讀通讀順,了解課文脈絡,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些什么,所以一上課,學生就能馬上進入狀態(tài),和老師設置的問題契合起來);二思(看一看“預習提示”,讀一讀課后思考題,明確新課要學什么,基本上每個學生都是帶著問題進入課堂的,所以過程中也就能做到比較專注);三寫(即認真讀課文,深入思考,在文中圈圈畫畫,記下疑難,寫下感受,伍老師在七年級語文備課組推行了一種批注式的閱讀方式,現(xiàn)在他們班絕大部分的學生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閱讀文章,無論是課外還是課內(nèi)文章,圈點勾畫寫好旁批的習慣);四用(即使用工具書,遷移舊知識,初步解決一些自己能解決的問題,那天上課的時候,我觀察到我周圍的幾個學生人手一本字典,我想這應該也是他對全班同學的要求,有疑難,自己查找工具書)的方法,使學生自學時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2. 激發(fā)自主學習的動機,讓學生樂學。動機是內(nèi)驅(qū)力,自主學習需要一種內(nèi)在激勵的力量。如果學生對自己從事的探索活動具有強烈的欲望和追求,這種內(nèi)驅(qū)力就能把學生內(nèi)部的精神充分調(diào)動起來,從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動。在語文教學中,利用學生好奇心強烈的特點,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置身于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產(chǎn)生對新知識的需要和渴求,并在興趣的激勵下形成探索動機。比如伍老師
3. 營造民主氛圍,讓學生愿學。教師要轉(zhuǎn)變角色,努力營造出和諧、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過程中,老師可以適當示弱,這樣會更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勝心。另外,還可以適當開展合作學習,小組合作,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使學生愿學、樂學。說到小組合作,我發(fā)現(xiàn)很多的小組合作都流于形式,熱熱鬧鬧地討論一番后,最后起來回答的還是那幾個學優(yōu)生,更多的學困生成為了課堂的旁觀者,直至慢慢邊緣化,到最終自我放棄。但是伍老師不同,在他的課堂上,經(jīng)過小組討論后的發(fā)言,是整個小組一起站起來,即使輪不到自己發(fā)言,但也能參與其中,感受到集體的接納。
二、提供自主形式,關注自主過程
學習不是結(jié)果而是一種過程。布魯納說:“學習不是把學生當成圖書館,而要培養(yǎng)學生參與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全面、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是提供自主學習的最佳形式。學生只有直接參與探索新知識的全過程,才能領悟知識的奧秘,感受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優(yōu)化教學過程的根本要素就是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參與的內(nèi)涵十分豐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大膽放手,更多地提供學生參與的機會,充分發(fā)揮學生各種感官功能,讓他們多動手,多動口,多動腦,參與觀察、思考、討論、實驗。聽伍老師的課,發(fā)現(xiàn)他讓學生實質(zhì)性地參與教學過程,做到了七個“讓”;即課文讓學生自學,教師只是通過精心設計的問題將學生的學習串聯(lián)起來,字詞讓學生自己掌握,段意讓學生概括,問題讓學生發(fā)現(xiàn),方法讓學生尋找,老師適當總結(jié),重點讓學生思索,難點讓學生突破,真正讓學生參與每節(jié)課的全過程。關注自主學習的過程,其最佳手段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中的反饋與評價。學是核心,導是關鍵,評是學生求知的催化劑。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僅體現(xiàn)在課堂提問的梳理精當,而且體現(xiàn)在處理反饋信息的應變能力上。評價是教師對學生學習結(jié)果反饋的重要途徑,它的作用并不僅限于讓學生了解自己與目標要求的距離,還應通過評價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堅定學習的自信心,交流師生情感,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所以我們做老師的,一定要及時對學生的回答做出評價,尤其是正面的評價性語言,更應該豐富多彩,比如伍老師在肯定一個女生的回答時說道:“你太棒了,這個問題我在備課的時候就一直沒想明白,聽了你的回答,我茅塞頓開,你可以做我的老師了?!贝蠹铱梢韵胂螅鳛橐粋€學生,聽到老師這樣的肯定,會怎樣的激動。
當學生答錯問題時怎么處理?——是鼓勵引導、點撥開竅,還是訓斥挖苦,簡單的否定,甚至罰站?前者能使學生感到老師態(tài)度誠懇,評價中肯,自尊心受到了保護,進而產(chǎn)生“親其師而信其道”的求知沖動,以良好的心態(tài)進入學習探索中;后者則使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挫傷學習積極性。在教授《老王》的課堂上,一位同學打錯了老師的問題,伍老師微笑著肯定了他大膽思考的精神,但同時也指出了他的不足,最后請他坐下來再細細思考一下,我仔細觀察了那個學生,并沒有因為自己的錯誤而尷尬、退縮,而是在伍老師和風細雨的鼓勵中繼續(xù)積極的思考問題,參與討論。
三、鼓勵“人自為學”,培養(yǎng)自主精神
學習者不會思考,不掌握學習的方法,單靠死記硬背來獲得知識,必然失去求知的興趣。因此,教師教學過程中“引”要得當,“放”要得法,給足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人自為學”。放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敢問、善問,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敢于辯駁別人,發(fā)表相反意見。在課堂互動中交換思考所得,從而不斷修正自己的答案,真正體驗探究的樂趣。伍老師的課堂,小組交流熱火朝天,回答問題積極主動,一個答得不對或者不完整,組內(nèi)其他同學趕緊補充,這樣既有碰撞、又能互為補充的課堂,使學生能在完全放松的狀態(tài)下,激發(fā)自己自主求知的欲望和激情。
縱觀伍老師的課堂,學生學習的平臺被充分給予,學習的激情被充分點燃,學習的成果被充分肯定,又怎么不會在不知不覺中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呢?